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平衡理论配合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意识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呼唤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平衡理论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GCS评分、苏醒率和苏醒时间、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8%,显著高于对照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率87.0%,显著高于对照组69.6%(P0.05),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CBF、CBV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平衡理论配合呼唤式护理干预能够缩短重症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苏醒时间,提高苏醒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9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电针刺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GCS评分、卡氏评分、昏迷时间、药醒率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3 d时2组患者GCS评分和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 d、2周以及4周时随着患者恢复GCS评分和卡氏评分也较治疗前逐步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时间段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CBF、CB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昏迷程度,缩短昏迷时间,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CBF、CBV,对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研究及对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苏醒率、平均昏迷时间、NSE、S-100B、MBP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56%(P 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1),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 0.05);观察组治疗后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平均昏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SE、S-100B和MBP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1),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 0.05)。结论中医针刺法能够有效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血浆NSE、S-100B和MBP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苏醒,缩短苏醒时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三维五感促醒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三维五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苏醒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ao Coma Scale,GCS)评分、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ao Outcome Scale,GOS)评分、CT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格评分和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苏醒,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方圆  许能贵 《中医药导报》2019,25(9):116-118,122
目的:观察开窍醒神针刺法配合电刺激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及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早期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救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窍醒神针刺法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昏迷分级评分、脑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血浆脑损伤标志物[血浆人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改善状况,并统计两组预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苏醒率分别为56.8%和8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周苏醒率31.8%和治疗4周苏醒率61.4%(P0.05);两组治疗后CBF和CBV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脑灌注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S-100B、NSE、MB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浆脑损伤标记物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0.05)。结论:开窍醒神针刺法配合电刺激能够降低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促进苏醒。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速刺法针刺联合西医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速刺法针刺治疗,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EEG)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速刺针刺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促进患者苏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速刺法针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速刺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Glasgow(GCS)评分、脑电图(EEG)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针刺组的GCS评分及苏醒率分别为(11.14±3.46)分、5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3.21)分、24.00%(P0.05);针刺组的EEG以及BAEP的改善效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速刺法针刺可改善脑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刺素髎与水沟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取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神经外科常规急救与手术后的基础上,待病情相对稳定,将82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素髎为主穴,劳宫、涌泉等为辅穴,内关、三阴交、翳风、完骨等为配穴,施强刺激促苏醒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取水沟为主穴,辅穴和配穴同观察组,同样施强刺激促苏醒手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素髎穴与水沟穴针刺后即刻的临床表现,以及两组患者治疗45天、90天后昏迷GCS评分改善程度,评价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针刺后喷嚏反射出现率为85.7%(36/42),较对照组针刺后表现的喷嚏反射反应强烈[25.0%(10/40),P0.01];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4.6±19.4)天vs(73.8±14.6)天,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苏醒率相当[88.1%(37/42)vs 75.0%(30/40),P0.05];两组治疗后昏迷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治疗90天后昏迷GCS评分优于对照组(9.52±2.32vs 8.47±2.14,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45.2%(19/42),优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结论:针刺素髎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疗效确切,具有特有的促进喷嚏反射和兴奋呼吸中枢的功能,较针刺水沟为主促苏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13、7日、1413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检测血清S-100B、NSE含量,同时观察治疗7d、14d后苏醒时间、苏醒率,比较苏醒时间、苏醒率、治疗14d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观察组血清S-100B、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更能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S-100B、NSE含量,更有益于脑损伤修复,对患者神志恢复有更好疗效,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治疗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醒的疗效。方法:将4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3天开始行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泛素羧基端水解酶(UCH-L1)含量,并在干预前后及伤后1个月时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量表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蛋白标志物GFAP和UCH-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减轻脑损伤,促进神志苏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浆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STBI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检测2组患者血浆MBP、GFAP含量,评估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观察2组治疗7,14 d苏醒例数、苏醒时间;于治疗14 d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预后。结果 2组治疗后血浆MBP、GFAP含量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针刺组治疗后7,14 d血浆MBP和GFA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针刺组治疗后3 d血浆GFAP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3,7,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7,14 d苏醒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血浆MBP、GFAP含量,促进STBI受损神经修复,有效抑制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提高苏醒率,缩短苏醒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予纳洛酮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率及苏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 Vm)、脑脊液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与乳酸(lactic acid, LA)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图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脑电图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Vm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Vm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IL-1β、LA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脑脊液IL-1β、L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可提高苏醒率,缩短苏醒时间,改善意识障碍及脑电活动,提升脑血流速度,降低脑脊液IL-1β、LA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以及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对急性脑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入院时及治疗14 d后,均应用磁共振PWI序列,观测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r CBV、r CBF、TTP、MTT。比较治疗前两组灌注参数,比较治疗后两组灌注参数,同一组比较治疗前后的灌注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区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836、0. 714、0. 733、0. 802)。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 007、000,P=000、002); r TTP、r M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P=0. 009、0. 02,P=0. 01、0. 037)。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776、0. 84、0. 675、0. 79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77、0. 285、0. 651、0. 78)。治疗后,两组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的r CBV、r CBF较治疗前均进一步降低(P=0. 034、0. 031,P=0. 033、0. 05)。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比较无显著差异(0. 59、0. 751)。治疗后对照组r MTT、r TTP进一步延长(P=0. 000、000),而观察组r MTT、r TTP无明显延长(P=0. 123,0. 078)。治疗后观察组r MTT、r TTP较对照组延长较少(P=0. 05,0. 04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梗死区及周围低灌注区灌注情况会进一步恶化。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不能改善梗死区的灌注情况,但能减轻脑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灌注情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皮层血流量(CBF)和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头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应用吞咽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CBF、脑血容量(CBV)及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CBF、CB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MTT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BF、CBV高于对照组(P0.05),MTT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CBF,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五心穴为主结合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高压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高压氧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再继续治疗,共计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价,在治疗结束后3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价,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0 d 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 0.01),针刺高压氧组治疗结束后GCS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 0.01),针刺高压氧组治疗结束后30 d GCS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 0.0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0 d针刺高压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针刺高压氧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P 0.05)。结论针刺五心穴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昏迷的促苏醒作用疗效显著,较常规的单纯药物治疗取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早期面体针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急救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早期面体针疗法,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苏醒率及苏醒时间,同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疗程结束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评分情况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苏醒率及苏醒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和对照组GCS评分在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 0.05),同时观察组GCS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和疗程结束后均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和对照组NSE浓度在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 0.05),同时观察组NSE浓度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和疗程结束后均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超早期面体针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具有脑保护作用,可有效发挥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温阳益气法对亚低温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血清生化因子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阳益气中药组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7 d内颅内压(ICP)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糖、乳酸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4周内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ICP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第1天(P均0.05),但治疗组各时间点ICP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3天血糖、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第1天(P均0.05),在第5天、第7天明显低于第1天(P均0.05),且治疗组第3天、第5天、第7天血糖、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5天、第7天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第7天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应激溃疡以及休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时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亚低温对机体的危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持续电针为主促醒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彭璠  陈泽奇  罗杰坤 《中国针灸》2010,30(6):465-468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电针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以内关为主穴的持续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后、3个月后苏醒率、苏醒时间,比较两组不同类型损伤患者的苏醒率及3个月后的整体康复疗效。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8.57±7.14)天、苏醒率为72.4%(21/29),对照组分别为(24.60±5.00)天、37.0%(10/2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3个月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25.04±16.68)天,亦短于对照组的(37.90±16.94)天(P0.05)。且观察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月后苏醒率显著高于同组非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及对照组同类型患者(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2.4%(21/29)明显高于对照组37.0%(10/27)(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内关为主的持续电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尤其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神志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方法将14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Ⅲ型)昏迷患者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0、20、30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促醒率,采用ELISA技术测定两组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浓度,应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治疗组GCS评分与AchE浓度及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0、20、30天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0.05),对照组治疗20、30天GCS评分升高(P0.01)。治疗组GCS评分及苏醒率较对照组同期升高(P0.01,P0.05)。AchE浓度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其浓度对CCS评分影响大于活性(P0.05)。结论电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有促苏醒作用,可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其促醒机制与AchE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血清NO、ADMA水平变化情况,记录2组上述时间点的脑水肿、中线移位恢复情况以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3,7,14天血清NO显著上升(P均0.05),而ADMA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3,7,14天脑水肿、中线移位恢复情况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3,7,14天GCS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而NIHS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第14天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安宫牛黄丸能够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觉醒,减轻患者脑水肿,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清ADMA生成、促进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