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比"是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现代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学"类比"思维也有了新的内涵。采用现代生命科学语言,以"阴阳学说"和"以毒攻毒"为例,阐述对"类比"思维的新认识,进一步发掘中医学"类比"思维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及其背后的科学逻辑,并用以指导发现新的科学现象、解决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证候"在《辞海》中主要有两种含义:①中医学名词:指患病时出现的互有联系的一群症状。②证候反映了疾病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部位、正气和病邪的盛衰、疾病的性质、病机的变化等。由此可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中医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一种现代化"取类比象"方法,与古代"取类比象"不同的是它遵循有类比附的科学要求,而且其研究对象不仅是"象",也是藏"。中医动物模型是中医基础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2]。因此,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人类病证原型的某些特征进行模拟复制,创造出的人工…  相似文献   

3.
归纳、类比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中医内科所属病证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运用规律的临床学科.我们在中医内科教学上,针对教材中证候类型重复、雷同较多的现象,提出了"归纳、类比教学法",改变过去一病一证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材中重复、雷同的证候进行了归纳、整合,运用"类比法"进行教学.现将我们对此法的实践简介于后,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4.
失眠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以往对失眠症的证候与治法研究文献繁杂,结论不一而足,颇有争议,核心是中医理论尚未构建科学的中医病机学说。作者在对古今文献、学说的提炼和失眠临床科研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心肾不交为本,气血失调与升降失衡为因"的失眠症中医病机学说,该学说对构建失眠症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简谈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景贤 《国医论坛》1989,4(6):15-16
取类比象法,简称类比法,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发明、创造提供线索,为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假说。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法有因果类比、数学相似类比和模拟相似类比等类型,由于类比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因此类比法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中医是否科学"被一些人用来炒作、利用,典型者莫过于方舟子。本刊刊登王敬先生《当科学遭遇炒作——读方舟子〈科学成就健康〉有感》一文,请读者赏析,并加以思考:我们的中医中药真的像方舟子所说的那样吗?  相似文献   

7.
湿邪和针对湿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和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从如何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湿邪的概念、性质、特点;湿邪导致的皮肤病的皮损和疾病特点;除湿方法以及典型方剂举隅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药行业专项"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的部分方案优化和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发现,在医学科学研究伦理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诊疗技术工作者的伦理学知识培训,建立完善并充分发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指导监督功能,充分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科学装饰"与"特色主义"是在中医发展中表现出的两种倾向。"科学装饰"表现出的是将中医现代化简单化与表面化,注重对中医形式上的包装,追求时髦理论、术语和指标,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简单或牵强对接,缺乏对中医研究的深化。"特色主义"则表现为把对中医特色的强调误解为是对中医特色内容的固化,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但不能改变,将中医特色与中医优势、中医"精华"等同起来看待,甚至视为一种"绝对真理"。这两种倾向都于中医发展不利,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先生相继提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等科学思想体系,其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先生在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从事和组织系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医的一系列看法。从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系统科学的建立、现代哲学科学语言的指导等几方面介绍钱学森的中医现代化思想,梳理钱学森的讲话与书信以及对中医独特的思想理论观点,阐述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道路并将引起科学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而以"象"为基本元素的象思维作为中医的重要思维方式,与以"图像"为基础的思维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指导着中医通过特殊的物象、图像来进行思维。我们认为,中医象思维的形成需要借鉴图像思维的方式,利用人脑所具有的联想、想象的机能,将先入为主的语言概念转为以精气、阴阳、五行、藏象理论中的物象之变化来类比人的生理、病理,再利用在脑海中所形成的图像进行中医理、法、方、药的思考。只有重拾图像思维的能力,才能培养出中医独特的"象"思维。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药而言,目前最紧迫的是要坚持中医思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把疗效作为根本衡量标准,加紧制定"我主人随"的发展战略,把中医药的评价标准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释放中医药发展活力,加快中医药振兴步伐。""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并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对疗效明显、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中医  相似文献   

13.
<正>各有关单位:当前质疑中医诊脉的声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诊脉断孕"的约战,又一次把中医推到了新闻热门话题的第一位。作为行业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我们应该引导广大中医会员加强脉学科学研究,提高脉学整体学术水平,继承、整理与挖掘中医脉学精髓,促进国内外中医脉诊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于2015年4月份在广西南宁召开"第二届国际中医脉学大会暨中医脉学培训  相似文献   

14.
正量子理论是20世纪西方科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量子理论无论应用到任何领域,都能把那个领域提高、创新,就像最近中国将量子理论应用到通讯,就有了"量子通讯"这门学科与科研成果的出现。20年前,我们将量子理论应用到人,应用到中医,可以称这种现代化的中医为"量子中医",对人的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甚至生命的起源研究有指导的意义。1996年,量子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前面临传承困难、临床服务能力低两大难题。本文从哲学角度分别探析其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法。解决传承困难问题,需要我们在继承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抓好重点知识,把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用客观、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增强中医诊断学的自身魅力;解决临床服务能力低的问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创新中医诊断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尊重中医发展规律,创造有利条件,对中医诊断学的未来充满信心,促进新技术成长。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中医诊断学发展中的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医学发展,有利于中医诊断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各有关单位:当前质疑中医诊脉的声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诊脉断孕"的约战,又一次把中医推到了新闻热门话题的第一位。作为行业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我们应该引导广大中医会员加强脉学科学研究,提高脉学整体学术水平,继承、整理与挖掘中医脉学精髓,促进国内外中医脉诊水平的共同提  相似文献   

17.
吃饭先号脉     
号脉,是中医诊病的方法之 一,准确地说叫“切脉”,是司空见 惯的事。吃饭先号脉,是上海一家 餐馆推出的食疗新花样,是结合脉 象、气色、体质等状况决定饮食类 型的一种方法,以指导人们吃出科 学、吃出健康来。根据中医辨证施 治的原则,有人把它类比为“辨证 施吃”。从科学观看,这无疑是正确 的,民以食为天,吃的科学对人体 的身心健康来说最重要不过的。药 补不如食补,中医历来又重视食 疗,饭吃得得法,既有营养健身之 用,又得祛病疗疾之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取类比象思维方式方法,对中医针灸理论进行分析。将"象思维"作为出发角度,和现代解剖学相联系,分析"象思维"对于经络理论、针刺手法、腧穴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比较和分析得知,"象思维"和人体经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通过"象思维"可以对腧穴柱治愈原理进行阐释,并且可以有效指导针刺手法。在中医针灸起源、中医针灸形成以及中医针灸发展过程中,"象思维"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象思维"对于中医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与哲学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在中医文化形成和发展中,中国哲学始终贯穿于中医文化之中,影响并指导着中医文化。中国哲学的沃土滋养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观,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协调平衡的运动观;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防治观等。中国哲学的智慧铸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方法,强调从整体出发对待疾病和健康问题;运用"阴阳"二气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认识生命健康和分析疾病变化;在治疗原则上注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哲学的摇篮孕育了内涵丰富的中医思维,注重整体关联、直觉体悟、中和与类比等。  相似文献   

20.
转化医学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其核心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中医体质学把临床实践性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对3个关键科学问题"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与"体质可调"的研究中,充分体现了转化医学的思想。不仅构建了体质理论体系,而且开发了《中医体质量表》,制定了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标准,使得9种体质分类法可以有效地指导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临床实践。今后,中医体质学应加强循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合作,建立综合性中医体质转化医学团队,使体质研究能够更准确更迅速地向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