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位颈椎牵引牵引力的静力学实验与运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牵引力是颈椎牵引的重要指标,通过静力学实验和运动力学分析表明,牵引带坐位牵引的牵引力与砝码重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要用砝码近似表示牵引力的大小,必须考虑牵引装置结构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潘良春  张猛 《中医正骨》2006,18(5):69-69
《中医正骨》于2004年第16卷第10期第5页刊出了泰山医学院马敏等同志《坐位颈椎牵引稳定牵引力的研究》的文章,该文还引用了同刊2003年第15卷第8期第10页张云新同志的文章《坐位颈椎牵引牵引力的静力学实验与运动力学分析》为实验依据进行论证。我们不太同意该文的一些说法,现提出与作者和大家商榷,希望能够引起对临床上颈椎牵引中的安全性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通络止痛方外敷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通络止痛方外敷配合颌式坐位牵引带对颈椎进行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颌式坐位牵引带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止痛方外敷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根汤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治疗组83例.对照组采用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葛根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1%,对照组为69.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汤结合颈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 ,临床上可引起腰痛 ,伴下肢疼痛等症状。我科近几年来共收治 2 90 0例该病患者 ,经牵引及配合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牵引护理先用机械牵引床行脊柱快速牵引 ,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还纳复位。患者平卧于硬床上 ,采用头低足高位 ,行骨盆牵引 ,床尾抬高 1 0 cm,牵引重一般为每侧 1 0 kg。每日 6次 ,每次 1 .5 h。骨盆牵引带松紧应适中 ,防止擦破皮肤及压迫股前外侧皮神经。要保证牵引装置固定牢靠 ,注意观察牵引力有无受阻 ,盖被时勿压在牵引线上 ,以防影响牵引效…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腹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已被广泛应用。现将近10年来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概况综述如下。单纯腹针疗法薄智云等[1]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腹针试验组和牵引对照组。腹针试验组以规范的统一处方治疗,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等;牵引对照组采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试不同牵引力量对颈椎标本髓核内压力的影响,探讨牵引对颈椎影响的机制。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材料实验机使用150N、200N、300N3种牵引力对6例新鲜人体颈椎标本进行力学加载,同时利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加载过程中各节段髓核内压力的变化。结果:模拟头部重量及加载牵引力后均出现C5,6,C6,7髓核内压力高于C3,4,C4,5髓核内压力(P0.05),加载牵引力后所有标本髓核内压力均出现降低(P0.05)。结论:牵引通过增大颈椎椎间隙,降低外力对椎间盘髓核内的压力;同时在进行旋转手法时应配合适当的牵引力以增加旋转手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综合治疗颈椎病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2000年4月~10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进修期间对7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坐位颈椎牵引 ,同时结合磁疗、药物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70例中 ,门诊53例 ,住院17例 ;男性45例 ,女性25例 ;年龄25~72岁 ;病程15天~8年。分型 :颈型21例 ,神经根型20例 ,椎动脉型26例 ,交感型3例。1 2诊断标准按照《百病百问沙龙丛书·颈肩腰腿病防治500问》〔1〕拟定。2治疗方法2 1采用日本产OL—2000型颈椎牵引仪 ,取端坐位 ,先将牵引带装至牵引架上 ,再将牵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术前应用下肢牵引带牵引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18年1—11月收治的5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按收治顺序方式分为研究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研究组给予该院自制的下肢牵引带术前进行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海绵牵引带术前进行牵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下滑发生率13.79%,患儿压疮发生率3.45%,术前牵引时间(11.21±2.14)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5.86%、17.24%、(14.47±2.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术前应用自制肢牵引带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牵引时间,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手法整复,对照组50例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行悬吊牵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颈椎牵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牵引器械虽然经过不断的改进,但仍然还存在着一些弊病。腰带过紧病人感觉紧箍勒痛,卡顶肋弓难忍;过松则容易滑动。当加力牵引时,上牵引带上移压迫胸部,引起气闷不舒,而下牵引带下滑,挤  相似文献   

12.
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在牵引过程中针刺百劳、风池、天柱、肩井、天宗和手三里穴,得气后温针,治疗了73例颈椎病患者,2个疗程后痊愈6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9%.  相似文献   

13.
牵引前2周开始,用丹参注射液8ml,加20%当归注射液250ml,静滴,日1次。牵引时患者仰卧,脚部抬高10-15cm,将腋下牵引带固定于床头,骨盆牵引带系住腰产中,对抗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3。每次1-2小时,日2-3次;3周为1疗程。本组22例,结果: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4.
手法整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引,治疗组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通过观察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检验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腹针试验组和牵引对照组.试验组以规范的统一处方腹针治疗,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等;对照组采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引.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的90天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结果:腹针试验组的近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7.3%、92.7%;牵引对照组分别为82.0%、82.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且疗程短,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仰卧位和坐位动态成角牵引治疗各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中医正骨》2009,21(10):9-11
目的:比较仰卧位牵引和坐位动态成角牵引对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21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牵引组和坐位动态成角牵引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坐位动态成角牵引的总疗效优于仰卧位牵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其中,坐位动态成角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仰卧位牵引(P=0.027),而对其他类型颈椎病而言,坐位动态成角牵引和仰卧位牵引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仰卧位牵引比较,坐位动态成角牵引更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邓明 《中医药导报》2012,18(4):37-38
目的:比较仰卧拔伸与坐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仰卧拔伸组和坐位牵引组各32例,分别施以仰卧位拔伸手法和坐位吊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仰卧拔伸组总有效率为93.8%,坐位牵引组为8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拔伸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从牵引力、牵引角度、牵引时间、牵引力的解除和牵引后的活动、禁忌状态和禁忌证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2例出现颈椎牵引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牵引过程出现11例,牵引解除时出现10例,牵引当晚或次日出现1例,均与牵引方法不当有关。结论:应选择正确的牵引方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方法,而颈枕吊带牵引则是首选方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颈枕吊带牵引使用不当易导致误伤,甚至危及生命,现浅述如下。牵引的方法:颈枕吊带牵引通常以坐位式和卧位式牵引。就临床安全和治疗效果而言,坐位式比卧位式牵引安全可靠,且效果更好。坐  相似文献   

20.
皮肤牵引是借助胶布贴于伤肤皮肤伤上,或用泡沫塑料包压于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再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上,胶布远侧端扩张板,于扩张板中心钻孔穿绳打结,再通过牵引的滑轮装置,加上悬吊适当的重量进行持续皮肤牵引。我院2004年5月~2008年5月,应用下肢皮肤牵引22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