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分期球囊扩张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方法:全组15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同时行CT检查7例,造影检查8例.先经股静脉入路置入溶栓导管于下腔静脉内,抗凝和溶栓治疗7~10 d,然后行病变段开通和分期球囊扩张治疗.结果:15例血栓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其中2例一期球囊扩张成功,13例行分期球囊扩张治疗.术后1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13例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例明显改善,无肺栓塞、血管撕裂、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置管溶栓联合分期球囊扩张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家兔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研究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简易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兔子的左颈总动脉用2F Forgarty球囊导管损伤后,分别在8周内不同的时间段处死,采用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以及图象分析手段研究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药物涂层球囊是使抑制增生的药物包裹在球囊外表面从而向病变部位转移药物的医疗器械,目前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血管原位狭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等,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扩张时间在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使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定量分析药物涂层球囊在植入后扩张时间与血管吸收药物量的关系,为药物球囊的研发和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将药物球囊用于离体动物血管试验,测量不同的扩张时间下血管中的药物含量,分析血管吸收药物量与球囊扩张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球囊扩张时间在120s以内,血管对药物的吸收量随着扩张时间的增加而几乎呈线性增加。120s后,血管对药物的吸收量基本维持在15%左右,不再有明显增加。因此,血管对药物吸收量与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时间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不同的药物涂层球囊应该通过离体实验确定其在治疗血管狭窄时的最优扩张时间,从而可以使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导管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者2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59±13)岁,发病时间(8±13)h(3~24h).使用DiverCE抽吸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术后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随访住院及术后9~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21个梗塞相关动脉经血栓抽吸,所有即刻前向血流较术前均有改善,TIMI血流由抽吸前的0.62±0.80级至抽吸后2.76±0.44级.P<0.000 1.共21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12枚,Firebird 7枚,Excel 2枚)成功置入21个梗塞相关动脉,17例(81%)接受直接支架置入术,4例(19%)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血流达TIMI 3级19例,支架置入后血流进一步改善者3例,住院期间1例心力衰竭加重,余20例住院及术后3个月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9~12个月随访中无死亡、再发AMI及靶血管血运重建,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治疗.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抽吸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联合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可进一步提高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手术即刻、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腔内微创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20例(24条肢体)。结果:24条肢体均成功进行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治疗;1例治疗后第2天出现下肢急性缺血,改行人工血管搭桥术,症状改善;另1例髂动脉支架4月后再次出现下肢动脉闭塞,再次予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症状缓解。所有病例随访3~40月,平均22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0.64±0.13。结论:腔内治疗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手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总结我院近五年来73例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35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30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肺动脉辨狭窄(PS)3例。应用AGA Amplatzer封堵器、国产封堵器及球囊扩张导管。结果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3月-2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为了避免机械取栓术中血栓脱落造成远端栓塞,作者以期运用微球囊临时隔截的方法来建立防止血栓脱落的保护装置。目的:探讨采用微球囊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并隔截栓塞段保护下行机械碎栓、吸栓联合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Beagle犬10只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插管将微球囊导管送至优势侧椎动脉内并充盈球囊临时阻断血流,经微导管注入自体血栓建立椎动脉血栓栓塞模型,按治疗方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实验组采用微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血流并隔截靶动脉后行机械碎栓吸栓联合药物溶栓。两组治疗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栓塞椎动脉再通状况;采用血栓性脑缺血血流分级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造模前及取栓后12 h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建模后12 h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血管再通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10只beagle犬的优势侧椎动脉均成功出现血栓栓塞。对照组中2只犬椎动脉完全再通,3只犬椎动脉部分再通,其中1只犬椎-基底动脉与颅内动脉中可见多处小点状充盈缺损,颅内动脉显影差,对比剂返流,建模后12 h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示左侧颞顶叶稍高信号影,病理检查示左侧大脑颞叶动脉腔内见血栓形成。实验组中5只犬椎动脉均完全再通,未见脑梗死。实验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在急性脑动脉栓塞血管再通中采用微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血流并隔截靶动脉保护下机械碎栓、吸栓联合尿激酶溶栓,可有效防止小栓子脱落栓塞远端动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应激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后再狭窄形成过程有何影响,目前很少见报道。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药物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2周后,模型组、药物组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照组兔行假手术对照,药物组术后饲料中添加加味补阳还五汤药颗粒2mL/(kg·d),对照组及模型组喂食同前。4周后光镜观察兔髂动脉内膜的损伤情况,并检测血脂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对照组髂动脉内膜薄且结构完整,无动脉硬化斑块;模型组内膜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减小,管腔狭窄程度较轻。药物组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果说明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较好的防止家兔球囊扩张损伤髂动脉所致的管腔狭窄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丁月梅 《医学信息》2001,14(9):535-535
肺癌的治疗 ,虽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 ,但对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经导管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首选方法。我科自 1995年开始采取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是利用动脉血流将高浓度抗癌药物直接输送到所选动脉分布的肿瘤组织中 ,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因此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中起了很大作用 ,具体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动脉插管术后观察局部伤口情况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2 检查动脉插管有无回血及是否畅通如有回血用 5 ml肝素盐水冲管 ,保持插…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由金属裸支架基体、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和输送系统3部分组成。支架材料选用316L医用不锈钢,表面涂覆药物(雷帕霉素)和高分子载体混合涂层;输送系统即快速球囊扩张导管,选用医用尼龙高分子材料。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心绞痛,病变血管直径在2.5-4.0 mm之间,病变长度在14.0-36.0 mm之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结果不满意,病变残留狭窄明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出现急性的和/或预兆性堵塞。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受体阻断信号传导,阻断T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由G1期至S期的进程,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由2部分组成,一个标准的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来提供基础的输送装置,扩张靶向病变部位;另一部分是药物涂层,其在球囊表面的紫杉醇量为3 μg/mm2;主要靠药物在血管内壁的释放发挥作用。球囊扩张20 s时药物释放达到了接近90%,在45 s时药物已经释放率94%以上;药物丢失率平均值控制在5%以内。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可用于治疗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部分冠状动脉血管原发病变,以及不能耐受或不适合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药物涂层球囊虽然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再生,但不能有效抑制血管壁弹性回缩,后者在血管再狭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景:研究发现药物涂层球囊可减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晚期管腔丢失,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药物洗脱支架相似,但其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疗效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12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62)和药物涂层球囊组(n=60)。两组均先用半顺应性球囊进行预扩张,随后植入对应的支架材料。术前及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选择性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残余狭窄程度、管腔增加及晚期管腔丢失等指标;术后随访6,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研究经焦作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201503)。结果与结论:①药物涂层球囊组手术成功率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28);②术后即刻,药物涂层球囊组最小管腔直径及管腔增加均小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均< 0.001),残余狭窄程度大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 < 0.001);③术后6个月,药物涂层球囊组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小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 < 0.001),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28,0.010);④术后12个月,药物涂层球囊组最小管腔直径大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33),残余狭窄程度及晚期管腔丢失小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28,P < 0.001),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08, 0.002,0.019);⑤结果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操作相对简单易行,手术成功率高,可减少残余狭窄程度及晚期管腔丢失,降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洗脱支架。 ORCID: 0000-0001-7227-6792(郑海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理想的猕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方法 成年健康猕猴12只(雌雄各半).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介入手术,将标准微球囊导管插入大脑中动脉(MCA)的起始部,然后充盈微球囊阻断MCA血流,退出微球囊后实现MCA血流再灌注,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通过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扫描成像(MRI)、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IC)染色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介入手术,可以在荧光屏直视下准确地将微球囊导管插入大MCA阻断其血流,MCA在MRA上不显像.MCA供血区磁共振T1、T2、DWI出现高信号区,TFC染色显示脑梗夕匕病灶,动物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该方法 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 结论 经股动脉微球囊导管介入手术建立猕猴MCAO/R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背景:自体骨髓干细胞通过肌肉注射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均得到证实。近年来,小球囊扩张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常见方法。然而,通过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移植和介入治疗结合方式在临床上常见于治疗冠心病,而鲜见于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目的:多指标客观评估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06/2009-06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部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小球囊扩张和血管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小球囊扩张治疗。移植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及移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2周后,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冷感、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踝肱指数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解剖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在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因下肢动脉疾病行腔内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穿刺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2.8±1.5)min,穿刺次数(1.6±0.6)次,仅1例穿刺点周围淤青,无穿刺部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机械吸栓3例,球囊扩张3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4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硬化治疗1例;干预血管总数16根,平均(1.45±0.52)根,手术时间(114.3±58.4)min,X射线照射时间(45.3±23.6)min,造影剂用量(147.3±54.6)mL,围术期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远端桡动脉入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手术入路,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并发生率。但由于导管长度限制,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处理膝下动脉病变时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切割球囊:是一类将微切割技术和球囊扩张结合一起的特殊球囊,由一枚球囊组成,球囊外层表面上纵向装有三片或四片粥样硬化切开刀。在球囊未到达病变之前,刀片被紧密包绕在经过特殊折叠的球囊材料之内,不会损伤所过路径的正常血管。到达病变后,在扩张球囊时刀片伸出球囊外面,造成血管中膜的纵形切口。切割球囊适用于2-4 mm直径的血管,直径选择为其与血管直径之比不要超过1∶1,否则会造成内膜撕裂。目前切割球囊主要用在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开口病变、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和钙化病变。相对禁忌证为病变严重成角(>45°)、严重钙化、血栓及血管严重扭曲的病变。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是一个由2部分组成的组合产品,一个标准的血管成形球囊导管来提供基础的输送装置,扩张靶向病变部位;另一部分是药物涂层,其在球囊表面的紫杉醇量为3 μg/mm2,该产品主要靠药物在血管内壁的释放发挥作用,可用于治疗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部分冠状动脉血管原发病变,以及不能耐受或不适合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虽然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再生,但不能有效抑制血管壁弹性回缩,后者在血管再狭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尚无高效统一的最佳方案,较多采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的简单策略,但单纯直接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不能克服血管壁弹性回缩难题,远期仍存在分支丢失的风险。 目的:比较切割球囊与半顺应性球囊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预扩张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10例,其中男83例,女27例,年龄18-88岁,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两组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主支采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采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对照组主支采用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采用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后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后即刻造影,判定主支、分支的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有无血管夹层发生;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12个月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主支及分支血管参考直径、最小内径及狭窄程度;记录两组术后12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研究已获得焦作市人民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即刻造影,观察组主支、分支的前向血流TIMI 3级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07,0.015),主支、分支的血管夹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3,0.012),主支、分支的紧急靶血管重建率低于对照组(P=0.006,0.026);②观察组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的冠状动脉保持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 < 0.001);③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的主支、分支最小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 < 0.01),主支、分支内径狭窄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 < 0.05);④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的主支、分支靶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38,0.043),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5);⑤结果表明,在适用主支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病变植入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切割球囊预扩张较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更加安全、有效,并能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ORCID: 0000-0002-6099-4241(晋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以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方法、难点、并发症处理以及预后。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膝以下动脉硬化闭塞症72例(84条肢体)。采取股总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下肢动脉造影,以导丝配合导管通过动脉狭窄段,或开通动脉闭塞段;开通失败者,尝试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经导丝引入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完毕后造影,如残余狭窄>30%,则再次扩张;出现动脉夹层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结果:84条肢体行介入治疗,82条肢体获得影像学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7.6%。术后16例间歇性跛行患者跛行距离平均增加500 m(50~2500 m),43例静息痛者疼痛均减轻或消失,8例足趾溃疡者经换药3个月内溃疡全部愈合,1例足趾溃疡患者因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而行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3例足趾坏疽者行截趾术,术后3个月内创口愈合。1例前半足坏疽者行膝下截肢。术后6个月、1年肢体通畅率分别为96.3%和95.0%,术后1年肢体保全率为95.0%。结论:对于膝以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者行腔内治疗,成功率高、效果明显、并发症少、保肢率高、可重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萍  盛净  陆平  蔡文玮 《中国微循环》2009,13(6):494-496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了解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方法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使用2F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侧颈总动脉,观察术后不同时期内膜、中膜增生的动态改变;对血管壁增殖的细胞进行鉴定;观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SMα—actin表达的变化。结果损伤后7天薪生内膜开始形成,至3月时内膜增厚达最大,管腔明显狭窄,损伤动脉壁可见细胞大量增殖,大部分为平滑肌细胞。损伤早期血管壁表达SMα—actin减少,至损伤后期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结论应用球囊导管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血管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平滑肌细胞的表型改变、迁移及增殖是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Intra-aortic bal oon pum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由固定在导管的圆柱形气囊构成,将其安放在胸主动脉部位,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导管近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末梢,远端位于肾动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工作时驱动气体往返进出气囊。在心脏搏动的舒张期,球囊从排气状态突然膨胀充气,在胸降主动脉内占有了一定的体积,将原来占据该体积的血液顺、逆着动脉走行向终末端器官灌注。在收缩期,球囊从充气状态突然收缩排气,其所占据的体积被周围血液迅速回流填充。其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变化:主动脉收缩压降低,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射血分数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内膜下心肌存活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浸提介质对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浸提介质制备了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浸提液,以MTT法评价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活性与增殖的影响,计算相对增殖率(RGR)。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不同浸提液之间的OD值存在差异,四种浸提液的RGR值均>80%,细胞毒性均为1级。选择含血清的MEM是评价介入类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理想浸提介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浸提介质对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浸提介质制备了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浸提液,以MTT法评价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活性与增殖的影响,计算相对增殖率(RGR)。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不同浸提液之间的OD值存在差异,四种浸提液的RGR值均〉80%,细胞毒性均为1级。选择含血清的MEM是评价介入类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理想浸提介质。  相似文献   

20.
郭遂成  孙杰  马煜磊 《医学信息》2006,19(2):325-326
目的 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食管吻合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内镜直视下找到狭窄处距门齿的距离,选择适当直径的球囊扩张管,经口逆入,使球囊正好位于狭窄处,充气至0.25Mpa,维持15分钟,扩张后放气退出扩张管。结果 经扩张后吻合口直径16mm4例,14-16mm56例,12~14mm70例,明显好转130例,占90.3%;8~11mm6例,好转占4.1%;总有效率94.4%。结论 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费用较低,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