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褚芹 《国医论坛》2002,17(4):19-20
中医非常重视个体差异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体质辨证的理论记载。《内经》从五行属性、阴阳大小、体形肥瘦、禀性勇怯四个方面对体质分类 ,而且认为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体质病理学认为 ,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 ,在环境的影响下 ,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机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 ,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体质辨证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甚至有人提出“辨…  相似文献   

2.
体质辨证在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嘉萍 《河北中医》2005,27(12):915-916
体质辨证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地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体质辨证的理论记载,主要从五行属性、阴阳大小、体形肥瘦、禀性勇怯4个方面对体质分类,认为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体质病理学认为,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机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正匡调元在《人体体质学》中提出,体质是"人群及人群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的生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刺激的易感性及其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但现今的中医体质分型是否适合恶性肿瘤易感性的研究?当今的9种中医肿瘤体质是否能很好地指导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仍值得商榷。1当今中医界对于恶性肿瘤体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69例失眠人群的体质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失眠人群进行检测,研究其各条经络电能量值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中医分型诊断及随后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门诊符合《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人群,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判定其体质类型。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不同体质人群人体十二经络原穴部位进行测量。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获得的体能、代谢、心肾、筋骨状态的均值在不同体质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阴虚质者的体能状态最高,阳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代谢状态最高,阴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心肾状态最高,气虚质者最低;阴虚质者筋骨状态最高,血瘀质者最低。结论:失眠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不同证型与中医经络检测仪中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心肾状态、筋骨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借鉴体质学说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中医研究》2006,19(10):50-51
1体质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和在环境的影响下,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其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小儿体质形成及分型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儿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各种外在因素及自身调节的基础上形成的阴阳消长的特殊状态。它决定了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亦影响着疾病的传变方向与转归情况。在一定时期内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某种条件下 ,它具有可变性。稳定是相对的 ,可变是绝对的。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早在《颅囟经》中 ,就提出“孩儿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说明小儿时期 ,阳相对偏盛 ,生机比较旺盛。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则提出小儿是“稚阴未充”、“稚阳未长” ,用“稚阴”“稚阳”来表明小儿阴阳 (物质基础和生…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中医体质分类是根据人群中的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归纳,分成若干类型。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由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构成,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在实际生活与医疗实践中,虽然可以发现较为典型的某种体质,但多数人的体质特征是不典型的,兼夹体质广泛存在于广大人群当中,且兼夹体质的种类和程度也因人而异。为此,本研究探讨基于中医体质分类理论,研制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并进一步探讨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工具,采用雷达图技术,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直观的兼夹体质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美加籍高加索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比较美加籍高加索人群与中国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探讨并剖析不同人种、地域、生活饮食作息等不同客观条件对中医体质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运用《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体质调查。统计分析美加籍高加索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以前期课题组调查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的常模为基准,进行美加籍高加索调查人群与中国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差异比较。结果:美加籍高加索人群平和质的比例较中国人群高,而美加籍高加索人群偏颇体质中的阳虚质、特禀质所占比例较中国人群高。结论:美加籍高加索人群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因素或许是造成美加籍高加索人群偏颇体质中阳虚质与特禀质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具有不同体质的人们对于不同疾病的反应性不同.体质在人体的发病及辨证、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中,匡调元[1]提出,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的生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刺激的易感性及其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0.
浅谈体质因素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和在环境的影响下,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其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1].祖国医学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临床上则表现为治疗的个体化.所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精髓,就在于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作为疾病发生的物质基础,人的体质因素与证的形成关系密切,在中医临床中应当高度重视体质因素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