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为“有毒”中药的合理制用策略提供建议。方法: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对“有毒”中药毒性研究方法和合理制用策略进行论述。结果:中药不良反应既是中药本身的原因,更是对中药认识的偏颇和中药制用不当的必然后果;建立和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不良反应研究方法体系与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有毒中药”制用规范.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结论: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有毒”中药的合理制用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有毒中药不良反应的累及器官和发生频率,为临床不良反应有效监测提供文献数据支持。方法按中药类别对药典记载的83味有毒中药临床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各类有毒中药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及附件,依发生频率高低分析可见,神经系统最常见,占总发生率的23.6%,消化系统占23.3%,依次递减还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等。结论有毒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其次为循环、呼吸、等系统;明晰有毒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见累及器官和发生频率,对于临床合理使用上述药物以及有效防控其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处方中有毒药物的用药剂量情况,规范中药在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用量范围,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10-2-1~2010-10-30日中药处方1266张,对处方中含有19种常用有毒药物的实际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取的1266张中药处方中,含有毒药物的处方756张,将19种有毒药物实际用量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进行比较。结论:正确使用有毒中药,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合理使用,使中药真正成为"安全、有效"的药品。  相似文献   

4.
对加强有毒中药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有毒中药的界定、分级以及剂量等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通过选择道地药材,重视有毒中药的炮制研究以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有毒中药毒理机理进行研究,从而用准确可靠、科学客观的数据分析有毒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分析循证医学在有毒中药控毒体系构建中的运用情况,认为可从古籍整理、现代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整理、数据挖掘等方面运用循证医学思想和方法,达到构建科学、客观的有毒中药循证控毒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美蓉 《中国药事》2009,23(5):503-50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方法收集了2004~2007年国内发表的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医学期刊141篇作为参考,结合我院实际,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将大大降低其不良反应,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廖廷生 《海峡药学》2007,19(11):120-122
有毒中药是指临床药理作用明显,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且安全性小,容易引发中毒反应,或致人死亡的中药。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完善和对不良反应的重视,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使人们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认为有毒中药是否应该禁用。为了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对有毒中药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处方中有毒中药剂量的应用现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中药处方1000份,1000份处方中,共有535份(53.5%)处方含有有毒和小毒中药,且有毒和小毒中药共计18种,对这18种有毒中药进行分析。结果 18种有毒药物中,以儿科(84.7%)、耳鼻喉科(65.2%)、内科(53.4%)所占处方比例最高,且对单味药使用频率的分析,除熟附子、肿节风、制天南星3种药物外,其余15种有毒药物均超出规定比例。结论有毒药物超量应用的情况比较普遍,临床中应规范对有毒药物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常用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靶器官和发生频率,为临床不良反应有效监测提供文献数据支持。方法:收集和分析有毒中药不良反应报道文献;按中药类别对药典记载的有毒中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的靶器官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根据文献报道分析,有毒中药不良反应易发生靶器官包括胃肠道、心脏、肝脏、肾脏、脑、口舌、眼、肺、脾、睾丸、卵巢,其发生频率为:胃肠道30%、心脏21%、肝脏12%、肾脏11%、脑7%、口舌7%、眼5%、肺4%、脾2%、睾丸0.7%、卵巢0.3%。结论:有毒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明晰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易发生靶器官,能有效地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安全使用有毒中药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中药处方当中有毒、小毒中药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提升中药处方临床合理科学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000份有毒中药处方,分析这些有毒中药处方的专科分布情况,并分析有毒中药的用药情况,进一步提出相关中药处方临床用药建议,以期提高中药处方临床应用合理性及科学性.结果:(1)本次1000份有毒处方当中,有毒、消毒中药处方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内科601份(60.1%)>骨科104份(10.4%)>肿瘤科98份(9.80%)>妇科72份(7.20%)>儿科60份(6.00%)>外科48份(4.80%)>皮肤科17份(17.00%).(2)本次1000份有毒处方当中,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法半夏360份(35.00%)>苦杏仁152份(15.20%)>附子134份(13.40%)>苍耳子69份(6.90%)>吴茱萸52份(5.20%)>全蝎40份(4.00%);其余193份(19.30%)包括了:制首乌、仙茅、土鳖虫、两面针、蛇床子、制天南星、制草乌、山豆根以及香加皮等等.(3)在超量用药处方中,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附子97.58%>吴茱萸92.31%>其他80.83%(主要包括:制草乌、仙茅、土鳖虫、两面针、蛇床子、制天南星、制草乌、山豆根以及香加皮等)>法半夏69.44%>全蝎60.00%>苦杏仁52.63%>苍耳子28.99%.结论:中药处方中,有毒、小毒中药普遍存在,需合理控制中药处方使用剂量,做到合理、科学及安全用药,进一步提升中药处方应用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梳理马兜铃酸毒性与马兜铃科中药的差异,为有毒中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避免公众混淆。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回顾含马兜铃酸制品引发的安全用药问题,梳理含马兜铃酸中药的使用风险,同时总结既往马兜铃酸减毒研究。结果 马兜铃酸问题与马兜铃科中药两者本质不同,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含马兜铃科中药,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建议提高我国有毒中药的科学监管能力和水平,避免盲目的中医药毒性或安全性质疑,为中药行业发展注入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事件屡见报道,为了使中药对人类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强中草药用药知识的科普宣传,合理配伍,合理应用中草药,减少有毒中药应用方面的盲目性是摆在我们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就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事件屡见报道,为了使中药对人类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强中草药用药知识的科普宣传,合理配伍,合理应用中草药,减少有毒中药应用方面的盲目性是摆在我们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就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供同道参考。  1、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 我国民间早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由于中医药的客观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等事实,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当今,纯天然制药倍受青睐,加之媒体上所谓“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  相似文献   

14.
<正>中药毒理学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有害效应、机制、安全性评价的科学,而有毒中药的研究、评价和应用至关重要。历代医家应用有毒中药治疗疑难重症,效果显著。怎么发挥中医药对有毒中药传统认识和临床实践的优势,结合现代毒理学的研究成果,探索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安全性评价与临床合理应用,揭示其毒理学原理,不仅是中药毒理学形成的基础,而且将丰富现代毒理学的内容[1]。1中药毒性分级中医古籍和中药主流本草中记载了许多"毒药"、"毒性"、毒性分级、有毒中药增效减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实践。中医药将有毒中药毒性分级为大毒、有毒、小毒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常毒、小毒三级,但未涉及具体药物;《名医别录》、《新修本草》将有毒药物分大毒、有毒、小毒三级,《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则分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近代中药著作大多按大毒、有毒、小毒  相似文献   

15.
许建中 《中国药房》2007,18(33):2619-2620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以中药名称冠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中药不良反应的统计方式以及中西药合用情况加以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相对西药而言并不算多;应科学、客观地评价中药不良反应,加大监测力度,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正确合理地应用中药。  相似文献   

16.
谢华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204-206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找出应对措施。方法解读中药不良反应概念,结合中药不良反应的若干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只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不能混为一谈。中药不良反应应与药品质量事故、用药不当、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假药劣药有着本质的区别。结论正确认识并科学、客观地评价中药不良反应,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只有正确认识才有利于中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涛  葛勤  黄林清 《中国药业》2008,17(5):64-66
目的了解各种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因素,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方法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及其制剞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多,与多方面因素有密切关系,应从各方面控制。结论在临床使用中应充分认识中药及其制剂,并做到合理应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成分。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动物毒素是结构和功能丰富多样的蛋白质和多肽等活性物质,不同动物的动物毒素的生物效应也不同。因此,动物类中药的毒性反应也具有不同于植物类有毒中药的特点。现代科学中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的解析和新药的研发上市也都得益于动物毒素。对动物毒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有毒动物类中药在应用中的毒性防控,也有助于现代新药研发。《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动物类中药有51种。其中有毒的动物类中药8种,斑蝥记载为有"大毒",土鳖虫和水蛭记载为有"小毒",其他5种,全蝎,金钱白花蛇,蜈蚣,蕲蛇和蟾酥均记载为"有毒"。本研究通过系统查阅这8种动物类有毒中药的历史记载和现代毒性相关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成分、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对策和表现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动物类有毒中药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何昭华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16-16,36
目的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分析以及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较为复杂,有药物自身方面、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当、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以及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不足等,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剂就应该从人、物和外界的监控和后续的研究三方面进行,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的繁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合理的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在我国临床上占据重要比例,而有毒中药在中药中又占据较大分量。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等将会引起毒性药物在人体蓄积,严重者甚至发生药物中毒。因此,临床上研究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中药毒性为起点,分析我国对于中药毒性的态度演变,并对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提出合理性建议,使得有毒中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