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抗抑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已成为目前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之外又一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因此,抑郁症的治疗,尤其是如何选择副作用小、效果理想的治疗手段成为医学工作者关心的一大课题。目前,除了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外,中医药在抑郁症冶疗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从抑郁症中医病机学说人手,对目前研究较多的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抑郁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西药多存在不良反应且不能达到满意疗效。中药在治疗抑郁症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一些中药治疗抑郁症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介绍中药提取物、中药药对、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抗炎治疗抑郁症的功效及作用机制,为中药抗炎治疗抑郁症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策  胡霞敏 《天津中医药》2023,40(10):1347-1355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中医中属于“郁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抗抑郁药物普遍存在有效率低、成瘾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等特点,而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整体辨证等作用特点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基于近5年发表的中药抗抑郁相关文献,对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抗抑郁的中药进行整理综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机制思路,以期为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依据以及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抑郁症4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国庆 《四川中医》2004,22(2):48-48
应用中药治疗抑郁症41例,西药(多虑平)治疗抑郁症37例,并对两组疗效、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疗效相近,但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明显低于多虑平组。  相似文献   

5.
吴振宁  王琦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23,54(14):4713-4721
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至今其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尽管不断有新的抗抑郁药物问世,但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根治抑郁症仍然是一大难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证实,菌群紊乱及其代谢失调与抑郁症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对脑-肠轴的现代与传统研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抑郁症的相关性、中药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矫正作用进行综述,为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中药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动物抑郁症模型的建立是研究中药治疗抑郁症疗效、机理的前提和基础,许多中药在用于治疗抑郁症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中药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现状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7.
动物抑郁症模型的建立是研究中药治疗抑郁症疗效、机理的前提和基础,许多中药在用于治疗抑郁症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中药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现状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8.
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舌针与中药并用常规西医中风治疗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中风治疗30例。应用国际公认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表(SDS)、日常活动能力评定方法残疾指数的量表(BI)积分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采用舌针与中药并用常规西医中风治疗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3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常规中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中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抑郁症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针刺中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中医药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初步归纳了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中药复方、单味中草药、针灸等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进展,提示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大有潜力,单味中草药及针灸治疗亦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庆秋  黄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877-880
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证明,中药可以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海马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起到治疗抑郁症作用,提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的防治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由于长期服用化学合成抗抑郁药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研究作用温和、副作用小的抗抑郁中药成为现代药物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从抑郁症的中医病机、治疗抑郁症的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抑郁症的复方等角度入手,对国内外抗抑郁中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抑郁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永琪 《四川中医》2004,22(12):44-45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百忧解治疗,并观察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判断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中药对老年抑郁症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为92%,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70.83%)(P<0.01);嗜睡、食欲下降、头晕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百忧解。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抑郁症确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疗效优于百忧解,而副作用小于百忧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7月1日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中数据挖掘板块对纳入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应用频次分析,在其基础上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通过关联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药物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分析中药复方辨治抑郁症的用药分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筛选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核心组方。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325首,涉及45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532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十位分别是郁金(122次)、柴胡(122次)、白芍(109次)、酸枣仁(95次)、茯苓(94次)、当归(94次)、远志(84次)、白术(72次)、石菖蒲(71次)、丹参(61次)。药物性味归经上,药性以温性(998次)、平性(944次)、微寒(596次)、寒性(497次)为主,药味以甘味(1648次)、辛味(1392次)、苦味(1337次)为主,归经以肝经(1695次)、心经(1521次)、脾经(1326次)、肺经(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解郁舒神汤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中药治疗组43例,西药对照组42例,四周一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86.05%,西药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解郁舒神汤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防治的形势相当严峻。目前,西方医学对于抑郁症仍然未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心身一体的整体观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加之治疗中相对较小的副作用使其在抑郁症的防治方面可能有潜在的优势。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中药复方的成分更加复杂,因此该文重点探讨单味中药防治抑郁症的作用规律。不少研究者从历史文献或者不同医者的临床经验中发掘出了较多具有防治抑郁症作用的中药。目前已知的抑郁症发病机制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引发抑郁症,二是神经细胞可塑性及相关信号通路改变导致抑郁症,三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持续激化引发功能紊乱而出现抑郁症,四是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引发抑郁症。中药究竟是通过哪种机制发挥作用的;归经理论是中药临床使用中的重要指导法则,中药的不同归经与不同药理作用机制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关系?为解决这2个基本问题,该文系统梳理了所有文献库中有关中药防治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研究,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了中药归经与4种作用机制之间的联系。该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的中药防治抑郁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应用化痰解郁汤配合针刺百会、丰隆等穴位治疗抑郁症42例;对照组40例应用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FIMAD)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的症状方面与药物氟西汀具有同样疗效(P〈0.05),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刺配合中药在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耐受性强,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抗抑郁复方分析和证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抗抑郁作用的复方也不断涌现。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文献报道的抗抑郁效方的分类及应用,并对其证治用药进行了分析,以探讨目前抗抑郁中药复方的组成规律,从而为抑郁症临床治疗组方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治疗抑郁症方剂中药对使用和配伍规律,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提供临床指导和研究思路。方法:收集整理386首古方和165首现代方剂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结果:人参、茯苓和远志为主药的药对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对,初步推测抑郁症以本虚为主,益气、健脾、安神、养血为抑郁症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已有上千年历史,治疗抑郁症有一定优势。该文对近年以推拿为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单纯推拿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疗效,且推拿结合西药、正念减压疗法、微电流刺激、艾灸、心理咨询和针刺疗法等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