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谭军华 《首都医药》2014,(16):50-50
目的:探讨双环醇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都采用标准“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双环醇。对照组加用葡醛内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80例治疗组患者发生肝损5例。80例对照组发生肝功能损伤17例,发生率分别为6.2%和22%,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肝损害程度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环醇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环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采用双环醇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3个月后无肝功能损害人数60例,占96.77%;对照组元肝功能损害人数43例,占69.35%。结果表明,观察组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疗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可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环醇在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4例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予双环醇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后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治疗组无一例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对照组发生药物性肝损害4例,发生率分别为0%和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双环醇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可有效预防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相似文献   

4.
双环醇片治疗他汀类降脂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宝荣 《首都医药》2012,(16):42-43
目的研究双环醇片治疗他汀类降脂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他汀类降脂药所致肝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6例,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治疗,对照组45例,每日口服水飞蓟素胶囊280mg,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试验组更为明显(P<0.05)。在综合疗效方面,试验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研究者判断,未发现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75mg/d能有效治疗他汀类降脂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益 《上海医药》2006,27(2):72-74
我国是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2位。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词查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患病率为367/10万。随着结核病的高发,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也明显增加,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已成为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原因。有学者对1990—200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的药源性肝损害509例进行分析,发现由抗结核药引起的病例数列首位,达到32.02%。目前抗结核治疗方案仍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三联或四联联合应用为主。这些药物均可引起肝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肝坏死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环醇片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2例初次肿瘤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开始口服双环醇片50mg每日3次。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次按照原方案化疗时,继续口服双环醇片50mg每日3次,持续14d,前后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口服双环醇片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所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口服双环醇片治疗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恢复正常后,化疗同时联合双环醇片预防性保肝治疗,比较该次与单纯化疗前后的ALT、AST、TBiL差值。结果:口服双环醇片治疗化疗后肝损害,肝功能ALT、AST等指标明显降低,在中位时间8.5d恢复正常。在预防化疗所致肝损害上,化疗与双环醇片联合治疗前后的ALT、AST差值明显减小,与单纯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环醇片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双环醇片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环醇片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方法口服双环醇片75mg·d^-1治疗28例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次按照原方案化疗,同时口服双环醇片75mg·d^-1形成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口服双环醇片75mg·d^-1中位治疗11d后,肝功能显著恢复。单纯化疗1个周期后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程度显著高于预防性并用双环醇片化疗2个周期后(P胸〈0.001)。结论双环醇片75mg·d^-1可有效治疗和预防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张凌云 《首都医药》2010,(10):48-49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双环醇对妇科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妇科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治疗组每日化疗同时加入不同剂量双环醇片保肝治疗,观察连续用药24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且150mg/d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150mg·d^-1在预防妇科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伤降低血清氨基转氨酶方面优于75mg·d^-1,与225mg·d^-1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环醇对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40例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予双环醇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后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治疗组无一例药物性肝炎发生,而对照组发生药物性肝炎3例,发生率分别为0%和1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研究者判断,未发现与双环醇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双环醇可有效预防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10.
<正>1结核病的流行现状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相继实施3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特别在2001年全面推行了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政府积极履行承诺,不断加大力度,全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年间至少避免4000万健康人群感染结核菌和400万人发病,减少了200万例结核病死亡,2010年全国涂阳肺结核患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双环醇片对严重银屑病患者服用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并出现肝损害的患者共计24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双环醇组(n=122)与甘草酸二胺组(n=121).双环醇组患者口服双环醇片,甘草酸二铵组患者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8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肝功指标ALT、TBIL、AST、ALP在治疗4周后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双环醇组ALT[第4周:(65.34±29.51)U/L比(90.29±32.27) U/L,P<0.05;第8周:(37.20±15.91) U/L比(55.5±21.93) U/L,P<0.05]与AST[第4周:(71.42±35.92) U/L比(92.84±47.58) U/L,P<0.05;第8周:(36.26±14.42)U/L比(56.30±28.35) U/L,P<0.05)]指标在治疗第4周与第8周显著低于甘草酸二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双环醇组的有效率较甘草酸二铵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4%比66.1%,p<0.001).结论 双环醇片对严重银屑病患者服用药物所致的肝损伤进行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2/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2/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Meta分析评价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与Cochrane Library,并辅以其他检索方法,纳入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截至日期为2019年4月。按照纳入和排除的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筛选文献、处理资料与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Meta分析结果采用RevMan 5.2软件处理。结果 本研究全部纳入了10个RCTs,一共有823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治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②异甘草酸镁治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地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患者,并促进肝功能快速恢复,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江汉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老年人继发性肺结核初治涂阳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2组强化期均采用2HRZE抗结核方案,同时治疗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肝损伤,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预防肝损伤。比较2组肝脏功能、电解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9.12%低于对照组的54.41%(χ~2=18.218,P<0.05)。治疗组更换抗结核治疗方案5例(7.35%),对照组调整或停止抗结核治疗29例(42.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8,P<0.05)。治疗组出现下肢轻度水肿2例,轻度低钾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能有效预防老年涂阳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90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190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用药、临床表现和预后转归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品种繁多,其中抗肿瘤药占首位56例(29.4%),中药50例(26.3%);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152例(80.0%),胆汁淤积型24例(12.6%);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中无任何临床表现者84例(44.2%),有明显黄疸者48例(25.3%);经治疗后治愈30例(15.8%),好转150例(78.9%),死亡0例,10例失访。结论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呈明显增加趋势,以抗肿瘤药及中药为主,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将结核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1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1 394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乙肝(丙肝)史、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结核药种类和剂量等因素对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影响。结果: 从单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性别、心血管疾病,结核药中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或左氧氟沙星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DILI发生率随着结核药剂量增大而增大。结论: 女性(OR=0.661,95%CI 0.464~0.943,P=0.022)、合并心血管疾病(OR=2.017,95%CI 1.109~3.666,P=0.021)、异烟肼(OR=1.544,95%CI 1.235~1.929,P=0.000)、利福平(OR=1.391,95%CI 1.110~1.743,P=0.004)、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OR=2.461,95%CI 1.517~3.993,P=0.000)和左氧氟沙星(OR=1.695,95%CI 1.155~2.487,P=0.007)是结核治疗中致DILI高危因素。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勤监测,早发现、早治疗的措施,抗结核药应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给药,以减少ATDILI发生,改善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7.
马百灵  卢沕  田蒋为  余伯阳 《药学研究》2019,38(3):159-162,178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一种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最终可引发急性肝衰竭。目前,药物性肝损伤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不容忽视的公共医药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市场上撤回批准药物最常见的原因。及早确定药物性肝损伤,并尽快停止肝毒性药物的使用可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因此,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断是及时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本文就以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方法予以总结评价,以期为防治药物性肝损伤提供新的见解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共97例,入院第一周给予一般性治疗,包括停用可疑药物,补充葡萄糖、维生素、门冬酸钾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其中63例肝功能逐渐恢复,而34例患者肝功能无改善甚至有不同程度恶化,此时除上述一般性治疗外同时给予静滴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共9天。结果:使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后34例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经及时停药、保肝等对症治疗后,大部分能恢复正常,而肝损害严重者正确使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异甘草酸镁单药组(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单药组(B组)和联合用药组(C组),观察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血ALT、AST变化情况.结果 入选病例81例,均可评价疗效.在治疗结束后,A、B、C三组ALT水平分别为(73.64±19.28)U/L、(76.46±15.34)U/L、(56.80±17.33) U/L,显著低于(P<0.05)治疗前水平的(125.35±22.63)U/L、(122.22±21.69) U/L、(130.38±21.97)U/L;AST水平分别为(79.88±20.15)U/L、(80.48±15.72)U/L、(61.97±16.63) U/L,显著低于(P<0.05)治疗前水平的(140.37±20.15)U/L、(138.21±25.61) U/L、(147.59±24.38)U/L;三组ALT、AST下降幅度分别为(45.98±10.81)U/L、(40.76±13.57)U/L、(73.63±13.01)U/L和(60.56±13.88)U/L、(57.46±17.16) U/L、(84.96±15.59)U/L,两两比较,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药组(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一用药相比,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显著降低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血ALT、AST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