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常常累及肺、脾、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吴颢昕教授认为现代的糖尿病与古代消渴病的证型已有所不同,临床辨证不可拘于一格,应突破三消辨证,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认为气阴两虚、脾肾俱亏为糖尿病发病之本,且伏热为标、瘀滞为变,治疗上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主,佐以清泻伏热、活血化瘀并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气阴两虚和瘀血阻滞是基本病机 缺血性中风是消渴病的并发症,而且多发生于消渴病的后期,两者在病机上存在着以消渴病机为基础的转化规律。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初期以燥热为主,燥热伤阴,渐致阴虚,后期则损及肾阴,以阴虚为主,兼有气虚。消渴病合并缺血性中风之气阴两虚是由消渴病阴虚燥热病机发展而来。若阴虚,则虚火煎熬阴血,瘀阻脑络发为缺血性中风;或气虚无以行血,血停为瘀,阻滞脑络发为缺血性中风,阴虚与气虚同时存在共同导致瘀血阻滞脑络而发病。瘀血既是消渴病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缺血性中风最直接的原因,因此笔者…  相似文献   

3.
消渴病大抵属于糖尿病的范畴,其病机多认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笔者认为,阴虚并不是消渴病病机的根本,仅仅是消渴病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而消渴病之所以会出现阴虚,是因为小便多所致。并因此从小便多着眼对消渴病病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其治疗大法为清热滋阴润燥。本人在跟师侍诊及总结前人经验文件中,切身感到消渴病的病机除了阴虚燥热外,尚有痰热互阻,脾胃气虚之病机及患者存在。因此,本文着重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阐述温胆汤在2型糖尿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症状改善有独特的疗效,但降糖作用尚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笔者现结合多年研究与临床实践,提出以下几个用药思路。1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虚与燥热之间互为因果。阴虚燥热常波及肺、脾、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治疗重在解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食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是以口渴多饮 ,多食善饥 ,小便量多或有甜味 ,消瘦无力为特征的病证。病因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 ,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病。本病初起以燥热为主 ,阴虚为次 ;病程较长 ,阴虚与燥热互见 ,而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病人以阴虚为主 ,或兼燥热 ;后期 ,阴伤及阳 (气 ) ,可见阴阳(气 )两虚或肾阳虚衰。笔者经过多年实践 ,将消渴病分为四型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食疗 ,屡获良效。现将四型症状、食疗组成、制法、服法等介绍如下 :1 阴虚燥热证见口渴多饮 ,多食易饥 ,尿频量多 ,烦热多汗或大便干结 ,苔薄…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至今仍被视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终生疾患"。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故临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而对辛香行散之品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未予足够重视。在此以中医理论及古今医家临证心得为依据,从消渴病基本病机入手,对辛味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略作探究,从而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08-411
总结刘文峰教授从医46年治疗消渴病的学术思想,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消渴病(糖尿病)发病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刘教授则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尽管与肺、脾(胃)、肾三脏有密切关系,然而肝在此病全过程中居重要地位,而脾不散精是津液代谢失常的首要因素,故肝郁、脾不散精为糖尿病的始动因素。因此,提出了"从肝论治""从脾论治"消渴病(糖尿病)的理论,其理论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补充和发展,从而亦为消渴病(糖尿病)的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多数人认为消渴病的病机关键为"阴虚燥热",但从历代医家文献中不难发现消渴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脾肾阳虚为本、阴虚燥热为标,人参归脾丸、桂附地黄丸两方合用恰中病机,并从药物组成、文献、临床等方面证实两方合用对糖尿病有很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 ,历代医家多从阴虚燥热立论 ,分上、中、下三消论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传统的阴虚燥热论及三消分治已不切合现在的临床实际。糖尿病多以阴阳气血虚损、瘀血阻滞为基本病机 ,治疗应根据病理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 ,分初、中、末三期辨证论治 ,同时重视肝、脾、肾三脏在糖尿病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 ,具有积极意义。1 阴阳气血虚损、瘀血阻滞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综观糖尿病全过程 ,其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阴阳气血虚损 ,演变过程可分为阴虚燥热期 (初 )、气阴两虚期 (中 )、阴阳两虚期 …  相似文献   

11.
消渴病传统多以三消立论,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进行治疗,但临床实践发现湿热内阻在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是受现代生活方式及其饮食因素、地理环境等的影响,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规律不再以阴虚燥热为主,而更多见湿热内阻之侯。笔者通过分析消渴病湿热证的成因及辨证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燥湿并见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多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病机变化,但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阴虚燥热与湿浊并见者亦不少见。对于消渴病燥湿并见的辨证治疗,略述个人浅见。病机探讨·1脾虚生燥也可生湿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对消渴病认识的逐步加深,先后提出了脾虚致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辨证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安 《吉林中医药》2010,30(7):565-56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在消渴病气阴两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气阴两亏,肝肾俱虚为本,燥热与瘀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特点。因此,治疗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补血为基本原则,并根据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燥热、阴阳两虚和痰瘀阻络的不同,分型论治。中医辨证论治,并发挥整体调节的优势,从而使DR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一味荔枝核散治愈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本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根据文献记载和前贤对本病的认识,不外乎阴虚和燥热两方面。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笔者在学习前人治疗本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曾  相似文献   

15.
<正> 降血糖中药用于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本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所引起,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而阴虚与燥热往往又互为因果。糖尿病较难彻底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病(2型糖尿病)的分期及证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芳一 《中医药学报》2011,39(2):101-104
本文通过分析近10年有关消渴病(2型糖尿病)证候、病机和病理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消渴病早、中、晚期各自的证候特点。认为治疗消渴病不能固守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而应遵从分期、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赵建群 《新中医》2017,49(2):150-152
消渴病病机历来认为是阴虚燥热,但目前消渴病病机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出现脾虚论、痰湿论、肝郁论等新的病机认识。本文结合近年来糖尿病发病趋势以及消渴病发病特点的变迁来阐释其病机认识分化的原因,并为消渴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病起病之初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燥热耗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加之阴伤气耗,谷气不升,脾气下流,元气将匮乏,阴火即可因此上冲而引发各种变证,其中大血管并发症的危害性最为严重,因此本文将从李东垣阴火病机理论来论述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1李东垣阴火理论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9.
中医传统认为,消渴病(主要指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液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而燥热为标。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糖尿病中医病机的"三热论",即燥热、湿热、瘀热这一创新理论,该理论认为糖尿病的病机虽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但亦可由于过食膏粱厚味酿生湿热,燥热与湿热缠绵日久则脉络瘀阻,瘀而化热,三热交织,阴伤气耗,从而发展成为糖尿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中国古代对消渴病有丰富的文献记载。然而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因素对疾病谱有较大影响,糖尿病与消渴病在内容上有相似部分,然而两者概念不能完全等同。消渴症状不一定见于糖尿病,也可见于许多其他疾病如尿崩症出现多饮、多尿,也属于“消渴病”。糖尿病未必出现消渴症状,若无消渴症状,亦不能称之为消渴病。从典型临床表现及病机,推测古代消渴阴虚燥热证可能与现代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早期以实证为主,特别是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以“热、痰、瘀”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发展由实转虚,最后形成虚证或虚实夹杂。临床上,消渴病不应受制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机的局限,治疗过程中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