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情况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35例,将脑脊液内的致病菌分离,分析其病原菌种类与药敏性,并对症用药。结果:采集所有患者脑脊液并培养致病菌54株,其中真菌3株,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分别有33株和18株,病原菌抗药性较强。临床观察发现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医源性因素。经治疗取得良好结果。结论: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临床治疗要对症下药,并注意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9)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14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21例作为研究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12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类型、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年龄>50岁、有吸烟史、开放性损伤、多发损伤、合并症>2个、昏迷>2d、气管切开、住院治疗时间>20d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2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株占26.0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5株占65.22%,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真菌2株占8.7%;主要革兰阳性菌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风险较高,革兰阴性菌是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需根据病原菌具体分布及药敏情况采用合理抗菌药物以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以增强治疗效果,避免感染加重,促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2月-2013年2月674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GCS评分、受伤方式、手术时机、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和术后是否出现脑脊液漏等差异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674例颅脑手术患者中有125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h、手术部位为后颅凹、有脑脊液漏及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9.3%、22.1%、24.0%、2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脑脊液漏和受伤方式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脑脊液漏和受伤方式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预防治疗措施,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7例颅脑手术虱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多种不同的易感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诸如严格的无菌操作,缩短笔避免激素的术前应用,及时治疗并发症,适时拔去术中所置引流和和更换脑室外引流管以及正确处理脑脊液耳鼻和切口漏等,均为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清洁切口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清洁切口颅脑手术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2月-2009年2月512例清洁切口颅脑手术患者,总结分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12例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20例,感染率为3.90%,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仅为10.00%;急诊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率为5.23%,而择期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率为2.81%,幕下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率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脑脊液切口漏的颅内感染率为14.70%。结论手术时间长及急症手术、幕下手术、脑脊液切口漏、颅内引流管留置时间长以及合并糖尿病等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SBI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对与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样本中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患者51例,感染率32.69%,感染患者以发热、尿路刺激征、尿道口瘙痒为主要临床体征;共分离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48.6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1株占15.28%,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26株占36.11%,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合并糖尿病、GCS评分、留置导尿管时间是SBI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BI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体征和病原菌分布具有特征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诊治,以提高SBI患者救治成功率和医院感染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3)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干预手段,从而提高临床中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治疗并确诊为颅脑损伤的患者150例,分析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并进行细菌培养,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损伤150例患者中有37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24.7%;患者高龄、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脑脊液漏、有无颅内置管引流、手术入路方式为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共检出55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33株占60.0%。结论根据医院颅脑损伤患者产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用相应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此预防颅内感染提高颅脑损伤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颅内感染影响,以期降低颅内感染的临床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颅内感染病例根据不同的营养方式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于术后48h后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予以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1、4、7、15天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分别比肠外营养组患者高,组间每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6.38±5.6)d、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4±4.3)d、SIRS发生0例、GCS评分(12.5±3.3)分、SOFA评分(2.93±2.18)分、APACHEⅡ评分(9.38±7.13)分、病死率2.0%、并发症发生率4.0%;肠外营养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5±8.2)d、(13.8±7.9)d、4.0%、(9.1±0.4)分、(2.72±4.72)分、(5.48±5.13)分、6.0%、1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的肠内营养可促进感染的恢复,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5-67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依据,以期预防和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643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37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颅内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是影响患者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和脑脊液漏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措施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有助于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分析妇科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止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147例于医院收治的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是否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等因素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并分析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结果 在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60岁、手术时间>3 h、住院天数>3 d、合并糖尿病以及Ⅱ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更易于获得术后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中以腹部切口感染和阴道残端感染为主,共10例,占71.4%;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50.0%.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发生术后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是否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等因素有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临床预防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行颅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未出现颅内感染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颅内感染可能危险因素单变量分析,之后进一步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对照组为(3.2±0.8)h、观察组为(4.7±1.0)h;对照组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及手术次数分别15、7、1例及(1.3±0.3)次;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6、21、6例及(1.5±0.4)次、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证实,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脑脊液外漏及后颅窝手术是行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长、脑室外引流、脑脊液外漏及行后颅窝手术易诱发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医师应当注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无菌操作及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以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CI)后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总结近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64例,分析影响低钠血症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从而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结果在SCI患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31.5%,平均发生在伤后(6.3±0.7)d,持续时间平均(4.9±0.5)d,平均血清钠浓度为(122.1±9.7)mmol/L。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脑盐耗综合征(SCWS)和其他类型的低钠血症在恢复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低钠血症越严重,病死率越高。结论对SCI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钠浓度,早期发现并鉴别低钠血症的类型,及时而有针对性地治疗低钠血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防颅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10年10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腰大池置管引流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无颅内感染发生,对照组32例有4例发生颅内感染,占12.5%,两组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防颅内感染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10年11月因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6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感染组)与未感染(非感染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7.9%;细菌检出率占感染的41.2%;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术前GCS评分、高龄、开放性脑损伤、短期内≥5次手术、切口脑脊液漏、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手术(>5h)、术后低蛋白血症及急诊手术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多发生在重型脑外伤术后,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等是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密切观察及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18.
吴美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4978-4979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6月-2010年12月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资料.结果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8例,感染率为80.0%;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1.4%,革兰阳性菌16株,占28.1%,真菌6株,占1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外伤后进行HBO治疗时机分为两组:A组,n=28例,伤后8~30天,B组18例,伤后31~60天,两组患者在入院24h内和接受HBO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Glasgow coma scal,GCS)评分,6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评分。结果:入院6个月后,A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改善较B组显著,两组间的GCS和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早期接受HBO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