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刺研究》2019,(11)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从抗炎及抗氧化方面探讨电针促进SCI小鼠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小鼠SCI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3 h电针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采用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评估小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区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脊髓中载脂蛋白E(ApoE)及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程度。结果:造模后第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BMS评分显著下降(P<0. 05);脊髓组织结构紊乱,炎性浸润严重,正常神经元大量减少;脊髓中ApoE、p-NF-κB、IL-1β、p-ERK1/2、Nrf2、HO-1的表达显著升高(P<0. 05);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的BMS评分显著升高(P<0. 05);脊髓组织结构较完整,炎性浸润较轻,正常神经元较多;脊髓中p-NF-κB、IL-1β的表达显著降低(P<0. 05),ApoE、p-ERK1/2、Nrf2、HO-1显著升高(P<0. 05);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 05)。结论:电针能够显著改善SCI小鼠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从而促进脊髓功能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中ApoE的表达,增强Nrf2/HO-1抗氧化途径和抑制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芒针偶刺秩边与水道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芒针治疗组各10只。模型组、芒针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芒针治疗组大鼠手术苏醒后即刻给予芒针秩边和水道穴,用偶刺法针刺大约2 cm深度,捻转1 min,并使同侧秩边、水道组成一回路连接于电针仪上,电针30 min,每日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5日后采用BBB评分法观察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取脊髓组织行组织学观察、计算细胞凋亡指数、检测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升高,脊髓组织Bax、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或P0.01)。芒针治疗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或P0.01);芒针治疗组脊髓组织Bax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模型组,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芒针偶刺秩边与水道穴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诱发电位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日本大耳兔以改良式ALLEN’S脊髓损伤法造模,将其分为模型组、芒针透刺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5小组:术后即刻组、术后3 d组、术后7 d组、术后14 d组、术后28 d组,以Tarlov评分、脊髓诱发电位之P2潜伏时和波幅为观察指标,观察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下肢肌力感觉和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兔脊髓损伤后均出现下肢瘫痪,经治疗5 d后芒针组较模型组tarlov评分明显改善(P<0.01);经芒针治疗4周后P2波幅较术后初期明显增宽、增大,而4周后P2潜伏期较术后初期明显缩短,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能改善下肢瘫痪,促进下肢肌力恢复,加快脊髓诱发电位波幅和延迟时间的恢复,其机理可能与修复脊髓神经细胞及其神经信号传导通路,阻断了神经细胞及其神经传导通路的进一步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20-24
目的:研究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椎板切除脊髓夹伤模型,造模手术后次日腹腔注射刺芒柄花素75 mg/kg和150 mg/kg,用旷厂实验及Ba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通过观察大鼠的躯干、尾巴和后肢的运动状况,评估脊髓损伤三个阶段的恢复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观察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后外周及损伤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对脊髓损伤节段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7、14 d,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8.7±0.6和17.3±0.5)的评分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点的溶媒对照组(3.7±0.5和7.5±0.6)。血清学结果显示,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在术后3、7 d(41.94±3.62、32.96±2.08)可以明显降低对应时间点溶媒对照组(75.02±3.28、60.35±5.35)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在术后14 d可以降低溶媒对照组(26.39±1.30)血清中IL-1β的浓度。在脊髓组织中,在术后3、14 d,相比于溶媒对照组(81.55±5.72、46.03±4.19),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44.44±2.75、27.31±3.35)中的IL-1β浓度明显下降;与溶媒对照组(193.5±9.7、169.1±6.1)相比,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168.6±10.4、142.1±4.3)在术后7、14 d可以降低脊髓组织中TNF-a的浓度。HE染色可见刺芒柄花素处理组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形成囊腔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白质轴突水肿、空泡变性较轻。Nissl染色可见刺芒柄花素处理组神经元形态显示较溶媒对照组较清晰,术后14 d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神经元胞体形态趋于正常。结论:刺芒柄花素可能通过抑制外周及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反复丙泊酚暴露SD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40只,日龄10 d,体质量26~2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μL;脂肪乳剂(F)组,腹腔注射脂肪乳剂100μL;电针(E)组,选取大鼠“百会穴”“大椎穴”进行电针刺激,疏密波2 Hz/10 Hz, 30 min/次,1次/d,连续3 d;丙泊酚(P)组,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电针+丙泊酚(EP)组,先给予丙泊酚(同P组),后电针干预(同E组)。造模结束后,断头取大鼠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P组海马组织中TNF-α、IL-6表达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小胶质细胞Iba-1、HMGB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EP组海马组织中TNF-α、IL-6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小胶质细胞Iba-1、HMGB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能减轻反复丙泊酚暴露的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其部分机制可能是抑制海马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坏死性凋亡,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含有量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烧伤组,模型组,常规处理组,血必净注射液小、中、大剂量组,每组8只。制备烧伤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造模后24 h取血,分别采用生化法及ELISA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有量,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fkb mRNA水平。结果严重烧伤后,模型组、常规处理组、血必净注射液小剂量组血清ALT、AST、LDH、CK、BUN、Cr含有量升高,同时伴有TNF-α、IL-1β、IL-6含有量及Nfkb mRNA水平升高(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中、大剂量组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部分指标数据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严重烧伤大鼠重要脏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 mRNA,从而减少TNF-α、IL-1β、IL-6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和I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针刺处理3周后,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海马NF-κB和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NF-κB及I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同时,针刺组大鼠海马NF-κB、I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能够增强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痴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CI)是由外部伤害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00万人患有SCI后遗症,诸如运动、感觉障碍及神经源性膀胱和胃肠道功能障碍等[1-3]。脊髓继发性损伤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表现出神经炎症、电解质紊乱和兴奋性氨基酸中毒等复杂的病理反应,而炎症反应的持续性特征是导致患者处于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状态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减少炎症损伤是治疗SCI的重点。NLRP3炎症小体是当前炎症反应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类多聚体蛋白复合物,在SCI炎症反应过程中可引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4-5]。因此,抑制NLRP3炎症体的活化对减轻脊髓损伤炎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至关重要[6]。本实验研究采用Allen’s打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夹脊电针是否可以抑制NLRP3、IL-1β和IL-18等脊髓损伤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为SCI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撑和治疗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对内毒素(LPS)诱导小鼠炎症及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50只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益气活血方组[1.29 g/(kg·d)]、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NF-κB抑制剂)组(50 mg/kg)、益气活血方[1.29 g/(kg·d)]+PDTC(50 mg/kg)组,每组10只。益气活血方组及益气活血方+PDTC组中药灌胃2周,其余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结束后次日PDTC组及益气活血方+PDTC组腹腔注射PDTC,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LPS (20 mg/kg)刺激6 h。采集小鼠血清及主动脉,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浓度,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黏附因子VCAM-1、ICAM-1及促凝血因子PAI-1、TF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血清TNF-α、IL-6浓度,主动脉VCAM-1、ICAM-1、PAI-1、T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NF-κB通路基团P65、IκB磷酸化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PDTC组及益气活血方+PDTC组血清TNF-α、IL-6浓度,VCAM-1、ICAM-1、PAI-1、TF mRNA及蛋白水平,P65、IκB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益气活血方+PDTC组与益气活血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通过抑制NF-κB通路活性发挥抗LPS诱导小鼠炎症及内皮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中度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运动功能和红核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行为学和红核神经元数目等角度来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应用ALLENg致伤法制成大鼠T12中度脊髓损伤模型,设立电针组进行治疗,并同时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作为对照;应用斜板实验对不同组的大鼠在造模后12h、1星期和4星期作行为学评分,4星期时,利用HRP逆行示踪技术,计数各组每个大鼠红核神经元数目。结果在脊髓损伤后12h和1星期,电针组大鼠与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大鼠相比,在斜板实验方面无明显差异,在脊髓损伤后4星期,电针组大鼠在斜板实验方面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大鼠,在斜板实验方面,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只在伤后12h有差别,在伤后1星期和4星期,两组无明显差别。同时,在脊髓损伤后4星期,电针组大鼠的红核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大鼠的红核神经元数目。结论电针治疗能促进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行为学评分,并能减轻红核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客观评价"截瘫三联针"法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4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截瘫三联针"法,对照组采用目前常用体针穴位针刺。两组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时(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分别进行ASIA感觉(针刺觉、轻触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统计分析中,以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为因变量分别拟合最优多水平模型,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两组间针刺觉、轻触觉、运动评分在几个评定时间点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增长趋势看,在观察的4个月内,所有患者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有呈增长的趋势,但是趋势不为线性,而且增长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即抛物线形式增长;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没有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变化趋势相同。其中,针刺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78.467+3.799time-0.640time2,轻触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回归模型:y(估计值)=76.943+2.803time-0.487time2,运动评分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58.556+4.415time-0.659time2。即说明两组的治疗效果在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方面没有任何差异。结论:"截瘫三联针"法和常用体针法均能改善外伤性胸腰段SCI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但两种方法在改善感觉、运动功能方面没有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的诱导分化。方法 25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用改良Allen’s重物坠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针刺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疗程,共2个疗程。于2周后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的脊髓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estin、Brdu、NSE、GFAP的表达。结果 Nestin和Brdu的表达针刺治疗组较模型组多,假手术组最少;NSE的表达针刺治疗组较模型组多,但少于假手术组;GFAP的表达模型组高于针刺治疗组,假手术组最低。结论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4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采用压迫法造成大鼠 T_(11)脊髓损伤,蛛网膜下腔给药,治疗组给丹参注射液15μ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5μl。以激光多普勒监测伤前、伤后脊髓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于伤后24h 测定伤段脊髓的丙二醛(MDA)含量和组织含水量,同时行后肢功能 Gale 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脊髓损伤后短时间内血流量显著下降,MDA 含量显著升高,组织含水量增加,后肢功能出现明显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 SCBF 及MDA 差异有显著性;含水量及后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增加损伤脊髓血流量,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损伤脊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颈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脊髓损伤且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rankel分级、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IM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I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颈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RI)评估生活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Rating Scale,FIM)评估神经综合功能,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的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情况。结果:针灸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的MRI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的FIM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探讨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SPF级Wistar大鼠,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中度SCI模型,参照改良Tarlov评分标准,分为模型组、BYHWD组、金纳多组,正常组不造模;用药2周结束实验后,取SCI大鼠脊髓组织制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正常组大鼠胞内与灰质内均未观察到空泡;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严重,大部分的线粒体嵴丢失,形成空泡,内质网重度扩张,与其他组别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YHWD组与模型组和金纳多组比较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后肢运动功能Tarlov评分结果:在0 d~3周内,正常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Tarlov评分无明显变化;BYHWD组与金纳多组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YHWD能有效保护损伤脊髓组织的组织结构继发性损伤,营养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