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危机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危机的效果.方法 将满足条件66例急性创伤患者应用汉密顿焦虑他评量表(HAMA)在入院3 d内进行评估,焦虑分数均>14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心理危机干预法和放松训练法等,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心理支持,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2 d的焦虑程度.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HAMA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得分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得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AMA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2.
3.
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患者住院时间、创伤指数、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条件选择急性创伤住院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将50例作为干预组,50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1周及2周后的创伤后急性心因性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的严重程度。结果干预组1周后急性创伤后急性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10.5%,2周后发生率为4.1%;对照组1周后发生率为16.2%,2周后发生率为6.7%。干预组对急性创伤的应对能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应对水平,并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危机患者的早期干预方式。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门诊和住院的可能引起心理危机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早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用SCL-90量表、汉密尔顿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的SCL-90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均明显减轻,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减少,求助和合理化方式增高(P〈0.01)。结论对综合医院心理危机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身心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张春利 《现代康复》1998,2(5):457-4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紧张快捷,心理压力的增大、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研究急性创伤病人的心理特征,掌握其心理护理措施,增加急性创伤病人的护理效果提高抢救质量,使病人早日康复,是每十手术室护士所应做的。  相似文献   

6.
1 心理干预的目的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后的心理影响,尽可能减轻或避免医疗活动及相关措施与环境带来的二次心理创伤,促进创伤后心理健康重建,尽可能恢复患者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危机干预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吴英 《护理学报》2006,13(4):32-33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近年来在医学界逐渐引起重视的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随着国外对PTSD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关领域的学开始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笔对PTS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诊断和治疗、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创伤是指在各种致伤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人体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的破坏和生理功能的障碍。小儿急性创伤在临床上很常见.多由交通事故以及家长看护不当所致。其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意外伤害发生时,处理应急的应付能力十分有限.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儿童的心理成长受先天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突然的意外伤害常使患儿感到委屈、愤怒、紧张、焦虑,而在对其进行抢救治疗过程中,忠儿父母的心情和态度,医护人员的情绪和行为,医院的环境和气氛,对他们的心理又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对急性创伤患儿更应了解其心理状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其不良心理反应有:(1)紧张和恐惧;(2)焦虑;(3)孤独无助;(4)烦躁;(5)角色强化。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更多爱心、耐心、责任心,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争取家属的配合;(3)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4)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5)完善护理技术;(6)康复心理。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轻或消除患儿的心理问题,使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截肢患者的心理干预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急性创伤患者的逐渐增多,截肢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长。截肢患者由于严重创伤造成躯体相应生理功能障碍,肢体残缺,生活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如自卑感、悲观失望甚至厌世轻生。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7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进行系统化健康指导的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HBV-DNA阴转率为47.92%,对照组为25.71%;干预组ALT恢复较对照组早,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配合系统化健康指导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嘱的依从性,提高疗效,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4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常规护理同时行心理行为干预、药物干预、家庭入户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对2组患者同一时间焦虑自评分、抑郁自评分、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分、抑郁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MCMQ和GSES的单项及总得分情况。结果:4周后,观察组面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弃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感单项得分和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为临床肝病的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68例使用干扰素治疗和/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有23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67.65%,对照组19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5.88%.2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使用干扰素和/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45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69.23%,对照组21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48.84%,两组遵医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日常活动量化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128例住院CHB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日常活动实施量化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组均每隔7 d检查1次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2组能量消耗的变化情况、日常活动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2组日常活动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ALT和TBIL下降速率明显提高,能量消耗量下降,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CHB患者的日常活动实施量化干预,可以提高其肝功能恢复的速度,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制订科学具体的活动量化指标,可使患者能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动内容,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沈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98-1899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1)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经济条件、服药情况、对本病的的认知程度等相关因素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2)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 (1)影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主要与学历、收入、对疾病认知程度相关(P〈0.01);(2)对照组完全依从的比例为26.19%(11/42),观察组为66.67%(28/4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专科护士应系统地关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对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做自身对比调查研究.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比干预前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1),知、信、行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知识较缺乏,应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预防保健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切观察、心理干预、对症处理等综合干预方法.采用SCL-90量表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结果:于治疗前、治疗6、12个月时进行SCL-90评估,干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全程治疗率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密切观察、心理干预、对症处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慢性乙肝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及接受α-干扰素治疗所致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