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医药对外译介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和推广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在中医药对外译介与传播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生态翻译学和译介学的视角入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四方面分析中医药对外译介现状,提出对外译介传播推广的优化建议,旨在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陈靖  许斌 《医学信息学杂志》2021,42(10):60-63, 76
介绍“中医药+智慧养老”发展现况与趋势,阐述中医药在养老领域应用的优势,从中医药与可穿戴设备、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等方面分析“中医药+智慧养老”模式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有机化学》教材应该具有中医药专业的特质。首先,在内容选取方面,应该增加中医药专业相关的内容,删除离专业较远且难度大的内容。其次,中医药实例应该全方位、深层次、无痕迹地渗透到教材中,这些渗透主要集中在“分类与命名”、“重要代表物”与“习题”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存在发展的根本,疗效评价也一直是中医药临床的核心问题,但是目前在构建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评价方面一直缺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这也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大阻碍。探讨了在中医药临床领域开展综合评价的意义,阐述了综合评价的具体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以及目前在中医药领域运用综合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期望能为引领中医药临床评价走向“真实世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与中医药服务功能在社区的开展情况。方法采取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中心城区11所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与服务开展情况。结果常用的中医药设备配置比较齐全,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六位一体”功能开展中有一定运用,以中医特色的医疗和康复为主。结论需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六位一体”功能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与实验室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病因多“毒”,辨证多“湿”,临床治疗有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多途径给药,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类疾病较西医有一定优势,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身为我国著名中医药学者、博士生导师的司富春教授,还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虽然其学术方向为中医药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相关研究,而且他还是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但已连续三届12年参加全国“两会”的司富春委员,其对国计民生、尤其是中医药和教育领域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关心,并未随着“全国政协委员龄”的逐年递增而丝毫减少,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就带来了多达15项的提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颖  殷东风 《医学综述》2006,12(8):504-50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这一新的评价肿瘤治疗疗效的标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理论对此概念早有论述。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中医药与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有效地结合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治疗肿瘤合并症,预防肿瘤转移复发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有效地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如何系统地用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仍然是有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综述近10年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与实验室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病因多“毒”,辩证多“湿”,临床治疗有辨病论治、辩证论治、多途径给药,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类疾病较西医有一定优势,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本病的特效药物,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精子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基于中医学虚、瘀理论,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认为瘀血阻络是本病的始动因素,肾精亏虚为本病的内在趋势,并将其病机及治法类比“土壤学说”。龟鹿通曲汤是本团队基于“土壤学说”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协定方,由经典方剂左归丸加减化裁而成,具有补肾益精、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疗效较好。结合本团队长期临床实践,提出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三大治疗策略,即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中医药与外科手术相结合,多法合用,可有效提高整体疗效,亦为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为本虚标实,湿浊证为其最常见的邪实证型。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之邪下注蓄积于肾脏。针对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补益脾肾、活血化瘀、化湿泄浊等中医治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辨证治疗肾脏病湿浊证延缓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肾、肝、脾、心诸脏功能失调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而肾中精气不足、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是根本病机。辨证主要主张以肝肾阴虚、肾阳亏虚分型,也兼见各家之见;治疗多从辨证论治,亦有基本方加减或中成药治疗,以及针灸,或配合心理治疗等,临床表明对改善卵巢功能、改善伴随症状有可靠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但缺少公认的临床疗效指南和治疗指针。因此,在中医治疗规范化方面尚待重视,另外某些中药或单体也具有植物雌激素或非植物雌激素药物作用,为中医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滑胎的发生以肾、脾、肝异常为主要病机。临证采用五脏辨证论治,或从瘀血论治,总的治则以补虚为主,尤以补肝肾脾为核心,佐以滋阴生津、清透虚热,达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清热泻火之功。中药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多环节、多靶点的积极影响,利于盆腔内环境的改善、促进宫体和胚胎的供氧供血及胚胎的种植与发育,达到保胎优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开展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其治则多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着手,再辅以个体化辨证治疗。研究表明,中药抗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效果平稳持久、副作用小等优点,并通过影响骨髓细胞增殖周期、骨髓细胞凋亡、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以及骨髓造血微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大肠癌术后治疗的相关医案,挖掘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 筛选中医治疗大肠癌术后的医案,辨证与用药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医案进行辨证与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通过对105个医案进行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中医证型、疾病的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出现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统计出大肠癌术后常见证型主要为脾胃气虚证、肠道积滞证、脾肾两虚证,常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肾等功效的中药,挖掘出47个核心配伍和9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对于大肠癌术后的证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从中医临床医案挖掘出的大肠癌术后中医证治规律对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是中医学中争论颇多的两大治病法则,作者在临床中从脾治愈不育症两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发现临床中运用这两大法则的关键,还在于灵活辨证,不宜偏执。  相似文献   

17.
综述近10年来中医治疗自闭症的研究概况.自闭症的中药治疗多基于肾亏失养、脾虚痰阻、肝失疏泄、脾肾不合、心脾两虚等开展辨证论治,以口服用药为主;其非药物中医疗法有针刺、推拿、耳穴贴压等.近年来,中医基于"治未病""整体观""辨证论治"等原则,采用中药、针刺、推拿、耳穴贴压及相关联合疗法等治疗自闭症,在改善患儿症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临床医案转化论治理论。方法收集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医案,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和处方用药理论。结果确定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常见证型、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出现频次,常用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0个核心配伍和11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论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一定规律性,证型主要为气血不足证、脾肾两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常用补气血、健脾、补肾等功效的中药,从中医临床医案转化出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论治理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王自立主任医师是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连续五批被聘为全国老中医药师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王师从医60余年,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擅长于中医脾胃病、妇科病、肝胆病等疾病诊治,尤其对消化系统疑难病症有极深的造诣。该文主要介绍了老师治疗慢性泄泻时的经验,其在辨证治疗过程中将慢性泄泻主要分为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证、脾虚湿盛证、肠道湿热证、脾肾阳虚证4个证型,据此明辨病机,精当选药,精炼用方;临床治疗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内分泌及生育功能。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以肾虚为本,兼有肝郁、脾虚、血瘀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复杂。在治疗上,中医药辨证论治,对卵巢内分泌及生育功能有一定的改善,西医以激素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为主,疗效与风险并存,中西医结合在本病治疗上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