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是一种水溶性的、乙烯基单体,广泛应用于合成聚丙烯酰胺、建筑工程灌浆、污水处理、合成染料和纤维及实验室的色谱凝胶等过程中,也可在某些食物的烹制过程中产生。ACR中毒以神经系统的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病,然而ACR损伤神经的机制还不清楚,我们推测ACR的神经毒性可能和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在化妆品中存在的微量丙烯酰胺是生产过程中添加聚丙烯酰胺引入的。由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已被列为化妆品中的限制使用成分,加强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丙烯酰胺的来源、用途和危害性,总结了目前化妆品中丙烯酰胺测定的所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丙烯酰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各种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化妆品样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表明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如GC-MS/MS、LC-MS/MS)对进行复杂样品中丙烯酰胺进行检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予染血清脂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原理、试剂配制、测定方法、注意事项等,及对用脂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合血脂测定及血消外观,对105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初步分型。讨论其分型结果并参照W.H.O.分型法介绍各型高脂蛋白血症分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酰胺是蓄积性神经毒物,对中枢及周围神经皆有损害。生产性丙烯酰胺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主要以周围神经障碍为主。自2003年5月江苏省卫生厅认定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职业病诊断机构以来,诊断1例经皮肤接触吸收的职业性急性苯胺中毒,本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有关文件。简要概述了丙烯酰胺以及代谢产物在动物方面的研究和有限的人体研究情况.主要涉及神经毒性、生育毒性、致癌性和遗传毒性及其可能发生的机制等。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毒性可能与丙烯酰胺有关;导致动物多器官肿瘤的发生与丙烯酰胺的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有关。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及临床处理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宝东  乔群 《中国药物警戒》2006,3(2):100-102,106
目的 简介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种类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 通过检索医药学有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的文献资料,对注射隆乳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结果 注射隆乳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种类繁多,以硬结、疼痛、感染、破渍等发生率最高,常常数种并发症共存;有些并发症是由于不恰当的处理所致。临床处理方法以手术取出、病变组织切除较为彻底。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且不能从体内彻底清除,有些并发症是由不恰当处理方法所致。笔者反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体内注射,建议规范处理方法,避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同时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体内后对机体健康(包括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注射入人体后的远期变化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CH2=CHCONH2,acrylamide)中毒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因密切接触丙烯酰胺所致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疾病。我院近年收治2例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特点的患者,并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分析如下。例1患者女,45岁,吉林某高新种业有限公司操作工。因头晕、头痛伴四肢麻木、无力8年余而于2011年6月14日入我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防止并减少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成形手术的并发症。方法分析并治疗我科自1998年至2008年收治的58例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进行软组织注射充填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例。结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充填并发症有感染、血肿、异位及术后硬化等。本组58例并发症经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应充分重视无菌技术,术中采用钝头针注射,并重视术中定位及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165例(硬结120例、感染18例、血肿15例、破溃2例、其他10例)进行分析、分类,予以抗感染、局部穿刺抽吸、冲洗、挤压按摩等处理并随访。结果 症状及体征得以改善或消除,94%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对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采用恰当的方法及早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工业化合物,可用于饮水净化、食品加工、采矿业及用于生产聚丙烯酰胺等.AA可经皮肤快速吸收,职业人员长期接触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皮肤红斑和四肢乏力等中毒症状[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方法对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165例(硬结120例、感染18例、血肿15例、破溃2例、其他10例)进行分析、分类,予以抗感染、局部穿刺抽吸、冲洗、挤压按摩等处理并随访.结果症状及体征得以改善或消除,94%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对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采用恰当的方法及早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卫生部近日发布了2005年第4号和第6号公告。第4号公告建议消费者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可用于污水净化等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165例(硬结120例、感染18例、血肿15例、破溃2例、其他10例)进行分析、分类,予以抗感染、局部穿刺抽吸、冲洗、挤压按摩等处理并随访。结果症状及体征得以改善或消除,94%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对聚丙烯酰胺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采用恰当的方法及早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丙烯酰胺(AA)单体主要用于聚丙烯酰胺生产。这些高分子聚合体广泛用于给水和废水处理,食品加工(造糖造酒),石油开采和钻探,造纸选矿,化妆品添加剂,改良土壤性状以及用于科学研究和医药卫生等方面。各国学者对AA的毒性及神经毒作用进行过研究。近年来又对AA的“三致”作用的研究更为活跃,本文仅就AA的遗传毒性影响做一概述。一、基因突变分析 Bull等人使用AA做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以确定它的致突性。在加或不加活化剂条件下、AA均未引起TA98,TA100,TA1535,TA1537,TA1538的回复突变。TA97,TA102的回复突变结果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无毒、稳定、不吸收的胶体.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美容外科的软组织填充材料用于临床.经过长期随访证实其不会引起局部组织纤维化、疼痛及包囊挛缩[1].在我国,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用于隆胸等美容外科手术已6年余[2].由于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轻、术后恢复快,这种方法很快在中、小型美容外科诊所普及开展.但也会因术者的操作不当而引起各种并发症[3].现介绍1例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颞术后颊区移位的病例,结合尸体模拟手术及解剖分析这一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为施行这一手术的术者提供一些借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安徽省市售宣称美白祛斑、染发类产品进行监督检验。方法: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关于印发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等禁用物质或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的通知》(国食药监[2011]96号)等标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检测汞、氢醌、苯酚、丙烯酰胺的含量;按照GB/T 24800.12-2009对染发类产品检验间苯二胺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染发类产品均未检出间苯二胺,合格率为100%;3批美白/祛斑类产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超标,产品合格率为92.5%,值得进一步关注。结论:安徽省市售美白祛斑、染发类产品监督检验结果总体尚好,然而化妆品的毒性及致突变性不容忽视,建议进一步加强标准基础研究,提升化妆品安全性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正> 聚丙烯酰胺用于隧道工程和建筑业作为防水剂,其单体是一种强神经性毒物。在一定剂量下,可引起动物和人的肌无力、共济失调、震颤和抽搐等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Agrgwal和Ali等分别报道丙烯酰胺对脑  相似文献   

18.
刘小星 《贵州医药》2010,34(5):415-416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erylmaidehydroger,PAHG)作为一种医用软组织填充材料,自1997年引人我国以来,广泛应用于注射隆乳。单体的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注射用PAHG产品中的残留丙烯酰胺的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际应用中也发现,由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注射隆乳后可有PAHG异位、包膜增厚、畸形及疼痛等并发症。2005—03—2008—10我们接诊了30例曾实施了PAHG注射隆乳的妇女,经手术切开取出注射物,同时实施乳房假体置人隆乳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毛细管电泳和微芯片电泳是用于核酸分子分离的强有力工具,其筛分介质的选择尤为重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是按照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分类,综述了线性聚丙烯酰胺、羟丙基甲基纤维索、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环氧乙烷、聚N,N-二甲基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与聚N,N-二甲基聚丙烯酰胺的共聚物等各种筛分体系的性质,包括其优点以及缺点,并对各自在DNA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评述。简要介绍了筛分机理以及添加剂的加入对提高聚合物的分离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以SPA亲和层析、pH梯度洗脱技术纯化McAb的效果,纯化物以SDS—聚丙烯酰胺电泳、ELISA及中和试验检测。也报告了以免疫双扩散沉淀技术对脊髓灰质炎(polio)Sabin—1,IS—11株McAb之IgG亚类,轻链型别鉴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