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液炎性反应标志物预测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15名自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COPD治疗的首次诊断为COPD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在诊断时均采用呼吸量测定法测定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FEV1,并收集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血清白蛋白和维生素D水平信息。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评估血液炎性标志物与COPD患者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液炎性标志物对COPD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CRP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降低与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增加成正向关联性。以COPD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BMI建立预测诊断后三年死亡风险的基础模型,构建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将CRP、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加入基础模型构建的新预测模型AUC提高到0.81。结论 CRP、嗜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COPD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关并能够显著提高对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C 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8例,体检健康者50例,依据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清蛋白(Alb)尿组(UACR<30 mg/g Cr)、微量Alb尿组(UACR 30~299 mg/g Cr)和大量Alb尿组(UACR≥300 mg/g Cr)。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同时检测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分析 25-(OH)D与CRP及其他实验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Alb尿组、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25 (OH)D依次降低(P<0.01),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25-(OH)D较正常Alb尿组和健康人对照组降低(P<0.01)。正常Alb尿组、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CRP依次升高,较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25-(OH)D随病程增加而降低(P<0.01);而CRP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CRP、肌酐(Cr)、尿酸(UA)、磷(P5+)及UA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6、-0.198、-0.179、-0.228、-0.793,P均<0.05),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r=0.281,P<0.01)。 结论:血清25-(OH)D降低与DN患者肾损伤程度相关,可能参与DN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体内不同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和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该院临床诊断为LADA的患者67例,根据25(OH)D3水平将其分为充足组、不足组、缺乏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检测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缺乏组中性粒细胞计数、CRP水平高于充足组,不足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充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呈明显负相关(P<0.05)。5种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3组各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足组1种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的比例高于缺乏组,≥2种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的比例低于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A患者体内25(OH)D3水平越低,中性粒细胞计数、CRP水平越高,胰岛细胞自身抗体种类越复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究25-(OH)D3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收集患儿的相关资料并检测其血清25-(OH)D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水平。对比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和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血清25-(OH)D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水平。分析特应性皮炎患儿25-(OH)D3缺乏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清25-(OH)D3与SCORAD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平均月龄为10.01±6.64个月,25-(OH)D3为46.46±18.91nmol/L,显著低于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125±0.039,显著高于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P<0.05)。喂养方式为特应性皮炎患儿25-(OH)D3缺乏的危险因素,其中,母乳喂养患儿发生25-(OH)D3缺乏的风险显著高于人工喂养患儿(P<0.05);补充25-(OH)D3是特应性皮炎患儿25-(OH)D3缺乏的保护性因素(P<0.05)。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25-(OH)D3与SCORAD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呈负相关关系(r=-0.371、-0.342,P<0.05)。结论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与婴儿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应重视患儿血清25-(OH)D3水平的检测并积极防治25-(OH)D3缺乏以提高婴儿特应性皮炎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组,n=90)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门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n=100)和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n=80) COPD患者为对照。检测患者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患者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呼出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FEV1%、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而CRP、D-二聚体、IL-2、IL-6有显著差异(P0.05);稳定期COPD患者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432,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0.289,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而与FEV1/FV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COPD不同炎症分型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揭示Gal-3参与COPD气道慢性炎症及炎症细胞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招募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试验组和2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临床信息、病史以及肺功能和痰诱导检查结果,并通过诱导痰计数炎症细胞,对COPD患者炎症亚型分类。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痰上清液中炎症介质,包括Gal-3、SAA、CRP、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COPD患者组年龄和吸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BMI、性别以及Gal-3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COPD患者亚型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两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肺功能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中的Gal-3水平较非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明显升高,但痰中IL-6、CRP和SAA表达水平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痰中Gal-3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Gal-3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抗炎作用,在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患者中Gal-3表达升高,促进巨噬细胞清除气道中的病原体和凋亡细胞,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AECOPD 44例、缓解期28例)和36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ECOPD组血清25(OH)D水平[(14.9±5.9)ng/m L]明显低于COPD缓解期组[(20.8±8.0)ng/m L]及正常对照组[(23.9±8.6)ng/m L](P0.05),而COPD缓解期组血清25(OH)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血清CRP水平[(44.5±13.3)mg/L]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8.72±2.76)mg/L]及正常对照组[(2.68±1.72)mg/L](P0.05),COPD缓解期组血清CRP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25(OH)D缺乏可能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补充25(OH)D可能对COPD急性加重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行血常规检查,并根据患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进行分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2%的患者为观察组,共65例;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2%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5例;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住院时间及出院后再住院情况、出院后1年内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年内再次住院率及出院后1年内死亡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2%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水平>2%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加理想,死亡率更低,嗜酸粒细胞水平可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判定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诊治支气管哮喘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诱导痰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表型组27例和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70例。对比两组诱导痰及血清中VEGF、PDGF水平。结果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中性粒细胞表型组和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患者的血清、诱导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EOS与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诱导痰PDGF-AA、PDGF-BB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中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患者血清EOS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胆碱酯酶(CHE)、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方法选取35例AD患者(AD组),以35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MCI组)作为疾病对照,以3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IgG水平,采用硫代乙酰胆碱法检测CHE,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并计算NL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组Hcy、CRP升高(P<0.05),CHE降低(P<0.05),IgG及N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IgG、Hcy、CRP、NLR升高(P<0.05),CHE降低(P<0.05)。与MCI组比较,AD组IgG、Hcy和NLR升高(P<0.05),CHE降低(P<0.05),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组Hcy与NLR呈负相关(r=-0.344,P=0.043),其他项目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RP、IgG、CHE、Hcy、NLR可能在AD的诊断及与MCI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 13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 13例配对对照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及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 ;抽前臂静脉血查血红蛋白 (Hb)、尿素氮 (BUN)、肌酐 (SCr)、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C -反应蛋白 (CRP)、血浆纤维蛋白原、补体C3、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 (a) [Lp (a) ];彩色B型超声仪观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 ,包括斑块、最大 [(MaximumVelocity ,V(max) ]和最小血流速度 [(MinimumVelocity ,V(min) ](即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 ) ,血管内皮厚度 (即内膜 -中膜厚度 ,IMT) ,阻力指数 (RI)。结果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和CRP均显著增高 (P <0 .0 1) ;Hb显著降低 (P <0 .0 5 ) ;Alb和PA显著降低 (P <0 .0 1)。原发疾病为高血压的患者CRP较原发疾病为慢性肾炎患者显著升高 (P <0 .0 1)。高血压组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1)。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平均IMT、最大IMT、V(min)、RI、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激素、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接收、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纳入研究组;另选择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同期体检健康的60例体检者,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甲状腺激素、25-(OH)D3水平与营养指标,并分析讨论甲状腺激素、25-(OH)D3水平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25-(OH)D3水平、血清白蛋白(ser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球蛋白(globulin,GLO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0例25-(OH)D3水平>30 ng/mL,51例25-(OH)D3水平在15~30 ng/mL,有11例25-(OH)D3水平<15 ng/mL;不同25-(OH)D3水平患者ALB,PA,TP水平均有差异(P<0.05);甲状腺激素与ALB,PA,TP,GLOB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25-(OH)D3与ALB,TP,PA水平均表现为正相关(P<0.05),与GLOB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甲状腺激素降低、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营养状况不佳的情况,且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营养指标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浆白介素(IL)-6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RA患者99例为研究组,按照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分为:高度疾病活动期组36例,中度疾病活动期组25例,低度疾病活动期组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CX3CL1/FKN)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106例COPD患者,按是否合并肺气肿分为COPD合并肺气肿组(n=46)和COPD组(n=60),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随访28 d,根据预后将COPD合并肺气肿组分为存活组(n=40)和死亡组(n=6),检测血清CX3CL1/FKN、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肺功能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分析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水平对COPD合并肺气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OPD合并肺气肿组治疗前后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高于COPD组,FEV1、FVC、FEV1/FVC低于COPD组(P<0.05);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与FEV1、FVC、PEV1/FVC呈负相关(P<0.05);生存组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是影响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联合预测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呈高表达,可能是引起肺功能下降的因素,且对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质4(FAP4)、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02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生产的健康孕妇8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脂相关指标、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FABP4、25(OH)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BP4、25(OH)D水平预测新生儿结局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出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FABP4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亚组患者血清FABP4、25(OH)D水平比较,结局不良组患者的血清FABP4水平明显高于结局良好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结局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BP4、25(O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和0.715,对新生儿结局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FABP4、25(OH)D水平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关,二者对GDM患者新生儿不良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86例重症肺炎、81例轻症肺炎患儿入院时以及8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25(OH)D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测定重症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并与25(OH)D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62.03±17.94)、(68.90±15.22)与(82.21±17.8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0.05),且重症肺炎组25(OH)D缺乏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α=0.05);重症肺炎患儿25(OH)D水平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α=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25(OH)D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在体水平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确诊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9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浓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低于健康对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25(OH)D3在体水平分为足量、不足、缺乏三类构成,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体检人群二者在血清25-羟基维生素构成比上具有显著差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体25(OH)D3水平进行分层分析,以HbeAg阳性及阴性分组的话,HBV-DNA载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而25(OH)D3在体内的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以HBV-DNA载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的话,高载量组的25(OH)D3的水平与低载量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25(OH)D3水平的三种构成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OH)D3水平与生化指标及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发现:25(OH)D3水平与AST、HBV-DNA载量呈负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LT呈正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与TBiL、ALT具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差异,并与乙肝病毒复制相关,纠正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