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针刺"颅底七穴"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颅底七穴"联合美多巴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西药美多巴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有效率评价和改良UPDRS评分。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7.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UPDRS评分均值3个疗程后分别降低为20.70±5.62和32.50±8.48;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颅底七穴"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较单用美多巴疗效显著提高,且药物服用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其中40例为治疗组,采用针刺"颅底七穴"法治疗;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美多巴治疗.研究病例在用不同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临床有效率评价和Webster评分,并在6个月末、12个月末进行随访,计算其最终有效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5.00%、82.50%,对照组分别为7.50%、67.50%:经随访1年后,剔除复发病例2组终末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55.00%.治疗前2组Webster评分均值分别为13.12±0.71和12.47±0.87;治疗3个疗程后二者分别降低为6.09±0.67和8.60±0.77;随访1年后,二者分别降至3.99±0.75和7.94±0.71.结论:研究提示,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与常规西药美多巴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且其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依从性好.从患者Webster评分改善情况看,针刺治疗组对帕金森病患者强直、震颤、姿势、言语、面容及自我照顾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从病程与疗效关系来看,病程短者的疗效优于病程长者,说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不宜延误,以免失去较好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的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脐周四边穴加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对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腰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刺抗运动性生理心理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建明  张枢  王文远 《中国针灸》2004,24(8):519-521
目的:探讨针刺抗运动性生理心理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某全训部队80名官兵随机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在相同的训练强度下,观察组针刺平衡针灸的胸痛穴、肩痛穴;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对疲劳进行全面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情绪状态量表(POMS)中紧张、愤怒等情绪较训练前明显增加;简单反应时(RT)延长、闪光融合频率(CFF)降低;血红蛋白、血乳酸、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PK)各项指标均改变(P<0.05,P<0.01).观察组针刺后POMS、RT、CFF、血红蛋白、血乳酸、GLU、LDH、CPK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针刺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虚拟平衡游戏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EO2、EC2、EOTS、EO1)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悬吊运动疗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将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BS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2,4.276;P=0.001,0.001均0.05);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11,9.865;P=0.001,0.001均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实施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可促进平衡能力、下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后焦虑障碍(PSAD)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针刺干预治疗,西药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药物干预治疗。针刺组选取内关、水沟、百会、印堂、三阴交穴,每穴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以患者治疗前后的电生理学指标及临床症状为指标衡量疗效,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皮肤交感神经反应(SSR)的潜伏期与波幅,同时结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西药组SSR潜伏期、波幅均较治疗前自身有所改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HAMA、SAS评分有所改善,组间HAMA、SAS评分改善方面两组患者并无差异(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PSAD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只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运动评分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指数(FIM)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的康复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四关(合谷和太冲)穴联合益肾熄风汤治疗帕金森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帕金森病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益肾熄风汤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四关穴联合口服益肾熄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Ⅱ(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Ⅱ, UPDRS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OD和GS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UPDRS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四关穴联合益肾熄风汤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芍甘定颤汤联合颅底七穴针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5例)治疗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5例)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芍甘定颤汤及颅底七穴针刺疗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干预前后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改良UPDRS)评分、患者并发症情况及1年复发率、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 56%,高于对照组82. 22%,P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改良UPDRS评分相当(P0. 05),干预后各组评分均改善,观察组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2. 22%,低于对照组15. 56%,P 0. 05;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4. 44%,低于对照组20. 00%,干预满意率为97. 78%,高于对照组80. 00%,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芍甘定颤汤联合颅底七穴针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具有积极影响,患者临床疗效提升,功能改善,并发症率及复发率降低,患者恢复好,满意率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ET悬吊疗法结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电针及传统拱桥腰背肌训练方法治疗,观察组行电针及SET悬吊疗法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评分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腰背伸肌群及下肢柔软度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ET悬吊疗法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可促使腰痛明显减轻,恢复腰部功能及腰背伸肌群及下肢柔软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McGill量表评分、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滋阴生津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阴虚津亏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每组30例。西药对照组予硫酸羟氯喹口服,0.1 g/次,2次/d;中药对照组予滋阴生津方中药汤剂,1剂/d;针刺对照组予针刺治疗,5次/周;针药治疗组在中药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评分、唾液流率、泪流量、免疫球蛋白G、血沉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ESSPRI评分、免疫球蛋白G水平、血沉水平及中医证候口干、眼干、咽干、干咳、手足心热、皮肤干燥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针药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唾液流率、泪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针药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针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60.00%(P0.05)、中药对照组的76.67%(P0.05)、针刺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针刺联合滋阴生津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口干眼干症状,并降低免疫球蛋白G与血沉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或单用中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勇  郑敏  蒋帅 《河南中医》2020,40(5):784-787
目的:观察针刺颅底组穴联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颅底组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Vm)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颅底组穴联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及血流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两组常用选穴处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选穴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应用Spiegel睡眠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针刺1组总有效率为89.3%,针刺2组总有效率为93.1%,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2组治疗后疗效最好。结论针刺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甚至优于西药对照组,而且针刺2组疗效优于针刺1组,其处方可作为针刺治疗失眠的基础选穴处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姿态平衡仪长台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步态训练;治疗组根据动态姿态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仪嚣长台对患者进行步态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30min/d,5d/周,共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姿态平衡仪长台中的步行测试(WLK)和步行转向测试(SN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患者的步行平衡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步行测试(WLK)、步行转向测试(SNT)、TUGT结果均较前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动态姿态平衡系统长台步态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及步行平衡能力的疗效优于传统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膝痛穴结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选择平衡针刺膝痛穴结合常规针刺(腧穴选择为内部与外部血海穴、膝眼穴、阳陵泉穴、梁丘穴、阴陵泉穴)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 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骨关节炎WOMAC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与WOMAC评分均明显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VAS与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膝痛穴针刺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静态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帕金森病平衡障碍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期间2组各有1例退出。对照组予以静态平衡功能训练,实验组在静态平衡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2组均联合口服美多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中运动部分UPDRS-Ⅱ、UPDRS-Ⅲ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值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BBS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UGT值均短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实验组TUGT值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静态平衡训练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改善患者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MoC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认知功能训练能改善帕金森病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1例,平衡针组采用偏瘫穴、肩痛穴、腕痛穴,其中肩痛穴、腕痛穴取得针感后即可出针,偏瘫穴取得针感后不出针,开始留针的同时接受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训练结束后出针;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肩髃、肩前、肩贞、臂臑、曲池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取针后进行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平衡针组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