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在203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不同方案和剂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 a内连续进行抗-HBs和HBsAg携带情况的追踪观察.[结果]5 a内抗-HBs阳性率一直高于90%;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在1~2岁期间下降了48.82%,2~6岁期间保持相对稳定;8例抗-HBs阴转后3~5 a仍未被感染;14例抗-HBs阴转1~2 a后又产生-HBs;无1例成为HBsAg携带者.[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10 a可不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11年的免疫效果。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新生儿于免疫后11年进行随访,采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开始对乙型肝炎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监测。结果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为0.54%,较免疫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8.05%(95%可信区间为85.17%~91.17%)。接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有较好的远期保护效果,免疫人群尚无再免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以1998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980例及她们所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取新生儿脐带血和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前静脉血各2m l,制备血清,采用ELISA法同时测定脐带血和静脉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脐带血组980例中有250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12例抗-HBs阳性,阳性率为1.22%。静脉血组980例中有50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5.10%;96例抗-HBs阳性,阳性率为9.79%。提示,出生24h内脐带血HBsAg阳性率高于静脉血,而抗-HBs阳性率则低于静脉血。表明新生儿脐带血和出生24h内静脉血HBsAg和抗-HBs检出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出生后,免疫系统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开始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从而血清HBsAg减少。新生儿出生后表现出一定的自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由于本组新生儿均行乙肝疫苗接种,未能进一步观察其自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但是我们检测了其中85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h到72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仅发现4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03%,其余新生儿均未发现HBVDNA,间接支持新生儿出生后有一定的自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能力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波市实施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1982~1995年出生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阳性率(RIA法).结果①1992~1995年出生的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为2.66%,比未免疫人群(10.95%)下降了75.71%(χ2=22.91,P<0.0001);②免疫人群抗-HBs阳性率达65.95%,显著高于未免疫人群的41.03%(χ2=113.67,P<0.0001);③在计划免疫后的第5~7年起显现了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和抗-HBs阳性率下降的迹象.结论宁波市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对HBV已呈现出高免疫、低感染的特征;但需进一步研究计划免疫4~5年后,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抗-HBs阳性率下降的现象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适时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群体免疫的远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北省正定县试点乡8个自然村1~19岁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采用Epi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免疫后1~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9.48%下降为1.46%,抗-HBc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33.81%降至5.94%,抗-HBs阳性率62.13%,显著高于免疫前水平。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组儿童HBsAg阳性率最低,为0.35%。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而出现HBsAg的机率是母亲HB-sAg阴性儿童的33.5倍(OR)。结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群体免疫效果良好,母亲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流行现状,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抽样方法对广西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5个人口约1 000的自然村人群进行调查,抽取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人群HBsAg阳性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80%、58.70%、59.93%.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P<0.001).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HBsAg、抗-HBs及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民族HB-sAg、抗-HBc阳性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4岁及5~14岁儿童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5.48%,46.05%.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低于15~89岁人群(P< 0.001).30岁前HBsAg阳性率呈上升趋势,30~35岁达最高峰,35岁后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广西农村仍然是乙型肝炎高度流行区,加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仍是乙肝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c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1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c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I〉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为4组,第1组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其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第2组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第3组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其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第4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2月后测定HBsAg和抗-HBs.[结果]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HBsAg阳性率1.17%低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68.48%高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免疫效果优于未使用组.  相似文献   

10.
辛崇干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40-2542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及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和抗-HBs。结果新生儿在其免后1、3、5、8、10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93%、0.98%、0.63%、1.15%和1.35%,平均为0.99%,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13%、81.98%、71.25%、65.58%和47.17%,平均为73.16%;母亲HBsAg单阳性组和HBsAg、HBeAg双阳性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1.11%、90.14%,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39%、90.06%。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具有较强的免疫持久性,应用10μg×3接种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常山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制订和评价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35名小学生、503名初中生、1029名高中生和608名岁幼儿园学生,用ELISA法测定HBsAg和HBsAb。结果:2875名体检者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2.54%,其中幼儿园学生阳性率0.66%,小学生阳性率为0.95%,初中生阳性率为1.59%,高中生的阳性率为5.25%。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HBsAg阳性率呈逐阶段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b幼儿园学生阳性率最高,四个组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取得了效果,1990年代以后出生人群,HBsAg携带率已呈逐步降低;应继续严格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在人群中建立有效乙型肝炎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探讨武汉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59岁3202人并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总阳性率为5.65%,其中农村地区1287人,HBsAg阳性率为6.61%(85人),中心城区1915人,HBsAg阳性率为5.01%(96人)(X^2=3.66,P〉0.05);乙肝疫苗接种对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有显著影响。人群HBsAb总阳性率为60.63%,15岁以下者与15岁以上人群中HBsA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8.75,P〈0.05)。结论人群HBsAg阳性率有明显城乡差异。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途径。武汉市实施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控制乙肝流行,降低HBsAg阳性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18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的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 2020年8-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18岁常住居民采集静脉血并进行问卷调查, 样本量估算为8 525人。使用雅培微粒子发光法试剂盒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调查对象为朝阳区≥18岁常住居民9 875人, HBsAg、抗-HBc、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8%(95%CI:2.5%~3.1%)、33.9%(95%CI:33.0%~34.9%)和45.6%(95%CI:44.6%~46.6%), 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全阴率为45.9%(95%CI:44.9%~46.9%)。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22.4%。18~28岁常住居民HBsAg和抗-HBc阳性率(1.9%和6.8%)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男性HBsAg和抗-HBc阳性率(3.6%和35.4%)均高于女性(2.2%和32.8%)。调查对象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全阴率随调查对象年龄增加而上升, 抗-HBs阳性率则逐渐下降。结论北京市朝阳区≥18岁人群HBsA...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预防乙型肝炎和肝癌效果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出生队列调查、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乙肝发病和肝癌死亡监测,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为0.7%~2.9%(平均为1.5%),保护率为83.5%~96.6%;HBV感染率为1.1%~5.1%(平均为2.2%),保护率为93.5%~98.4%。乙肝疫苗普种后15年,1~14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为1.4/10万,下降92.4%;0~19岁组肝癌死亡率为0.17/10万,下降19.23倍。结论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可降低急性乙肝发病率和肝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县选择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实施首剂HepB(HepB1)和HBIG联合免疫以及HepB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HBsAg阳性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281名,HepB1、HepB1联合HBIG、HepB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9.43%、94.83%、30.47%;全程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61%,HBsAb阳性率为98.47%;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8%、0.1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需探讨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昔阳县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昔阳县471人检测HBsAg、抗-HBs、抗-HBc三项HBV感染标志,其阳性率分别为10.19%、34.61%和19.11%,HBV总感染率为52.65%,表明昔阳县为乙型肝炎高发地区。HBsAg、抗-HBs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年龄分布呈一特殊模式: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至30岁年龄组为高峰,后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抗-HBs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略有下降,到50岁年龄组又升至一个高峰。HBsAg阳性率农民显著高于干部,HBV感染率也以农民为最高(59.55%)。食品从业人员由于受历次检查的筛选,HBV感染率最低(37.50%);男女性别HBV感染机会相同。分析三项HBV感染标志的传染源作用和HBV感染情况,为制订乙型肝炎防治重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HBsAg及抗-HBs同时阳性患者血清中HBV-S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HBsAg以及抗-HBs同时阳性血清中HBV-S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广州市部分中学生体检中发现的HBsAg以及抗-HBs均为阳性的血清提取乙肝病毒DNA,针对S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将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并比较结果。结果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较,均发现S基因某些位点发生变异。结论HBsAg以及抗-HBs同时阳性的产生可能与HBV-S基因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并评价衡阳市居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s,HBsAg)携带率和抗体流行情况。方法于2012年6~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石鼓区、常宁市2个县(市区)7个乡7个村1044名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标本采集,由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2项指标。结果衡阳市居民乙肝HBsAg携带率为6.13%,10岁以下儿童已降至1.21%,HBsAg携带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农民HBsAg携带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不同性别、地区、文化程度人群间无差异。衡阳市居民乙肝抗一HBs阳性率为54.21%,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文化程度人群间均无差异。结论衡阳市乙肝防治已达到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但乙肝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仍需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做好围产期母婴阻断;进一步加强成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倡知情自愿自费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9.
Since 1990,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eliminat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n Saudi Arabia has included universal administration of HBV vaccine to all infants. From 1990 to 1995 this vaccine was also routinely administered to children at school entry.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mong children before this programme was reported to be 6.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trend in incidence of HBV infection over a decade of surveillance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rogramme. From January 1990 to December 1999 a total of 30,784 cases of HBV infection (positive for HBsAg) were reported. The total number of HBV infections among children <15 years of age was 4180 cases, with a prevalence of 0.05%. The total number of HBV infections among adults was 26,604 cases, with a prevalence of 0.22%. The prevalence varied by region, ranging from 0.03% to 0.72% with a mean prevalence of 0.15%. There was a clear decline in incidence among children whereas the incidence in adults slightly rose, perhaps owing to population growth estimated to be 3.3% annually.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universal childhood HBV vaccination programme had an enormous positive impact on HBsAg seroprevalence among children in Saudi Arabia.  相似文献   

20.
吴限  高夕雷  吴凤会  钱雷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614-2616
目的 了解孕妇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对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长期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06例抗HBs阳性和109例抗HBs阴性孕妇及其婴儿,检测孕妇产时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抗HBs浓度,婴儿出生后接种5ug乙肝疫苗(0、1、6月),在儿童1岁半时检测血液抗HBs浓度.结果 抗HBs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带血中均含有抗HBs,84.9%的新生儿脐带血抗HBs浓度高于母亲外周血,抗HBs阳性孕妇组和抗HBs阴性孕妇组的儿童在1岁半时外周血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9.6%和87.1% (P> 0.05),抗HBs浓度几何均数分别为79.5 IU/L和78.7 IU/L (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母亲乙肝表面抗体不影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