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性功能障碍明显增加,绝经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一直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的结果,神经内分泌因素、血管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均与之有一定的关系.近来研究发现,雌、雄激素水平下降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妇女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传统治疗外,应用激素补充治疗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及绝经妇女的性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外阴阴道萎缩相关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功能障碍(FS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可影响许多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的临床疾病。然而研究进展却非常缓慢,使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很有限。与男性不同的是女性会经历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女性从围绝经期开始,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内分泌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雌激素水平下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其阴道黏膜萎缩、弹性及润滑作用均会减弱,因此,围绝经期及绝经后FSD患病率明显增加。目前认为与高龄、不良的生活方式、内分泌因素、饮酒、慢性疾病、难产、离异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外阴阴道萎缩相关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FSD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以及主要的危险因素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述外阴阴道萎缩相关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FS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围绝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率高,大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迄今绝经与抑郁的关系尚不确定。目前认为,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抗抑郁药物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此外,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闸北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障碍(FDS)发生情况,为延缓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障碍提供性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9月上海闸北区北面区域社区居民中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825例为调查对象,并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问卷评估性功能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表825份,收回有效调查表7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42%。本组40~65岁女性FSFI得分(16.45±4.33)分,FSD总的发生率为86.7%,围绝经期妇女随年龄的增长,FSn评分及单项评分逐渐下降(P〈0.05),FSD发生率升高(P〈0.05),以性满意度下降(72.9%)、性交疼痛(70.5%)和性高潮障碍(70.2%)为主。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伴有不同程度性功能障碍,以性满意度下降、性交疼痛和性高潮障碍为主。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性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改善其性生活质量,有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身心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妇女健康问卷表,对161例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组)和163例绝经后妇女(绝经后组)从身体状况、自我意识、血管运动、焦虑、性生活、睡眠共6个因素、35个项目,进行量化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出现率为100.0%,绝经后为96.20%,围绝经期性生活问题出现率显著高于绝经后期(P<0.05),绝经后血管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5),各项评分在工人与干部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围绝经期组小学-文盲文化层次焦虑评分显著高于中学、大专-大学层次(P<0.05)。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普遍存在生理和心理不适,在围绝经期以性生活障碍较为常见,绝经后以血管运动失调为主,低文化层次妇女对围绝经症状出现较强的焦虑情绪,但不同职业对围绝经期症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素疗法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最低有效剂量,以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出现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和骨质疏松相关问题而2005年1月~2009年5月来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妇保科门诊就诊的19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给予个体化激素疗法治疗方案、定期监测、重新评估、重新调整激素疗法治疗方案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9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给予个体化的激素疗法治疗方案及最低有效剂量后,明显缓解了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和骨质疏松的相关症状,故激素疗法可改善和纠正因性激素缺乏而出现的相关健康问题。结论:个体化激素疗法治疗方案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缓解绝经相关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翁小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04-130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参与抽样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104例,分析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结果:104例患者中,月经改变63例,特征性出汗19例,尿失禁25例,骨质疏松58例,心理精神问题89例,血液系统疾病22例。以上情况表现最显著的为绝经后5年内。干预后知识、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行为差异不明显。防治措施中,干预后保持良好心情、激素补充治疗、适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Greene症状评分,如性功能障碍、躯体障碍、抑郁焦虑等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多方位的干预,实施防治结合,社区干预的模式,可显著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南通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01月~2015年06月,问卷调查2000例南通市围绝经期妇女,了解其一般健康状况及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0例围绝经期妇女有围绝经期症状的有1479例,占73.95%。绝经前期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低,P=0.00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的绝经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围绝经期妇女发生绝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高、患有慢性疾病、职业压力。结论南通地区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受体质指数、慢性疾病、职业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觅子店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症状流行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觅子店辖区内随机整群抽取660名围绝经期妇女做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绝经症状等级评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症状前五位的是关节肌肉疾病(45.3%)、潮热出汗(44%)、身心精疲力竭(42.9%)、睡眠障碍(38.0%)、心悸胸闷(32.3%)。年龄、生活工作的压力、满意度、人均年收入、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月经情况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绝经症状。绝经症状的躯体感觉、心理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三个维度影响因素不同。结论:应从影响绝经症状的可控因素出发,针对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规范管理围绝经期妇女,减轻绝经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又称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包括自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及绝经后期。一般妇女40岁进入围绝经期,历时十余年。在此期内,卵巢  相似文献   

11.
高琴  王海燕 《中国保健》2007,15(8):18-19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需求及健康状况.方法将2004年5月~2006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因各种原因就诊的841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等情况的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造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对围绝经期认识缺陷、担心患绝症.结论围绝经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可缓解症状,显著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眠质量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就性激素、躯体症状、5-羟色胺、社会心理因素、绝经状态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围绝经妇女有关绝经前后症状及影响因素,为围绝经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盐城市盐都区322名40~60岁妇女。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7.14±4.07)岁,出现围绝经症状者217例,发生率为67.39%,其中较重度的如睡眠障碍占11.49%,心悸、记忆力下降、抑郁等占19.57%。65.84%的妇女知道有关的围绝经保健知识,在有症状的妇女中,仅有39.44%的人去医院就医;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后围绝经期妇女有关绝经前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67.39%,主要有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烦躁等。  相似文献   

14.
李秀琴 《中国校医》2016,30(1):74-75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该病是妇科常见病。本文分析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841例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90-199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需求及健康状况。方法:将2002年5月~2004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因各种原因就诊的841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等情况的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造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对围绝经期认识缺陷,担心患绝症。结论:围绝经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可缓解症状,显著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睡眠质量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就性激素、躯体症状、5-羟色胺、社会心理因素、绝经状态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马利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91-1492
目的探讨吸烟对围绝经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妇女雌激素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应用激素替代治疗期间吸烟的围绝经期妇女(观察组)与50例不吸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对照组)的雌激素水平及疗效作比较。结果观察组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绝经综合征症状缓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吸烟与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水平及疗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巍  刘媛  刘贤英  郭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5008-5011
<正>围绝经期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此阶段约85%~90%的妇女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多发生在绝经过渡期,持续至绝经后2~3年,甚至绝经后10年或更长。围绝经期相关的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及工作质量,有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越严重妇女生存质量越差。目前关于围绝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部分城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其健康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12月自愿参加居民妇科普查的1 000例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89份,接受调查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8. 47岁,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为63. 3%,其中中重度以上者占26. 5%;常见症状包括疲乏无力(53. 5%)、骨关节肌肉痛(50. 9%)、情绪激动(48. 4%)、眩晕(47. 9%)、失眠(46. 9%)。另有39. 5%的妇女患慢性疾病,62. 8%的妇女患妇科疾病,乳腺疾病患病率为63. 2%。结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退休及有吸烟不良生活习惯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不利因素,而经常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质量,养成饮奶或及时补充钙片的良好习惯可以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慢性疾病、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也受绝经影响,而饮酒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无相关性。应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提倡个性化的治疗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重视心理保健,充分发挥社区"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切实有效做好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利维爱用于绝经后妇女以缓解绝经症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以及泌尿生殖道萎缩,在近10年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但利维爱是否可用于围绝经期妇女一直存在争议,该文使用小剂量利维爱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治疗,并进行持续2~8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