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升降退让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所调查医院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升降退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退热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患儿痊愈53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8.3%;对照组患儿痊愈31例,显效11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0%。临床证明升降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好于口服中成药治疗(P〈0.05)。结论采用升降退热汤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退热口服液.观察退热口服液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处方制成口服液。制定质量标准。用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2例。结果:痊愈44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0.4%。结论:退热口服液对小儿外感发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0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儿口服疏解退热方,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观察比较两组退热效果。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及外周血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外感发热60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药直肠滴入)30例和对照组(口服布洛芬)30例,观察其临床有效率、热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选择合适的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退热灵灌肠剂治疗婴幼儿急性发热的作用.方法:将急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林混悬液或混悬滴剂退热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退灵热灌肠剂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单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完全退热取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退热灵灌肠剂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疗效良好,取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幼科升降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幼科升降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以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病例退热起效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45/50),对照组为74.0%(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显效病例退热起效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流涕、食欲不振、腹胀消失时间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幼科升降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万英  赵相雨 《四川中医》2013,(10):101-102
目的:观察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小儿外感发热辨证为风热犯表型(风热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解毒退热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板蓝根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天的观察治疗并记录临床反应和不良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天后的退热效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外感发热的70例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散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两组均治疗3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完全退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临床控制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藿钩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及比较该方配方颗粒与煎剂的优劣.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藿钩退热配方颗粒,对照组予藿钩退热汤.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藿钩退热配方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与煎剂一致,而不需煎煮,服用、携带、保存方便是其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钟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26-1027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将164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2例,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林退热,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的中药保留灌肠退热;比较两组退热的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而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体温反跳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起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银柴退热汤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银柴退热汤,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疗程3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银柴退热汤对风热型外感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在外感发热患儿中退热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口服西药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对照组以本院自制中药高热洗剂灌肠退热。灌肠后密切监测体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起效迅速,退热时间长,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按摩乳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小儿退热按摩乳穴位按摩,对照1组行常规推拿,对照2组用小儿感冒散。分别观察总疗效,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疗效,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部分伴随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则分别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疗效好,简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患儿2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退热合剂灌肠,对照组予退热西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完全退热时间及体温反跳情况亦优于对照组;两组体温下降幅度、退热起效时间相近.结论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茹  蔡冀民 《四川中医》2006,24(2):90-91
目的:观察退热消炎颗粒对小儿外感高热的退热作用。方法:将166例外感高热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6例,予退热消炎颗粒治疗;B组80例,予西医常规用药。分别观察两组的退热时间、症状体征等改善的情况。结果:退热消炎颗粒治疗组(A组)在退热、抗炎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B组)(P<0.05)。结论:退热消炎颗粒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具有高效、速效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玉玲  周娣 《新中医》2012,(2):70-71
目的:观察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酌情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退热合荆保留灌肠。观察比较2组用药后降温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单次退热持续时间与完全退热取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单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完全退热取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退热合剂保留灌肠促进外感发热患儿体温下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临床观察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马忠利,陈丽晶,范新明主题词发热/中医药疗法,解表药[剂]/治疗应用,儿童笔者从1988~1994年6月应用自拟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同时与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疗效对照,现将结...  相似文献   

18.
陈丽芸  王恩杰 《光明中医》2014,29(2):333-334
目的 观察耳尖放血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耳尖放血结合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并与单纯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50例对照,治疗3天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且痊愈率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尖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操作方便,值得在儿科临床及社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葛根、薄荷、枳实、大黄)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5例.结果:总有效率93.3%.提示:本方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军  肖碧跃  艾碧琛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53-1053,1058
目的 观察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夏季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加服新加香薷饮加减中药汤剂;治疗72h后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退热时间及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