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前馈控制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贵港市人民医院门诊采集的274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采集的137份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2020年2~5月采集的13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血液标本采用前馈控制进行管理。比较2组的血液标本合格率、血液标本质量及护理人员不良操作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人员的不良操作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血细胞比容、尿素下降率、尿素消除指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将前馈控制干预措施应用于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有助于降低护理人员不良操作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前馈控制对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提高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将我院骨外科2016年1-2月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分别由干预组的护士与对照组的护士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干预组实施前馈控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标本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质量的合格数215例(合格率为93.5%),不合格数15例,其中,标本凝固5例,标本溶血4例,标本脂血3例,标本采集量不足3例。干预组血液标本质量的合格数225例(合格率为98%),不合格数5例,其中标本凝固2例,标本溶血1例,标本脂血1例,标本采集量不足1例。两组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患者讲解、指导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及时送检是血液标本分析前的重要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质量改进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6个月后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对采血技术满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受足底筛查的5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290例,对2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足底采血不良反应,新生儿依从性及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皮下淤斑、针眼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新生儿对采血依从性及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度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刘妙 《全科护理》2016,(34):3623-3624
[目的]观察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血气分析和静脉血液分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住院治疗首次采血需同时行动、静脉血液分析的胸部疾病病人120例,按住院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2m L肝素化注射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再经静脉采集所需静脉血液标本(穿刺2次),观察组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动、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穿刺1次)。比较两组病人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疼痛感受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感受、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完成动、静脉血液分析病人满意度高,可降低护理直接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6月该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送检500例血液标本纳入对照组。收集2016年7-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送检的500例血液标本的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标本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采集进步率达到54.3%。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大地提高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血液采集进步率也相应上升,对改善护士临床采血的常见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真空采血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需静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进行股静脉采血;对照组应用注射器和试管进行股静脉采血,比较2组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平均每例采血时间、标本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疼痛程度、平均每例采血时间、标本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真空采血应用于新生儿股静脉穿刺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真空采血针采血法在减少新生儿血液标本溶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真空采血法留取血液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留取血液标本,2组采血部位均为股静脉,将2组采血方法对新生儿标本溶血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血液标本溶血的影响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真空采血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对血液标本溶血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5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5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观察2种采血方式一次成功、出血、溶血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疼痛情况、新生儿哭闹时间、血标本合格率、穿刺失败、皮下淤肿指标、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成功、出血、溶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疼痛率16.00%低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哭闹时间、血标本合格率、穿刺失败、皮下淤肿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取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效果更好,能够减少患儿疼痛,提高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每例体检者抽血5mL,并分装于2个试管中,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内的正常血液标本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观察组内的血液标本先进行人工溶血,而后进行相关的检验。比较两组标本的检验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结果中,除尿素(UREA)和尿酸(UA)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检测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检测值准确性下降,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避免血液标本溶血所造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性采血针头在动脉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次行血气分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比较两组采血一次成功率、标本质量合格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采血针头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门诊抽血室患者不良情绪、采血配合度及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选取门诊抽血室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分发数字号码牌,按照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疼痛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度[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O)]、采血配合度、标本合格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缓解门诊抽血患者不良情绪,改善舒适度,提高采血配合度及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一次性采血针与注射器采血两种方法采股静脉血标本的效果。方法将102例危重患者按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和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比较两组在股静脉采血时血管损伤情况及血液标本合格情况。结果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54.9%(28/51),血液标本溶血率为23.5%(12/51);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78.4%(40/51),溶血率为1.9%(1/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股静脉采血成功率高,减少了对血管的损伤,有效保证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8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比较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出血与溶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与溶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出血、溶血发生率低,既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免疫学检验的血液标本400份为研究组,期间予以质量控制;另抽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进行免疫学检验的血液标本400份为对照组,未予以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血液标本合格率,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干扰原因。结果研究组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为97.75%,对照组为8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干扰原因,主要有标本凝固、溶血、标本污染、标本量过多或是过少、标本容器错误,以及标本重复采取等。结论免疫学检验分析前对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可提升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小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误差,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考核法在输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120例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护理质量管理;2015年7~12月120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跟踪考核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与输血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标本合格率、血袋返回率以及输血护理记录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输血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血护理的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在输血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全程跟踪考核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输血护理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肝素管与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足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行血气分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肝素管采集足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采集足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对比两组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肝素管抽取足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标本溶血现象对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探讨预防溶血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来本院上岗前体检的健康患者50例,每例采血5ml,平均注入2个试管,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标本7项临床常用的生化指标:ALT、AST、ALP、GLU、TC、TG、LDH。实验组人为使其溶血,对照组常规处理,两组标本均测量5次,取平均值进行计算比较。结果 ALT、AST、ALP、LDH、GLU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TC、TG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部分生化指标的结果产生影响,为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控制好血液标本,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溶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采血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200例新生儿按单双月采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双月采血为对照组,行足改良式足跟采血采集血标本;单月采血为观察组,行头皮静脉采血采集血标本。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采血时间、疼痛评分、采血部位瘀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一次采集成功率、标本送检合格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头皮静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提高血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及血样本合格率,减轻患儿疼痛,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定位方法,以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穿刺成功率,减轻新生儿不适。方法以我院产科2015年4-7月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穿刺的400例足月顺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日期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08例)与对照组(192例),观察组采用三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进行穿刺,对比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血标本直径、足跟瘀斑发生率、穿刺时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56%,高于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标本直径为(11.12±1.68)m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跟瘀斑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时疼痛评分(2.45±0.7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三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增大血标本直径,减轻针刺时新生儿疼痛不适,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