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探究TAK-242对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脑病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小鼠大脑病理学形态的改变,并探究起效的相关蛋白通路机制。方法:健康雌性C57BL/6小鼠80只,10~12月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空白对照组(CON组)、TAK-242对照组(TAK组)、脓毒症脑病模型组(LPS组)和TAK-242预处理组(T+L组);取小鼠动脉血及肺脏组织检测外周炎症情况,应用旷场、高架十字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后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观察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的形态和数量,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海马区NF-κB p65、TLR4、Aβ1-42和p-tau (S39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动脉血气和肺脏组织没有出现明显炎症改变;LPS组小鼠在旷场中央区活动时间和穿过中央区次数都显著降低(P0.01),进入高架十字开臂次数和探头区探头次数明显减少(P0.05),水迷宫空间探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海马区Iba-1活化数目显著增加(P0.05),NF-κB p65、TLR4、Aβ1-42和p-tau (S396)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LPS组相比,T+L组小鼠在旷场中央区活动时间和穿过中央区次数显著增加(P0.01),进入高架十字开臂次数和探头区探头次数明显增加(P0.05),水迷宫空间探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海马区Iba-1活化数目显著减少(P0.05),NF-κB p65、TLR4、Aβ1-42和p-tau (S396)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TAK-242对脓毒症脑病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数目及下调蛋白NF-κB p65、TLR4、Aβ1-42和p-tau (S396)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旷场实验中利用五区域划分法研究不同焦虑小鼠模型的行为差异。方法:实验分成三组:炎性痛(CFA足底注射)焦虑模型组,药物(FG7142)诱导焦虑模型组和未做处理的对照动物。利用动物行为学视频采集分析系统将整个旷场区域由外到内划分成5个内部宽度相同的环形区域,分别命名为A/B/C/D/E区,对A/B/C/D/E区域内各个焦虑模型组小鼠的移动距离、进入次数、活动时间、进入各区域潜伏期、平均移动速度、最大移动速度、最小移动速度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G7142组小鼠从B区开始在区域移动距离及进入次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FA组小鼠从C区才开始出现这种类似的行为改变。FG7142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平均移动速度显著低于CFA组,差异主要出现在C区。CFA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主要出现在C区及E区。FG7142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利用五区域划分法,我们看到FG7142组小鼠在E区的活动时间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结论:五区域划分法在研究不同焦虑模型动物之间的行为特征及差异上比传统中央区域划分法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NF-κB/n NOS信号通路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与CO中毒组,其中空气组和CO中毒组又分别分为1、3、7、14和21 d亚组。CO中毒组小鼠首次腹腔注射99. 9%CO气体100 ml/kg,随后3次按首次剂量的半量(50 ml/kg)作追加注射,间隔为4 h,空气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空气,立即观察其精神状态和行为变化;并通过改良双波长碳氧血红蛋白(COHB)定量法动态监测小鼠血中COHB浓度;使用旷场实验和筑巢实验进行行为学监测;并用ELSIA法测定脑组织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筛选出DEACMP模型小鼠。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NF-κB和n NOS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空气组相比,CO中毒组旷场实验垂直站立次数和进入旷场中心次数均明显减少(P 0. 01),CO中毒组筑巢得分明显下降(P 0. 05),CO中毒组小鼠MBP、NF-κB、n NOS蛋白水平及NO含量于第3、7、14和21 d均明显增高(P 0. 01)。结论:NF-κB/n NO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DEACMP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醛致急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基(GABAA_(α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2)和甲醛致痛组(F组,n=12):于右侧后足底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2%甲醛各50μL。记录大鼠建模后1 h内每5 min的缩足舔爪时间,分别统计两时相缩足舔爪时间之和,作为大鼠疼痛学评分;记录大鼠建模后1 h内每10 min各时间点的机械痛阈;1 h后处死大鼠,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vLPAG处GABAA_(α1)相对表达量。结果 F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缩足舔爪的急性疼痛表现,且呈两相性,疼痛学评分均高于C组(P0.05);机械痛阈各时点均低于C组(P0.05);F组GABAA_(α1)蛋白表达含量较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_(α1)表达上调与大鼠急性疼痛痛阈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小鼠海马N6-甲基腺苷(m6A)及相关酶表达影响。方法 将20只C57BL/6J雄鼠随机分成对照(control)组、慢性束缚应激模型(CRS)组;给予CRS组小鼠3周慢性束缚应激建立小鼠焦虑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焦虑样行为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m6A RNA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m6A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方法分析海马m6A相关酶表达变化。结果 1.小鼠焦虑相关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RS组小鼠在旷场内框停留时间明显下降(P<0.01);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探索时间减少(P<0.0001);2. m6A RNA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RS组小鼠海马m6A含量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RS组小鼠海马m6A阳性产物明显减少(P<0.001);3. 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RS组小鼠海马去甲基化酶间变性淋巴瘤激酯B(AlkB)同源蛋白5(A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CRS)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型转换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CRS)、氟西汀(FLX)药物干预组(CRS+FLX),每组各16只。慢性束缚应激3周建立抑郁小鼠模型,应激的第8天至第21天,CRS+FLX组于应激前30 min腹腔注射FLX(10 mg/kg),control组及CRS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旷场实验以及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海马A1和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CRS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糖水偏好百分比显著降低(P<0.0001),体重明显较低(P<0.05),旷场实验在中央区域活动的距离明显降低(P<0.0001),FLX干预可逆转CRS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表现(P<0.05);与control组相比,CRS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使用以及单独注射5-氟尿嘧啶(5-FU)或阿霉素(DOX)对正常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Control)组、阿霉素(D)组、5-氟尿嘧啶(5-FU)组、阿霉素与环磷酰胺联合(D+C)组。各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1次化疗药物,连续注射3周。采用旷场实验、新位置识别实验评价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D+C组小鼠运动速度、活动距离、在中心区域活动时间及频率均无明显差异,新位置识别时间比则显著下降(P 0. 01); D组及5-FU组新位置识别时间比则明显减少(P 0. 05)。尼氏染色显示较Control组,D+C组小鼠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均显著减少(P 0. 01),排列稀疏;而D组(P 0. 01)及5-FU组(P 0. 05)仅在海马CA3区出现神经元细胞数量降低。较D+C组,D组小鼠海马CA1区细胞数明显增多(P 0. 05)。结论:相较于单一使用阿霉素或5-氟尿嘧啶,阿霉素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小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京尼平(genipin)对H2O2诱导Neuro-2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Neuro-2a细胞,利用400μmol/L H2O2诱导6 h建立Neuro-2a凋亡模型。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euro-2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京尼平组、京尼平预处理后模型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活性氧(ROS)的产生;qRT-PCR检测UCP2、UCP4、Mfn2、Dr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UCP2、UCP4、Mfn2、Drp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ROS生成量升高,同时UCP2、Drp1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Mfn2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UCP4及mRNA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提前给予京尼平(40μmol/L)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ROS生成量减少,同时UCP2、Drp1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Mfn2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但UCP4蛋白及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适宜浓度的京尼平能缓解氧化应激诱导的Neuro-2a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UCP2蛋白表达,促进线粒体融合进而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分析Shank3基因敲除(Shank3-KO)自闭症小鼠的焦虑样行为。方法:成年Shank3-KO小鼠和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摄像机记录小鼠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中的活动。Smart 3.0行为学软件对活动轨迹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域移动距离"、"中央区域移动时间百分比",在高架十字迷宫中"总移动距离"、"开臂进入次数"、"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等数据。结果:与WT小鼠相比,Shank3-KO小鼠在旷场中"总移动距离"显著下降,它们更偏爱在靠近旷场外壁的区域活动,对中心区域的探索欲望低下。在高架十字上,Shank3-KO小鼠更偏爱待在封闭安全环境中,比WT小鼠更恐高,开臂探索次数显著减少。结论:Shank3-KO小鼠自发性焦虑行为与WT小鼠有明显不同,旷场、高架十字环境会刺激其产生更高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游泳运动对早期阿尔茨海默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4~5月龄C57BL/6雄性小鼠和3xTg(APP/Tau/PS1三转基因)雄性小鼠各20只,分为4组(n=10),野生对照组(WT+C),野生游泳组(WT+S),3xTg对照组(Tg+C),3xTg游泳组(Tg+S)。对照组常规饲养,游泳组每日训练2次,每次10min,训练周期30日。利用经典Morris水迷宫实验(MWM)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差异,利用长时程增强(LTP)评估海马突触可塑性。结果 Tg+S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低于Tg+C组,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显著高于Tg+C组;Tg+S组在高频刺激后30min内fEPSP的斜率显著高于Tg+C组。WT+C组和WT+S组在高频刺激后30min内fEPSP的斜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游泳运动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探索能力,与提高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阿立哌唑(ARP)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及额叶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和模型组(n=36),模型组大鼠通过单程长时应激(SPS)建立PTSD大鼠模型,根据腹腔注射药物的不同将PTSD大鼠分为vehicle、ARP14d和ARP21d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焦虑样行为;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动物并取材,利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额叶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vehicle组比较,ARP21d组大鼠在旷场中心停留的时间、旷场中心区域运动的距离、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停留时间及进入开放臂次数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vehicle组大鼠额叶BDN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ARP14d和ARP21d组大鼠额叶BDN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vehicle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阿立哌唑可以改善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可能与额叶BDNF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P2X7受体拮抗剂考马斯亮蓝(BBG)在福尔马林模型大鼠中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磷脂酶A2(PLA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鞘内置管成功后鞘内注射P2X7受体拮抗剂考马斯亮蓝(BBG)后所有的大鼠左侧后肢爪掌背侧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50μl),观察大鼠在第一相(0~10 min)和第二相(10~60 min)的疼痛行为学比,变化(自发缩足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PLA2蛋白的表达与变化。结果:各组间大鼠第一相相比自发缩足次数没有明显的差异;第二相与对照组相比鞘内1μg、5μg及腹腔10μg BBG注射组相比,鞘内10μg BBG注射组大鼠的疼痛行为学明显减少(自发缩足次数,P0.05)。与此同时,鞘内10μg BBG注射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内PLA_2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与其它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鞘内注射10μg BBG可减轻福尔马林诱导的炎性痛觉过敏,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浅层PLA2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Fmr1基因敲除(KO)小鼠跳台实验行为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变化,探讨mTOR与KO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利用PCR技术鉴定20只4周龄FVB近交系KO及20只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行为学前WT组、行为学后WT组、行为学前KO组和行为学后KO组。通过避暗实验测试行为学WT及KO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区p-mTOR及mTOR表达的变化。结果跳台实验第1天KO鼠的潜伏期较WT鼠短,错误次数较WT鼠多。跳台实验第2天KO鼠的潜伏期较WT鼠短,错误次数较WT鼠多。Western blot检测显示:KO鼠空白组mTOR表达较WT鼠空白组增高(P0.05);KO鼠空白组PmTOR与WT鼠空白组相比表达增高(P0.05)。结论 Fmrp对mTOR信号通路具有负性调节作用;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与mTOR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线粒体保护蛋白解偶联蛋白4(uncoupling protein 4,UCP4)在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sparednerve injury,SNI)模型小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21)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组(n=21),实验组损伤后饲养3,7,14 d。行为学采用测定小鼠热痛阈和Von Frey机械性痛阈;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对比小鼠脊髓L3-6节段背角内UCP4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SNI术后3 d,小鼠手术侧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组,术后14 d达最低值。UCP4分布于正常小鼠脊髓背角,SNI后3 d损伤组小鼠脊髓背角中的UCP4表达降低,图像分析表明UCP4的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背角中UCP4的表达在14 d时其降低程度最明显,图像分析表明光密度与对照组、3d和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I后脊髓背角线粒体保护蛋白UCP4表达降低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 NGF)与其受体p75~(NTR)特异性结合(pro NGF-p75~(NTR))在异氟醚暴露的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30只C57BL/6J雄性老年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control)组、异氟醚(Iso)组和p75~(NTR)抑制剂2-氨基-3-甲基-戊酸酰胺(LM11A-31,LM)+异氟醚(LM+Iso)组。各异氟醚处理组的小鼠每天吸入1%异氟醚3 h,连续7 d;control组每天吸入空气3 h,连续7 d。LM溶于无菌生理盐水,在吸入异氟醚之前按50 mg·kg-1·d-1的剂量对LM+Iso组老年小鼠进行灌胃,连续1个月;control组和Iso组小鼠仅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动脉血气分析法监测异氟醚暴露后小鼠生理状态。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pro NGF、p75~(NTR)、磷酸化p38 MAPK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so组海马组织中pro NGF和p75~(NT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Iso组海马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5);LM+Iso组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较Iso组显著下降(P0.05)。Iso组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LM11A-31干预可以明显下调异氟醚诱导小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P0.05)。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小鼠找寻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5);而LM+Iso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较Iso组小鼠显著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较Iso组小鼠增加(P0.05)。结论:Pro NGF-p75~(NTR)可能在异氟醚暴露的老年小鼠凋亡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认知功能的下降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这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髓鞘形成相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在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大脑中的变化。方法:3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处理组(MK-801),利用旷场实验、探孔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大脑NMDAR亚基NR1的表达,real time RT-PCR检测髓鞘形成相关NMDA-R亚基NR1、NR2C和NR3A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MK-801处理组在旷场内10 min总运动路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 min及5 min内探孔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在开臂内停留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NR1在小鼠神经细胞胞膜、轴突周围和髓鞘部位均有表达。大脑皮层、海马内的NMDA-R亚基NR1,NR2C及NR3A mRNA的表达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胼胝体区域NR1和NR2C mRNA表达在两组间同样无显著差异;但相较于对照组,MK-801慢性给药组小鼠胼胝体区域NMDA-R亚基NR3A mRNA表达显著上调。结论:NMDA-R在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等部位确有表达;胼胝体部位NR3A亚基上调可能在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内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小鼠黑质和大脑前额叶皮层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4(Uncoupling Protein 2/4,UCP2/4)的变化及可能的关系。方法:取C57/BL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HE 1 d、4 d、7 d四组。HE组小鼠腹膜腔内注射硫代乙酰胺(TAA),sham组注射同等剂量的Na Cl。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血清氨水平;随后分别运用Western Blot和RT-q PCR测定UCP2/4在黑质和前额叶皮层全组织蛋白和线粒体蛋白水平变化以及mRNA水平中的表达差异。结果:(1)肝性脑病组小鼠血氨水平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升高(P0.01);在蛋白水平检测发现,(2)肝性脑病黑质中UCP2在总组织和线粒体水平表达均明显增加(P0.001),而UCP4却无明显变化(P0.05);(3)在肝性脑病前额叶皮层中UCP2和UCP4在总蛋白水平和线粒体提纯蛋白水平中均明显增加(P0.05);在RT-q PCR水平检测,(4)肝性脑病小鼠黑质中UCP2水平显著增加(P0.01),而UCP4未见明显变化(P0.05);(5)肝性脑病小鼠前额叶皮层发现UCP2(P0.001)和(P0.01)UCP4在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肝性脑病小鼠黑质和前额叶皮层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和4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孕晚期睡眠剥夺对幼年小鼠个体发育及行为和情绪的影响,并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和甲基Cp G结合蛋白2(MeCP2)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孕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SD),SD组于孕晚期实施睡眠剥夺,然后连续检测幼年小鼠出生后的体重,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利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幼年小鼠行为学变化;取幼年小鼠海马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1以及MeCP2的表达变化。结果:SD组和对照组幼年小鼠体重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在生后40 d时SD组幼年小鼠体重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 0. 05),其余时间点体重无明显差异。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SD组幼年小鼠在开场箱中央区活动距离和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在高架十字迷宫内进入开放臂和闭合臂总次数亦显著增加(P 0. 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SD组幼年小鼠海马SIRT1表达降低(P 0. 05),MeCP2表达亦明显降低(P 0. 01)。结论:孕晚期睡眠剥夺影响幼年小鼠的生长发育及行为和情绪;海马SIRT1和MeCP2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幼年小鼠情绪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GluR1在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模型小鼠中央杏仁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C57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100)和骨癌痛组(n=100),每组均在术前和术后7、14、21、28 d先进行行为学检测,检测完毕后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GluR1在中央杏仁核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从癌细胞接种后第7 d开始,BCP组出现自发缩足次数增多、PWT值降低,14 d后与Sham组比较开始有明显差异,表明模型建立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luR1在正常C57小鼠中央杏仁核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但在建模术后小鼠中央杏仁核中GluR1的表达开始逐渐升高,图像分析表明GluR1的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第14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组21 d时GluR1的表达达高峰(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亦与之相符。结论:骨癌痛小鼠GluR1可能在杏仁核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央杏仁核(CeA)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到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通路对小鼠情绪和摄食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建立KM小鼠焦虑抑郁样模型。(1)在CRS小鼠和正常对照(NOR)小鼠的PVN注射0.3μL生理盐水(NS)或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并据此将小鼠分为4组(n=10):NOR+NS组、NOR+BIC组、CRS+NS组和CRS+BIC组。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理石掩埋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的变化;观察2周内小鼠摄食和体重的变化。(2)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A-PVN神经通路。(3)采用化学遗传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9-mDlx-hM3D(Gq)-EGFP-ER2-WPRE-PA定向注射于CeA,小鼠分为4组(n=10):NS(腹腔注射)+NS(PVN微量注射)组、NS+BIC组、氯氮平N-氧化物(CNO)+NS组和CNO+BIC组。观察CeA-PVN的GABA能神经通路对小鼠行为学和摄食体重的影响。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CRS+NS组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