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是造成医院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1]。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化疗药物等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造成产毒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CDAD的症状轻重不一,可从轻度的腹泻到重度的伪膜性肠炎,甚至引起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2]。近年来,艰难梭菌高产毒株RT027型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造成了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3]。在国内该型别的报道较少,仅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等地区有少量散发病例报道[4-9]。本文报道1例抗结核治疗后RT027型艰难梭菌引起伪膜性肠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份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厌氧培养法、VIDAS检测A/B毒素法和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检测艰难梭菌,以产毒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临床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通过自配027型标准菌株模拟粪便标本,验证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筛选027型流行株的能力。结果以产毒培养法为金标准,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和93.8%,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和96.8%。与产毒培养法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2(P0.05),与VIDAS检测A/B毒素法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419(P0.05);027型标准菌株模拟粪便标本检测结果阳性并报告为027型。结论 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相关基因,且能准确报告027型高产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3.
<正>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艰难梭菌可以产生毒素,形成芽孢,可引发感染,临床表现可从轻度腹泻至伪膜性结肠炎甚至死亡,病死率可达3%~15%[1]。艰难梭菌芽孢能够抵抗不利的物理、化学和代谢条件[2],对艰难梭菌存活、传播起重要作用。艰难梭菌感染高复发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艰难梭菌以芽孢形式存在于患者的肠道后萌发成营养细胞(vegetative cell)所致[3]。目前,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万古霉素、甲硝唑或非达霉素等[4]。虽然抗生素初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现状,并分析分离菌株的核糖体分型情况。方法收集161例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PCR检测,同时进行产毒培养法,并比较2种方法的一致性;对分离的艰难梭菌进行核糖体分型。结果艰难梭菌产毒培养法阳性率为9.94%(16/161),粪便艰难梭菌毒素基因阳性率为9.94%(16/161),2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75)。培养所得18株艰难梭菌中A、B毒素基因均阴性的2株(11.11%),tcdA~+tcdB~+产毒株15株(83.33%),tcdA~-tcdB~+1株(5.56%)。18株艰难梭菌核糖体分型分为16种型别(GS1~GS16),未发现核糖体分型027型菌株。结论艰难梭菌粪便毒素基因PCR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未发现本院艰难梭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陈烨  王浦 《临床荟萃》2018,33(5):390
艰难梭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伪膜性肠炎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近些年高致病性BI/NAP1/027核糖体分型成为流行菌株,时常出现感染爆发流行,复发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损失。因此,重视起艰难梭菌感控是必要的。疫苗研究是防治艰难梭菌的重要手段,国外研制艰难梭菌疫苗近20年,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对艰难梭菌预防及疫苗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期望能为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艰难梭菌是引起抗生素腹泻AAD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动物和人类肠道中。艰难梭菌感染(CDI)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也可伴有腹痛和发热等。轻-中度感染仅为腹泻或自限性,重度者可致死,会伴有伪膜性肠炎(PMC)、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和脓毒血症等。引起CDI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抗生素使用,老龄和住院。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了芽孢污染的物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7.
<正>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一般认为是环境和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后可导致该菌过度繁殖,引起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其产生的芽胞抵抗力强,很难消除,可在医院环境长期存在。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性在逐渐增加,成为了医院内获得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艰难梭菌致病主要因为产生A、B两种毒素。CDAD的临床表现可从轻度的自限性腹泻到严重的致命性结肠炎[2]。尤其  相似文献   

8.
孟宪涛  曹月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338-3341
艰难梭菌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芽孢位于菌体次极端,可在体外存活数月以上[1].艰难梭菌可在人体肠道无症状定植,也可引发轻度至重度腹泻、伪膜性肠炎(PMC),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艰难梭菌通过产生肠毒素A(TcdA)和细胞毒素B(TcdB)这两种毒素致病,TcdA 和 TcdB 是导致上皮细胞坏死和炎症的主要原因[2].抗菌药物是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首选治疗手段,也是公认的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危险因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芽孢萌发[3].  相似文献   

9.
<正>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艰难梭菌感染通常发生于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进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1]。艰难梭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停用诱发感染的抗菌药物,或需进一步使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本世纪来,高毒力菌株(NAP1/BI/027)的大量传播以及感染复发率的升高给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目前的临床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仍迫切需要新型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性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常见于动物和人体肠道中,艰难梭菌属于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艰难梭菌感染(CDI)是由产毒株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并释放毒素引起的,被认为是干扰粪便微生物群的直接结果,导致艰难梭菌和毒素表达的过度生长。这与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但是,其他几种危险因素也与CDI的发展有关,包括胃酸抑制,高龄,医院暴露以及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低下[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水样便腹泻[2]。自2002年起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等地区多次  相似文献   

11.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 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所致的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AAD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1],故又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艰难梭菌感染的确诊依赖于检出艰难梭菌或艰难梭菌毒素,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现就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医师问答     
问:艰难梭菌可引起什么感染?答:艰难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导致该菌过度生长。1978年起认识到艰难梭菌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关,可引起假膜性肠炎(C.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也称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D。CDAD主要在卫生保健机构传播,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患者多数表现为轻至中度腹泻,重症者出现暴发性结肠炎,约1%~5%患者需结肠切除、重症监护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odes dif?cile infection,CDI)是指艰难梭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近年来,CD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现为复发率,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增高[1-2]。2011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艰难梭菌是医疗保健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达到12.1%[3]。自2000年以来,CDI死亡率也逐年上升,在地方性流行期间为4.5%~5.7%,在大流行期间为6.9%~16.7%[4]。儿童CDI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约为13.8例/100000人,71%来自社区感染[5]。但目前很多医院对CDI的检测手段十分有限,且诊断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黄忱  罗芸  王贤军  金大智 《疾病监测》2016,31(8):676-682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的专性厌氧产芽孢杆菌。核糖体027型高毒力株在发达国家的多次暴发使得艰难梭菌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频率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该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较快,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包括限制性酶切分型、PCR核糖体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析、重复序列PCR分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毒素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同时,仍有不断改进的新型分子分型方法应用于此,以期更准确、快速和有效地对艰难梭菌感染暴发进行识别与调查,为艰难梭菌的感染防控提供可靠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Gene 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诊断艰难梭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腹泻患者非重复粪便标本296份,同时进行Gene Xpert试验和产毒素培养(toxigenic culture,TC)。TC包括厌氧培养、菌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PCR扩增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以TC结果为参考,评价Gene Xpert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评价Gene Xpert试验和TC 2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Gene Xpert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92.6%、91.7%和98.7%。Gene Xpert试验与TC一致性好(Kappa=0.905)。Gene Xpert试验报告2株RT027型高毒力菌株,经核糖体分型确证为RT027型艰难梭菌。结论 Gene 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可快速、准确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且可报告高毒力RT027型菌株,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10日,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称,引起加拿大疫情的真正元凶是艰难梭菌,是梭状芽胞杆菌中的一种。引发艰难梭菌感染的主要诱因为抗生素滥用。其中,25%的抗生素性腹泻是由艰难梭菌引发,即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短暂性、自限性腹泻和可致命的  相似文献   

17.
艰难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一般认为是环境和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过度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使耐药的艰难梭菌产毒株过度繁殖并释放毒素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的主要因素。CDI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尤其是高产毒株在北美地区造成了医院内的暴发流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在此对艰难梭菌的致病机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艰难拟梭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在各种诱因下出现菌群失调时,艰难拟梭菌可通过释放其特有的毒素而诱发肠道炎症反应,使患者出现从单纯的腹泻到致命的感染性休克等多种轻重不等的临床症状。近几年,我国多地陆续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BI/NAP1/027型艰难拟梭菌。该型菌株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毒素和更难杀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艰难梭菌在住院患者肠道不同状态下的毒力特征,为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CD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2—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患者粪便样本432例,根据有无腹泻症状将所有患者分为腹泻组(198例)和无腹泻组(234例)。培养并分离艰难梭菌后,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和毒素蛋白表达量检测、细胞毒性试验。比较2个组各项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腹泻组和无腹泻组毒素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组毒素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无腹泻组(P<0.05);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2个组细胞均发生了病变效应,腹泻组细胞死亡数明显多于无腹泻组(P<0.05)。结论 产毒型与非产毒型艰难梭菌均可在住院患者体内定植而不引起腹泻;艰难梭菌产毒素量与毒性强弱是导致患者是否出现腹泻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difficile,原为Clostridiumdifficile)~([1])为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菌,艰难梭菌感染(CDI)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正常肠道菌群可有效抑制艰难梭菌的繁殖,而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可破坏肠道菌群平衡~([2-3]),使其定植并大量繁殖,并分泌毒素A(TcdA,3 0 8kDa,由2710个氨基酸组成)和/或毒素B(Tcd B,270k Da,由2366个氨基酸组成)~([4]),产生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5-6])。艰难梭菌是医院感染性腹泻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