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评分(FDIS)及血清ET、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FDI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FDIP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B、FD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和血清ET、NO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灸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的临床疗效,比较重灸面部穴位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的差异性,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有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重灸面部穴位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各组患者在治疗前、结束后进行面部残疾躯体功能评分(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评分(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DIS),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DIP、FDIS评分升高(P<0.0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灸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疗效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深刺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贝尔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深刺组采用深刺患侧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翳风穴为主无手法操作治疗,7 d为1个疗程,每疗程治疗5 d休息2 d,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分变化,统计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躯体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深刺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且深刺组治疗第21天、第28天H-B分级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4个疗程后,深刺组治愈率为26.7%(12/45)、显效率为44.4%(20/45),对照组分别为17.8%(8/45)和35.6%(16/45),深刺组治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躯体残疾和社会心理变化,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无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功能(FDI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DIP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DI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分、面神经功能标准分级(H-B)分级分布均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面部残疾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清ET、NO含量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ET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ET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和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西药干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热敏灸治疗,治疗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及6 min步行距离;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EF、LVESD及LVEDD等左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a、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TNF-a、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等肝功能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等血脂水平,测定血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瘦素(leptin, LEP)水平,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LPS、L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保护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这可能与其下调患者血清LPS、LE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褪黑素、瘦素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冠心病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另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另予热敏灸治疗,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测定血清褪黑素、瘦素水平。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均降低(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增长(P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减少(P0.05),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及觉醒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其血清瘦素水平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失眠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失眠症状,这可能与其调节患者血清褪黑素、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与单纯三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三线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H-B)分级、Sunnybrook(S-B)评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和波幅变化、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的身体功能指数(FDIp)和社会功能指数(FDIs)比较及血清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P<0.05)、S-B(P<0.001)及FDIp(P<0.001)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MAP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明显延长(P<0.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三线针法联合祛风愈瘫丸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肌电图指标及血清ET、NO水平,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量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轻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H-B)功能值、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DFNP)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问卷量表(FDI)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功能值、TFGS评分、DFNP评分及FDI各项评分(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功能值、TFGS评分、DFNP评分及FDI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为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刺激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减轻面部神经残疾及活动损伤程度,并不会因刺激程度加重而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电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治愈时间、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FDI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结论 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促进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功能恢复、H-B面神经功能提升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相关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新方法。方法将80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上印堂、肺俞及关元穴,对照组采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血清IgE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血清IgE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贝尔氏面瘫通过西药结合针灸治疗的时效性。方法:6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ortman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结果均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展期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明显高于静止期以及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结合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能够迅速发挥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脾虚痰结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ICPP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予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两组西药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乳房发育Tanner分期、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性激素[血清雌激素(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褪黑素(MT)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乳房发育的Tanner分期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乳房发育的Tanner分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均减小(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_2、LH、FSH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_2、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M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F-1、M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脾虚痰结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者可减缓乳房发育,减小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调整性激素水平,可能与其改善血清IGF-1、M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生长因子-a(TNF-a)的影响。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匹维溴铵,观察组予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测定血清NGF、TNF-a水平。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并随访记录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BS-SSS、IBS-QO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IBS-SSS、IB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GF、TNF-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这可能与其下调患者血清NGF、TNF-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汤联合热敏灸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中药加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利尿剂组),各30例。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AST/ALT)、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白蛋白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T/ALT比值、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血清NO、AC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汤联合热敏灸技术可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来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门脉压力、提高白蛋白水平从而稳定疗效,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含量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BS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每组40例,热敏灸组接受热敏灸治疗,心理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热敏灸和心理干预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1),热敏灸组疗效优于心理干预组(P0.05)。三组患者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QOL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心理干预能调节IBS患者的SP和5-HT水平,改善BSS,缓解SDS和SAS,提高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对照组各30例.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6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巴塞尔指数(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分,随访3、6个月末观察病死/残疾率、复发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热敏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热敏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6周,两组患者FMA、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6周热敏灸组FMA、BI评分较治疗后4周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SS-QOL评分较治疗后4周明显升高(P<0.05),热敏灸组FMA、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热敏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中重度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中重度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和对照组(针刺治疗),治疗组74例,脱落6例;对照组74例,脱落4例。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后,采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和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和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中重度贝尔面瘫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热敏点灸对肩周炎急性期患者CRP、NO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敏点灸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将69例肩周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点灸组(36例)和传统艾灸组(33例)。2组分别采用热敏点灸和传统温和灸治疗,每日灸1次,连续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RP、NO水平,肩关节疼痛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肩周炎急性期患者CRP、NO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均P0.01)。热敏点灸组、传统艾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CRP、NO水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前者优于后者。结论热敏点灸具有降低肩周炎急性期血清CRP、NO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肩关节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