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建立天津地区健康成人未成熟血小板(IPF)相关参数的参考范围及探讨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天津地区2 600名健康成人外周血中未成熟血小板绝对数[IPF(#)]、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PF(%)]、高荧光未成熟血小板比例[H-IPF(%)]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期测定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29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1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患者、24例AA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后缓解(AA-CR)患者外周血的相同参数。比较各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各参数在各组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由健康人群得出95%参考范围分别为IPF(#):0.7~5.6×109/L;IPF(%):0.3%~2.8%;H-IPF(%):0.0%~0.8%;PLT:143~333×109/L;以上参数除PLT外,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和AML-M3组IPF(#)、IPF(%)、H-IPF(%)及PLT 4项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A组IPF(#)、IPF(%)及PLT 3项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CR组IPF(#)及PLT 2项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对ITP的诊断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5.7%、最大尤登指数为85.7%。IPF(#)对AA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100%、最大尤登指数为90%。H-IPF(%)在ITP组和AML-M3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8.3%、82.5%,特异性分别为69.7%、90.0%,最大尤登指数分别为77.9%、72.5%。结论建立了天津地区健康成人的IPF(#)、IPF(%)、H-IPF(%)的参考范围,并提示不同的PLT相关新参数在不同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外周血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高荧光强度未成熟血小板分数(H-IPF)、未成熟血小板绝对值(IPF#)和血小板平均侧向荧光强度(PLT-X)的变化,探讨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8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5例、急性白血病(AL)21例]、骨髓增生性疾病(MPD)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例]和健康对照者50名.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各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PLT)、IPF、H-IPF、IPF#和PLT-X.将ITP组按PLT计数结果分为≤30×109/L、(>30~<60)×109/L、(60~<100)×109/L 3组,并比较各组IPF.结果 ITP组IPF、H-IPF、IPF#和PLT-X测定值分别为(19.8±12.7)%、6.7(4.7~12.3)%、3.1(2.0~12.1)×109/L和(27.8±8.6)ch;AA组IPF、H-IPF、IPF#和PLT-X测定值分别为(5.6±2.5)%、1.9(0.7~4.0)%、0.8(0.4~1.4)×109/L和(17.3±2.4)ch;AL组IPF、H-IPF、IPF#和PLT-X测定值分别为(6.3±3.4)%、2.1(1.2~4.1)%、2.4(1.5~3.2)×109/L和(18.7±3.0)ch;MPD组IPF、H-IPF、IPF#和PLT-X测定值分别为(3.1±1.6)%、2.1(0.9~0.7)%、19.2(14.0~22.5)×109/L和(16.9±2.3)ch;健康对照组IPF、H-IPF、IPF#和PLT-X测定值分别为(4.1±1.3)%、1.2(1.0~1.7)%、9.3(7.4~12.1)×109/L和(18.4±1.5)ch.ITP组IPF、H-IPF和PLT-X明显高于AA组、AL组、MP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ITP组IPF#与AA组、AL组、MP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各组间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IPF、H-IPF和PLT-X)可能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例ITP患者、36例非ITP患者及411例正常人静脉血进行检测,获得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s fraction,IPF)数据,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并对二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ITP患者的IPF值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对于ITP诊断的意义,IP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AIgG的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PF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AIgG,仅阳性预测值略低于PAIgG。IPF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AIgG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IPF和PAIgG对于ITP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PF的诊断价值优于PAIg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高荧光强度未成熟血小板分数(HIPF)、清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bg)、肝脏门静脉内径、腹水生成、脾脏大小等指标在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该院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的IPF、H-IPF、ALB、Fbg、肝脏门静脉内径、腹水生成、脾脏大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ALB、Fbg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PF、H-IPF明显低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的血小板减少亚组IPF、H-IPF、门静脉内径均大于血小板正常亚组(P0.05);ALB与门静脉内径相关性较弱。脾大患者的ALB明显低于脾正常患者(P0.05);腹水患者的ALB明显低于非腹水患者(P0.05)。结论 IPF和H-IPF可有效评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21例ACS患者(研究组)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外周血IPF、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将研究组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患者IPF水平作秩相关及偏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IPF及MP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NYHA分级后三组间年龄、血浆脑利钠肽前体、IPF、血小板计数、MPV、红细胞分布宽度、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甘油三酯、总蛋白及白蛋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秩相关显示,IPF与MPV、甘油三酯、总胆固醇、NYHA分级呈正相关(r=0.697、0.432、0.466、0.318,P均〈0.05),与血小板呈负相关(r=-0.587,P〈0.05)。且控制性别、年龄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IPF与血小板仍呈负相关(r=-0.463,P〈0.05)。结论外周血IPF是预测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血小板计数方法影响,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激光染色法(PLT-O)和电阻抗法(PLT-I)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计数血小板比较研究.方法 根据IPF与MPV选择XE-5000分析仪测试的高、中、低值血小板标本各1份,首先比较PLT-I与PLT-O测试计数血小板的精密度;其次用室间质评结果分析XE-5000仪两种测试的准确度.结果 XE-5000计数血小板低、中、高值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异系数(CV)小于4.0%.血小板计数正常或高值且IPF<20%时用PLT-O与PL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减少且IPF>25%时,PLT-I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O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般情况下,血常规采用XE-5000 PLT-I法计数血小板,当血小板减少且被复检软件程序拦截制片镜检发现有大血小板时,可用显微镜计数法或PLT-O法复查血小板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外周血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mmatureplatelet fraction,IPF)的变化,探讨其在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中的作用。方法留取本院未经治疗的初发MDS患者39例为MDS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31例为AA组,来院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抽取受试者抗凝外周血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经统计分析比较各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各指标提示骨髓异常综合征能力。结果 MDS组、AA组和对照组IPF(%)值分别为13.2(2.2~41.9)、3.9(0.1~23)和3.8(0.8~9.6),MDS组和A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ROC曲线分析,当IPF值为13.0%时,预知MDS的敏感性0.559,特异性0.977,曲线下面积为0.774。结论 IPF值在MDS患者中明显增高,在提示MDS中有很好的特异性,可帮助临床筛选MDS患者。  相似文献   

8.
背景:临床医生常通过观察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来了解肝移植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而较少采用网织红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进行评估。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Child-Pugh分级患者围手术期及恢复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根据Child-Pugh评分将12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3组,Child-Pugh5~6分组44例,Child-Pugh7~9分组48例,Child-Pugh10~15分组37例。于肝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3,5,7,10,15,30天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ysmexXE-2100)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肝移植前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均高于正常值,且随着Child评分的增加而增高。移植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在移植后呈上升趋势,均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小板计数和Child-Pugh分级有关,病情越重,血小板计数越低,平均血小板体积越大。Child-Pugh5~6分组、Child-Pugh7~9分组、Child-Pugh10~15分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经历一个低值阶段后逐渐回升。提示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测定是判断肝移植Child-Pugh分级患者移植后疗效以及预测其骨髓功能是否受抑的重要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9.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判断乃基于血小板计数、细致的常规临床评价和当地采用的标准。对于预测血小板计数何时恢复将为血小板输注提供更充分的依据。网状血小板增加提示血小板计数恢复。本文报道一新的快速自动化方法测定网状血小板-未成熟血小板(IPF),以及其临床实用价值。采用Sysmex XE-2100网织红细胞通道核酸特异性染料,以流式细胞仪检测IPF。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临床医生常通过观察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来了解肝移植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而较少采用网织红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进行评估。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Child-Pugh分级患者围手术期及恢复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根据Child-Pugh评分将12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3组,Child-Pugh5~6分组44例,Child-Pugh7~9分组48例,Child-Pugh10~15分组37例。于肝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3,5,7,10,15,30天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ysmexXE-2100)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肝移植前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均高于正常值,且随着Child评分的增加而增高。移植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在移植后呈上升趋势,均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小板计数和Child-Pugh分级有关,病情越重,血小板计数越低,平均血小板体积越大。Child-Pugh5~6分组、Child-Pugh7~9分组、Child-Pugh10~15分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经历一个低值阶段后逐渐回升。提示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测定是判断肝移植Child-Pugh分级患者移植后疗效以及预测其骨髓功能是否受抑的重要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pro IPF master软件定量检测外周血中的网织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以探讨IPF在监测肿瘤患者化疗时骨髓增生情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新鲜全血标本高、中、低值,连续重复测定20次,计算变异系数(CV)评价批内精密度和重复性;用仪器配套质控品连续测定20 d,评价批问精密度和重复性;同时评估其稳定性和携带污染率,并进行该方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IPF的相关性研究.选择182名健康对照者以及13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治疗后PLT的变化情况将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化疗后PLT下降组和PLT恢复组,检测各组IPF值.结果 该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PF的批内精密度高、中、低值的CV分别是4.71%、4.33%、4.95%,批间CV为4.1%,均小于5%.稳定性检测中值和低值24 h内CV均小于5%,高值24 h内CV小于10%.携带污染率取值范围为0.6%~2.7%,平均值为1.2%.与流式细胞仪检测IPF相关性较好(R2=0.776 1,P<0.01).化疗后PLT下降组的IPF中位数为14.45%,PLT恢复组为7.35%,健康对照组为15.6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9.032,P<0.01).PLT下降组的IPF值高于PLT恢复组(t=-5.681,P<0.01),PLT恢复组的IPF值低于健康对照组(t=-6.662,P<0.01).结论 应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IPF检测精密度高,稳定性好;IPF可作为肿瘤化疗患者PLT生成情况的有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付阳  张琦  李梦雨  苗强  魏彬  江虹  牛倩 《华西医学》2020,35(8):943-947
目的研究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炎性指标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1月—8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n=58)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n=30),收集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以及炎性指标的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其诊断效能及相关性。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502、–3.673,P<0.001),而未成熟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大血小板比例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217、–2.998、–3.754、–3.816,P<0.05)。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例和血小板压积以及炎性指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在鉴别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5,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未成熟血小板比率与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457、0.385,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不同发病期血小板及其参数变化特点。方法用Sysmex F-820型血细胞计数仪对110例EHF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三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EHF患者发病期PLT呈不同程度减低,PLT(15.0~70.0)×109/L,而MPV、PDW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PLT、MPV、PDW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特点可作为评价EHF患者趋向康复的一个指标,对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检测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意义。以恶嗪为RNA荧光染料,使用Sysmes XE210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37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与187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的RP绝对值及其与总血小板数量的比值(IPF)。结果表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共109例,IPF为(10.28±7.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IPF(1.07±0.82)%(p0.01)。RP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在ITP组中,原发性ITP(PITP)组IPF为(10.47±7.69)%,继发性ITP(SITP)组IPF为(9.45±8.69)%,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ITP与SITP组之间IPF值无显著差异(p=0.635)。骨髓增生低下组共28例,IPF为(2.37±1.13)%,较对照组增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RP绝对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PF最佳临界值为2.45%。该点灵敏度92.7%,特异度94.1%。结论:IPF检测可作为一个鉴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增生及血小板生成情况良好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敏感的指标来预测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以指导临床治疗白血病(AL)及判断预后.方法 采用Coluter-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进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网织红细胞总数(RE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T)及血小板数(PLT)检测.结果 IRF值于化疗后15天开始升高,IRF值开始恢复时间最早比RET和WBC开始升高提前5天,比PLT和NET开始升高提前10天.结论 IRF可作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促进血小板恢复治疗中的临床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共120例allo-HSCT后的患者根据入组标准进入研究,按患者人组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不用TP0;试验组:用TPO,剂量为300 U·kg-1·d-1,根据不同的用药时机[分别为移植后1天(+1)、+4、+7 d开始],分为B、C、D 3组.最终可评估的患者共89例,其中A组22例,B组23例,C组20例,D组24例.观察有效性评价指标(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和安全性评价指标[不良事件、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结果 试验组B、C、D 3组的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3.17±2.89)、(12.15±2.08)和(12.33±1.76)d;对照组为(14.82±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试验组3组间在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最低值及输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TPO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可以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于+7d开始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指导血小板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预示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0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血小板减少(PLT50×10~9/L)的血液肿瘤患者30例,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分为出血组12例,未出血组18例。空腹抽取患者血液,分别进行PLT、TEG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凝四项检测。结果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PLT与TEG的MA值分别为(8.1±4.2)×10~9/L、(25.3±10.6)×10~9/L与(24.8±5.2)、(42.1±6.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LT与MA值呈正相关(r=0.811 7,P0.05)。凝血四项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LT≤20×10~9/L,MA≤40 mm为临界值,两者预示血小板减少出血的敏感性均为100.0%,而特异性则分别为55.6%、94.4%。结论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与其数量和功能有关,TEG可综合测定血小板的凝血活性,其预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特异性要比PLT高,所以TEG可以成为预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并作为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HSCT)后d3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uTPO)对移植后患者血小板重建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根据PBHSCT后d3是否使用rHuTPO的情况,将2011年在本科接受PBHSCT的40名患者分为rHuTPO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中接受3种不同移植物来源(自体造血干细胞、HLA异基因相合造血干细胞和HLA单体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患者移植后血小板重建、输注血小板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 HLA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rHuTPO治疗组(n=4)和对照组(n=6)患者移植后Plt升至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9.33±4.03)d,(23.75±8.78)d,血小板输注次数中位数分别为5.5次、11.5次(P0.05)。HLA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rHuTPO治疗组(n=8)和对照组(n=10)患者移植后Plt升至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4.50±4.22)d,(16.13±6.58)d,血小板输注次数中位数分别为3.0次、4.0次(P0.05)。在HLA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rHuTPO治疗组(n=8)和对照组(n=4)患者移植后Plt升至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6.50±7.14)d、(23.63±5.50)d(P0.05),Plt升至50×109/L的时间分别为(20.25±7.23)d、(31.75±5.23)d(P0.05),血小板输注次数中位数分别为3.0次、12.5次(P0.05)。结论 HLA异基因单体型相合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d3应用rHuTPO有助于移植患者血小板较快生成并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6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观察组),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急性白血病(AL)37例,对照组为102例体检健康者.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及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 ITP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P<0.05);AA及AL组PLT、PCT、MPV均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P<0.05);ITP、AA及AL组间PLT、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MPV、PDW高于AL和AA组(P<0.05).与治疗后未缓解组比较,ITP、AA、AL缓解组PLT、PCT均增高(P<0.05),ITP组MPV、PDW下降(P<0.05),AA、AL组MPV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作为判断病情转归的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