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灌注成像特点及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和T分期对CT灌注值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肺癌64例行螺旋CT灌注扫描,测定病灶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enhancement,PE)、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及血容量(blood volume,BV)等参数,并分析周围型肺癌组织类型、大小及分期等对CT灌注特征的影响。结果小细胞癌、腺癌及鳞癌的perfusion、PE、TTP及B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m的肺癌perfusion、PE及BV明显高于〉30mm的肺癌(P〈0.05),而〉30mm的肺癌TTP较≤30mm者长(P〈0.05);perfusion、PE及BV值T1期均明显高于T2期,而TTP值T1期明显低于T2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erfusion、PE及BV值明显高于T2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肺癌T1与T3、T1与T4、T2与T4及T3与T4期各组间CT灌注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可显示周围型肺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和分期影响肺癌的CT灌注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强势推出的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CT,MDCT或multi—sliceCT,MSCT)的特点是扫描为密集取数,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等特点;快速扫描方式及强大的后处理软件应用。使得CT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形态学表达,而是进入功能成像(functional imaging)的新时代。CT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是以核医学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central volume prieiple)为理论基础,通过固定层面感兴趣区(range of interest,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计算一些评价指标.反映组织生理功能改变。适用于肝硬化的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功能成像方法之一,它可以从组织细胞水平和微循环水平来揭示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及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改变,对脑梗死的早期和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瘤组织块直接包埋法将VX2肝癌移植瘤植入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并于种植后第21天行多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对比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以及对照肝组织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肝动脉分数以及肝... 相似文献
5.
周围型肺癌双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90例肺肿瘤患者中2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用双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影像表现。结果灌注指标BY、BF与MVD之间均呈正相关,PS、MTT与MV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周围型肺癌可出现多种不典型征象,采用双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前后灌注参数值的改变,评估CT灌注成像在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30例,分析其化疗效果和化疗前后CT灌注成像参数值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PR 2例、CR 10例、SD 13例和PD 5例。化疗前有效组患者BF值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BV、MTT及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化疗后BF值下降、MTT值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和PS值治疗前后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化疗前后BF、BV、MTT和PS值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非小细胞肺癌的血供情况,化疗前高血流量状态及化疗后平均通过时间升高提示其对化疗反应相对敏感,近期疗效好,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CTPI)对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该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间来院治疗的58例肺癌化疗患者,所有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TP(紫杉醇+铂类药物).根据化疗疗效分为A组47例(缓解组)和B组11例(未缓解组).对比两组的灌注参数值.结果 治疗后,A组的血流量(BF)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之间在该院治疗的拟诊肺癌的120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常规与增强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100.0%和50.0%,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和100.0%。同时CT征象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或蝎足形,内部结构多为灶性坏死与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征象清晰,诊断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胃癌手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肿瘤生长部位及TNM分期中胃癌MSCT灌注参数值情况。结果胃癌中晚期的MTT、BV值与早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PS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的MTT、BV值高于高分化组,BF、PS值低于高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组的BF、MTT、BV、PS值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BF、MTT、BV值与无远处转移组比较无差异(P>0.05),PS值比较有差异(P<0.05)。不同生长部位之间的BF、BV、MTT、PS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SCT检查可显示胃癌的影像学特点,CT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胃癌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亚萍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18-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未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对照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40例患者确诊21例,确诊率为52.50%。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40例患者确诊16例,确诊率为40.0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查出34例患者肝内病灶数73个和21例患者肝外病灶数128个。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查出29例患者肝内病灶数55个和18例患者肝外病灶数47个。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比为84.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试验组肝外病灶的阳性比为5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2cm的确诊率为85%,对照组为75%,试验组2~4cm的确诊率为93.62%,对照组为87.18%,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用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MR准确扫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对动物和人的肝脏进行CT灌注扫描,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和灌注参数,寻求最佳检查方案.方法 分别以动物和人作为检查对象并采用不同的CT灌注模式,动物组采用同层动态扫描灌注模式,人群组采用JOG灌注模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注彩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结果 主动脉TDC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速降型,出现较主动脉晚,幅度明显小于主动脉;正常肝实质TDC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正常脾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时间位于主动脉与门静脉之间,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在图像上测得的HAP、HPP、HAPI分别为:兔(53.6±16.4)ml/min/100mg、(159±21.4)ml/min/100mg 、(37.8±12.6)%;正常人(33.5±14.6)ml/min/100mg,(115.4±22.6)ml/min/100mg、(26.6±15.2)%.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和专用肝脏灌注软件进行CT灌注成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和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螺旋CT(SCT)对周围型肺癌征象进行观察分析,提高诊断。方法:对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胸部常规及病灶螺旋薄扫,小间隔重建,多层面(MPR)及三维(SSD)后处理。结果: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肿块分叶,边缘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及周围支气管改变,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薄层SCT及小间隔重建可增加上述征象的发现及准确性,MPR,SSD,MIP(最大密度投影)使病灶显示及空间定位直观,明了,并各自对某些征象有进一步显示。结论:螺旋CT可提高周围型肺癌征象显示的信息及准确性,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6.
陈丽英 《中国CT和MRI杂志》2014,(4):18-21
目的探讨肺内不同良恶性结节或肿块的CT灌注特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110例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50例,肺良性肿物60例。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对上述两组患者肺部进行扫描,并使用CT灌注软件包一般灌注模式进行分析,对两组病变的灌注值(PV)、血容积(BV)、最高强化值(PEI)以及达峰时间(TTP)进行测定与记录。结果 (1)高、中分化肺癌组(n=24)与低、未分化肺癌组(n=26)PV、PEI及BV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TTP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肺良性肿物组(n=60)与肺癌组(n=50)PV及PEI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V及TT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鳞癌组(n=28)与肺腺癌组(n=22)PV、PEI、BV及TT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定量地反映肺内肿块血供特点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肺癌与肺内良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64层螺旋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检查,并分析灌注参数。结果CT平扫与CTPI显示脑缺血性改变阳性率分别为52.77%、97.22%,且CTPI显示病灶较常规CT平扫扩大,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对半暗带判定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刚 《中国CT和MRI杂志》2014,(8):15-16
目的探讨肺部CT灌注成像诊断技术与MRI造影诊断技术在重度烧伤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重度烧伤吸入性患者共60例,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MRI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肺部CT灌注成像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影像资料,并以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案准确率。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在住院之后行床旁摄片,表现为两肺野细条线以及点状阴影,经CT诊断发现支气管肺部感染6例,双侧胸腔积液以及心包积液8例,间质性肺疾病2例,其确诊率为100%;对照组中11例患者MRI显示肺部异常,7例确诊为支气管肺部感染,2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误诊或漏诊,确诊率为81.82%,观察组诊断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相比MRI造影诊断方法,其敏感度和精确性更高、能深入诊断受伤组织部位的病变情况,为临床的精确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肝脏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方法:阅读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广泛。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有望成为肝脏疾病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首选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