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冰艳 《中国药业》2004,13(12):62-63
中药木香与川木香均为菊科植物,目前存在着互相混用的现象.从二者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化学成分和功能主治方面均可鉴别.  相似文献   

2.
薄荷为常用药材,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薄荷药材干燥后,仅从性状无经验者难以鉴别。标准收载项目只有显微、薄层色谱(TLC)、挥发油含量的测定项,但此3个项目专属性均不强。显微与其同科属植物的显微特征相近,TLC鉴别中叶绿素及易混品留兰香均有干扰,难以发现掺伪、掺杂的问题,导致薄荷错用、混用现象时有发生,如以留兰香及其他唇形科植物的地上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分析国内不同种植及野生薄荷的质量,为薄荷的标准提高和质量控制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40批次不同产地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分析薄荷及其混淆品的薄层色谱行为;观察植物花序类型,茎、叶、花萼的特征及气味特点。结果:根据挥发油中所含主要成分、薄层色谱行为及植物形态,进行了分类,分为三大类:薄荷类、留兰香类及其他类。薄荷较稳定的特征为轮伞花序腋生,茎、叶、花萼有毛,辛凉味足,挥发油中主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酮。结论:大多数地区种植的薄荷与药典规定基原相符,个别地区存在留兰香类及同属其他植物当薄荷错种、误种的问题,部分地区野生品植物形态与药典品相近,挥发油主成分为胡薄荷酮、薄荷酮,而薄荷脑含量较低或无,不应作为药用薄荷使用;薄荷的质量控制应采取性状与化学成分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建伟  王伟影 《中国药业》2012,21(16):102-104
目的探讨中药名称混淆问题,理清名称相似中药的异同。方法通过10组名称易混淆中药来源、功能主治、性状的比较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中药名称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来源、性状特征、功能主治却明显不同,临床应用须严格甄别,不能相互代用、混用、错用。  相似文献   

5.
徐天予 《中国药业》2008,17(8):57-57
从药材的来源、性状、功能主治、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说明五加皮和香加皮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6.
仲开德 《中国药业》2006,15(1):64-64
目的:正确区别党参与明党参,防止混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两原植物形态、性状分别辨析描述,并作显微、理化鉴别。结果:两种药材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有区别。结论:党参和明党参区别明显,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薄荷为川芎茶调类制剂的主要成分,留兰香的性状与薄荷相近,易发生掺伪掺杂问题,有必要建立川芎茶调类制剂中留兰香检查项的补充检验方法。方法 采用GC法检查留兰香专属性成分香芹酮的限量,并用GC-MS/MS法确证超过限量的阳性样品。结果 2.50~100.03μg·mL-1香芹酮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58%,RSD=1.58%,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均好。收集了市售川芎茶调类制剂共52批次,其中,6批次检出香芹酮并超过限量,生产企业在薄荷的投料中混有留兰香的比例为11.5%。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可用于川芎茶调类制剂中香芹酮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可作为现行质量标准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邬科  卢立琼 《中国药业》2010,19(10):75-75
该文从浙贝母和土贝母的来源、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化学成分、功效、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鉴别,说明两者在临床调剂中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区别蛇床子及其混淆品,保证临床正确用药.方法:从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蛇床子及其混淆品进行比较.结果:蛇床子及其混淆品在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均有区别.结论:蛇床子与其混淆品差别明显,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10.
洪剑波 《海峡药学》2012,24(5):31-33
本文从土茯苓和菝葜的来源,原植物形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成分药理等方面进行鉴别,说明两者在临床使用中要加以区分,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11.
金阿响 《北方药学》2014,(11):64-65
目的:了解半夏和水半夏的特点和药理,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方法:比较半夏与水半夏的性状、药理和功效,总结半夏的配伍应用。结果:临床实践中半夏与水半夏存在混用误用,超剂量和配伍禁忌现象比较突出。结论:半夏与水半夏同科不同属,性状、功效、药理虽有相似之处,但存在明显差异,要注意区分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义武 《中国药业》2005,14(2):65-65
目的:区别蛇床子及其混淆品,保证临床正确用药。方法:从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蛇床子及其混淆品进行比较。结果:蛇床子及其混淆品在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均有区别。结论:蛇床子与其混淆品差别明显,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13.
张乾 《家庭医药》2014,(6):14-14
有些蔬菜具有一定的药性,因此有人本着“吃得越多对身体越好”的想法经常食用这类蔬菜。事实上,有药性的蔬菜,通常都有适应证,不可轻易吃,更不能常吃。适合与不适应需分清薄荷清心明目薄荷是常用中药材,有清心明目、解毒败火、帮助消化等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留兰香中提取挥发油,并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留兰香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1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4.9%。结论留兰香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香芹酮(52.5%)、柠檬烯(30.8%)和β-蒎烯(2.1%)。  相似文献   

15.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 2aOβDglucoside(Ⅰ)、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5,4′dihydroxy flavonoid 7OβDpyranglycuronate butyl ester,Ⅱ)、香蜂草苷(didymin,Ⅲ)、橙皮苷(hesperitin,Ⅳ)、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Ⅱ是从薄荷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是从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 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Ⅱ)、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hes-peretin 7OβDglucoside,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pyrangluc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白附子与白附片名称相近,临床上和饮片调配过程中经常出现混用情况,极大的影响了中药饮片的正确使用,甚至贻误了病情。要合理应用好白附子与白附片,须从其药材基源、炮制、性状、鉴别、归经与功能主治方面区分。现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制何首乌药材鉴定提供相关资料。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对制何首乌与伪制品番薯进行了鉴别和比较。结果:二者在药材性状上有相似之处,但显微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二者不可混用,验收工作中应仔细甄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安徽、湖南、广东、广西及江苏等五个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为薄荷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五个产地薄荷饮片中挥发油提取量存在明显差异,安徽产挥发油含量最高,广西产挥发油含量最低。五个产地挥发油中共计检出49种化学成分,其中16种为共有成分,11种为产地特有成分。在16种共有成分中,薄荷醇、薄荷酮、胡薄荷酮及乙酸薄荷酯是四种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之和介于51.51~81.73%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结论:不同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存在的地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中药市场薄荷饮片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名称相近,但药材原植物来源不同,外观性状具有显著差异。为了解二者异同之处,本文对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五十余篇相关文献,对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大飞扬草中主要含有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类、甾体类、单宁类、生物碱以及其他化学成分;小飞扬草中主要含有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类、甾体类、单宁类、生物碱以及其他化学成分。大飞扬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哮喘、抗糖尿病、利尿、降血压、抗焦虑、止泻、抑菌、抗病毒、抗疟、杀虫等药理活性;小飞扬草具有抗炎、镇痛、降血糖、抑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大飞扬草临床外用可治疗皮肤疾病,内服可以治疗肠胃疾病;小飞扬草除与大飞扬草联合使用外,未见单独使用案例。通过比较二者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发现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化学成分相似,大飞扬草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据此建议在二者药理活性相同的方面,小飞扬草可作为大飞扬草的药品替代品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