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23例临床表现未达到川崎病全部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儿发热均超过4d,在川崎病其他5项临床诊断特征中,具备4项主要表现者13例(56.5%),具备3项主要表现者7例(30.4%),具备2项主要表现者3例(13.0%),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阿斯匹林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 发热时间长、卡疤红肿、肛周脱皮、WBC计数及CRP明显升高、ESR增快有助于IKD诊断,正确治疗可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儿童不完全川崎病(IKD)与完全川崎病(CK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龙川县人民医院和和平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7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IKD 37例,CKD 33例,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红细胞沉降率(ESR)...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不完全型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 IKD)和完全型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 CKD)患儿的临床特点,为IKD患儿的早期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8月收治住院的9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67例CKD和30例IK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各项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有发热,但IKD组患儿发热时间长于CKD组患儿的发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3±2.29天vs 7.52±2.16天,t=6.227,P<0.05)。与CKD组比较,IKD组患儿口腔黏膜改变、眼结膜充血、肛周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梢改变的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最大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浓度、尿沉渣中白细胞计数各项实...  相似文献   

4.
罗莉娜 《广西医学》2012,34(8):1111-1112
目的 总结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3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预后等,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病例以婴幼儿为主,发热较为普遍,原卡介苗接种处卡疤再现红肿、硬节25例(69.4%),唇红、皲裂、梅莓舌,皮疹24例(66.7%),颈部淋巴结肿大19例(52.8%),球结膜充血18例(50.0%)等发生率较高;血小板>300×109/L者28例(77.8%),最高可达720×109/L;白细胞升高22例(61.1%);C反应蛋白增高23例(63.9%);血沉增快24例(66.7%);心肌酶增高20例(55.6%);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冠状动脉扩张(>4 mm)者9例(25.0%).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多见于婴幼儿,卡疤红肿再现,唇红、皲裂、梅莓舌、皮疹,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应结合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不完全川崎病资料的诊治情况。结果25例患儿入院8d内确诊率为100%,平均确诊时间为住院第3.08天,其中第1天确诊7例(28%);2~4d确诊12例(48%);5~8d确诊6例(16%)。入院后4d内确诊率达76%。结论高度重视、全面分析及动态的实验室检查是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卢俞任 《中外医疗》2014,33(6):30-3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和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不同点。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的几率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受累的几率显著升高,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罗红 《吉林医学》2010,(30):5367-5368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40例未达到川崎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38例发热>5d,1例发热<5d,1例热退正常24h后又发热。1例淋巴结表现为红肿热痛并进行性加重。在川崎病其他5项临床诊断特征中,具有3项者14例(30.5%),具有2项者17例(42.5%),具有1项表现者9例(25%)。初次诊断误诊11例(27.5%)。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川崎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完全川崎病早期更易误诊或漏诊,应放宽思路、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不完全川崎病资料的诊治情况。结果25例患儿入院8d内确诊率为100%,平均确诊时间为住院第3.08天,其中第1天确诊7例(28%);2~4d确诊12例(48%);5~8d确诊6例(16%)。入院后4d内确诊率达76%。结论高度重视、全面分析及动态的实验室检查是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住院的不完全川崎病(KD)患儿的特点,回顾性分析不完全KD的早期表现及辅助检查指标。结果KD80%以上的患儿有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白蛋白降低,血小板升高,50%以上的患儿有心电图的改变。结论在临床表现条件不充分时,ESR增快,WBC升高,HGB下降,白蛋白降低,PLT升高,ECG改变,可用于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陈荣寿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0):1038-1039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对32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指标。其发生率依次为:唇红、皲裂、杨梅舌、球结膜充血、肛周脱皮、指趾端脱皮、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32例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3例冠状动脉扩张者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正常2例,3个月正常1例。结论:不完全川崎病发病时大多缺少主要症状,易被忽视造成误诊。对于发热5天以上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有结膜充血、唇红、干裂、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尤其伴有肛周脱皮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尽早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诊断尽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2.
<正>川崎病(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随着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近年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年龄已不局限于婴幼儿。近年来,小儿不完全川崎病(IKD)逐渐增多,由于其表现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易被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对46例IKD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完全IKD的认识,做出诊断尽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3.
骆朋  颜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79-1781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提供依据,防止误诊、漏诊。方法:对2007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在本院住院的19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仅具备诊断标准中其他临床表现2条者19例(36.54%),具备3条者33例(63.46%),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36.54%),与典型川崎病患儿比较,两组实验室检验无显著差异,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几率升高,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完全川崎病表现不典型,易导致延迟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丽辉  肖超跃  王波  陈娟娟 《吉林医学》2013,(20):3995-3996
目的:对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提高对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方法:对32例不完全K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2例不完全KD均有发热,伴有其他临床诊断标准5项中1项或者3项。口唇皲裂18例,球结膜充血18例,皮疹20例,颈淋巴结肿大16例,肛周皮肤发红脱屑17例,卡瘢红15例,手足硬肿18例。实验室指标中ESR、PLT和CRP增高居多,分别占62.5%和56.2%,WBC升高和HB降低均为50%。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冠状动脉急性期扩张11例,心包积液3例。结论:不完全KD在小婴儿中常见,临床表现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潮红、脱屑,卡瘢红有助于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实验室检查ESR>40 mm/h及CRP≥30 mg/L应考虑不完全KD的诊断;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损害(CAL)可作为不完全KD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 Kawasaki disease)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治疗的104例川崎病(KD)病例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中84例(80.8%)为典型KD, 20例(19.2%)为不完全KD.不完全KD平均年龄(].26±1.34)较K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完全KD具备KD诊断标准6条中的4项或3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55.6%,与K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中不完全KD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发生率高于KD.结论 不完全KD多见于小年龄婴幼儿,且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是诊断不完全KD的重要依据,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最终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8月我院儿科70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IKD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其次为非渗出性充血性结膜炎,次级临床表现中以呼吸系统病变为主。实验室检查中,C反应蛋白升高最多见,其次以贫血、血小板计数升高、血沉升高、冠状动脉病变多见。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固定且多样,尽早行相关实验室及心脏彩超检查,综合分析,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孙彩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4-54,58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由于无特异性实验0室检查指标,主要靠临床诊断,容易误诊及漏诊。现就我科2003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23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萍 《西部医学》2010,22(9):1645-1645,1647
目的了解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方法,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降低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方法对2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 24例川崎病均符合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结论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可以降低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不完全川崎病(KD)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以腹泻起病的婴儿不完全川崎病16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56.3%)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结合出现2~4条KD的表现,确诊为KD.结论 具有持续发热5d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等2~4条KD表现,伴血象、CRP、ESR明显增高,PLT进行性增高,应高度警惕KD,早期做心脏彩超检查,如有冠脉的改变即可诊断;早期应用雨种球蛋白,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我院儿科自1999年3月~2002年12月经临床观察及检查,确诊为川崎病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患儿中,男9例,女4例,男:女=2.25:1,其中,小于1岁者7例(53.8%),大于1岁小于3岁者4例(30.8%),大于3岁者2例(15.4%)。诊断标准:13例患儿均符合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