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调节蛋白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含量,并探讨血浆TM的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经股动脉穿刺抽取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其血浆TM值。结果多支病变组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78)。结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相对好的反映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冠脉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2.
门冬氨酸钾镁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心肌缺血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 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正常组持续灌流台氏液,心肌缺血组和治疗组灌流台氏液1 h后停灌0.5 h,造成心肌缺血,0.5 h后复灌台氏液并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治疗组复灌的台氏液中含有浓度为2.42 mg/L的门冬氨酸钾镁.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观察正常组、心肌缺血组和治疗组再灌注0.5 h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记录正常组、心肌缺血组和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①心肌缺血组较正常组和治疗组TDR明显延长(P<0.05),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T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组无一例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组和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90%(9/10)、10%(1/10),心肌缺血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改善再灌注心肌的各项异常的电生理指标,特别是减小TDR,并能够明显降低再灌注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刘玥  马振华  魏丽萍  齐新  安亚娟 《心脏杂志》2022,34(6):645-648+653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血清钾离子水平以及QTc间期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9年1月~2020年1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282例,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n=138)与氯化钾组(n=144)。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患者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30 ml静脉输液治疗,常规氯化钾组患者术前应用氯化钾0.5 g静脉输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血清肌酐、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QTc间期等指标,并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发生QTc间期与冠脉病变及电解质的相关性。结果 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血清钾离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而血清钠离子、氯离子、血清肌酐以及QTc间期较术前升高(均P<0.01);血小板容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氯化钾组,血清钾离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血清钠离子、氯离子及QTc间期较术前有所升高(均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组成的混合盐,可迅速有效地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含量,本实验旨在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A组)及普通氯化钾对照组(B组)。A组将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潘南金)100 mL加入0.9%氯化钠液150 mL中;B组使用15%氯化钾注射液15 mL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中,于气管插管后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必要时两组可酌情输注15‰氯化钾或利尿剂以维持术中血浆钾离子浓度4.0~5.0 mmol/L。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分别在诱导前、术后6 h、24 h及72h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镁离子浓度、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A组在术后6 h、24 h及72 h的血浆镁离子浓度均高于B组(P<0.05)。两组cTnⅠ和CK-MB水平从术后6 h开始逐渐升高(P<0.05),72 h开始降低。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6h、24 h和72 h的血浆cTnⅠ和CK-MB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OPCABG中常规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有利于缺血心肌的保护,可减轻术中心肌损伤,预防心律失常,有益于术后心脏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6.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6例为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控制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静滴;另随机抽取相应患者93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清钾、镁分别为(4.50±0.31)mmol/L和(1.10±0.11)mmol/L,与用药前的(3.92±0.32)mmol/L和(0.77±0.10)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BNP水平分别为(7560.5±56.3)pg/ml和(7620.2±54.4)pg/ml,治疗后分别为(1542.3±53.2)pg/ml和(2450.2±51.3)pg/ml,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总有效病例91例,有效率94.7%;对照组有效病例73例,有效率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明钾、镁离子对心电活动的影响[1].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明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可能有以下益处:增加细胞内高能磷酸物质;通过抑制钙内流保护心肌,以对抗心肌缺血时钙过度负荷,特别是在心肌再灌注时;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减少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抑制儿茶酚胺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缩小梗死面积[2].本文拟探讨门冬氨酸钾镁(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aginate,PMA)对AMI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门冬氨酸钾镁对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口服门冬氨酸钾镁对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和门冬氨酸钾镁组。假手术组开腹但不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心肌肥厚组和门冬氨酸钾镁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心肌肥厚模型,喂养8周,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利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跨壁心电图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观察各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程序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记录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诱发率。结果:门冬氨酸钾镁组和心肌肥厚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和TDR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均P<0.01)。门冬氨酸钾镁组与心肌肥厚组相比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缩短(均P<0.05)。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和门冬氨酸钾镁组EAD的发生率分别为0、100%和50%,TDP的发生率分别为0、40%和10%。心肌肥厚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冬氨酸钾镁组与心肌肥厚组相比EAD和TD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肥厚心肌TDR增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升高。门冬氨酸钾镁降低TDR,可明显降低EAD和TD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护天保,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预防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前者在5%葡萄糖液500ml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4支(每支含L-门冬氨酸0.85g,钾0.114g,镁0.042g)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1周,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低于对照组(23.8%比60%,P〈0.05);Lown分组1Vb级及以上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比25%,P〈0.05);门冬氨酸钾镁组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未见任何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20ml,门冬氨酸钾镁30ml,5%葡萄糖150ml,每日静脉滴注,连用14d。结果:两组心率、血压、心电图、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心率、心功能改善显著(P分别〈0.05,〈0.01),且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低钾血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丽萍 《山东医药》2008,48(7):63-64
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休息、吸氧、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清钾、镁水平均显著升高,心功能明显改善,VA减少或消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认为门冬氨酸钾镁的补充对于CHF患者频发V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 ,单盲 ,对照的方法将 118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分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 1个月内 ,两组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8.9%和 2 2 .6 % (P <0 .0 5 ) ;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 10 .7%和 2 5 .8% (P<0 .0 5 ) ;1个月内两组死亡率分别为 5 .4%和 17.7% (P<0 .0 5 )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有效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首次PTCA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PTC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TCA后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患PTCA的一般情况、PTCA有关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再狭窄率为25.7%(18/7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量喝酒、糖尿病、缺少运动是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122,7.528,4.906。首次PTCA时低年龄、男性相对容易发生再狭窄。结论:PTCA患(尤其是男性)不宜嗜酒,应控制血糖,更多活动。  相似文献   

14.
抗癫痫药物伍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癫痫5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求文用抗癫痫药物(AED)伍用门冬氨酸钾镁(K-Mg-ASP)治疗癫痫53例,加药前6个月为基线期,后1个月为调整期,剂量30~60ml/d,继6个月为治疗观察期。原AED种类、剂量、用法不变。观察痛痫患者痛痫发作频度,血钾、镁、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浓度。结果总有效率94.3%,钾、镁、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浓度均提高,副作用少。对K-Mg-ASP治疗癫痫的理论依据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6h)与延迟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5 8例 ,按发病到达医院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6h以内为 A组共 2 2例行急诊 PTCA,6h以后 3 6例为 B组行延迟 PTCA。于术后 3 d、3 0 d、90 d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组男 1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8.65±8.94岁。 B组男 2 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7.2 3± 11.3 6岁 ,发病至 PTCA时间为 8.4± 3 .6d。两组实施 PTCA后血管再通率均为10 0 %。术后 3 d、3 0 d及 90 d,A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ES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均显著优于 B组 (P<0 .0 5 ,P<0 .0 5 ,P<0 .0 5 )。 A组左心室功能于 3 0 d明显改善 ,EDVI及 ESVI均显著缩小 (P<0 .0 5 ,P<0 .0 5 ,P<0 .0 5 ) ;90 d时左心室功能、EDVI、ESVI仍有改善 ,但与 3 0 d比无显著差异。 B组左心室功能、EDVI、ESVI 3 0 d与术后 3 d比较有所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 ;90 d与 3 d比较 ,EDVI、ESVI显著改善 (P<0 .0 5 ,P<0 .0 5 ) ,左心室功能有所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诊 PTCA能挽救濒死心肌、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 ,其效果优于延迟 PTCA;延迟 PTCA虽不?  相似文献   

16.
关雁君  罗宝权 《内科》2008,3(5):696-697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4.46%)。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麦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输注联合佐治肝硬化腹水的效果。[方法]将9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用常规护肝、利尿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分别比对照组缩短8d和11d(P<0.05);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提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肝硬化腹水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作者对近 2年内的 AMI患者 ,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防治心律失常 ,现将临床疗效做对照分析1 对象和方法  146例 AMI均为 1999- 0 3~ 2 0 0 1- 0 2住院患者 ,按照 WHO AMI诊断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门冬氨酸钾镁组 ,在 AMI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静脉溶栓 ,抗凝 ,扩张冠状动脉等 )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制剂 ,该制剂由匈牙利布达佩斯吉瑞大药厂生产 ,商品名潘南金又名胺安定。本品为门冬氨酸钾盐和门冬氨酸镁盐的混合物 ,…  相似文献   

19.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 (KMA)及其与普罗帕酮 (Pr)联合应用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将动物随机分组 ,分别静脉注射KMA、Pr以及KMA +Pr,采用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 (MAP)记录技术于家兔左心室记录MAP。结果 :KMA、Pr、KMA +Pr各组均延长窦性心动周期 (SCL)、MAP复极达 5 0 %时程并增加心室有效不应期 (VERP) ;Pr、KMA +Pr还增加MAP复极达 90 %时程 (MAPD90 )及VERP/MAPD90 。较大剂量Pr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KMA与Pr联合使用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结论 :KMA具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特性 ,单独应用推荐剂量的KMA是安全的 ;KMA与Pr联合应用的心脏电生理效应是两药各自作用程度的叠加。为避免致心律失常风险 ,KMA与Pr联合应用时应相应减小Pr剂量  相似文献   

20.
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内皮细胞损伤时,血浆可溶性TM(PTM)水平升高,PTM是反映内皮损伤的一个分子标记物。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时,PTM水平显著升高。内皮细胞损伤伴随着DN的整个发展过程,它的出现甚至早于DN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测定PTM水平对早期识别DN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以便早期治疗DN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