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和脑卒中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中年和老年人群高血压和脑卒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对“中国七城市脑卒中干预试验研究”的资料做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在北京等六城市城区选择2个不相邻、框架人口约为1万的自然人群,分别作为干预和对照社区,从两社区35岁以上人群中分别选取2700名既往无脑卒中病史的居民作为队列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基线调查)和体格检查,筛查高危对象。3年后对参加过基线调查者随访。在干预队列,对基线调查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重点是高血压预防与控制,同时对社区居民进行大众健康教育。对照社区则顺其原有医疗条件,不予干预。结果:3年后,无论是干预队列还是对照队列,高血压患病率均有所增加,但以对照队列中年人增加最突出。无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干预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年中干预队列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减少了29%(HR=0.71,95%CI:0.58~0.87),死亡减少了40%(HR=0.60,95%CI:0.42~0.86)。干预可以减少各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组最为显著,其次是复合高血压。与此同时,干预队列全死因死亡率与对照队列相比降低了11%(HR=0.89,95%CI:0.78~0.99)。结论:社区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各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明显减少人群全死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该社区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2组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实验组给予护理康复干预措施,对照组未给予护理康复干预。对比治疗效果和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组治疗效果、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精神疾病患的康复效果。方法:对某社区1998年7月经全人群筛查发现的336例精神病患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与康复措施,经过3年社区干预,资科完整的有315例,对干预前后患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社区干预健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2%上升到干预后的99.7%;患的病情改善率由18.1%上升为43.2%;使患的劳动能力有较好的改善,全劳力和半劳力由13.0%上升为33.0%;干预后患的生存质量显高于干预前的水平(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改善精神疾病患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松岗街道居民脑卒中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市松岗街道在不同干预方式时的脑卒中发病情况,为制定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在政府主导下对松岗街道3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筛查,2003—2004年对高危人群进行日常干预,2005年按政府要求进行管理、监测、宣传教育,比较各年脑卒中发病人数。结果被动干预与主动干预脑卒中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9.96,P<0.01),政府积极主导下的主动干预与按项目手册日常干预后脑卒中发病率差别有统学意义(χ2=6.00,P<0.01)。结论建立在政府积极指导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监测、宣传教育等,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包萍 《现代保健》2012,(26):54-5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CVD)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出院的CVD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评定其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疾病相关知识、遵医行为、并发症、复发率、促进康复等方面情况。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更能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复发率、促进康复、提高治疗效果。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相关知识、促进康复、延缓并发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重要的是造成多脏器的损害,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致残或致死。据估算,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达1.6亿人,并有继续加速上升趋势,而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提高本社区高血压患的治疗效果,我们于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对高血压患进行综合干预,使高血压患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杨艳春 《工企医刊》2012,25(1):36-37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好地防治糖尿病.方法 对本中心辖区内187例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生活方式.结果 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5项干预指标即体重、缺乏运动,吸烟饮酒和不良情绪较干预前明显改善.结论实施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社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及改变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鹤城区红星街道400户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线调查。通过墙报、展板宣传、开设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行为干预;一年后再对这400户居民进行回访,比较其健康生活方式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受干预的社区居民在合理营养、心理健康、运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戒烟限酒、从医行为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但要改变人们吸烟酗酒、小病不从医等行为需要改善干预方法和长期、不间断地干预。  相似文献   

9.
农村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柳巍  聂绍发  魏晟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342-1343
目的 研究社区干预对农村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患病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湖北省农村2个乡作为干预区和对照区,对干预区居民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通过比较干预区和对照区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患病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区居民对吸烟、酗酒、高盐及高胆固醇可致高血压的知晓率分别为27.72%,61.74%,80.38%及31.23%,而对照区居民相应的知晓率分别为0.37%,39.58%,34.86%及32.01%,干预区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区;对高血压控制措施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干预区居民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8.26%。59.28%。20.96%。对照区居民则分别为42.31%,31.54%,6.15%,干预区高于对照区;2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规范服药率干预区略高于对照区(P=0.57),非药物治疗率干预区高于对照区(P〈0.01)。结论 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导,降低危险因素流行水平的社会干预措施是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方法,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实施效果,以促进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的建立。方法通过文献法、德尔菲法制定高血压干预措施,对社区507名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根据3年后的调查情况,进行干预项目的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干预3年后,项目指标中的血压控制率、体重腰围下降比例、高血压管理率等均达到优秀,干预对象的高血压知晓率、膳食、饮酒和吸烟等情况有所改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认知等有改善,但对血压、体重等暂无明显改善,说明高血压的社区干预已初见成效,但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社区已出院的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治疗及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社区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各调查评定1次,比较两组的效果,并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8周的社区护理干预,干预组较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城市人群脑卒中疾病负担及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天津市城市人群脑卒中疾病在综合干预后7年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世界银行介绍的新指标DALY,根据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结合其他参数测定其疾病。结果:脑卒中每千人DALY男性高于女性,7年间经过轻度上升后近年来开始下降。结论:综合干预在降低脑卒中疾病上取得了成效,女性人群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人群的吸烟知识、态度及行为影响,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吸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津市某社区进行控烟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按年龄、性别等比例随机抽样,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计算机二次录入数据,SPSS10.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人群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有明显提高,认为吸烟和被动吸烟有中度危害的比例增加(分别为χ2=27.75,P=0.000;χ2=18.09,P=0.000);社区人群和医护人员对尼古丁替代戒烟法的了解增加(χ2=95.14,P=0.000),制定戒烟计划的比例增加(χ2=5.49,P=0.019),但干预前、后吸烟率及劝阻吸烟的比例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社区干预可有效提高人群的吸烟相关知识,但这种短期的社区干预对戒烟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建议社区干预要适当延长时间和增加强度,并与其他控烟方法相互配合以期达到最佳控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后社区康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间,随机抽取社区脑卒中后康复患者122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61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包括心理干预、生活方式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宣教.干预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一年后,观察组患者对生活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经检验,满意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以纠正患者消极情绪,调动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对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3个月以及5个月的FIM评分以及患者对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I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唐益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48-14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8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访视及社区组织活动给予干预组对象心理支持及康复技术指导,于研究前及研究结束时对患者进行SAS、SDS及GWB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的SAS、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而GWB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对象接受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增长值低于对照组,而GWB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事件可影响患者主要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可缓解该损害。  相似文献   

17.
北京崇文区开展社区人群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我国城市社区人群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减少心脑血管病,“八五”期间选择北京崇文区5万人口为研究对象,另在西城区设相同数量的自然人群作为对照。对干预社区主要采取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基线(1992年)和终点(1995年)两次对干预及对照社区(35~74岁)居民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社区居民的心脑血管病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KAB)水平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行为”方面亦有明显变化。平时关心保健知识的人由基线时的70.8%上升至80.6%,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由53.9%升为66.4%,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和坚持规律服药情况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定期发放宣传单为主的宣教方式适合于我国城市居民,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实施社区糖尿病俱乐部方式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建立社区糖尿病俱乐部实施患者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桐君街道社区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常住糖尿病患者172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加入桐君街道糖尿病俱乐部,进行有计划的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1年后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年后干预组的血糖控制率为80.90%、规范化管理率为87.64%,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比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以糖尿病俱乐部活动为形式的社区综合干预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72例老年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2周、3个月、6个月,干预组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36.1%(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区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了解抑郁干预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为优化社区随访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类社区试验研究的方法,将干预社区筛选出来的抑郁患者54人(干预组),在接受恶性肿瘤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为期6个月的心理支持和放松干预、认知和行为干预、社会支持等抑郁干预;将对照社区筛选出的抑郁患者54人(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前后对两组分别以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13)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干预组抑郁评分、抑郁状况、抑郁程度均较干预前及其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别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生理状况(PWB)、社会及家庭状况(SWB)、情感状况(EWB)和功能状况(FWB)各领域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干预后均有明显提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开展社区肿瘤患者心理支持和抑郁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