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35例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21例。结果急诊手术4例术后出现迟发腓总神经损伤,并伴小腿前侧肌间隔区软组织坏死,均出现在单纯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结论急诊手术及外侧放置钢板易引发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可能是发生了前侧肌间隔区局部筋膜间隙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方法 :对 2 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法复位 ,闭合穿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 4例中优 12例 ,良 10例 ,差 2例 ,总优良率 91.67%。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7.5周。结论 :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应用橄榄针穿针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 ,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 ,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5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后,C臂机监视下先在肱骨髁外侧用2枚克氏针平行或交叉固定,再伸直肘关节到50°,保护尺神经下用1枚克氏针在内侧交叉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于肘关节伸直70°制动3周。结果 195例均获随访,时间5~35个月。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肘内翻畸形需截骨矫形1例,肘部前侧局限性骨化4例。按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180例,良8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4%。结论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减少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应用国产梅花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对73例胫腓骨不稳定性新鲜骨折应用国产梅花针内固定治疗。由胫骨结节上方斜坡处顺行插针。闭合复位内固定20例,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12例,开放性骨折清创后内固定41例。结果随访8~41个月。小腿浅层感染5例,73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拔除内固定针时间为术后7~29个月。64例膝踝足关节活动正常。6例患侧膝前痛、或伴弹响,拔针后症状消失。2例患侧膝关节屈曲<90°均因合并同侧股骨干、髌骨骨折。1例踝关节背伸肌力Ⅲ级与同侧腓总神经损伤有关。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确切。目的探讨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应用国产梅花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对73例胫腓骨不稳定性新鲜骨折应用国产梅花针内固定治疗。由胫骨结节上方斜坡处顺行插针。闭合复位内固定20例,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12例,开放性骨折清创后内固定41例。结果随访8~41个月。小腿浅层感染5例,73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拔除内固定针时间为术后7~29个月。64例膝踝足关节活动正常。6例患侧膝前痛、或伴弹响,拔针后症状消失。2例患侧膝关节屈曲<90°均因合并同侧股骨干、髌骨骨折。1例踝关节背伸肌力Ⅲ级与同侧腓总神经损伤有关。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股骨髁上髁间复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21例股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患.先采用膝前内侧切口。行股骨髁间骨折复位,解剖复位关节面,于股骨外髁部定位直视下用特制外固定螺纹针加压固定两髁部骨折。透视下闭合牵引复位髁上骨折,并撬拨整复游离骨折片,于骨折近端定位置人外固定针。安装紧固外固定器行骨折固定。结果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在4~7个月内全部愈合,并去除外固定器。2例患外固定针道感染,经去除固定针局部换药后愈合。根据Rasumssen评分(总分30分,膝关节活动功能0~6分)评价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16例(76.2%),一般4例(19%),差1例(4.8%)。结论单边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髁上髁间复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骨折复位满意,可以早期功能练习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应用内固定难以处理的长节段股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外固定器可多向、多部位调节,对骨折起到牵引、复位和固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腓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引起足、小腿迟发性缺血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治疗315例胫腓上段开放性骨折,出现迟发性足、小腿缺血坏死16例,4例行B超探查胫前、胫后动脉,10例行小腿上段局部解剖探查,2例行前足解剖探查。结果迟发性缺血坏死发生率为5.1%(16/315),发生于清创固定术后3~15d,骨折均发生在胫腓骨上段,6例腓骨小头脱位伴腓总神经损伤,病变均由足趾坏死变黑开始,未出现大范围坏死,4例止于前足坏死,12例发展至小腿坏死,其中7例行大腿下段截肢术,5例行小腿上段截肢术。结论①术后B超探查前足动脉弓,可早期发现栓塞;②术后应用抗凝、溶栓、解痉药物。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与结果 67例病人经4个月-8年的随访,共有15例病人出现6类并发症,其中针道炎性反应5例,固定针松动4例,关节活动受限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畸形愈合1例,腓神经损伤1例。结论 认为并发症原因与外固定技术、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有关,并对防治这些并发症提出一些手术注意事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多根针组合半环型外固定器用于小腿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根针组合式半环型外固定器在用于小腿开放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自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2月对 11例小腿开放粉碎骨折的病人 ,创面在彻底清创后 ,采用皮肤的减张缝合、小腿局部带深筋膜的旋转皮瓣与外固定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其中应用小腿皮肤减张缝合 4例 ,局部带深筋膜的旋转皮瓣修复创面 3例 ,单纯缝合 3例 ,单纯换药 1例。固定方法 :加强组合半环式外固定器治疗多段、粉碎骨折 4例 ,标准组合半环式外固定器治疗粉碎骨折 7例。结果 :8例病人创面Ⅰ期愈合 ,1例合并双小腿大面积皮肤Ⅱ°烧伤的病人 ,经换药 1个月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4~ 9个月 (平均 5 .7个月 ) ,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X线显示骨折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时拆除全部外固定器。结论 :1彻底清创消灭创面是保证骨折愈合的关键步骤。 (2 )多根针组合半环式外固定器在用于小腿开放粉碎骨折的治疗中 ,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能随意选择穿针的位置和穿针的平面 ,远离创口病灶区和架空创面固定骨折 ,手术操作简单 ,创伤小 ,固定牢稳可靠 ,便于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对骨折进行及时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9.
掌指骨骨折复位加压固定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掌、指骨骨折复位加压固定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手法复位后 ,将固定器固定于皮肤外侧 ,以 4枚克氏针从侧方斜穿至骨皮质内 ,针尾固定在固定器上螺孔内。结果 临床应用 14例 2 0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4~ 7周 ,平均 5周 ,各指伸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95 %。结论 手术设计比较合理 ,操作不太复杂 ,能早期功能锻练 ,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0年6月~2005年3月,利用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45例50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年龄15~78岁(平均44.8岁)。骨折按AO分型:A3型5例5侧,B3型4例4侧,C1型3例3侧,C2型9例9侧,C3型24例29侧。手法或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外固定器静力性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随访8~4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6周。4例4侧出现针道表浅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影像学评估(Stewan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39例42侧,良6例8侧。腕关节功能按Gar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37侧,良8例9侧,可3例4侧,优良率为92%。结论 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静力性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固定针置入部位,可以避免桡神经损伤及第二掌骨医源性骨折,减少针道感染及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术后早期行手部功能锻炼;无需辅助性植骨促进骨折愈合,是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国安 《中国骨伤》2000,13(8):508-508
自 1993年以来应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44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44例中男 33例 ,女 11例 ;年龄 15~ 6 6岁 ;闭合性骨折 31例 ,开放性骨折13例 ;横形骨折 8例 ,斜形、螺旋形 14例 ,粉碎形 19例 ,多段骨折 3例。2 治疗方法先行手法复位 ,由助手牵引固定扶持患足于中立位。在局麻下将直径2 5mm的斯氏针 2枚 ,分别在胫骨粗隆部和踝关节上方 2~ 4cm处横向平行穿过胫骨。上外固定器 ,根据不同骨折类型调节螺杆和加压垫 ,配合手法整复 ,透视下对位对线满意后拧紧各固定螺丝。开放型骨折先行清创 ,闭合伤口并配合抗炎治疗。经…  相似文献   

12.
单边外固定器在肱骨干下1/3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分析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的效果。方法 1997年10月~2002年10月33例肱骨干下1/3骨折,年龄18~70岁(平均31岁),其中横形骨折3例、斜形骨折1例、螺旋形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20例。15例行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固定,10例行切开复位、外固定器固定,8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器固定。9例桡神经损伤者均行桡神经探查。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22周,平均14周。术后有2例桡神经损伤,与术前的9例桡神经损伤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恢复功能。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有7例外固定针孔感 染,经口服抗生素及针道清创后好转。结论 单边外固定器结合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在肱骨干下1/3骨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及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2010—12收治慢性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车祸致右膝部肿痛、活动障碍6h入院。查体:右膝部中度肿胀。膝内外侧深部有压痛.右膝关节主动活动障碍,被动活动疼痛,右下肢纵向叩击痛(+),右足各趾活动良好,感觉及血运正常。正、侧位X线片提示右胫骨平台SchatzkerV型骨折,膝关节CT显示外侧平台塌陷明显。既往糖尿病史3年,入院后即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第2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先取膝内侧切口。显露骨折线后复位。桡骨远端T形板结合5枚螺钉固定;再取膝前外侧切口,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后植入同种异体骨,外侧解剖板结合6枚螺钉固定,术毕缝合切口无张力。术后应用抗炎、消肿药物,麻醉消失后即发现右足背麻木,足趾不能背伸。右下肢肿胀不明显,无明显压痛,各趾被动活动无疼痛,考虑腓总神经损伤或止血带麻痹。因手术过程不涉及腓总神经。且术前足各趾活动良好,排除腓总神经损伤。按止血带麻痹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应用,密切观察,至患者术后9d出院时症状无改善。术后体温正常。血糖控制良好.出院时切口无红肿及渗出.右膝关节屈伸活动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后向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间采用经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后向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50例踝关节骨折病例,男21例(42.0%),女29例(58.0%);年龄18~82岁,平均48岁,均为单侧骨折,所有病例均行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和外踝钢板固定,其中38例行内踝空心螺钉内固定,5例行内侧三角韧带修复,有7例进行下胫腓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摄X线片及CT评估后踝复位结果及螺钉位置准确度,末次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5-200min,平均172.5min;术后影像学证实50例中46例关节面获得完全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4例存在2mm以内的台阶,有5例后踝螺钉进入下胫腓间隙中;50例患者获得7-24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未发现有骨折复位丢失、再移位及螺钉松动;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优25例、良23例、可2例,优良率为96%。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空心螺钉“后向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采用该切口入路中后踝螺钉的植钉准确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胫腓下联合分离伴踝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共31 例,其中19 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 例用螺针固定胫腓下联合,2 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 例松动,2 例术后1~2 a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 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相似文献   

16.
改良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后改良三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2月~2004年9月收治的36例复杂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闭合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克氏针交叉固定。C型臂监视下在肱骨髁外侧用两根平行的克氏针固定,然后在内侧交叉固定一根克氏针。固定内侧克氏针时,须在保护骨折不移位的情况下小心地伸直肘关节保护好尺神经。术后长臂石膏维持肘关节制动3~4周。结果所有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5.8个月),根据Flynn等的功能和美观的标准进行评价,根据美观标准:36例患儿中35例均为优良,满意率为97.2%;根据功能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满意标准。结论儿童复杂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用改良的三根克氏针交叉固定疗效良好,而且可以避免尺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腿环形外固定器针孔感染位置分布情况,结合临床探讨预防针孔感染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用小腿环形外固定器治疗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20例,女3例;年龄20~80岁,平均47.3岁。共使用84个环,427枚固定针;根据固定针类型,分为全针组(350枚)及半针组(77枚)。全针组根据固定针位置分为近端环组、中间环组、远端环组、足环组。术后每月定期随访1次,观察针孔感染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0.7个月。全针组针孔感染率为12.57%(44/350),近端环组、中间环组、远端环组、足环组分别为21.05%(16/76)、11.11%(16/144)、12.50%(11/88)、2.38%(1/42);除近端环组与中间环组及足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针组针孔感染率为1.30%(1/77),显著低于全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7,P=0.007)。结论小腿环形外固定器针孔感染可能与固定针布针位置、方式有关,临床应注意近端环针孔感染的预防,适当增加半针,减少使用全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后采用肘外侧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内外侧3针交叉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例麻醉下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肘外侧有限切开,去除影响复位因素后再次复位,C 臂机监视下先在肱骨髁外侧用2枚克氏针平行或交叉固定,再伸直肘关节到50°位、保护尺神经下用1枚克氏针在内侧交叉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于肘关节伸直70°位制动3周。结果19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出现肘部前侧局限性骨化1例,肘关节周围弥散性骨化1例。按 Flynn 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3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肘外侧有限切开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单侧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选择正确的腓骨固定方法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1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AO分型为A、B、C型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腓骨骨折固定:A型不予固定;B、C型位于下胫腓联合上〈5 cm者用1/3管形钢板内固定,高位者不予固定,B型下胫腓联合以下者可不予固定,C型下胫腓联合以下者行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胫骨骨折固定:A、B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器固定,C型行切开克氏针内固定后再用外固定器固定。并对该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31例均获随访,时间6~23(16&#177;7)个月。关节面复位:优26例,良3例,差2例;肢体力线恢复:优27例,良3例,差1例。Phil-lips&Shwart踝关节评分为78~92(85&#177;0.3)分。结论根据骨折类型,用单侧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结合选择正确的腓骨固定方式可有效避免伤口并发症,更好地恢复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固定牢固,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枚克氏针辅助定位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镙钉内固定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3枚克氏针辅助定位股骨颈上下缘及前倾角,并闭合复位镙钉内固定治疗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2~58 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1~2分。术后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螺钉无明显退钉、切割。结论 3枚克氏针辅助定位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风险,是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