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ICU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ICU49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2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98例,感染率为36.03%;患者基础疾病数量、机械通气时间、疾病严重程度、气管插管方式等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多种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实施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使用呼吸机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将同期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未使用呼吸机的患者32例作为对比组,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导致实验组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实验组不同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数量以及插管方式患者之间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导致实验组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种类为革兰阴性菌概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与真菌(P<0.05)。结论:使用呼吸机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现呈正相关,且导致其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数量以及插管方式,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应该通过针对性预防措施的制定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及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接受重型颅脑外伤治疗的患者59名,其中29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0名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呼吸机相关性感染(VAP)预防干预模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以两组患者出现VAP的发生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AP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VAP预防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诊患者使用呼吸机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医院急诊使用呼吸机的135例患者,进行呼吸道标本采集、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M-H和流感嗜血菌培养基培养,细菌鉴定使用VITEK-32AMS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 135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3例,感染率为31.85%;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64%,革兰阳性菌占16.18%,真菌占16.18%;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00%、91.67%、88.89%、85.71%,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同类型的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简易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ALRI)的发生.方法 对入住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支持呼吸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气管导管抗菌处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定期同步对导管内壁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测,并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现时间、病死率.结果 机械通气(MV)5 d内,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感染(VARI)的发生率(4.8%、8.4%)显著低于对照组(16.7%、22.6%,P<0.05);研究组VAP、VARI的发生时间[(10.3±4.2)d、(9.4±3.0)d]均晚于对照组[(4.5±2.8)d、(4.0±2.4)d];研究组MV的时间(14±18)d短于对照组(22±20)d;研究组病死率(8.3%)低于对照组(2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6.5%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在检出病原菌前,气管导管内就检出了该病原菌.结论 气管导管抗菌处理后可以降低早发VALRI的发生率,可以使VARI和VAP的发生时间延迟,缩短MV时间,降低病死率;包括气管导管抗菌处理在内的优化捆绑治疗措施是防治VALR1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CU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应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132例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42例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90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对应措施;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1.82%;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种类多、带机时间长、高龄、病情严重程度、插管方式等因素是导致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感染与非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1株占65.96%,其次革兰阳性菌9株占19.15%,真菌7株占14.89%;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53%、14.89%、12.77%、10.64%、10.64%。结论 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在治疗时应进行综合评估,早期敏感抗菌药物应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应用有创呼吸机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38例患者,对照组为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42例患者。分析造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及APACHEⅡ评分。结果:大部分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待机时间均高于15d,基础病超过四种,其中小部分患者病情达到Ⅴ级;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抗酸剂使用率、胃内容物返流率、较对照组更高,白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更低。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病数量、病情等级、APACHEⅡ评分、胃内容物返流率、抗酸剂使用率、白蛋白平均水平是影响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实施针对性措施能够有效干预,减少患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某些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对收治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微量元素Zn、Fe、Ca检测,并与80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Zn、Fe、C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Zn、Fe、Ca含量低下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ICU与非ICU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ICU与非ICU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ICU组以非发酵菌为主,占总病原菌38.2%,非ICU组以肠杆菌科细菌及真菌为主,分别占总病原菌29.2%、32.3%;共分离出病原菌514株,革兰阴性杆菌318株占61.9%,其次为真菌166株占32.3%,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5.8%;ICU组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检出率高于非ICU组,非ICU组感染真菌高于ICU组;ICU组和非ICU组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环丙沙星87.8%、6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2%、22.9%,头孢他啶91.8%、60.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2.7%、25.7%,头孢哌酮/舒巴坦12.2%、6.0%.结论 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13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因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哮喘例数,对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哮喘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13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因呼吸道感染导致哮喘131例,占总人数94.24%。病毒性感染113例,占86.25%,其中有1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6例副流感病毒感染;1例柯萨奇病毒感染;21例流感病毒感染;62例鼻病毒感染,分别占总数的9.92%、12.21%、0.76%、16.03%、47.33%。肺衣原体感染14例,占10.69%,细菌感染4例,占3.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在合理应用抗微生物制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儿机体抵御能力和免疫系统功能,才是阻止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外科重症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干预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420例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呼吸道感染分为呼吸道感染组94例和未并发呼吸道感染组32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 外科重症患者并发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2.38%;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34、3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96.77%;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79.16%;呼吸道感染组患者既往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及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分别占42.55%、53.19%和23.40%,均高于未并发呼吸道感染组的12.88%、11.04%和1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占21.28%,低于未并发呼吸道感染组的4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术中气管插管、术后留置鼻胃管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均大于非并发呼吸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诸多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患者资料,探讨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高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3月医院收治的3月龄~5岁腹泻婴幼儿病例78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153例,采用胶体金法进行(RV)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9.9%,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9.0%;11月份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是11月至次年3月份中最高的月份,分别为44.5%、54.5%;6月龄~1岁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4.6%,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63.2%,随着年龄的增长RV的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 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妇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产妇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321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产妇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季节(OR=2.634,95%CI:0.453~5.323)、生育高峰期(OR=2.432,95%CI:0.343~4.564)、住院时间(OR=3.453,95%CI:0.644~5.343)是产妇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室内每天通风(OR=4.453,95%CI:0.563~5.345)是产妇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应当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探视人员、减少产妇住院时间是降低产妇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曦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00-102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比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诊治对比组患者,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灌洗。在对两组治疗后,统计并分析两组的肺炎发生率以及血气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后发现病人的血气有了明显好转。统计患者呼吸肌肺炎发生率后得出,治疗组为25%,对比组发生率为57.9%,对比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能够对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肌相关肺炎的防治治疗中起到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呼吸肌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麻醉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手术麻醉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椎管麻醉,其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道感染占58.1%,局部浸润麻醉呼吸道感染占14.0%,神经阻滞椎管麻醉呼吸道感染占27.9%;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神经外科、心外科、骨科、肝胆外科、消化外科,分别占47.7%、22.1%、19.8%、5.8%、4.6%;以>60岁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占41.8%,其次为50~59岁老年人,占19.8%.结论 高龄、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针对其发生因素进行防治对降低麻醉后引发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构成及流行的季节特征,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检测门诊与住院患儿血清中呼吸道病原体,研究其检出情况及季节性变化。结果共检测2 119份标本,来源于2012年1-12月医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抗体阳性患儿718例,感染率为33.9%;病原体感染率前5位的是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和副流感病毒;春夏秋冬四季感染率分别为23.8%、38.5%、43.5%、38.1%;<1岁的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其阳性率最高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而在>1岁各年龄组中感染率最高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结论儿童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率各不相同,婴幼儿时期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秋季尤其应注重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尿路结石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300例尿路结石患者,检测尿常规、中段尿阳性、术中结石附近棉拭子蘸液、尿路结石、术后尿路感染等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结石与非感染性结石的主要成分。结果 300例中发现感染性结石96例(32%),菌分离培养表明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5例,36.5%)、表皮葡萄球菌(28例,29.2%)、奇异变形杆菌(15例,15.6%);感染性结石组患者尿常规检查异常、中段尿阳性、术中棉拭子阳性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03、73.99、178.9、24.26,P<0.05);感染性结石组中六水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结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结石组,而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感染性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21.00、8.586、73.17、48.79,P<0.05)。结论 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可引起尿路结石,而后者亦会引起泌尿系统的进一步感染。尿路结石患者应做细菌培养检测,术后亦应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泛福舒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泛福舒口服,于治疗7d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缓解、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1.68±0.52)d、(2.54±0.73)d和(4.38±1.4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6±0.65)d、(3.93±0.75)d和(6.67±0.92)d,随访6个月,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再次发作次数为(1.80±0.5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92±1.72)次,上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儿IgG水平为(7.35±0.59)g/L,与治疗前(5.41±0.84)g/L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62±0.57)g/L的水平,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泛福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利于提高患儿免疫力、缩短疗程、改善预后、给药方便,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所接受,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患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培养阳性率及药敏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7月1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进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Mp培养阳性354例,阳性率为34.6%;其中急性支气管炎Mp培养阳性率最高,达65.0%,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阳性率分别为50.0%和45.9%,其他呼吸道疾病Mp培养阳性率为20.0%~40.0%,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儿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对多西环素敏感率最高为99.2%,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对罗红霉素、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68.6%、66.1%。结论对发病初期患儿及早做Mp培养及药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