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β淀粉样肽结合乙醇脱氢酶(amyloid-βpeptide-bind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ABAD)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AT)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海马CA1区表达的时程变化,探讨DM脑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48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n=24)和DM组(n=24)。小鼠禁食12 h后,按200 mg/kg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 d后尾部测非禁食血糖,大于15 mmol/L者为DM模型复制成功。分别在造模后1周、4周及8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组与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及ChAT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1)ABA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少,染色浅;而造模后1周、4周、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较C组增多,染色深。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18.50±2.72,21.10±2.47,18.90±2.08)比C组(14.30±2.63,15.30±3.13,14.10±3.07)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量多,染色深;而造模后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较C组减少,染色变浅。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量(21.20±2.15,19.60±3.50,21.30±3.20)比C组(25.50±3.63,26.40±3.37,26.30±4.88)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早期(1周)小鼠海马内即出现ABAD表达增加,并持续至实验终点(8周),同时DM小鼠海马内ChAT表达明显减少。ABAD可能参与DM小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过程,在DM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β淀粉样肽(amyloid β peptide,Aβ) 42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实验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脑病小鼠海马表达的长时程变化,探讨DM脑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64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2)和DM组(n=32).小鼠禁食12 h后,按200 mg/kg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3 d后尾部测非禁食血糖,大于15 mmol/L者为DM模型复制成功.分别在造模后1、4、8及12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组与DM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及NGF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1)C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阳性细胞数量少,染色浅;而造模后1、4、8及12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阳性细胞数量较C组增多,染色深.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造模后1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阳性细胞数量14.10±3.60比C组13.20±3.08略有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8及12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阳性细胞数量(16.10±3.67,16.20±2.86,17.50±3.10)比C组(11.70±2.54,12.00±2.67,10.80±2.9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组小鼠海马CA1区NGF阳性细胞数量较多,染色深;造模后1、4、8及12周 DM组小鼠海马CA1区NGF阳性细胞染色较C组稍浅.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4、8及12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NGF阳性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中期(4周)小鼠海马内Aβ42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至实验终点(DM 12周).DM小鼠海马内NGF表达在本研究中没有明显变化.Aβ42参与DM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变性过程,在DM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InsR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InsR底物-2(IRS-2)表达的改变,研究花生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Ins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花生油在防治糖尿病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给予2mL花生油组(T2DM+2mL组)及2型糖尿病给予5mL花生油组(T2DM+5mL组)。其中C组大鼠给以正常饮食喂养,其他3组大鼠给以高脂饮食喂养。2个月后,按25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2型糖尿病模型,T2DM组、T2DM+2mL组及T2DM+5mL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糖尿病造模1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行脑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IRS-1和IRS-2的表达。结果①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表达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②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RS-1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T2DM+2mL组及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RS-1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③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RS-2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RS-2表达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障碍,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花生油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区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因此,花生油具有一定的保护大鼠糖尿病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改变,研究花生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NGF及ChAT表达的影响,探讨花生油在防治糖尿病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给予2 mL花生油组(T2DM+2 mL组)及2型糖尿病给予5 mL花生油组(T2DM+5 mL组)。其中C组给予正常饮食,糖尿病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2个月后,按25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2型糖尿病模型,T2DM组、T2DM+2 mL组及T2DM+5 mL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糖尿病造模1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行脑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NGF和ChAT的表达。结果 (1)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NGF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2 mL组及T2DM+5 mL组大鼠海马CA1区NGF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2)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ChAT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T2DM+2 mL组和T2DM+5 mL组大鼠海马CA1区ChAT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降低,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花生油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区内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存活,表明花生油具有一定的保护大鼠糖尿病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麦氧钒(BMOV)对糖尿病(DM)大鼠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研究糖尿病心肌病(DC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给予柠檬酸缓冲液(55 mg·kg-1),正常饮水,维持4周。其余25只大鼠腹腔注射链佐脲酶素(STZ)1周建立DM模型,空腹血糖≥13.3 mmol·L-1大鼠定为DM模型;选择20只随机分为DM组和BMOV组,每组10只。DM组大鼠正常饮水,继续维持3周。BMOV组大鼠饮水中加入BMOV,共维持3周。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X盒结合蛋白1(XBP-1)水平;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XB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TUNEL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见极少的凋亡细胞,凋亡指数(AI)为0.80±0.63;DM组较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AI升高(P<0.05);BMOV组较DM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AI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和XBP-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M组比较,BMOV组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和XB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组织中XB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M组比较,BMOV组大鼠心肌组织中XB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BMOV对DM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ER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徐敏慧  李光乾 《浙江医学》2010,32(8):1163-116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惊厥持续状态(statusconvulsion,SC)幼年大鼠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GRP78/Bip)、前凋亡因子(CHOP/GADD153)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幼年SD大鼠117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惊厥持续状态组(SC组)、尼莫地平预处理组(NM组)三大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氯化锂-匹罗卡品、尼莫地平和氯化锂-匹罗卡品进行处理,各组又均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4、24、48h处死。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制作SC模型;RT—PCR技术检测海马GRP78/Bip和CHOP/GADD153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海马CA1区中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SC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或001oNM组各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较SC组低,但高于NC组(P〈0.05或0.01)。与NC组相比,SC组各时间点海马GRP78/BipmRNA和CHoP/GADD153mRNA表达均升高。NM组GRP78/BipmRNA、CHOP/GADD153mRNA表达情况与SC组表达规律类似,但表达水平有差别。结论NM预处理可以影响CHOP/GADD153和GRP78/Bip的表达,缓解内质网应激,减轻惊厥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在糖尿病血糖漂移状态下对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探讨波动性高血糖加重糖尿病脑组织损伤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糖尿病模型组(n=50),糖尿病模型组以1%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法造模。将造模成功的46只糖尿病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持续高血糖组(n=20)和波动高血糖组(n=26),波动高血糖组制作血糖漂移模型。波动造模6周后统计各组大鼠每日血糖平均水平(MBG)、每日血糖平均水平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CA1区肌醇依赖的跨膜蛋白激酶1(IRE1)和Bcl-2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组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情况。结果波动高血糖组的SDBG、LAG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持续高血糖组(P<0.05),MBG低于持续高血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波动高血糖组IRE1、CHOP、GRP78表达较持续高血糖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cl-2表达较持续高血糖组、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血糖漂移状态促进海马神经元内质网过度应激从而加重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l0,腹腔注射注射等量缓冲液),糖尿病组(n=15,采用STZ糖尿病模型按65 mg/kg剂量腹腔1次注射1% 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糖尿病+颈交感神经阻滞组(n=15,按65 mg/kg剂量腹腔1次注射1% STZ,糖尿病成模后8周给予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造模后12周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于12周处死大鼠,采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大鼠海马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免疫组化检测海马IL-6、TNF-α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存活12只,阻滞组存活13只.糖尿病组、阻滞组与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糖尿病组线粒体呼吸功能为R3(28.51±3.01)、R4(13.93 ±1.16)、RCR(2.09±0.27),阻滞组的为R3(45.26±4.21)、R4(11.99±1.11)、RCR(3.52±0.32),对照组为R3 (66.31 ±5.65)、R4(12.97±3.38)、RCR (4.78 ±0.68),糖尿病组和阻滞组线粒体呼吸功能均较对照组组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R3和RCR值显著降低(P<0.05);但阻滞组的R3和RCR高于糖尿病组(P<0.05).在海马CA1区,糖尿病组IL-6、TNF-α表达为(53.32 ±6.29)、(63.21±13.24),阻滞组为(28.14±3.82)、(32.76±5.98),均高于对照组(13.87 ±2.54)、(11.09±8.87) (P <0.05).阻滞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交感神经阻滞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IL-6、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及胶质酸性蛋白的变化.方法用四氧嘧啶对ICR小鼠造成糖尿病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观察海马CA1、CA2、CA3和CA4区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密度及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结果 GFAP阳性细胞在海马各区均有分布.除CA2区外,糖尿病组GFAP阳性细胞在CA1、CA3和CA4区的密度较生理盐水组增加(P〈0.01),GFAP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各区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糖尿病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及其胶质酸性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对糖尿病糖代谢改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脑病与氧化应激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关系,及姜黄素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正常姜黄素组(Cur)、糖尿病组(DM)、糖尿病+姜黄素治疗组(DM+Cur),以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Cur组和DM+Cur组采用Cur(60 mg·kg-1·d-1)灌胃给药。12周后测定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iNOS mRNA表达水平及iNOS免疫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MOD)值。 结果与CN组相比,DM组海马组织SOD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NO和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海马组织iNOS mRNA及蛋白表达较CN组明显增加(P<0.01);与DM组相比,DM+Cur组SOD和CAT活性明显增加(P<0.01),NO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海马组织iNOS mRNA及MOD值明显降低(P<0.01)。 结论糖尿病脑病与氧化应激水平及海马组织iNOS 表达升高相关;姜黄素可能通过抗氧化活性及下调iNOS表达,而对糖尿病脑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ERS)的角度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饮食4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0 mg/kg制备T2DM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RSG组、RSG+GW9662组,每组18只。各组经给药预处理后,均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上,但不插入线栓。大鼠于脑缺血后24 h处死,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RT-PCR法检测GRP78 mRNA和CHOP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SG组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SG+GW966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SG组GRP78表达明显增加(P<0.01);CHOP表达降低(P<0.01);RSG+GW9662组GRP78表达无明显降低(P>0.05);CHOP的表达略增高(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RSG对T2DM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RP78的表达和拮抗CHO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糖尿病肾病组(n=10);肾炎康复片组(n=10)。16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及血肝肾功水平。光镜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脏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p-JNK的表达。TUNEL检测肾组织凋亡细胞。RT-PCR检测肾组织GRP78 mRNA、CHOP mRNA的表达。结果:18周时,糖尿病肾病组、肾炎康复片组24 h尿蛋白水平、血清尿素及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肾炎康复片组血清尿素及肌酐水平较糖尿病肾病组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组、肾炎康复片组GRP78、JNK、生长阻滞和DNA诱导基因153(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gene 153,CHOP)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炎康复片组较糖尿病肾病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肾炎康复片可以通过抑制肾脏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而起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用STZ诱导建立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DC)组、筋脉通小、中和大剂量组及硫辛酸(ALA)组,并设正常对照(NC)组.成模后即灌胃给药,筋脉通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成人剂量的5、10和20倍给药,ALA组按成人剂量的10倍给药,持续16周.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背根神经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caspase-12蛋白表达,以qPCR检测坐骨神经GRP78及caspase-12的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C组的背根神经节GRP78和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DC组相比,各治疗组背根神经节的GRP78和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与NC组相比,DC组坐骨神经的GRP78和caspase-12的mRNA的表达升高(P<0.01).与DC组相比,各治疗组坐骨神经的GRP78和caspase-12的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 筋脉通胶囊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及坐骨神经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提示筋脉通胶囊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aspase-1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表达及其在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6只)与SAH组(36只)。将假手术组和SAH组分别于1、6、12、24、48、72h,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6只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后处死。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光镜及电镜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CHOP、GRP78、caspase-12相对表达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水平、脑水肿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情况。结果 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SAH组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在12、24、48、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SAH后24h达到峰值。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显示,SAH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在6、12、24、48、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电镜下,SAH后24h节点可见明显的神经元凋亡。SAH组12、24、48、72h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水肿程度明显重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24h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大鼠的CHOP、GRP78和caspase-12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神经元凋亡结果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AH后72h内确实造成了EBI,同时发生了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与EBI严重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揭示内质网应激在SAH后EBI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