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儿致病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血流感染的住院患儿,分析其病原菌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7年间血流感染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1%;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4.0%和3.9%。主要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和婴儿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1~5岁患儿以肺炎链球菌为主,5岁患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耐药分析显示,50%以上的大肠埃希菌和70%以上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为31.8%,另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结论本文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不同年龄段致病菌分布各不相同。目前儿科血流感染患儿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着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病原分布及耐药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呼吸道感染(LRTI)尤其肺炎,是主要的儿童杀手。在发展中国家儿童LRTI病原菌以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是最重要的社区获得性LRTI细菌病原。随着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应用,非疫苗血清型菌株所致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增多,且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其耐药性也有明显差异。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医院获得性LRTI的重要病原菌。社区获得性LRTI与医院获得性LRTI常见细菌病原有区别,亦有重叠。了解儿童LRTI常见细菌病原的分布及耐药现状,对指导临床合理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重症肺炎的222例住院患儿的病原检测资料。结果 222例患儿气道深部标本病原阳性181例(81.5%)。其中细菌感染87例(48.1%),病毒22例(12.2%),真菌10例(5.5%),肺炎支原体8例(4.4%),沙眼衣原体1例(0.6%),混合感染53例(29.3%)。181例病原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共检出病原282株,其中细菌176株(62.4%),革兰阴性菌140株、革兰阳性菌36株,以肺炎克雷伯菌(43株)和肺炎链球菌(20株)为主;病毒70株(24.8%),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43株);真菌22株(7.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肺炎支原体13株(4.6%);沙眼衣原体1株(0.4%)。细菌在秋冬两季检出最高(40例,46.0%),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分别为14例(63.6%)和39例(73.6%)。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婴儿期(1~12月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年长儿(3~14岁)。181例患儿中59例(26.6%)行机械通气治疗,共检出病原79株;与其余非机械通气患儿不同的是,机械通气患儿检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病毒则以腺病毒为主。结论重庆地区儿童重症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肺炎克雷伯菌占首位,其次是肺炎链球菌;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需警惕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孢地尼对5种儿童常见社区获得性感染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头孢克洛作为对照,采用E-test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进行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头孢地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包括β-内酰胺酶阴性和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的MIC90值均小于1mg/L,其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克洛.结论头孢地尼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产酶的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483例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资料,归纳临床特点,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483例患儿中婴幼儿434例(89.86%),冬春季发病322例(66.67%),病原检测阳性383例
(79.3%),其中单纯细菌114例(29.77%),单纯病毒96例(25.07%),单纯肺炎支原体(MP)26例(6.79%),混合感染147例(38.38%)。383例病原检出阳性的患儿共检出病原655株,其中细菌331株(50.53%),病毒233株(35.57%),MP 91株(13.89%)。331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218株(65.86%),革兰阳性菌113株(34.14%),主要为肺炎链球菌(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流感嗜血杆菌(45株)、鲍曼不动杆菌(30株)。233株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43株(61.37%)居首位。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RSV主要检出在婴儿组,MP感染主要在学龄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春季,肺炎链球菌及RSV主要集中在冬季。结论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主要见于婴幼儿,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病毒以RSV为主,MP在学龄前儿童多见,混合感染不容轻视。  相似文献   

6.
小儿社区和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小儿社区和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间,351例门诊及住院尿路感染患儿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检出菌株386株,社区和医院尿路感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医院感染中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高于社区感染患儿,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比例增加明显;医院感染组分离所得细菌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组,尤以氨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突出;医院感染组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71.4%,88.9%)高于社区感染组(33.9%,40.0%).结论 小儿尿路感染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医院感染组G+菌比例较社区感染组高,病原菌耐药情况较社区感染组严莺.应及时总结所在社区与院内尿路感染流行病学资料,以指导临床正确选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水平。 方法选择自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的5岁以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胸腔积液、合格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咽部分泌物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的抗原的检测,部分患儿进行了咽分泌物的腺病毒的PCR检测。 结果病原诊断的阳性率为15/31(484%),其中,6例为肺炎链球菌肺炎,6例为腺病毒肺炎,1例为胸水涂片找到革兰阳性球菌,1例为支原体肺炎,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6例肺炎链球菌肺炎中,4例合并有胸膜炎、脓胸,2例为大片实变。6例腺病毒肺炎均合并心力衰竭,其中5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合并休克、多发性肺脓肿、脓胸。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持续高热合并大量胸腔积液。若按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标准,16例无病原检出的患儿中有11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共有10/31(322%)临床诊断为腺病毒肺炎。 结论肺炎链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重症肺炎。细菌性肺炎是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水平。方法选择自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的5岁以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胸腔积液、合格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咽部分泌物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的抗原的检测,部分患儿进行了咽分泌物的腺病毒的PCR检测。结果病原诊断的阳性率为15/31(48.4%),其中,6例为肺炎链球菌肺炎,6例为腺病毒肺炎,1例为胸水涂片找到革兰阳性球菌,1例为支原体肺炎,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6例肺炎链球菌肺炎中,4例合并有胸膜炎、脓胸,2例为大片实变。6例腺病毒肺炎均合并心力衰竭,其中5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合并休克、多发性肺脓肿、脓胸。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持续高热合并大量胸腔积液。若按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标准,16例无病原检出的患儿中有11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共有10/31(32.2%)临床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结论肺炎链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重症肺炎。细菌性肺炎是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193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取痰液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荧光定量技术测定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基因片段.同时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鼻咽分泌物的病毒抗原.结果 193例重症CAP患儿中,痰细菌培养阳性96例(49.7%),前4位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唑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高.病毒检测阳性53例(27.5%,53/193),且81.1%的患儿为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多,其次为腺病毒、流感病毒A.痰检肺炎支原体阳性4例(2.1%,4/193),沙眼衣原体阳性3例(1.6%,3/193).混合感染23例(11.9%,23/193).未检出病原菌14例(7.2%,14/193).结论 本地区重症CAP的病原以细菌居首位,病毒次之;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初始经验用药宜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560例年龄在1个月至9岁间的CAP患儿于入院2 h内、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分别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静脉血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拭子标本中呼吸道病毒抗原,痰液用于行细菌培养,ELISA法检测静脉血中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IgM。结果:在1560例CAP患儿中,痰培养细菌5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3株(36.8%),革兰阴性菌366株(63.2%);检出前5位的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7.50%)、肺炎链球菌(6.73%)、金黄色葡萄球菌(6.35%)、卡他莫拉菌(5.19%)和大肠埃希氏菌(3.46%),前5位细菌中产酶菌占检出全部细菌的3.3%。其他病原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为12.88%,其次为肺炎支原体(7.88%)和肺炎衣原体(8.91%)。混合感染严重,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最为常见。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的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为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我国2015版《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筛选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病房的脓毒症休克患儿104例。研究其发病现状、临床特点,同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与脓毒性休克预后转归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共有104 例患儿诊断脓毒性休克,占PICU同期住院患儿的2%(104/5201)。其中男60例,女44例,中位年龄为8月龄,婴幼儿占77.9% ( 81/104)。总病死率55.8% ( 58 /104);消化道是最常见原发感染部位( 48.1% ),其次是呼吸系统( 23.1% )。明确病原菌感染者47例(45.2%, 47/104);细菌感染患儿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排名前三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47例明确病原菌感染的标本中有42例进行药敏试验,耐药率为92.9% (39/42)。单因素分析提示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使用、呼吸心跳骤停、凝血功能、血糖、乳酸、白蛋白、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评分)、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及氧合指数(P/F)≤300与脓毒症休克患儿死亡相关;多因素逐步 Logistic 回归显示:机械通气、呼吸心跳骤停和氧合指数≤300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结论 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极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改善肺功能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机械通气管理及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处理好这些预后影响因素可能是减低病死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ICU住院的血液肿瘤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或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低下)状态下粒细胞减少症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PICU收治的40例血液肿瘤患儿粒细胞减少症并发脓毒性休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儿,存活12例,死亡18例,放弃治疗10例,病死率60%(剔除放弃病例).在发生脓毒性休克时全部病例体温均显著升高(>38.5℃),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肺部感染是其主要病因(35%),其次为胃肠道感染(30%).本组血培养阳性结果 20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例(14/20,70%),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8/14,57%).存活组与死亡组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血pH值、标准碱剩余、乳酸和小儿死亡危险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原发病缓解(或复发后缓解)与未缓解(或复发)患儿伴发脓毒性休克病死率分别为41%、85%,差异有显著性(P<0.05).脓毒性休克伴1个、2个、3个、3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病死率分别为0、27%、89%、100%(剔除放弃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液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或骨髓增生低下的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并发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高热是患儿主要临床表现;肺和胃肠道是脓毒症重要感染来源.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致病菌;在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需加强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治疗力度.C反应蛋白增高有利于早期判断脓毒症.患儿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血pH值、标准碱剩余、乳酸和小儿死亡危险评分与脓毒性休克死亡相关.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早期及正确治疗脓毒性休克能降低血液肿瘤骨髓抑制或增生低下的粒细胞减少症伴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剂量(1μg/1.73 m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实验评估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肾上腺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患儿入院24h内完成基础皮质醇(T0)测定,静脉注射1μg/1.73m2 ACTH,30 min后测定血液皮质醇(T1),根据T0和皮质醇增值(△max=T1-T0)判断肾上腺功能,以△max≤90μg/L为肾上腺功能障碍(AI)指标.结果 62例中,脓毒症53例,脓毒性休克9例,病死率为27.4%(17/62).肾上腺功能障碍(adrenal insufficiency,AI)发生率40.3%(25/62),其中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AI发生率分别是39.6%和44.4%,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平均T0和T1分别是(318.6±230.4)μg/L、(452.3±230.7)μg/L和(454.7±212.7)μg/L、(579.3±231.9)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T0、T1分别是(320.5±223.9)μg/L、(462.3±212.0)μg/L和(384.3±258.3)μg/L、(500.7±470.6)μg/L,两组AI发生率分别是37.8%和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1水平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有关(P<0.05),AI发生率与PCIS、PRISMⅢ和器官功能障碍数目无关(P>0.05).结论 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AI发生率较高.小剂量ACTH刺激实验可以判断严重感染患者肾上腺功能,可为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入住PICU 6 h内血清CRP及PCT水平在脓毒症血流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患儿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30名明确诊断SIRS患儿,脓毒症血流感染及脓毒症其他部位感染患儿各15名,收集入住6 h内的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含量资料,进行差异性比较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血流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及PCT水平较脓毒症其他部位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PCT水平较CRP水平在诊断与鉴别脓毒症血流感染与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方面有明显优势,PCT10 ng/mL时诊断脓毒症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阳性预测值:77%)。结论:入院6 h内的血清PCT水平较CRP水平在早期鉴别入住PICU脓毒症血流感染与其他部位感染患儿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当血清PCT水平>10 ng/mL时,脓毒症血流感染的诊断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sepsis in children admitted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of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hildren 1?mo to 14?y old, admitted to the PICU with severe sepsis or septic shock from January 2007 through December 2008 was done. Demograph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subjects were reviewed.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mortality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from PICU.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were modeled us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In 2?years, 17.3% (133/767)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PICU had sepsis. Median age was 18?mo (IQR 6–93?mo), with male: female ratio of 1.6:1. Mean PRISM III score was 9 (±7.8). One third had culture proven infection, majority (20%) having bloodstream infection. The frequency of 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was 81% (108/133). The case specific mortality rate of sepsis was 24% (32/133). Multi-organ dysfunction (Adjusted OR 18.0, 95% CI 2.2–144), prism score of >10 (Adjusted OR 1.5, 95% CI 0.6–4.0) and the need for?>?2 inotropes (Adjusted OR 3.5, 95% CI 1.3–9.2)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due to sepsis.

Con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septic shock and MOD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in the PICU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化疗后发生FN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分析菌株的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纳入ALL患儿312例,FN1 548例次,共送检1 700例次血培养,血培养阳性率7.5%(127/1 700),血流感染发生率8.2%(127/1 548),病死率9.4%(12/127)。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51.1%(65/127),革兰阴性菌47.2%(60/127),真菌1.5%(2/127)。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较,ANC<0.1×109·L-1的患儿占比(P=0.041)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更高(P=0.002)。2012~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较2007~2011年增加(χ2=4.712,P=0.030)。ALL的危险程度分层IR/HR(OR=2.560,P=0.045)和ANC<0.1×109·L-1(OR=0.754,P=0.025)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患儿发生FN时血流感染病原菌阳性率较高(8.2%),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在严重粒细胞缺乏时以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合并感染性休克是F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化疗后发生FN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分析菌株的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纳入ALL患儿312例,FN1 548例次,共送检1 700例次血培养,血培养阳性率7.5%(127/1 700),血流感染发生率8.2%(127/1 548),病死率9.4%(12/127)。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51.1%(65/127),革兰阴性菌47.2%(60/127),真菌1.5%(2/127)。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较,ANC<0.1×109·L-1的患儿占比(P=0.041)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更高(P=0.002)。2012~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较2007~2011年增加(χ2=4.712,P=0.030)。ALL的危险程度分层IR/HR(OR=2.560,P=0.045)和ANC<0.1×109·L-1(OR=0.754,P=0.025)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患儿发生FN时血流感染病原菌阳性率较高(8.2%),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在严重粒细胞缺乏时以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合并感染性休克是F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PICU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危重患儿中PA感染的临床情况.结果 (1) 临床特征:同期全院监测共获PA 232株,在58例PICU患儿中,共获得PA菌株112株(48.3%).社区获得性感染12例,医院获得性感染46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20.7%,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病死率分别为41.6%(5例)和15.2%(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肠道感染(5例)和败血症(5例)为主要疾病,迅速发展为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白细胞不增高(7/12例)或降低(5/12例),血液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升高.医院获得性感染患儿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38例),造成原发疾病加重,存活者住院时间延长.(2) 耐药性分析:112株PA中,头孢他丁耐药占69.8%;亚胺培南耐药率达72.8%.结论 社区获得性PA感染与医院获得性PA感染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别,前者多为原发性感染,病死率高.PA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病原之一.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及侵入性医疗操作可致PA感染增多.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infected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 and PA antibiotics resistance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Methods Case records of children with PA infection admitted to PICU in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rom Jan 2007 to Dec 2009 were reviewed fo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case fatality rate,prognosis and drug resistance.Results (1) Clinical features:12 cases were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 and 46 cases were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in 58 cases.On the same period,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obtained PA 232 strains,PICU obtained PA 112,the ratio was 48.3%.Twelve cases died and total mortality was 20.7%.The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 (5 cases,41.6%)and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7 cases,15.2%)(P<0.05).The main symptom of children with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 were intestinal infection (5 cases) and sepsis (5 cases).The children had acute onset and developed to shock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rapidly.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vealed the white blood cell normal (7/12) and decreased in 5 cases (5/12).The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blood endotoxin were also increased.In the hospital-acquired PA infection cases,the main symptom was respiratory abnormal (38 cases),worsen primary disease,extended staying days in PICU.(2)Drug resistance analysis:112 PA,69.8% of ceftazidime-resistant,72.8% of the imipenem-resistant.Conclusion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between PA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 and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The former is mostly primary infections with high fatality rate.PA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thoge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ICU.And it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PA infection caused by a long term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pplication and invasive medical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谱及病原流行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确诊的CAP患儿,采集性别、年龄、入院前抗病原治疗情况、入院时间、病原学诊断等资料,分析不同年龄、季节病原构成及流行特点。结果 1 853例CAP患儿总体病原检出率为781%,入我院前均有抗生素应用史。细菌检出率270%,前3位依次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毒检出率为225%,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最常见;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487%;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30%,以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最多见。②随着年龄增长单一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或无明确病原感染比例随年龄增长亦有所降低;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759%);流感嗜血杆菌(750%)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84%)多见于婴儿。RSV感染多见于婴儿(762%),AD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822%)。③单一细菌感染春季最多见,冬季次之;单一病毒感染冬季多见;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秋季最多见,夏季次之;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以冬春季多见;无明确病原感染在春季最高。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冬春季,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春季,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于冬春季,RSV感染多见于冬季,ADV感染以冬春季多见。结论 CAP的病原谱构成存在显著的年龄和季节分布特点。细菌、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5岁以上患儿,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以婴儿最多见。细菌感染冬春季多见,病毒感染冬季多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于夏秋季;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多见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20.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后遗症发生率高等特点。肺炎链球菌(S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脓毒症、细菌性脑膜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明确SP病原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细菌分离培养法仍是目前明确SP感染的"金标准",但培养阳性率低,耗时较长,不利于SP快速检测。免疫层析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乳颗粒凝集试验等免疫学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性较高、操作简便、不受抗菌药物影响等优点,是检测SP感染细菌培养之外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