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ICU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则有望改善脓毒症的预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能检测未知的蛋白质,该特点尤其适合于Sepsis研究,以期寻找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的生物学蛋白标记.该文就蛋白质组学在脓毒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ICU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则有望改善脓毒症的预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能检测未知的蛋白质,该特点尤其适合于Sepsis研究,以期寻找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的生物学蛋白标记.该文就蛋白质组学在脓毒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感染诱发的脓毒症是ICU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统一认识,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重症感染的病死率,1991年首次提出了脓毒症的概念.近20余年,伴随脓毒症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其定义和诊断标准也不断更新和完善.2016年,欧洲危重病学会指定专家组重新修订了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即脓毒症3.0,主要强调感染导致宿主内环境稳态失衡、潜在致命性风险的器官功能障碍.每次更新都融入许多新的理论或观点,同时也充满了争议.本文主要介绍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以及脓毒症3.0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4.
危重新生儿SIRS和MODS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危重新生儿SIRS及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我院新生儿加强医疗病房于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S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全组252例危重儿,符合SIRS诊断标准161例,占64%。最终发展为MODS84例,占52%,死亡32例,病死率为38%。产伤、窒息、患儿成熟度及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标准作为脓毒症诊断标准对重症感染有判定和预测作用,大样本研究观察到SIRS标准对脓毒症诊断较宽泛,不一定适用于急诊应用,本文探讨SIRS标准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儿科急诊感染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急诊就诊的发热(体温>37.5℃)患儿,记录患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检测就诊当日患儿的CRP及不同处置方式,分析SIRS标准及CRP对发热患儿感染病情判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784例发热患儿中,符合SIRS标准392例,其中住院治疗9例,符合SIRS标准的情况与患儿最终处置方式无关(χ2=4.714,P=0.194),SIRS标准对脓毒症患儿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以CRP>8mg/L为异常,发热患儿中363例CRP异常,其中符合SIRS标准的215例,住院6例,CRP是否正常与急诊发热患儿最终处置方式有一定相关性(χ2=46.750,P<0.01);SIRS结合CRP对感染患儿的最终不同处置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3,P<0.01).结论 SIRS标准可能并不适用急诊重症感染的诊断,但SIRS标准结合CRP等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急诊发热患儿感染情况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小儿SIRS凝血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机体对包括感染和非感染等严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这种炎症反应如果继续失控恶化,最终不可避免地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炎性介质失控性释放是其主要发生机制。但近年来研究已经初步了解了在SIRS和MODS的炎症反应启动和发展过程中,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改变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凝血系统激活又可促进SIRS的发展、恶化。国内外学者已对SIRS时部分凝血、纤溶系统的检测指标作过研究,但在小儿全面系统的研究不多。为此,我们对SIRS患儿的凝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小儿腹泻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情况。方法 将 1 78例腹泻患儿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 ,对MODS及单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IRS组MODS及单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非SIRS组 (P <0 0 5 )。结论 腹泻伴SIRS患儿发生MODS的危险性大 ,特别是以突发的SIRS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腹泻较轻的患儿危险性更大 ,病死率高。因此 ,对于腹泻患儿应针对病情选择药物 ,避免滥用抗生素 ,预防SIRS的发生 ;对于SIRS的患儿应早期干预 ,选用有效敏感的抗生素 ,保护各器官功能 ,预防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以2006年1月至12月收住郑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小儿危重症评分≤70分的SIRS患儿9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感染性SIRS 54例,原发病包括重症肺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中毒性痢疾.非感染性SIRS 42例,原发病包括颅内出血、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捂热综合征、溺水、脊髓肿瘤、小脑肿瘤.观察两组PCT、IL-6、IL-8、CRP、WBC水平及动态变化.结果 感染性SIRS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01);脓毒症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72 h血清PCT水平进行性升高(P<0.001).脓毒症患儿IL-6、IL-8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和MODS患儿(P<0.05);严重脓毒症与MODS患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感染性SIRS脓毒症发展成MODS的患儿中,72 h的CRP、WB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CT可作为小儿细菌感染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敏感性、特异性优于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危重新生儿SIRS和MODS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危重新生儿SIRS及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我院新生儿加强医疗病房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 ,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S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全组 2 5 2例危重儿 ,符合SIRS诊断标准 16 1例 ,占 6 4%。最终发展为MODS 84例 ,占 5 2 % ,死亡 32例 ,病死率为 38%。产伤、窒息、患儿成熟度及胎粪羊水污染使SIRS易发展为MODS ,病死率明显高于非MODS组。 结论  SIRS和MODS在NICU中发生率高 ,病死率亦高 ,而且围产因素严重影响其预后 ,必须提倡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 ,感染、创伤、休克等的转归 ,不但与原发损伤因素的强度有关 ,同时还与机体自身对损伤的反应强度有关。不同致病因素从对机体的损害到器官功能衰竭存在一条共同通路 ,即机体过度失控的炎症反应。基于以上认识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ACCP)和危重  相似文献   

12.
13.
危重患儿血清酶学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危重患儿血清酶学的测定 ,探讨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IRS/MOD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16 5例危重患儿根据小儿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 (n =119)和非SIRS组 (n =4 6 ) ,SIRS组根据其分别符合SIRS诊断标准 2项、3项分为S1组 (n =73)、S2 组 (n =4 6 ) ;MODS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根据MOF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 (n =80 ) ,非MODS组 (n =85 ) ,MODS组中根据其分别累及 2、3个器官分为M2 组 (n =2 3)、M3 组 (n =5 7) ;死亡组 (n =2 3) ,非死亡组 (n =14 2 )。于入院第 1天测定其血清酶学。结果 SIRS组与非SIRS组、S2 组与S1组、MODS组与非MODS组、M3 组与M2 组、死亡组与非死亡组 ,各组之间相比 ,前者血清酶学中各项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且血清酶学升高的项目 (个数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酶学不只是心肌损伤的指标 ,它可作为危重患儿SIRS/MODS的辅助诊断指标 ,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胰腺炎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胰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点,探讨SIRS发生与胰腺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该院儿科收治的71例胰腺炎患儿进行研究,全部病例分为SIRS组30例、非SIRS组41例;SIRS组中符合小儿SIRS诊断标准2项者为S1组(19例),符合3项者为S2组(6例),符合4项者为S3组(5例)。通过统计学方法总结急性胰腺炎合并SIRS时的临床特点,寻找能预测病情轻重的指标。结果:①重症胰腺炎(SAP)时SIRS发生率为100% ,SIRS组患儿临床症状多以剧烈腹痛和发热为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 CRP升高、血钙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3组CRP平均值(120.40±10.04) mg/L>S2组(75.78±9.50)mg/L>S1组(28.51±8.51)mg/L>非SIRS组(7.98±2.82) mg/L,CRP分界点在110 mg/L时诊断SAP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都是最高,分别是50%和96.8%;③SIRS组CT改变较重。结论:SIRS组患儿临床症状多以剧烈腹痛和发热为主,CRP、血钙水平、CT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参考指标,CRP值随着SIRS诊断指标符合项目的增多而升高,当SIRS诊断指标符合项目多于3条时应警惕SAP的发生,CRP≥110 mg/L时SAP存在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危重患儿血清酶学的测定,探讨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IRS/MOD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165例危重患儿根据小儿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n=119)和非SIRS组(n=46),SIRS组根据其分别符合SIRS诊断标准2项、3项分为S1组(n=73)、S2组(n=46);MODS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根据MOF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n=80),非MODS组(n=85),MODS组中根据其分别累及2、3个器官分为M2组(n=23)、M3组(n=57);死亡组(n=23),非死亡组(n=142)。于入院第1天测定其血清酶学。结果:SIRS组与非SIRS组、S2组与S1组、MODS组与非MODS组、M3组与M2组、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各组之间相比,前者血清酶学中各项均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酶学升高的项目(个数)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酶学不只是心肌损伤的指标,它可作为危重患儿SIRS/MODS的辅助诊断指标,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胎儿体内先天免疫系统被激活的一种状态,为生后72 h的新生儿炎症,其定义为以下几项中>2项:(1)呼吸过快(>60次/min),伴有呼吸困难或氧饱和度下降;(2)体温不稳(>37.9℃或<36℃);(3)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4)白细胞计数>34×109/L或<4×109/L;(5) CRP>10mg/L;(6) IL-6或IL-8 >70 g/ml;(7) 16S 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可由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诱发,显著的特点就是针对外来的侵害胎儿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失控性释放,多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激活凝血系统及干扰机体的抗凝系统,致凝血机制失常,多个系统参与的炎症反应贯穿这一过程.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能导致早产、围生儿死亡、脑白质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胎肺的成熟及多器官的损害,为减少胎儿的损伤,对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恰当处理和预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掌握重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即重症SIRS)患儿的胃肠道菌群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重症SIRS组43例,早期SIRS组选择符合早期SIRS诊断的普通型肺炎患儿20例,分别进行胃液细菌培养、血培养。结果重症SIRS组胃液细菌培养、血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SIRS组;两组间胃液细菌培养结果、血培养结果均有明显差别;<6个月的小婴儿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阳性菌中约1/3的菌株ESBLs阳性。结论(1)重症SIRS组患儿在胃肠道细菌移位及MODS发生之前,可能已经发生了胃肠道内菌群的严重失调,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更为多见;(2)移位的细菌主要为肠道固有定植菌和条件致病菌;(3)重症SIRS患儿的脓血症可能与胃肠道细菌移位有关;(4)阳性菌中约有1/3左右的菌株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危重症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酶学变化对疾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对该院1998~2000年危重症伴SIRS患儿80例及同期住院非SIRS非危重患儿40例6项血清酶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危重症伴SIRS患儿6种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显著高于非MODS组。结论:血清酶学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酶学改变可作为MODS的预测指标,全面监测血清酶学变化对判断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SIRS ALI/ARDS的临床相互关系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作用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院ICU收治的102例危重患儿进行分组.第1组为感染不伴脓毒症者32例,第Ⅱ组脓毒症24例,第Ⅲ组严重脓毒症25例,第Ⅳ组为非感染无SIRS者10例,第Ⅴ组为非感染伴SIRS者11例.患儿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常规的感染筛查,并留取血清查PCT.结果 Ⅱ组患儿的血清PCI、水平与Ⅴ组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07);Ⅰ组与Ⅳ组PC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357).Ⅲ组与Ⅴ组PC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41);Ⅰ组与Ⅱ组血清PCT差异有显著性(P=0.002);Ⅳ组和Ⅴ组比较PCT差异有显著性(P=0.03);Ⅱ组与Ⅲ组P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92).结论 PCT可能只在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时才明显增高,此时可以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RS.PCT值有助于SIRS的诊断,并对判断脓毒症的危重程度及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