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E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5例MER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随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发病年龄1岁6个月~6岁,平均年龄3.1岁,均有前驱感染史,3例以消化道症状起病,2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倦怠、嗜睡,4例抽搐,1例有头痛及共济失调.5例患儿血电解质、血渗透压、血糖、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病原学检查轮状病毒感染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2例,其中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流感病毒B感染.脑脊液检查4例正常,1例细胞数、蛋白轻度升高.脑电图检查2例呈背景弥漫性慢活动,3例正常.头颅MRI表现胼胝体压部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影,其中1例同时伴有双侧半卵圆中心斑片状DWI高信号影,1~3周后复查均提示异常信号减低或消失.随访半年至2年,所有患儿均未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儿童MERS发病多与感染有关,临床症状轻微,头颅MRI有特征性表现,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MER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MER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发病年龄10个月至12岁,平均5岁2个月。主要临床特点为:有前驱感染史,其中包括发热5例,呕吐4例。临床表现为惊厥6例,意识障碍、阵发性视觉异常各3例。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其中1例同时伴有双侧半卵圆中心、部分颞叶白质对称多发长T1、长T2信号。全部病例5~30 d后复查MRI,异常信号消失。随访3个月至2年,8例患儿神经发育均无异常。结论儿童MERS发病多与感染有关;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为其特征;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儿童伴可逆性孤立胼胝体压部病变轻型脑炎(MERS)磁共振(MRI)表现及临床特点,并分析可能病因。方法回顾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山西省儿童医院7例MERS患儿临床资料及MRI表现,分析其表现及特点。结果 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4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5例(71.4%)、消化道症状6例(85.7%)、睡眠增多4例(57.1%)、抽搐3例(42.9%)、头晕1例(14.2%)、颈抵抗阳性1例(14.2%)。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MRI表现均为仅见胼胝体压部正中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5例呈居中带状,2例呈居中卵圆形。7例患儿经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痊愈出院,病程最短8 d,最长19 d。复查MRI示胼胝体压部病变消失。结论儿童MERS临床表现多为发热、消化道症状、睡眠增多或抽搐等,有其特征性MRI表现,属于可逆的细胞毒性水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中国儿童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或脑病(MERS)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与日本、美国、比利时儿童MERS的异同点。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例儿童MERS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同时以2000年1月至2015年2月为限,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检索到的儿童MERS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儿童病例115例,男女比例1.1∶1,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14岁;多发生于感染性疾病过程中,58.3%的患儿感染病原体明确,其中以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多见,其次为细菌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精神行为错乱(42.6%)、抽搐发作(37.4%)、意识下降(5.2%)或意识障碍(25.2%)、构音障碍(6.9%)等;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显示为孤立性胼胝体压部或累及整个胼胝体及对称性周围白质病变;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磁共振成像(MRI)病灶可完全消失,无任何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感染成为儿童MERS最常见的诱因,临床表现为脑炎或脑病症状,头颅MRI发现以胼胝体压部为主的可逆性病变有提示作用,无须特殊治疗,短期内可自行恢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在早产儿白色念珠菌感染脑脓肿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致脑脓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枢神经系统IFI早产儿临床资料,8例患儿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了MRI T1WI、T2WI和DWI 3种序列头部检查。结果:8例IFI早产儿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其中7例表现为脑脓肿,4例伴有脑膜炎。7例脑脓肿患儿MRI提示侵袭范围广泛,皮层下白质、深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受累。其中4例MRI检查在感染后11 d内完成,表现为弥漫或多发粟粒样结节,DWI呈高信号,而T1WI和T2WI改变不明显,DWI信号3周后近消失;在感染的2~4周T1WI/T2WI信号改变最明显,结节可呈环形,T1WI周边为高信号,中央低信号,T2WI信号与之相反,严重者表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在T1WI可见明显强化效应。4周后病灶在T1WI也逐渐变少和变小,转为点或线样的高信号,T2WI明显低信号。2例MRI动态随访表现有髓鞘发育延迟,胼胝体变薄。结论:MRI-DWI和动态的MRI改变可为早产儿白色念珠菌感染脑脓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转归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经MRI确诊的20例低血糖性脑损伤患儿(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MRI正常的20例单纯性低血糖患儿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平均最低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于低血糖发生后3.8(1~11)d完成首次MRI检查,受累部位主要为枕叶11例、枕顶叶8例,顶叶1例,受累部位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常规MRI相应部位12例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正常信号,仅6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1例于首次检查后11.4(8~15)d完成第2次MRI检查,首次检查受累部位DWI7例转为正常信号,4例低信号,常规MRI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于6个月随访,提示枕叶DWI正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早期D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的部位,与晚期常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暨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1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的头颅MRI图像,以同期6例正常新生儿头颅MRI作对照.结果 11例急性胆红素脑病中,8例双侧苍白球在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在T2WI呈正常的稍高信号,其余3例未见明显异常.对5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进行了随访研究,初次MRI异常的3例诊断为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其双侧苍白球T1WI上的高信号消失,T2WI上正常的稍高信号转为对称性高信号;初次MRI正常和异常各1例,临床随访神经发育均正常.结论 双侧苍白球在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是急性胆红素脑病相时特征性表现,由于病例数较少,MRI图像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经MRI确诊的20例低血糖性脑损伤患儿(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MRI正常的20例单纯性低血糖患儿为对照组。 结果病例组平均最低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 < 0.01),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1)。病例组于低血糖发生后3.8(1~11)d完成首次MRI检查,受累部位主要为枕叶11例、枕顶叶8例,顶叶1例,受累部位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常规MRI相应部位12例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正常信号,仅6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1例于首次检查后11.4(8~15)d完成第2次MRI检查,首次检查受累部位DWI 7例转为正常信号,4例低信号,常规MRI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于6个月随访,提示枕叶DWI正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早期D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的部位,与晚期常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部位一致,这种一致性提示DWI异常高信号对于低血糖性脑损伤早期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Fu JH  Xue XD  Mao J  Chen LY  Wang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43-847
目的探索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演变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收住我院14例重度HIE患儿,分别于生后72h。7、14、21d及8个月行DWI及常规MRI扫描。结果72h内,常规MRI的T1加权(T1WI)和T2加权(T2WI)均未见异常,DWI表现为双侧腹外侧丘脑对称性的高信号;7d常规MRI表现双侧腹外侧丘脑对称性T1WI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D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高信号,而初期腹外侧丘脑高信号消失;14d常规MRI双侧丘脑、基底节对称性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21d常规MRI双侧丘脑及基底节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DWI则未见明显异常;8个月常规MRI脑沟变深、脑室扩大及脑外间隙增宽,基底节T2WI不规则的高信号。结论重度HIE(主要因急性的完全性窒息所致)生后初期DWI显示相同的病变部位(腹外侧丘脑和基底节)和相似的病变程度,但其异常信号很快消失,而常规MRI可继之弥补DWI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遗传性高氨血症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高氨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头MRI影像学、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3例高氨血症患儿均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明确病因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瓜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2例患儿早期行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均提示高信号。早期积极对症治疗,1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好。另2例患儿治疗效果差。结论对高氨血症患儿早期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头MRI对高氨血症患儿的病因学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例确诊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患儿均处于狼疮重度活动期,均行头部MRI或CT检查.3例行头部CT检查,2例异常;11例行头部MRI检查,10例发现异常,弥漫型病变4例,病变主要分布在双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小脑半球,多发点、片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FLAIR与DWI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局灶型病变4例,表现为单一部位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FLAIR及DWI表现为相同部位高信号;病变部位在大脑半球2例、脑干1例、小脑1例.脑萎缩病变1例,脑出血病变1例.结论 头部MRI诊断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敏感性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密切关系.狼疮重度活动时需警惕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结合患儿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患者预后可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足月儿与发育至同龄的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胼胝体及其分区面积的差异,以期为早产儿胼胝体宫外生长发育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24例胎龄为39周的足月儿于出生当日、30例VLBW早产儿于纠正胎龄39周时分别接受颅脑高场MRI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和DWI,选择T1WI正中矢状位图像,共得到49例合格的颅脑MRI图像,其中足月儿组21例,VLBW早产儿组28例;由两名影像学医师于不同时间分别勾画两次胼胝体及大脑,使用MATLAB R2010a中的图像处理函数对所勾画的图像进行测量,得到胼胝体及其6个分区面积。结果 VLBW早产儿组整个胼胝体及其6个分区中的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和压部面积均小于与之同龄的足月儿组(均PP>0.05)。结论 早产儿胼胝体后部区域的发育可能更容易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早期评价和预测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经头部MRI确诊的12例PVL早产儿生后7 d内、2 w和4 w的DWI及常规MRI资料.结果 初次检查(平均生后4.5 d)全部病例DWI均显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常规MRI基本正常;出生后2周DWI示脑白质内不规则高、低混杂信号,而常规MRI则显示相应部位小片状或点状T1WI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出生后4W DWI示侧脑室后角、枕部三角区大小不等的囊性低信号,常规MRI显示相应病灶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即囊性PVL改变);出生后4个月常规MRI示囊腔逐渐变小、消失,脑白质减少、脑室扩大.结论 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PVL的最早期表现;所提供的影像学异常变化与晚期常规MRl所证实PVL发生的高度相关性,表明了DWI可能是早期评价脑白质损伤及预测早产儿PVL发生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影像学资料为依据,评价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MR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262例早产儿,全部在7d内完成磁共振检查,根据MR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分为病例组134例,对照组128例。并对病例组29例患儿进行二次复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局灶性病变表现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T1加权(T1WI)信号正常或稍高信号,伴有或不伴有T2加权(T2WI)低信号;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仅能看到DWI弥漫性高信号,常规MRI无信号改变。复查结果,局灶性病变有两种情况:一是病灶消失,二是DWI高信号消失或稍高信号,T1WI高信号,伴或不伴有T2WI低信号;弥漫性病变,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表现为T2WI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DWI异常信号消失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高低混杂信号。(2)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母孕期感染、双胎、代谢性酸中毒、低钙、低氧、机械通气和感染与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模型多因素分析,母孕期感染、低氧和胎儿宫内窘迫是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1)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2)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母孕期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后低氧与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有密切关系。(3)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MRI检查,且脑白质信号异常均需要动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磁共振(MRI)影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06—2005-10经临床确诊的30例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常规做SE序列轴位、矢状位T1WI、T2WI,必要时加扫T2WI冠状位;6例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5例MRI影像发现异常,主要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异常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结论MR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早期诊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DWI比T2WI显示病变更清晰且能作定量评价;MRI表现病灶累及范围越广泛,则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新型隐球菌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新型隐球菌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为女性,起病年龄4 ~ 12个月,均有癫(癎)发作.CT检查发现颅内异常占位病变伴钙化,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T1WI、T2WI均呈混杂异常信号.3例患儿切除病灶病理检查均可见特征性的新型隐球菌,部分钙化.手术切除病灶联合抗真菌治疗及对症抗癫(癎)治疗有效,长期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颅内新型隐球菌肉芽肿罕见,尤其是婴幼儿起病者;对于临床癫(癎)反复发作难以控制,伴或不伴局灶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结合影像学颅内有异常病灶者,应怀疑该病.病理诊断为确诊方法.手术切除病灶联合抗真菌治疗及对症抗癫(癎)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瓜氨酸血症的脑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瓜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岁3个月女性患儿,生后经ASS1基因测序分析诊断为瓜氨酸血症I型,因反复嗜睡,血氨升高至311 μmol/L,予以精氨酸降氨治疗后第11天血氨降至正常,头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双侧额叶、顶叶、颞叶皮质弥漫高信号,提示细胞毒性水肿导致的弥散受限;继续治疗10 d后复查头颅MRI,与前次相比DWI上高信号范围相似,但弥散受限程度减轻,同时伴脑萎缩改变.国内报道的8例瓜氨酸血症,7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检查,发现3例脑水肿,2例脑萎缩.结论 瓜氨酸血症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脑MRI检查对临床早期确诊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RPL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RPL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2009—2015年10例RPLS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10例均急性起病,其中继发于过敏性紫癜4例、肾病综合征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IgA肾病1例。10例均应用免疫抑制剂。10例RPLS均有癫痫发作,8例合并高血压,4例出现头晕头痛,3例出现视觉异常,3例出现意识障碍,2例出现恶心、呕吐。10例患儿均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脑后部为主的长T1、长T2信号,大部分呈对称性。10例RPLS经控制惊厥、降颅压、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等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短期内好转。结论 RPLS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癫痫发作、头痛、视觉障碍、意识障碍。头颅MRI是诊断RPLS的重要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RPLS患儿,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3-5月确诊为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患儿29例,对其MRI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儿MRI表现:阴性25例,阳性4例,病灶均局限在脑桥和延脑交界部,2例病灶为脑桥、延脑交界处对称性向两侧延伸,2例病灶非对称性向两侧延伸.信号特征均呈斑片状T1加权像(T1WI)略低信号、T2加权像(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随访10 d~2个月,脑桥和延脑交界部病灶逐渐变小,长T1、长T2信号改变更显著,边界逐渐清晰.临床特征:29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中,肢体震颤29例(100%),眼球运动异常(游动或上翻)23例(79.3%),烦躁和惊恐16例(55.2%),行走不稳12例(41.4%);MRI阳性4例患儿有神经系统后遗症,25例阴性患儿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MRI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关系,MRI能真实显示其脑干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及病变发展变化,能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低血糖患儿进行低血糖后早期、动态的MRI检查,结合临床特征探讨不同程度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MRI改变。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以低血糖收入院,在低血糖后1周内完善首次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患儿49例。其中34例在低血糖发生后2~3周完善第2次MRI检查,7例完善第3次MRI检查。结果 49例患儿首次MRI均有顶、枕部受累;顶、枕部受累为主33例,顶、枕部合并额叶、颞叶受累6例,弥漫性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受累10例。均表现为受累部位DWI高信号,T1和T2加权像信号改变不明显。部分患儿合并深部脑白质及灰质受累表现。34例患儿第2次MRI检查,有20例表现为损伤部位DWI低信号,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3例较前略吸收,11例未见异常信号。7例患儿完善第3次复查,分别出现脑软化,髓鞘发育落后,白质容积减小,胼胝体发育不良。对比不同程度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症状,发现临床症状较重者脑损伤也较重。结论 低血糖脑损伤具有顶、枕部易损性。低血糖后1周内完善DWI检查对急性期低血糖脑损伤有提示作用。MRI动态观察发现轻症损伤可恢复。损伤较重的患儿可出现坏死及脑软化。部分合并深部白质、灰质损伤的病例,不能除外缺氧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