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物监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监测在劳动卫生上,是用以检测工人的血、尿、呼出气、头发等样品中存在的有关接触化学物(或它的代谢物)的量,借以了解他们平日接触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倘遇测定结果过高,则应进一步检查,如有必要还应住院治疗;另外,通过剂量与反应的关系,又可进一步制订或修改车间空气毒物的允许浓度。所以生物监测是劳动卫生中一项重  相似文献   

2.
现在一般用来评价接触毒物的方法,大体可分为用个体采样器测定接触浓度的方法,和从作业者采取尿、血液和呼气等生物材料进行代谢物检查的方法。用个体采样器测定接触浓度,要根据毒物在空气中的形态,选择采样器具,还要概据样品分析方法设定采样条件。用个体采样器得到的是接触毒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把它与该毒物的容许浓度比较,可进行作业环境条件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职业卫生毒物监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职业卫生领域中 ,毒物监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评价、工人接触毒物程度和健康危害的评价 ,提供方法和依据。现将我国职业卫生毒物监测检测技术情况介绍如下。1 职业卫生毒物监测的内容  (表 1)。表 1 空气监测和生物监测的比较内容空 气 监 测生 物 监 测定义通过定期地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 (外接触) ,以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职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可能影响通过定期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其代谢物的含量、或由其导致的无害性生化效应的水平 (内剂量 ) ,以…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接触苯(65人,苯组)、甲苯(35人,甲苯组)、以及苯和甲苯的混合物(55人,混合组)的3组男性工人,测定各组在上班期接触物质的浓度和班末期尿中代谢物的含量。另外,为了确定本底水平,a!-对35名不接触毒物的男性工人(对照组)进行了尿中同样代谢物的测定。当三个接触组的每一组与对照组进行计算分析时,i组接触溶剂的浓度与尿中相应的代谢物(即来源于苯的酚、邻苯二酚和醒醇,以及来源于甲苯的马尿酸和邻甲酚)呈直线关系。结台回归分析的回归线比较,发现混合组尿醇(但无邻苯二酚)的含量比苯组低。对接触各种不同i}度的苯进行比较时,表明由于同时接触甲苯,苯在人体内生物转化为酚化合物(除邻苯二酚)被抑制。反之,甲苯的代谢产物马尿酸由于同时接触到苯也被抑制了。甲苯到邻甲酚的转化也由于苯的存在而  相似文献   

5.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是以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人员的生物材料为样品,测定其中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个体的接触指标,估计毒物进入体内的剂量(简称内剂量),或者测定毒物引起机体的某些生物效应,作为早期毒性反应的指标。生物  相似文献   

6.
尿肌酐和比重对尿中马尿酸浓度校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接触化学物的生物监测中,常需测定尿中毒物或代谢物浓度,在监测实践中,尿液的稀释和浓缩可明显地影响测定结果。因此,在尿样分析时需对其浓度进行校正。目前,较常用的校正参数有尿比重或尿的肌酐浓度,两者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职业性甲苯接触工人不同时间尿样中马尿酸的测定,探讨尿肌酐和比重对其浓度校正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敌百虫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中,确切地估计工人的接触量是该项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在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波动较大,工人操作范围较广时,用定点采样往往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的测定相当麻烦。本文采用简易敌百虫个体采样管测定空气浓度,以全血胆硷酯酶活力作反应指标,初步得出了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烯腈(ACN)对男工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全面评价ACN生殖危害,为保护工人及子代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112名职业性接触ACN的男工为接触组,同时选择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相近的128名不接触ACN男工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中睾酮(T)、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LH)和雌二醇(E2)浓度。结果接触组男工血清中T和FSH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H和E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当按车间分组时,ACN浓度较低的溶剂车间的男工血清中T浓度高于其他3个车间,但差异无显著性。当接触组按个人累计外接触剂量(包括吸烟)分组时,接触组男工血清中FSH和T浓度随接触剂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外接触剂量≥50g时,T浓度明显降低(P<0.05),E2浓度明显升高(P<0.05);当外接触累计剂量≥100g时,血清中FSH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N及其代谢产物(CEO)能诱导男工血清中FSH、T和E2水平发生改变;提示,接触ACN可能对内分泌功能和睾丸中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有损伤,从而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监测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制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3种类型的容许浓度,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shted average,PC—TWA)、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这样,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和作业者接触毒物水平的指标增加了,其职业环境监测的采样测定方式各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介绍了接触工业化学物后尿液中原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一般测定情况,并对测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尿中化学物的浓度与接触这些化学物的关系、生物阀限值、阴离子的测定、样品的收集、分析方法学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改进的重氮比色法对丙烯腈作业工人血清巯基测定的结果,发现职业性丙烯腈接触可使血清巯基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巯基含量与丙烯腈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r=-0.9898 P<0.05);吸烟能引起血清巯基含量下降,尤其在吸烟并接触丙烯腈的工人中表现更为明显。车间空气中丙烯腈平均浓度超过卫生标准0.5~1.3倍,样品超标率达66.3%。笔者认为,血清巯基是反映毒物接触的灵敏度较高的非特异性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毒物接触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非职业人群长期多环芳烃暴露血液系统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为进一步完善多环芳烃健康损害效应评估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山西省某焦化厂下风向常住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法以基线收集的信息为对照组。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为暴露生物标志物,红细胞指标异常率为效应指标,运用贝叶斯基准剂量软件计算研究对象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的基准剂量及其下限。结果 研究对象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以萘和芴为主。2-OHFlu和1-OHPhe末年检测浓度均高于基线检测浓度(P<0.05)。随着暴露年限延长,末年红细胞异常率高于基线红细胞异常率(P均<0.05)。此外,红细胞异常率随5种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卡方趋势性检验有意义(P均<0.05)。5种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的基准剂量值分别为0.67μmol/mol Cr、0.82μmol/mol Cr、1.40μmol/mol Cr、0.78μmol/mol Cr,其中有烧烤饮食习惯的人群2-OHNaP的基准剂量值为0.23μmol/mol Cr,无烧烤饮食习惯的人群为1.44μmol/mol Cr。结论 尿中多环芳...  相似文献   

13.
生物的监测与监护,在劳动卫生、职业病的防治任务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工人的体液(血、尿)、呼出气、头发及指甲等生物样品中检测其接触毒物的存在量,即可了解工人平时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其经受毒物的危害情况,并进而可以估算出车间空气中实际发生的毒物浓度。鉴于生物检测工作,直接关系到工  相似文献   

14.
苯乙烯生物监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玻璃钢厂生产车间27名苯乙烯接触者。接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3.9-750mg/m~3,接触时间90分钟。采用Hplc法分离测定尿中苯乙烯的代谢物苯酰甲酸和扁桃酸。用浓缩热解吸法测定肺泡气中的苯乙烯。结果表明尿代谢物浓度及肺泡气浓度不仅班前与班后有极显著差别,且分别与接触水平呈良好的相关。尿代谢物排泄动力学研究表明:扁桃酸排泄符合药物动力学二室模型,生物半减期快速相T_1/2~α=2.9小时;慢速相T_(1/2)β=23.8小时。尿中苯酰甲酸的排泄与药物动力学一室模型相符T~(1/2)=15小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车间毒物卫生标准是对定点采样而言。但是,近年来,国外多采用个体剂量,来评价工人实际接触毒物的水平。因此,我们这次对传统的定点测定与个体采样进行了比较,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一、方法 空气中氰化物浓度的测定:分定点区域性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定点采样设:别针、揿  相似文献   

16.
遗传毒物及致癌物接触评价的生物学认识S.M.Rappaport引言流行病学研究经常要评价致突变物和致癌物接触,主要是为确定遗传毒物或其前体的剂量和癌危险间的关系。大部分研究依据粗略的接触替代指标(如职业)或有限的空气中浓度数据,以此划分人群,所以得到...  相似文献   

17.
生物标记物(Biomarker),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联合给出的定义,系指能够反映生物系统与外源性有害因素相互作用的物质[1]。这些物质可以是组织或体液中的化学毒物或其代谢物,也可以是内源性大分子如蛋白质和酶的效应产物或者与外源性毒物的结合产物。上述定义中包含着两个基本含义。一是生物标记物的水平变化应与接触毒物的剂量和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之间有着确切联系;二是这些生物标记物能被用于特定人群如职业人群的健康效应评价。l接触杨x己物按照生物标记物在职业医学中的应用范围,可将其分为…  相似文献   

18.
目前血铅(B-Pb)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探讨血铅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剂量——效应关系,我们以蓄电池厂64名铅作业工人为测定组,以37名无铅和神经毒物接触  相似文献   

19.
原金县 (现改为区 )染料厂某车间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物共 5 4人 ,在定期健康体检时发现有 7人肝大 ,占 13%,怀疑受毒物影响 ,但既往环境监测结果 ,空气中苯的氨基硝基化物浓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为了对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 ,特对该车间的作业环境进行测定和接触毒物作业工人进行体检 ,并选该车间部分工人对其皮肤污染情况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 1 身体检查 按职业病体检表内容要求进行。1 2 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 该车间生产过程中主要毒物有苯胺、对硝基甲苯、对氨基酚、间苯二胺等 ,以苯胺为最多 ,本次测定前 2种…  相似文献   

20.
农药及某些毒物的致畸性试验多数采用经口染毒途径。然而,这些物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主要是经皮接触。毒物经皮吸收的致畸性研究,常用大鼠、小鼠和家兔,一般在妊娠10~13天(胚胎器官发生期)给药,如果药剂经皮吸收缓慢,以致在器官发生期不能达到体内毒物的有效浓度,则不足以引起任何可被检出的有害效应。有的农药经皮吸收虽慢,但有蓄积作用,10次涂皮的剂量才能达到一次经口剂量的血浓度。因此,如果采用常规致畸试验给药,经口接触途径已显示明显的致畸性,而经皮途径则无致畸性发现。为此,EPA于1988年4月组织了专题讨论会,目的是回顾采用毒物经皮吸收途径研究致畸性的现况,并就此领域讨论以下主要问题:(1)经皮吸收致畸性研究中的母体毒性评价;(2)在这类研究中所需要的药物动力学资料;(3)经皮吸收致畸性研究的实验设计。根据毒物致畸试验指南(OECD,1981;EPA,1982,1985)的要求,致畸性研究采用的最高剂量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