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储药罐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胸闷胸痛症状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心血管科诊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12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规范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储药罐技术干预,14d后,比较2组胸闷和(或)胸痛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2组治疗前后的胸闷胸痛症状等.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83.3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4 d 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储药罐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VAS评分、SAQ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阳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阳养心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总疗效、症状疗效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SA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26/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2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养心汤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在改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疗效积分(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畏寒肢冷),硝酸甘油服用量,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HDL-C、LDL-C、TC、TG),SAQ评分等方面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养心汤可显著提高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降低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的效果。方法:1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两组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涤痰汤加减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结果:心悸、胸闷、胸痛症状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症状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养心汤加减方和穴位贴敷,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之78.13%(P 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心汤加减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将其分为2组:常规西药治疗41例作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41例作为观察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胸闷、胸痛、气短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积分优于对照组;心电图导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加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稳心调脂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稳心调脂汤,15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其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0.56%(P 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前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疲倦乏力积分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疲倦乏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A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A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且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稳心调脂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宣通络汤配合西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阳虚血瘀证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宣通络汤。治疗4周后进行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主要症状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0%、79.3%,优于对照组的78.0%、64.3%(P(0.05)。在缓解畏寒、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少寐多梦等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并能改善胸痛、胸闷等症状。结论:温宣通络汤治疗阳虚血瘀证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抑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法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阴寒凝滞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属于阴寒凝滞证。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热奄法治疗。评估患者的心绞痛、心电图、中医证候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疗效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7.44%(P 0.05);观察组的心电图疗效为95.34%,对照组为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P 0.05),两组均没有病情加重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更低;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更短(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胸闷、心悸、乏力、气短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阴寒凝滞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比常规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更好。中药热奄法能够显著改善心电图情况、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减轻胸痛、心悸、面白、脉沉紧、脉沉迟、四肢发冷、畏寒等临床症状,疗效理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汤配合温通针法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阳通脉汤配合温通针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耗氧量水平]、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等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ET-1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NO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且治疗组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LVDD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心肌耗氧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的LVEF、LVD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心肌耗氧量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西雅图心绞痛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阳通脉汤配合温通针法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芪参胶囊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0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芪参胶囊治疗,对照组加芪参胶囊模拟剂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2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0.83%(97/120)、76.66%(92/120),对照组分别为71.66%(86/120)、68.33%(82/120),2组比较,心绞痛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胶囊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程度,改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痹方联合西药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小RNA(microRNA)-126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胸痹方。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胸闷胸痛证候评分、血清microRNA-126表达、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 31%,对照组总有效率68. 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胸闷胸痛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胸闷胸痛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icroRNA-126表达上调,PT、APTT、INR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icroRNA-126表达上调(P 0. 05),PT、APTT、INR无明显变化(P 0. 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icroRNA-126表达、PT、APTT、INR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 76%(6/51),对照组15. 69%(8/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痹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利于患者胸闷胸痛证候与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善,并可上调血清microRNA-126表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黄芪附子逐瘀汤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黄芪附子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3.02%(40/4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0.69%(39/43),对照组分别为83.72%(36/43)、58.14%(25/43),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评分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降低(P 0.05),HDL-C水平均升高(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附子逐瘀汤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脂质代谢,提高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化痰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化痰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疗效、心绞痛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喘促、肢体困重、心悸、咳嗽痰多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63例中,发生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发生率3.17%;对照组63例中,发生头晕头痛2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发生率6.35%;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化痰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缓解中医证候,抑制心肌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4.
赵海军 《新中医》2018,50(9):37-40
目的: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与血栓通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心绞痛症状积分,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 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前,2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中医证候胸闷胸痛、心悸、夜尿、腰膝酸软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TC、TG、LDL水平显著降低,HDL水平显著升高,中医证候胸闷胸痛、心悸、夜尿、腰膝酸软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C、TG、LDL水平较低,HDL水平较高,中医证候胸闷胸痛、心悸、夜尿、腰膝酸软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评分躯体活动、发作频率、发作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症状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联合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与血栓通治疗疗效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同时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调节血脂,缓解心绞痛,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诊治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硝酸异山梨酯片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理气活血滴丸治疗,2组均治疗30 d。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胸闷、胸痛、心悸)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为73.8%(31/4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胸闷、胸痛、心悸积分及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理气活血滴丸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郑祥  黄伟剑 《新中医》2015,47(8):15-17
目的:观察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饮治疗,观察2组症状评分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情况,评估患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结果:绞痛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78%,对照组为6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为63.04%,对照组为4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不寐、心悸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脉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薤白宣痹通络方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薤白宣痹通络方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记录两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情况、左侧和右侧踝-臂指数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每周发作次数和单次发作持续时间逐渐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积分逐渐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IL-10逐渐上升(P0.05),INF-γ、IL-2、IL-6逐渐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Th1/Th2细胞因子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左侧和右侧踝-臂指数逐渐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左侧和右侧踝-臂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薤白宣痹通络方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促进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降低踝-臂指数,改善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颜氏温阳活血方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颜氏温阳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心绞痛相关积分、中医血瘀证及胸痹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33%、20.00%,组间再狭窄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NTG用量、心绞痛分级积分及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心绞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胸痛、舌质紫暗瘀斑、口唇齿龈紫暗、舌下脉络曲张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血瘀证的整体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胸闷、心悸、畏寒肢冷、气短乏力、面白唇淡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胸痹证的整体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颜氏温阳活血方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可明显降低再狭窄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于该时间段中从该院选取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将常规西药治疗应用到对照组中,观察组在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后,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低,对照组为73.3%,观察组为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血脂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的效果确切,对中医症状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血脂均有所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6,(11):1458-145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治的80例心血瘀阻型心绞痛患者,依据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的西医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时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功能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胸痛、胸闷、心悸、脉涩、舌质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