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及意义.方法活化FⅦ(R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法,FⅦ活性(FⅦc)测定采用凝血一期法,FⅦ总抗原(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多态性分析用PCR-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果60例FⅦ-3230/10 bp多态性检测发现5例0/10 bp多态性,未检出10/10 bp多态性.10 bp等位基因检出率为8%.在存在0/10 bp基因多态性的病例组的FⅦc,FⅦag比0/0 bp组明显减低.结论FⅦ-323 0/10 bp多态性存在于中国的CHD患者中,它与CHD血浆FⅦc、FⅦag水平有关;患者10 bp等位基因是CHD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564例健康人(对照组)和419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的凝血因子Ⅶ(FⅦ)启动子区域的基因型。结果CHD组5’F7多态性的基因型(0bp纯合子393例,0bp/10bp杂合子+10bp纯合子26例)与对照组(0bp纯合子507例,0bp/10bp杂合子+10bp纯合子57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汉族人群中CHD患者存在FⅦ基因的5’F7多态性,其中10bp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3.
冠心痛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凝血因子Ⅶ是凝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辅助因子。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增高被认为与冠心痛的发生有关,而遗传因素,即FⅦ基因多态性是影响FⅦC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痛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对FⅦ的遗传特性、FⅦC及与冠心痛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凝血因子Ⅶ是凝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辅助因子.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增高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而遗传因素,即FⅦ基因多态性是影响FⅦC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对FⅦ的遗传特性、FⅦC及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浆凝血因子Ⅶ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升高,增加了血液粘度,从而促进高凝状态的形成。目前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的FⅦ凝血活性(FⅦc)明显升高,且与空腹胰岛素水平、血脂和FⅦ基因型相关;血脂异常患者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与FⅦc存在正相关;动脉硬化性血管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血浆FⅦc水平也明显升高;FⅦ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膳食、药物可降低FⅦ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并有益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心肌梗塞危险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活性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心肌梗塞的关系。 方法:测定125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137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梗塞组)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MspI酶切法确定其基因型。 结果:①心肌梗塞组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P<0.01)和血清总胆固醇(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仅前者与心肌梗塞的危险性独立相关(OR=1.04,P<0.01)。②凝血因子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③M_1M_1纯合子血浆凝血因子W活性显著高于M_1M_2杂合子(P<0.05)。 结论:支持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升高是中国汉族人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凝血因子Ⅶ活性受其基因MspI多态性的影响,但该多态性并不是中国汉族人心肌梗塞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基因MspI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 ,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结果发现 ,与高血压组比较 ,脑梗死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增高 (2 .78± 0 .5 9比2 .5 3± 0 .6 2 μg L ,P <0 .0 5 )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5 3± 0 .6 2比 2 .4 1± 0 .6 1μg L ,P >0 .0 5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OR =1.134,P <0 .0 5 ) ;凝血因子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均与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 ,M1 M1 纯合子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高于M2 等位基因携带者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并受其基因MspI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Ⅶ基因R353Q多态性及血浆FⅦa水平与PT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 198例和对照组212例;采用PCR-PFLP检测FⅦ基因R353Q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 ①FⅦ基因R353Q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在病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FⅦa水平PT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③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吸烟、纤维蛋白原和血浆FⅦa水平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浆FⅦa水平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FⅦ基因R353Q多态性可能不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甘油三酯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c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 (CHD)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与血浆凝血因子Ⅶc (FⅦ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 (PAI I)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73例确诊CHD患者分为两组 :高甘油三酯组 (2 4例 ) ,正常甘油三酯组 (49例 )。 80例对照者亦分为高甘油三酯组 (40例 )和正常甘油三酯组 (40例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测定采用酶法 ;PAI I及tP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 ;FⅦc测定采用一期法。结果 :CHD患者及对照者中高甘油三酯者FⅦc、PAI I活性均有升高 ,tPA活性下降 ,其中高甘油三酯CHD患者改变最为显著 (P <0 .0 1)。结论 :高甘油三酯与FⅦc、tPA、PAI Ⅰ有明显相关性 ,高甘油三酯血症影响凝血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FⅦc)与胰岛素抵抗(IR)特征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1-10 ~2002 -08用一期生化法测定2型糖尿病各亚组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FⅦc。结果 (1)糖尿病组的FⅦ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FⅦc在同等BMI水平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3)FⅦc与IR的许多特征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FⅦc活性百分数明显升高;血浆FⅦc活性百分数升高可能作为IR的重要标志,且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HVR4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234例冠心病患和105名正常对照的凝血因子Ⅶ基因型,并结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不受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R353Q和HVR4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和狭窄血管支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性。R353Q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非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711,P<0.05,OR=0.37,95%CI 0.15-0.94),而VR4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05)。结论: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的R353Q和HVR4多态性,其中Q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2.
凝血因子Ⅶ活性启动区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活性增高被认为是冠心病 (CHD)发生的危险因素 ,而前者又与FⅦ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近年来 ,FⅦ启动区多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FⅦ活性、FⅦ启动区多态性与CHD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CHD组 1 2 0例 (包括心绞痛 46例、心肌梗死74例 ) ,男 99例 ,女 2 1例 ,年龄 ( 62 .5± 1 0 .4)岁 ,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对照组1 2 3例 ,男 83例 ,女 40例 ,年龄 ( 4 5 .8± 1 0 .4)岁 ,来自上海地区职工常规健康体检正常者。所有口服或静脉使用抗凝药物者均排除在研究之外。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基因HVR4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和(或)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5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和127名正常回族对照者的凝血因子ⅦHVR4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血浆FⅦa水平在凝血因子Ⅶ基因HVR4各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HVR4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宁夏回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的HVR4多态性,但在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4.
血浆凝血因子Ⅶ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活性升高 ,增加了血液粘度 ,从而促进高凝状态的形成。目前研究发现 ,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的FⅦ凝血活性 (FⅦc)明显升高 ,且与空腹胰岛素水平、血脂和FⅦ基因型相关 ;血脂异常患者血浆甘油三酯 (TG)和总胆固醇 (TC)与FⅦc存在正相关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血浆FⅦc水平也明显升高 ;FⅦ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膳食、药物可降低FⅦc水平 ,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并有益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水平及其基因的多态性与回、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20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及508名回族健康者,以及600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604例汉族健康者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病组血浆FⅦa水平显著高于回、汉族对照组,经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回、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FⅦa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1)。②回族组与汉族组相比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③回族冠心病组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0/10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但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汉族冠心病组1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④回族AMI组R/Q+Q/Q基因型及Q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汉族AMI组10/10+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⑤血浆FⅦa水平与回族组FⅦR353Q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RR基因型血浆FⅦa水平高于R/Q及Q/Q基因型(P0.05)。结论: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②回族冠心病患者血浆FⅦa水平受其基因的R353Q多态性影响,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③-3230/10bp多态性可能在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564例健康人(对照组)和419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的凝血因子Ⅶ(FⅦ)启动子区域的基因型。结果CHD组5′F 7多态性的基因型(0 bp纯合子393例,0 bp/10 bp杂合子+10 bp纯合子26例)与对照组(0 bp纯合子507例,0 bp/10 bp杂合子+10 bp纯合子57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汉族人群中CHD患者存在FⅦ基因的5′F 7多态性,其中10 bp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CHD病人按国际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另设健康对照组24名,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SA组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及AMI组与健康对照组和SA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I组与UA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个证型中,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个证型,其余4个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比较时,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证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瘀血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CHD病人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高危人群的发现,积极进行预防,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43例冠心病及10例健康人进行C反应蛋白及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测定。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分别为(0.29±0.17)mg/L、(2.28±1.31)mg/L和(4.97±2.33)mg/L,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FⅦc分别为(7.73±12.29)%、(90.28±16.14)%和(12.66±26.53)%,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Ⅶc未显示有显著差别(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RP及FⅦc水平的增高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 Ⅻ,FⅫ)基因第一外显子(Exonl)46C/T基因多态性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探讨FⅫ基因Exonl-46C/T多态性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念性(PCR-RFLP)及琼脂槠凝胶电泳的方法鉴定89例脑血栓患者和83例健康者46C/T基因型。结果 脑血栓患者组的FⅫ基因Exonl-46T/T、C/T、C/C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417、0.5169、0.0674,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783、0.3976、0.0241。采用相对危险度(OR)及χ^2检验统计学分析,脑血栓组和对照组间Exonl-46(C/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χ^2=4.689,P〈0.05)。结论 FⅫ基因Exonl-46(C/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索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活化因子Ⅶ(FⅦa)、因子Ⅶ相关抗原(FⅦAg)与因子Ⅶ活性(FⅦC),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期法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FⅦa测定结果分别为(2.6±0.8)μg/L、(2.8±0.9)μg/L与(2.9±0.9)μg/L,均较对照组(40例)(2.2±0.7)μg/L为高(P<0.05)。三组中FⅦa/FⅦAg分别为3.20、3.88与3.81,均较对照组(2.60)为高(P<0.05),三组中的FⅦC仅稳定型心绞痛组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AMI组正常,而FⅦAg仅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其他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检测FⅦ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以FⅦa、FⅦAg与FⅦC三项同时测定为好,而且用FⅦa绝对值及FⅦa/FⅦAg相对值作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子比单测FⅦC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