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胃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及正常儿童30名的血浆进行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检测。结果HSP组治疗前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消化道症状HSP组治疗前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较无消化道症状HSP组及正常对照组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组治疗前后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比较,除无消化道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753,P>0.05),其他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6,P<0.01)。结论HSP患儿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有消化道症状组较为明显,经治疗后其肠黏膜屏障存在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胃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及正常儿童30名的血浆进行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检测。结果HSP组治疗前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消化道症状HSP组治疗前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较无消化道症状HSP组及正常对照组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组治疗前后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比较,除无消化道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753,P0.05),其他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6,P0.01)。结论HSP患儿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有消化道症状组较为明显,经治疗后其肠黏膜屏障存在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危重症新生儿血清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危重症新生儿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危重症新生儿52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非危重无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1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按有无胃肠功能障碍(胃障)分为胃障组(n=18)和无胃障组(n=34),胃障组轻度障碍5例,重度障碍13例.病例均于入院时采静脉血1~2 mL,分离血清,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血清DAO、D-孚L酸水平.比较各组新生儿血清DAO、D-乳酸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DAO: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706 P<0.01),胃障组高于无胃障和对照组(F=16.694 P<0.01);不同严重程度胃肠障碍患儿血清D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3 P>0.05).血清D-乳酸: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2 P<0.05),胃障组高于对照组(t=0.814 P<0.05),无胃障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0.679 P>0.05),不同严重程度胃肠障碍患儿血清D-乳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561 P>0.05).结论 血清DAO可作为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障碍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血清D-乳酸升高能特异性反映新生儿胃肠屏障受损,其变化可能与新生儿肠道细菌定植、微生态的平衡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 S)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2例HFMD 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选择其中48例为重症 HFMD 组,44例为普通 HFMD 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46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 H2 S 及 IL-6水平。结果急性期:重症 HFMD 组与普通 HFMD 组血清 H2 S [(21.72±7.52)μmol /L、(31.86±8.41)μmol /L]水平均明显降低,IL-6[(131.33±17.82)ng /L、(95.48±15.07)ng /L]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H2 S (55.76±7.80)μmol /L,IL-6(61.31±13.43)ng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重症 HFMD 组与普通HFM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恢复期:重症 HFMD 组血清 H2 S[(34.54±13.21)μmol /L]水平仍低于健康对照组,IL-6[(92.73±15.25)ng /L]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重症 HFMD 组与普通 HFMD 组血清 H2 S 与 IL-6水平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 =-0.31,P ﹤0.01;r =-0.45,P ﹤0.01)。结论 HFMD 患儿血清 H2 S 和 IL-6水平发生了改变,并且可作为重症 HFMD 患儿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进行危重病例评分.选择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凝血指标,分析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凝血指标在不同危重评分患儿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血小板计数[(185.74±116.26)×109/L vs (287.10±90.01)×109/L]、纤维蛋白原[(3.51 ±0.50) g/L vs (3.15±0.15) g/L]、D-二聚体[(1.39 ±2.18) μg/ml vs (0.36 ±0.07) μ g/ml]、可溶性P选择素[(110.07±83.47) ng/ml vs (33.74±9.4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疾病危重程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1.154+0.003×可溶性P选择素+0.089×D-二聚体-0.001×血小板(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重症肺炎患儿D-二聚体、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非危重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儿童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儿童重症肺炎易伴发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对窒息新生儿肠道通透性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除常规治疗外,一组予以益生菌口服(治疗组),另一组则未给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分别在入组当天、入组第8天对2组患儿进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及血浆D-乳酸水平测定,同时记录所有新生儿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结果 入组第8天,治疗组血浆CRH水平为(233.7±48.5) ng/L,对照组CRH水平为(262.0±43.0) ng/L,2组比较前者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皮质醇,治疗组[(68.5±13.3)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82.3±13.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益生菌后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0.90 ±0.18) mg/L]比对照组[(1.06 ±0.24)m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也明显缩短[(8.2±2.6)d比(10.9±4.3)d,P<0.05].结论 在窒息足月新生儿中应用益生菌,可以调节体内的应激反应,减少CRH及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效降低肠道通透性,保护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S100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HFMD患儿作为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9~64个月.另选择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5岁.研究组按有无严重并发症分为非重症组(n=26)和重症组(n=14).研究组于入院第2天,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空腹静脉血2~3 mL,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儿童血浆中S100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S100蛋白水平[(0.77+1.17) n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0.34±0.19) ng·L-1](=2.117,P<0.05),重症组[(0.93±1.42) ng·L-1]高于健康对照组(t=2.451,P<0.05),重症组与非重症组[(0.67±1.04) ng.L-1]、非重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8、1.877,Pa>0.05).结论 HFMD重症组患儿血S100蛋白显著增高,血S100蛋白可作为判定HFMD患儿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功能衰竭新生儿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含量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例胃肠功能衰竭新生儿为病例组,79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新生儿血清DAO、D-乳酸含量。结果对照组血清DAO含量为(8.851±3.424)U/ml,血D-乳酸含量为(0.918±0.715)μg/ml。病例组血清DAO含量为(11.610±3.909)U/ml,D-乳酸含量为(1.859±0.972)μg/ml;病例组血清DAO、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患儿血清DAO、D-乳酸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DAO和D-乳酸含量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胃肠功能衰竭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071154危重症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和二胺氧化酶活性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研究/张妮…∥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94~796将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收住本院儿科的PICU患儿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3.9岁),分为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组。另设对照组20例为健康小儿。测所有患儿入院后第1d清晨及恢复期血浆D-乳酸浓度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1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和DAO活性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胃肠功能状态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组间两两比较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组血浆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39例SA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儿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下,发病后的48 h内给予等热卡、等氮源的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疗程为2周.检测患儿第1、7、14天血清脂肪酶、二胺氧化酶(DAO)、C-反应蛋白(CRP)、血浆内毒素、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均耐受EEN,在第1、7、14天两组脂肪酶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AO、CRP和血浆内毒素均呈递减趋势;在第7天,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及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分别为(10.10±3.03) EU/ml和(0.29 ±0.15) EU/ml,而对照组为(6.15 ±2.83) EU/ml和(0.10 ±0.05) E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时间、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儿童SAP应用EEN安全可行,EEN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早期可降低SAP患儿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的易位、吸收,其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水平进行检测,研究HMGB1水平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HFMD重症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窒息新生儿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的重度窒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除外缺血缺氧及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时、治疗7d后采集静脉血,收集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DAO、I-FABP水平,同时对患儿进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入院时亚低温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儿DAO、I-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O:(15.77±2.04)U/ml,(15.81±1.85)U/ml,P ﹥0.05;I-FABP:(310.01±46.43)ng/L,(301.12±38.61)ng/L,P ﹥0.05],但较对照组均升高[(7.65±0.74)U/ml,(51.65±6.91)ng/L];治疗7d后,两组患儿DAO、I-FABP 水平较入院时均减低[DAO:(7.88±1.87)U/ml,(12.51±1.53)U/ml;I-FABP:(59.16±6.17)ng/L,(121.31±21.54)ng/L],亚低温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AO及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呈正相关(r1=0.831, r2=0.827,P﹤0.01)。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可使DAO、I-FABP水平下降,提示其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受损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ES治疗组.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而根部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RES治疗组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SMA根部,分别立即经阴茎背静脉注射9g·L-1盐水、RES( 20 mg·kg-1),45 min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6h采集静脉血和回肠标本.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HE染色法观察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肠缺血再灌注6h后,RES治疗组DAO及IFABP水平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显著减少[DAO:(1 650±1 150)U·L-1vs(2920±1 520)U·L-1;IFABP:(845.12±123.86) μg·L-1vs(1 443.76±174.62) μg·L-1,Pa<0.05],但二组较假手术组[(630±150)U·L-1,(26.76±4.86)μg·L-1)]均显著增加(Pa<0.05).假手术组大鼠肠绒毛顶部、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只有少量散在分布的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肠黏膜凋亡阳性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66.63±1.71)% vs (9.60±1.76)%,P<0.05],分布范围从绒毛顶部扩大到中、底部,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细胞凋亡亦明显加重;RES组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率[(46.72±1.50)%]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5).结论 RES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胺氧化酶(DAO)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肠屏障功能中的变化。方法4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HI)组0.5、1.0、3.0、6.0h共5个组,每组8只。HI组采用结扎一侧颈总动脉并吸入80mL/L氧气(O2)和920mL/L氮气(N2)混合气体方法制备HIE模型。各时相点活杀新生鼠,测定其血浆及小肠组织DAO活性,光镜下观察各组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对其损伤进行分级。结果HI0.5h,其血浆DAO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小肠组织DAO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血浆DAO活性与小肠DAO活性呈高度负相关。HI3.0h组血浆DAO活性较HI0.5h组明显增高,小肠DAO活性明显降低,其小肠病理改变最严重。结论血浆DAO可作为了解HIE新生鼠肠屏障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幼鼠结肠炎模型肠黏膜损伤与DAO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幼鼠结肠炎自然病程过程中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血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与肠黏膜损伤程度的相互关系,探讨将血清DAO活性作为肠黏膜损伤的监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5—6周龄SD雄性大鼠104只,分为模型组48只,对照组48只,0时组8只。模型组和对照组又各分成24h、72h、1周、2周、3周和4周6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一次性灌肠的方法制作幼鼠结肠炎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0时组不予任何刺激。采血测定DAO活性,对结肠组织按统一损伤评分标准评分,并测定黏膜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于造模后24h肠黏膜损伤最严重,血DAO活性和肠黏膜TNF-α含量最高。随着黏膜损伤的减轻,DAO活性和TNF-α含量逐步下降,经corr相关分析显示,DAO活性与肠黏膜损伤评分和TNF-α含量正相关。结论血清DAO活性可作为黏膜损伤的监测指标。TNF-α是肠黏膜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探索其在HFMD患儿诊治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住院的HFMD患儿共82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儿童外周血,检测并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反复肺炎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和D-乳酸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反复肺炎(反复组)患儿、30例急性肺炎(急性组)患儿及15例外科手术儿童(外科组)的粪便标本和血标本,采用16S r 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各组粪便标本的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并计算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B/E值),同时测定血清D-乳酸含量,并进行肠道菌群与D-乳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反复组患儿的双歧杆菌数量以及B/E值均低于急性组及外科组(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高于外科组(P0.05),反复组患儿的大肠杆菌数量与急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组患儿D-乳酸较急性组及外科组均增高(P0.05);反复组患儿的B/E值与血清D-乳酸呈直线负相关(r=-0.539,P0.05)。结论反复肺炎患儿存在肠黏膜生物屏障及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及卡维地洛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剂量、方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原发性EFE患儿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n=10)及卡维地洛治疗组(n=11),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血浆BNP;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临床症状、心胸比例、心率的变化、心功能的改善、患儿对卡维地洛的耐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原发性EFE患儿血浆BNP水平[(865±70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4±78)ng/L](P<0.01),且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心功能Ⅱ、Ⅲ、Ⅳ级分别为(286±125)ng/L、(437±386)ng/L、(1673-s-859)ng/L;卡维地洛治疗后血浆BNP水平[(219±87)ng/L]低于常规组[(403±216)ng/L](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儿心胸比例降低,心率减慢,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显著提高(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P<0.05)、左室质量、室间隔收缩末厚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原发性EFE患儿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与EF呈负相关;卡维地洛可以降低血浆BNP水平,明显抑制EFE患儿心室重塑,改善患儿的心功能;心功能Ⅱ~Ⅳ级原发性EFE患儿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