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2009年本院新生儿科诊断RDS的足月儿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未合并RDS的足月儿为对照组。对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宫内窘迫、窒息、脐带绕颈、母亲糖尿病、多胎等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胎龄、母亲糖尿病、多胎、脐带绕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低于对照组[(2713±375)g比(2994±473)g],男性比例和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73.1%比56.7%,97.0%比66.4%),宫内窘迫率低于对照组(17.9%比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剖宫产、男性、窒息、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多胎与足月儿RDS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剖宫产、男性、窒息、母亲糖尿病是足月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多胎是足月儿RDS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发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的原因分为自然分娩、选择性剖宫产和非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剖宫产率,选择性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选择性剖宫产儿并发RDS的胎龄分布情况.结果 5 a来剖宫产率及选择性剖宫产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剖宫产率从2006年的40.04%增加至2010年的51.12%,尤其是选择性剖宫产率从2006年的14.34%增加至2010年的23.41%;选择性剖宫产儿并发RDS的发病率也随着孕周不同而不同;自然分娩RDS的发病率为0.36%,选择性剖宫产为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RDS的发生与宫缩尚未发动的选择性剖宫产密切相关,随着胎龄的增加,其发病率渐降低,到胎龄40周后降至最低,因此需慎重选择剖宫产,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推迟到39周以后进行,或等宫缩发动后进行,以降低RD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李岩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5):1150+1196
目的探讨影响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RDS足月儿为病例组,同期住院健康足月儿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儿童出生体质量、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是否多胎、是否有产时窒息和宫内窘迫、母亲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脐带绕颈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足月儿发生RDS的因素包括男童、剖宫产、出生体质量、母亲有糖尿病、宫内窘迫、产时窒息、脐带绕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童、剖宫产、出生体质量、母亲有糖尿病、宫内窘迫与足月儿RDS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男童、剖宫产、母亲有糖尿病、宫内窘迫是足月儿发生RDS的危险因素,而高出生体质量是足月儿发生RD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nSure 技术治疗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InSure 技术治疗的71 例RDS 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成功组42 例,失败组29 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并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InSure 技术失败率为41%。失败组在出生体重、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经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成功组(PP2、PaO2/FiO2、PaO2/PAO2 均明显低于成功组(P2 较成功组明显增高(POR=22.240、95%CI=2.124~232.901)、PaCO2>54 mm Hg(OR=9.360、95%CI=1.958~44.741)、及PaO2/FiO2OR=6.570、95%CI=1.027~42.003)是InSure 技术治疗RDS 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失败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BPD 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P结论 InSure技术治疗极早产儿RDS 失败的高危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高PaCO2 及低PaO2/FiO2。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76例诊断为RDS的(近)足月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娩方式、胎龄分布.RDS(近)足月儿根据分娩方式分为2组:选择性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RDS发生风险的高低;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组根据胎龄分为2组,37~38+6周组和39~41+6周组,比较不同胎龄选择性剖宫产RDS发生风险的高低.结果 76例RDS(近)足月儿中63例为选择性剖宫产,占82.9%.(近)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组RDS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OR=2.38,95%CI 1.06~5.33,P<0.05),随着胎龄增加,RDS发病例数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组RDS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OR=4.14,95%CI 1.58~10.90,P<0.01),这种风险在37~38+6周组显著升高(OR=4.50,95%CI 1.10~18.20,P<0.05),39周之后不再升高,且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近)足月儿发生RDS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选择性剖宫产时机对(近)足月儿发生RDS也很重要.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分娩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显著减少RDS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危险因素,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疗效,为足月儿RD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足月儿RDS为RDS组,以同期入院的非RDS足月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宫内窘迫、出生窒息、母亲妊高症、糖尿病、胎膜早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以RDS组中是否给予PS治疗分为应用PS亚组和未应用PS亚组,评估PS的疗效。结果RDS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进入分析。 ①RDS组发病时间为生后5 min至18 h,平均(4.9±3.4)h,其中生后6 h内发病87例(82.1%),~12 h 16例(15.1%),>12 h 3例(2.8%);X线胸片分级Ⅰ级28例(26.4%),Ⅱ级36例(34.0%),Ⅲ级23例(21.7%),Ⅳ级19例(17.9%);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0.35, 95%CI:1.94~15.26)、胎龄<39周(OR=6.59,95%CI:2.33~36.51)、剖宫产(OR=7.26,95%CI:11.61~23.22)、择期剖宫产(OR=13.14,95%CI:3.55~21.84)和出生窒息(OR=4.33,95%CI: 2.74~27.39)是足月儿RDS的危险因素;③应用PS亚组72例,未应用PS亚组34例。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应用PS亚组均显著低于未应用PS亚组(P<0.05);两亚组气胸、肺出血、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胎龄<39周、剖宫产尤其是无医学指征的择期剖宫产、出生窒息是足月儿RDS的危险因素,PS治疗足月儿RD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按照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气管内应用PS 对胎龄≥ 35 周及氧合指数(OI)在10~20的RDS 患儿的有效性。治疗1 组(n=58)入院6 h 内应用PS 50 mg/kg,治疗2 组(n=58)在入院6 h 内应用PS70 mg/kg,对照组(n=59)在入院6 h 内不给予PS,入院6 h 后若单纯应用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应用PS 50 mg/kg,各组用药后观察12 h 无缓解可以给予第二剂PS 50 mg/kg。结果 3 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组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低于治疗1 组和对照组,且治疗1 组低于对照组;治疗2 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比率低于治疗1 组和对照组;治疗1 组和治疗2 组的PS 2 次及以上应用率、最高OI 值、CPAP 应用时间及气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足量应用PS 可减少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PS 2 次应用、住院费用及RDS 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影响,并比较两中心足月儿RDS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及新生儿病房(A中心)和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B中心)收治的足月儿RDS为研究对象,分析选择性剖宫产RDS的胎龄分布、所有病例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比较,以及两中心临床资料的分析比较.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 90例足月儿RDS中88例为选择性剖宫产,占97.8%,39、40周以后的RDS构成比明显低于37周及38周时.经losistic回归分析,开始上机时间12 h是足月儿RDS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OR=12.667,P=0.021).两中心的病例在入院年龄(t=11.833,P=0.001)、胸部X线分期(χ~2=4.85,P=0.028)、PS应用(t=11.911,P=0.002)、开始上机时间(t=10.051,P=0.018)、上机前PaO_2/FiO_2(χ~2=4.184,P=0.005)、OI>25(t=4.737,P=0.03)、用氧时间(χ~2=10.475,P=0.001)、并发低血压(t=11.020,P=0.01)以及住院时间(t=9.872,P=0.002)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足月儿RDS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外周型呼吸衰竭,以动脉血氧合严重障碍为特点。国外于1971年由Petty正式使用这一名称,国内始于1982年北京专题讨论会后。小儿ARDS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英文资料记载约占小儿监护中心的1%。发病年龄国内外均报道为最小仅2周,国内1/3以上发生在1岁内,国外多在3~5岁。  相似文献   

10.
SP-B遗传缺陷导致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例患儿均为足月儿,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875~3980 g,入院日龄5~9 h。剖宫产2例,自然分娩1例。出生时均无窒息及抢救史,生后3~6 h发生呼吸困难。1例患儿胞兄生后患新生儿呼  相似文献   

11.
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阶段:(1)第一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研究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根据家长意愿将RDS患儿分为珂立苏组(74例)和固尔苏组(80例),比较在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后两组患儿血气变化、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重要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复用药率。(2)第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比较不同剂量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将接受珂立苏治疗的80例足月RDS患儿,根据胸部X线改变分为轻中度组(X线胸片Ⅱ~Ⅲ级)50例和重度组(X线胸片Ⅳ级)30例,每组又分成小剂量(每次30 ~ 40 mg/kg)和大剂量(每次70 ~ 100 mg/kg)两个亚组,比较不同剂量珂立苏对RDS的疗效。结果 第1阶段:(1)两组RDS患儿在用药前及用药后0。5h和6h,动脉血pH、PaCO2和PaO2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天数、总给氧天数、住院天数及重复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多脏器功能衰竭、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急性肾功能衰竭、气胸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珂立苏与固尔苏组患儿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8。778千元及31.827千元,固尔苏组患儿平均减少9.6%(P<0.05)。第2阶段:(1)对轻中度RDS,小剂量与大剂量珂立苏治疗前及治疗后0.5h和6h,pH、PaCO2和PaO2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重度RDS,大剂量珂立苏改善动脉血气的效果优于小剂量珂立苏(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重复用药率分别为20.0%(3/15)和33.3% (5/15),大剂量组患儿平均减少40%。结论 (1)对足月儿RDS,珂立苏与固尔苏均可显著改善患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相似,但珂立苏组住院费用降低。(2)对轻中度RDS,小剂量与大剂量珂立苏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对重度RDS,大剂量珂立苏的疗效维持较久,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用药率。  相似文献   

12.
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超声诊断肺部疾病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新趋势.超声检查具有诸多优点,无射线损伤,对患儿和操作者均无损害;操作简便,可在床边开展,便于动态观察,适合重症患儿;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高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为便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借助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现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超声影像学特点及检查注意事项等予以介绍,供临床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导致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NICU诊断为重度RDS的66例早产儿的病例资料。按患儿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结果重度RDS死亡24例,病死率36.36%。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碱剩余中位数、pH最小值、PaO2/FiO2最小值、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机械通气FiO2〉60%时间中位数、合并宫内窘迫比例、多胎比例、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 perinatal extension versionⅡ,SNAPPE-Ⅱ)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RD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OR值为0.990、0.141和1.240。对SNAPPE—II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6,与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界点SNAPPE-Ⅱ评分=24.50时对应的正确预测指数最大(Youden指数=0.70)。结论重度RD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SNAPPE-Ⅱ评分对重度RDS死亡风险预测准确性中等,其为24.50时预测准确性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有关RDS预防及治疗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1)肺表面活性物质(PS)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RR0·87,95%CI0·77,0·99)和气胸发生率(RR0·7,95%CI0·59,0·82)。(2)出生前给予其母亲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RDS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且无明显副作用。(3)持续性肺扩张压(CDP)可减少死亡率(RR0·52,95%CI0·32,0·87,NNT=7)和减少间歇性正压通气的使用(RR0·70,95%CI0·55,0·88,NNT=5)。高频喷射通气(HFJV)可减少慢性肺疾病(CLD)的发生率(RR0·58,95%CI0·34,0·98,NNT=7)。结论(1)PS预防和治疗RDS有效。(2)产前给予皮质激素,可降低RDS发生率。(3)应用CDP、HFJV治疗RDS有效,可减少呼吸衰竭及CL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国际Coe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有关RDS预防及治疗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 (1)肺表面活性物质(PS)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RR0.87,95%CI 0.77,0.99)和气胸发生率(RR0.7,95%CI0.59,0.82)。(2)出生前给予其母亲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RDS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且无明显副作用。(3)持续性肺扩张压(CDP)可减少死亡率(RR0.52,95%C10.32,0.87,NNT=7)和减少间歇性正压通气的使用(RR0.70,95%C10.55,0.88,NNT=5)。高频喷射通气(HFJV)可减少慢性肺疾病(CLD)的发生率(RR0.58,95%C10.34,0.98,NNT=7)。结论 (1)PS预防和治疗RDS有效。(2)产前给予皮质激素,可降低RDS发生率。(3)应用CDP、HFJV治疗RDS有效,可减少呼吸衰竭及CL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表达特点已成为RDS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报道。该文旨在探讨中国早产儿SP-A基因型的表达特点,以及SP-A等位基因与RDS风险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RDS发病机制,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已确诊RDS的早产儿为实验组,因早产寄养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抗凝静脉血2 mL,采用SSCP方法检测SP-A基因6A2、6A3、1A0、1A1。结果:SP-A1等位基因6A2、6A3的分布频率在RDS组分别为0.50、0.056,在对照组分别为0.214、0.107;SP-A2等位基因1A0、1A1的分布频率在RDS组分别为0.722、0.667, 在对照组分别为0.679、0.821。两组比较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现象(P<0.05),而6A3有低表达倾向(P>0.05);而SP-A2等位基因1A0、1A1的分布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SP-A等位基因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在>32周的早产儿,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现象(分布频率0.56,0.15,P<0.05)。男婴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倾向(P>0.05)。结论:在该组正常早产儿人群中SP-A1等位基因6A2、6A3均为低频率分布,SP-A2等位基因1A0与1A1均为高频率分布,1A0、1A1的高表达为该组早产儿基因分布的特点;在 RDS患儿中,SP-A1等位基因6A2有高表达,提示6A2可能为RDS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等,手工检索Pediatrics及Pediatric Research中刊载的会议论文。检索沐舒坦预防早产儿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应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其中1篇质量评价为A级,1篇为B级,4篇为C级,包括823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沐舒坦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在RDS发病率(OR=0.24,95%CI[0.15,0.64],P<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率(OR=0.41,95%CI[0.23,0.75],P<0.01)、脑室内出血(IVH)发病率(OR=0.39,95%CI[0.24,0.64],P<0.01)、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病率(OR=0.33,95%CI [0.17,0.67],P<0.01) 及肺部感染发病率(OR=0.24,95%CI[0.14,0.3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早产儿早期使用沐舒坦预防性治疗能有效减少RDS、BPD、IVH、PDA及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58-863]  相似文献   

18.
The intraesophageal pressure difference (P es) was measured in 46 preterm infants, 36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RDS). It was 12.7±2.9 mm Hg (mean±SEM) in severe RDS, 9.6±3.2 mm Hg in moderate RDS, and 5.2±1.6 mm Hg in infants with mild disease, measured at the age of 8 h. These intergroup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P<0.001). During the first 96 h of life the P es decreased to 6.1±1.1 mm Hg in severe RDS and to 4.8±1.2 mm Hg in moderate RDS. These changes were also highly significant (P<0.001) when compared with respective initial values. In infants with mild disease and in healthy preterm infants, the P es did not alter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first 96 h of life.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gastric aspirate L/S ratio and the P es at the age of 8 h (r=-0.65, P<0.001) and at the age of 24 h (r=-0.73, P<0.001) were highly significant.It is concluded that intraesophageal pressure monitoring is a valuable tool in the intensive care evaluation of the severity of RDS.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Foundation for Paediatric Research and from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cademy of Finland  相似文献   

19.
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应用呼吸机治疗并住院28 d以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综合分析20余种高危因素与BPD的关系。结果:72例呼吸机治疗、住院>28 d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BPD发生率为23.6%(17/72),BPD 组 FiO2,PIP,PEEP,MAP,上机日龄、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肺成熟、生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等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胎龄≤30周、出生体重≤1 250 g、上机次数≥2次、合并肺炎、肺出血、上机天数≥5 d、痰培养阳性2次以上等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出生体重≤1 250 g、机械通气≥10 d,痰培养阳性3次以上为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避免低体重早产儿、缩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防止及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是预防RDS发生BPD的重要措施。[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1):15-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