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的应用剂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115例COPD伴V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7例。患者入院后抗菌治疗基础上,以不同的给药方式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化痰治疗,对照组:3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3次;研究组:30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泵注,每天1次,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水平、WBC计数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次插管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IS评分、IL-6水平、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前,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研究组,再次插管率高于研究组;治疗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4.052,P=0.044);两组VAP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用于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控制炎症以及感染,改善患者的预后,而且不增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剂量与低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将62例并发VAP的ARDS应用盐酸氨溴索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在相同的支持对症处理及抗感染基础上,低剂量组予以盐酸氨溴索30 m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2次/d,静脉滴注;高剂量组则予300m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2次/d,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1周后,高剂量组患者PaO2、PaO2/FiO2及CL分别为(95.7±11.8) mm Hg、(357±30.4) mm Hg、(88.4±19.2)ml/cm H2O均较治疗前升高,也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84.4±10.5) mm Hg、(249±26.7)mm Hg、(65.3±14.7)ml/cm H2O;高剂量组RAW、PIP分别为(33.1±6.0)cm H2O/(L·s)、(21.5±6.7)cm H2O较前降低,且与低剂量的(39.4±7.5)cm H2O/(L·s)、(28.6±7.0)cm 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分别为(7.2±2.5)d、(12.7±3.3)d,细菌清除率更高,分别为8 8.33%、67.24%,死亡率分别为32.26%、4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剂量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并发VAP的ARDS患者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抗菌药物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其细菌清除能力,但对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资料完整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行每日常规吸痰管吸痰+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或灌洗,对照组每日常规吸痰管吸痰,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VAP评估.结果 共有69例患者入选,机械通气>48 h,VAP诊断明确,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0.05±3.81)分,CPIS评分平均值为(6.9±1.8)分;在发生VAP的第3、5、7天,两组CPI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前后比较,CPI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在发生VAP后治愈所需时间、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监测对预测VAP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缩短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入住ICU的VAP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VAP组第1、5天,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PCT、CPIS、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统计分析对两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VAP患者第5天死亡组的CPIS水平(8.35±4.36)显著高于存活组(5.58±3.12),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死亡组的CPIS水平(9.27±3.04)显著高于存活组(3.35±2.20);VAP患者第5天死亡组的PCT水平(6.3±1.6)mg/L显著高于存活组(3.4±1.6)mg/L,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死亡组的PCT水平(8.1±3.4)mg/L显著高于存活组(1.6±1.1)mg/L;CPIS和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58,P<0.01和r=0.702,P<0.01).结论 动态监测PCT和CPIS对于评价VAP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CPIS、PCT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应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的对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30 mg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给予300 mg盐酸氨溴索治疗。统计白细胞介素-6(IL-6)、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急诊住院时间,对肺部感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指标含量水平(50.65±13.94)ng/L、CPIS评分(4.01±1.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aO_2/FiO_2(352.76±46.55)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3.98±1.05)天、急诊住院时间(4.13±1.21)天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发生1例死亡(2.04%)(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患者较小剂量盐酸氨溴索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感染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独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且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己定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0.12%氯己定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入院48、72h的CPIS为(5.4±0.8)、(5.6±0.6)分,氯己定组分别为(4.9±0.7)、(5.0±1.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时对照组与氯己定组患者CP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独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预防措施,以降低ICU患者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2006年12月—2008年12月128例呼吸机使用的患者,分析其VAP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结果 128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VAP 60例,发生率为46.88%,铜绿假单胞菌(33.84%)、鲍氏不动杆菌(23.31%)是ICU中VAP感染最多的细菌,呼吸机使用时间越长,VAP的发生率越高,呈正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患者常规护理,ICU人员及环境管理,呼吸机管道和相关物品的管理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6月-2014年10月240例机械通气VAP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并每天进行脱机试验判断;A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治疗,B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溴索静脉滴注,C组在B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排痰机振动排痰;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定期进行血常规、动脉血气和胸片检查,统计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比3组患者的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两两之间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均得以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显著优于A组(P<0.05),C组患者显著优于B组(P<0.05);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B组的82.5%和A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在VAP患者中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氨溴索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临床价值。方法采取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接受28例VAP患者分组治疗,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每日常规吸痰管吸痰和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或灌洗。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肺部感染存在的VAP3、5、7d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明显好转效果,利于患者防止肺部感染,减少严重感染威胁。因此,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在临床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NICU应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共80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7.50%;30例患者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8.29%,革兰阳性菌16株占19.51%,真菌10株占12.20%,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31.71%、15.85%、14.63%、12.20%、10.98%,>2种细菌混合感染10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年龄大、营养不良、应用镇静剂及制酸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撤机困难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结论 NICU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痰培养结果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VAP发生率、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响VAP相关因素、VAP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80例患者合并VAP90例,发生率32.14%;90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0株,占61.54%,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23.08%,真菌20株,占15.38%;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包括: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长、平卧位置、APACHEⅡ评分高;发生VAP患者的死亡率为18.89%,高于未发生VAP的4.21% (P<0.05).结论 VAP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对于VAP治疗抗菌药物采用降阶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采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评测。结果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阳性率为47.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胃内容物反流(OR=3.104,95%CI:1.502~6.415)、有原发肺部疾病(OR=2.296,95%CI:1.058~4.982)、置管时间≥3天(参照组:置管<3天)(OR=4.008,95%CI:2.132~7.534)、吸痰次数≥5次(参照组:吸痰<5次)(OR=2.602,95%CI:1.442~4.694)、出生体重<2500g(参照组:出生体重≥2500g)(OR=2.300,95%CI:1.090~4.854)、sTREM-1增高(OR=2.769,95%CI:1.559~4.917)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插管次数1次(参照组:插管≥2次)(OR=0.099,95%CI:0.041~0.240)、早期使用抗生素(OR=0.347,95%CI:0.190~0.635)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较高,胃内容物反流、原发肺部疾病、置管时间≥3天、吸痰次数≥5次、出生体重<2500g、sTREM-1增高、早期使用抗生素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临床肺感染评分诊断通气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评价临床肺感染评分系统(CPIS)在通气机相关肺炎(VAP)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解放军总医院在1986年7月~2004年6月间,机械通气>48 h的80例老年尸检病例,分别用临床诊断标准和CPIS进行评价.结果 80例患者发生34例VAP;临床诊断的敏感性67.6%、特异性58.7%、CPIS的敏感性76.5%、特异性67.4%.结论 CPIS评分对本研究人群VAP的诊断价值优于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59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加替沙星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细菌学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过7d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25%、对照组为75.9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检出87株病原菌,治疗后清除79株,清除率为90.80%;对照组治疗前检出86株病原菌,治疗后清除64株,清除率为74.42%,两组病原菌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3.75%,对照组为11.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安全耐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和病原菌耐药现状,以便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随机抽取的使用呼吸机但是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严重躯体疾病、气管插管时间、气管切开、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开放式吸痰及患者体位(床头角度)﹤30°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占37.21%,对氨苄西林耐药的占67.44%,而对亚胺培南、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敏感。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应就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抗生素的选择上以抗G-菌敏感为主的抗生素,为该类患者制定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将2010年3月一2012年3月收治的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循证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策略,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其中循证组提出问题并循证原因,制定护理策略,观查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发生率为27.4%,循证组发生率为6.0%,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鼻(HME)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作用与干预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采取人工鼻的特殊干预;对照组在常规通气时不使用人工鼻,实施VAP常规干预,两组均采用VAP的集束干预、耐药菌干预、抗菌药物干预等;分别于使用后连续7 d内观察人工鼻两端细菌培养结果与痰培养的相关性及VAP发生率与干预效果。结果人工鼻近端细菌株数明显高于远端细菌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6.67%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鼻近端与痰中细菌种类的符合率达到了81.81%。结论人工鼻可以截留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内外管道的细菌的作用预防VAP的产生;但在使用人工鼻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早期识别VAP,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VAP的发生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