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宫内跨胎盘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宝山区154名HBsAg阳性产妇和297名HBsAg阴性产妇分别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来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滴度。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与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HBV跨胎盘传播。[结果]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率为8.4%。HBsAg和HBe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高于HBsAg单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20.0%比3.7%,P<0.05),相对危险度(RR)为5.41。随着母亲外周血HBV DNA水平的提高,跨胎盘传播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结论]HBeAg可经过胎盘屏障直接传递至脐带血,而HBsAg则受到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相关风险因素,为HBV母婴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224例,观察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结果,调查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46例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20.54%,6个月后11例婴儿诊断为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感染率为4.91%;单因素分析产妇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与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无关,HBeAg与HBV DNA定量不同时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喂养方式与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无关;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HBeAg阳性、产妇HBV DNA定量106500copies/mL和脐带血HBV DNA定量106500copies/mL是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结论产妇HBeAg阳性及HBV DNA定量高水平、脐带血HBV DNA定量高水平是HBV母婴传播的高风险因素,产妇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和喂养方式作为风险因素影响HBV母婴传播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指导哺乳,减少母婴传播。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和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结果:血清高病毒血症组(≥108copies/ml)产妇初乳和新生儿脐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同时与血清HBeAg存在显著相关,血清HBeAg阳性组中产妇自身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在初乳和脐血中的HBV DNA也有差异。结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相关,孕晚期高病毒血症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产妇血清高HBV DNA含量,乳汁HBV DNA阳性不适宜母乳喂养,HBeAg阳性者应加强监测,在科学的指导下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以及完成HepB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南昌市2个县(区)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联合免疫和HepB全程免疫完成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儿童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HBsAg阳性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8名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2.52%(7/278),HBsAb阳性率为96.8%(269/278)。产妇HBsAg阳性时间在2年以上是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和婴儿HBIG的使用情况和婴儿性别等与HBV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对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具有较好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建议加强育龄妇女HBsAg和HBeAg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2010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206对,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儿童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206名儿童中母乳喂养100人,阳性3人,阳性率3.00%;人工喂养106人,阳性2人,阳性率1.89%。母亲在双阳性(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或单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情况下,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未增加儿童感染乙肝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386例新生儿脐血乙肝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脐带血标本乙肝标志物,分析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方法将HBsAg阳性产妇分为"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与"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对其脐带血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0例,宫内感染率7.8%,"HBsAg阳性、HBeAg阴性"孕产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4.9%,"HBsAg阳性、HBeAg阳性"孕产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6.0%,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P﹤0.01)。结论 "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孕产妇更容易发生宫内感染,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产妇血清学模式及血清HBV病毒载量与HBV母婴传播的关系,为HBV母婴传播阻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468例HBV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血清学模式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病毒定量检测情况及主被动联合免疫1年后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率;比较不同HBV DNA病毒载量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病毒定量检测情况。结果 468例HBV感染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共53例,宫内感染发生率11.32%。不同血清学模式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率比较(1、3、5组与1、4、5组比较,1、3、5组与1、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5组与1、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12个月后新生儿HBV DNA定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病毒载量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比较,≥105组与103~105组比较、≥105组与1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105组与1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组及103~105组平均log病毒载量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e抗体(HBe Ag)阳性及HBV DNA高病毒载量孕产妇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较高,对新生儿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有利于HBV母婴传播的阻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所有孕产妇进行免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的168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追踪调查形式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所生的活产儿进行分析,并对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疾病传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有效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产新生儿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且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成功率比较高。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脐带血标本乙肝标志物,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将HBsAg阳性产妇分为双阳性(HBsAg、HBeAg阳性)组和单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在其分娩后留取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8例,宫内感染率3.46%,双阳性孕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78%,单阳性孕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2.09%,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更易发生宫内感染,双阳性育龄妇女,应积极治疗,待HBeAg转阴后再妊娠,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其新生儿脐血HBV 5项指标,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HBV传播。方法:对68例HBV感染产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其新生儿脐血HBV5项指标。结果:68例新生儿中40例感染HBV,感染率为58.8%,尤其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高(35.3%),被感染率高(66.7%),而HBsAg、抗-HBc双阳性母亲其新生儿脐血无1例感染。结论: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开展孕期HBV检测及新生儿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是阻断母婴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尤其要对HBeAg阳性者应严格管理,经有效治疗、HBeAg转阴后方可结婚或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