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伤寒论》对脾胃病证的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总结《伤寒论》在六经病的辨证论治中,始终都贯穿着顾护脾胃的思想,强调护胃气是治疗六经病的基本法则,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奠定了后世脾胃学说的诊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论治之鼻祖的《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作用,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之秘旨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通篇。从承前启后重视脾胃,六经发病重在脾胃,六经传变脾胃为枢,治疗原则无犯胃气,立法处方法重脾胃,调理脾胃寒热虚实,提出治禁源于护胃,煎服调护顾护脾胃,预后吉凶胃气为本,病瘥调理继培后天等10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外科正宗》认为疮疡发病,责之气血虚弱;疮疡病机,总归气血凝滞;疮疡辨治,注重调理气血,顾护脾胃元气;疮疡预后,须审气血盛衰;疮疡护理,应防止寒结气血。  相似文献   

4.
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为总的辨证纲领,但在其诊疗过程中,却十分重视脾胃的生理病理作用,以脾胃盛衰作为疾病治疗转归的重要依据,这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理法方药各方面都有着体现,该文试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浅析仲景的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太阳病篇脾胃学说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太阳病篇脾胃学说浅识王兴华导师陈亦人(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脾胃学说,《伤寒论》,仲景学说《伤寒论》以“六经”作为疾病辨证论治的纲领,但在其具体诊疗过程中,却十分重视脾胃的生理病理作用,常以脾胃盛衰作为察病因、辨病机、别征候、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脾胃学说仍当首推仲景。仲景著《伤寒论》一书首创六经辨证,凡病必以阴阳为纲,故治脾胃亦当首辨阴阳虚实。其方剂体现调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反对克伐,主张顾护脾胃六气。笔者通过旁证博引,分析探讨,认为仲景对脾胃学说的贡献颇为完备,值得深入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伤寒论》脾胃方中的药对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伤寒论》治疗脾胃病61首方剂(脾胃方)的药对应用频率,分析脾胃病六经主方药对、脾胃病主证药对、脾胃病补脾益胃药对,探讨仲景用药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与分析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顾护脾胃的理法方药特点,初步探索其治疗温病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仲景虽然没有专论脾胃,但其脾胃学说内容贯穿于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过程中,仲景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中医脾胃学说形成和完善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现就脾胃功能在六经传变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索。1伤寒学六经及与六经相关术语的含义1.1六经的含义作为伤寒学的基本概念,六经并未见于《伤寒论》中,其被引用于伤寒学始于宋金时期。朱肱《南阳活人书》认为《伤寒论》之三阳三阴为人体经络,谓“治伤寒须先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以六经作为《伤寒论》三阳三阴之代称[1]1…  相似文献   

10.
《金匮》重视脾胃思想浅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病后调养三方面论述了医圣张仲景重视脾胃的观点:仲景对待疾病,重视预防,防病重点,在于脾胃。若已发病,则先护脾胃,视其正气盛衰而治,并创立了丰富的康复脾胃疗法。对其它脏腑之病,也多从脾胃论治。在药物的选择、配伍、用法、用量、服法、服药时机、服药时间及药后调护等方面,无不渗透着顾护脾胃,重视胃气的思想。对临床医师立法处方,治疗疾病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景藩教授从医60载,尤擅脾胃病诊治。徐老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忧思过度、脾胃虚弱等,病机总属胃失和降、气机失调,病位在食管,与胃、脾、肝关系密切。治疗上强调应着重调理胃、脾、肝三脏,以降、和、消为治疗大法,降法如和胃降逆、升脾降胃,和法如疏肝和胃、清肝和胃、调和身心,消法如消食化积、消痰化气、活血消瘀。并独创了糊剂卧位服药法以顾护食管黏膜。  相似文献   

12.
颜正华教授临证善于治疗胃痛,根据9种不同证型拟出9种不同治法.其中疏肝和胃法重在肝胃同调,是颜教授临证应用时贯彻始终的治法,适用于肝气犯胃证.温阳止痛法适用于脾胃阳虚兼伴疲乏无力.祛湿化痰法适用于痰湿渐生,阻滞脾胃气机之证.养阴和胃法适用于胃病中后期的胃热津亏证.活血治胃法适用于胃痛病久,出现瘀血阻滞之证.此外另有四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脾胃虚寒与积滞发生的关系总结,古代医案中关于从虚从寒论治小儿积滞的记载,以及现代医家灵活运用温运脾胃法治疗小儿积滞的文献回顾,说明脾胃虚寒也是小儿积滞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在重视实证、热证易导致小儿积滞的同时,不能忽略虚证、寒症。针对因脾胃虚寒所致的积滞患儿,要加强其脾胃本身之功能,促进运化,以消除积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简要总结笔者行医50余年来的一些临证体会,为后学者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反复复习经典、整理既往的门诊资料、同行交流等方式,对笔者的临床诊疗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总结凝练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并成文。[结果]笔者的中医学术观点可简要概括为五部分,即:阴阳为本、气血为纲;土灌四旁,五脏共调;脾胃分治,燥湿相济;治诸阴邪,化气为先;抓住主症、三步辨证。临床辨治以阴阳为纲,重视气血的重要作用。在治疗脾胃病时,从脾胃与五脏的关系入手,由脾胃而治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强调脾胃分治,治脾重在升清燥湿,治胃重在降浊清润。痰湿水饮诸阴邪皆由气化不利而生,治当以化气为先。提出了抓住主症、综合兼症,提炼病机、确定证型,制定治则、选方用药为主线的辨证三步法。[结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为,明阴阳,重脾胃,法从三步辨证。  相似文献   

15.
潘立群教授以升阳举陷法治疗食管癌术后腹泻并发症,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手术所伤,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患病日久,命门火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之证亦常见,以脾胃虚弱为本,外感六淫、饮食情志所伤为标.脾虚气陷、脾失健运是致病关键,治疗以升阳举陷为立法之本,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从而升发脾阳,使脾胃升降协调,脾运得复,腹泻即止...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刘嘉湘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扶正治癌“理论,提出正气亏虚为肺癌发病之本,脾胃虚弱乃正气亏虚之源,脾胃损伤伴随肺癌全程。总结刘教授治疗肺癌经验,其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处处体现其顾护脾胃之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脾胃虚寒与积滞发生的关系总结,古代医案中关于从虚从寒论治小儿积滞的记载,以及现代医家灵活运用温运脾胃法治疗小儿积滞的文献回顾,说明脾胃虚寒也是小儿积滞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在重视实证、热证易导致小儿积滞的同时,不能忽略虚证、寒症。针对因脾胃虚寒所致的积滞患儿,要加强其脾胃本身之功能,促进运化,以消除积滞。  相似文献   

18.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的分子机制及药效效果,制备其相关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单纯西医疾病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脾胃病的病机阐明和新药研发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对常见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各证候的构建方法和评价系统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概况和建立特点,以期解决动物实验模型病证评价指标的关键问题,完善病证造模与测量标准,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之一,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失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心神失常、脾胃功能不和是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机.心胃相关理论强调心主神志的功能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心与胃肠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可以心胃相关理论为指导,若因脾胃生化不...  相似文献   

20.
阳虚体质是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之一,脾胃阳虚是阳虚体质的一种主要证型,在临床多种脾胃病证治中广泛出现。历代医家或以中阳统称脾胃阳气,或重脾阳而略胃阳,但是脾、胃的生理病理和治法方药各不相同。叶天士倡导脾胃分治,且尤其注重体质。本文从阳虚体质角度,对叶天士以经方辨治胃阳虚不同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具体医案详细阐释了阳虚体质胃阳虚不同层次的治法,如"通补胃气"的大半夏汤法,"通补胃阳"的附子粳米汤法等。从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对胃阳虚证辨治规律进行总结,以供脾胃病的临床诊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