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球后”奇穴治疗眼病黑龙江省眼科医院鲁淑文孙金夫马风英新疆巴州卫校阿布拉·买买提针刺“球后”奇穴是根据祖国的传统的针炙疗法与眼科临床常用的球后封闭疗法的特殊手段而发展创造出来的新的治疗手段。它的针刺部位与球后封闭相似,但其针刺深度要比眼科临床所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睛明(双)、阳白(双)、四白(双)、瞳子醪(双)、风池(双)等穴位治疗,对照组予局部滴萘敏维滴眼液。疗程均为20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和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视疲劳优于萘敏维滴眼液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球后穴的解剖结构,探索其针刺深度和方向,研究球后穴的针刺安全性,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颅,其中男性14具,女性14具,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球后穴位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先用彩色水性笔定位标记并划出切割线,再用尸体切割器沿切割线将头颅切割成水平切面,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腧穴的皮肤点至引起危险的血管和眼球之间的距离。在进行解剖层次分析时,着重观察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观测进针层次和针体周围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球后穴直刺进针,针尖经过的解剖层次结构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与眶下壁。若针尖斜向内后上方,紧贴眶下壁刺入(26.5±1.7)mm,可遇睫状后长动脉,而到达眼上静脉则要(41.4±1.3)mm,在(40.4±1.5)mm深度即可刺到眼动脉主干及视神经。若针尖斜向内下方,紧贴眶下壁刺入(13.2±1.4)mm,可伤及眶下沟内的眶下动脉。结论:为了安全,建议若球后穴直刺进针达12.0 mm时,针尖应稍斜向内后上方,同时深度不应超过26.0 mm。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配合张氏点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顽固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椎病穴配合张氏点穴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配合张氏点穴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刺单穴降压的穴位特异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探讨单穴降压的穴位特异性,笔者选择风池、大椎、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太溪等穴,对高血压患者的即刻降压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按照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人200例。其中男122例,女78例...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假性球麻痹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假性球麻痹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或核上性延髓麻痹,常见于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一组症侯群,以春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随着人群中各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此病证临床上日益多见,一旦发生,症状顽固,治疗困难,届临床难治之症。我们自1982年以来,对96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封闭的疗法,进行了临床疗效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并随机选择96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的方法作为对照组。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分组情况治疗组96例中,男67例,女29例;年…  相似文献   

7.
背俞穴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郁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郁证是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检查时不能发现相应的体征。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有自知力。此证多见于中年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笔者于1998年6月~2000年9月,用背俞穴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该证,效果满意,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女54例,男2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18个月。对照组30例,女19例,男1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5个月。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注射取穴以背…  相似文献   

8.
急性扭伤多是由于突然闪挫跌扑,强力扭转,姿势不当,动作不协调等,致使局部肌肉、筋膜、韧带受到牵拉,损伤,甚至撕裂,或椎间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压迫神经末梢,出现受损部位疼痛,功能障碍。此类症状属于中医学的“伤筋”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单用后溪穴,以针刺为主,治疗多种急性扭伤,方法简便,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 共治疗患者3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的半小时,最长的两周。2治疗方法 取穴:后溪 操作:选用28号不锈钢针1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0.5—0…  相似文献   

9.
针刺舌根穴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58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语言障碍等,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以针刺舌根穴为主,治疗本病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l一般资料114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其中男79例,女35例;年龄最/J’46岁,最  相似文献   

10.
气功点穴按摩结合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肩周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发病以体力劳动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传统针灸疗法结合平衡针灸穴位肩痛穴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耳针组和眼药组,每组40例。针刺配合耳针组采用针刺承泣、四白、阳白、风池、足三里等穴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眼药组予局部滴萘敏维滴眼液。治疗20天后,从视疲劳的评分变化等方面比较2组疗效。结果针刺配合耳针组和眼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视疲劳评分均减少,针刺配合耳针组好于眼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是一种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方法,且安全、快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治疗落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按摩的方法治疗。治疗3次后比较两组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的评分,判断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1次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次后与治疗1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次后与治疗2次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次后与治疗2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评分比较,治疗1次后和2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次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1次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次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治疗落枕的疗效显著,可促进落枕患者的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弹响指患者均接受针刺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27例患者治愈9例,总有效率为100%;27例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分级指数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及VAS评分和PPI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穴位按摩配合针刺能够明显缓解弹响指患者患指的疼痛症状,能帮助手指肌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针刺后溪穴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面瘫”和西医“面神经炎”病范畴。系由茎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最常见的是因着凉或头面都受冷风侵袭等诱因导致面神经炎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为病侧表情肌瘫痪,面肌麻痹,口角歪向健侧,前额皱纹消失,患侧眼睑下垂,睑裂扩大,鼻唇为消失或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口闭不严,口角流涎,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在病侧的齿颊间隙内。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针刺后溪穴配合西药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刺后溪穴治疗足跟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燊 《中国针灸》2002,22(6):38-46
方法:一般取坐位,左侧足跟痛取右后溪穴,右侧足跟痛取左后溪穴。常规消毒,取2寸毫针,快速进针,用强刺激泻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嘱患者不断地尽力狠跺足跟疼处,2分钟后,患者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而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强刺激泻法1次,并嘱患者竭尽所能地不停地跺足跟疼处,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隔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集合不足(CI)型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2年6月—2022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就诊的CI型视疲劳的患者63例(126只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训练组,各31例(62只眼)。针刺组予针刺治疗,训练组予笔尖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当天,记录2组受试者视疲劳症状(CISS)评分、集合近点(NPC)、近距离正融像范围(PFV)、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结果 (1)CISS评分:治疗后,针刺组及训练组C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针刺组=9.522,t训练组=4.911,均P=0.000)。治疗后2组比较,针刺组CISS评分低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0,P=0.000)。(2)NPC:治疗后,针刺组和训练组NP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针刺组=9.327,t训练组=8.099,均P=0.000)。治疗后2组比较,针刺组NPC低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0,P=0.000)...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导致临床上视疲劳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成为目前眼科的常见病。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针刺结合药物能有效缓解视疲劳患者症状,解决患者痛苦。1临床资料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视疲劳患者60例,男女不限,治疗组30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7d-2年;对照组30例;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7d-3年。  相似文献   

20.
针刺方法:于患者患侧眼下缘弧线的外1/4折点处按常规取球后穴,嘱患者闭眼上视,术者押手食指轻轻将眼球往上推,以不切挟手法进针,沿眼球与眶缘之间略向上刺1.5寸,小幅度捻转,以患者觉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