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通气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8月至2009年11月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与常频通气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例患儿治疗后6hPa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PaCO2治疗6h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非常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春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7):2135-2136,2134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同时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60例,动态观察分析患儿在NCPAP前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经皮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60例呼吸衰竭患儿应用NCPAP后有49例临床表现明显好转,SaO2〉0.9,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1)。PaCO2著下降(P〈0.05)。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观察3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在用NCPAP前后呼吸困难、紫绀改善情况及血气变化。结果38例患儿中32例(84.2%),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明显好转,血PaO:提高(P〈0.01),血PaCO2下降(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明显疗效,可减少插管率及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4.
蔡容燕  吴少皎  李淑妮 《河北医药》2016,(19):3029-3032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d内X线胸片检查并评分、观察患儿3d存活率、2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2 d内后X线胸片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05),观察组于治疗后24 h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儿3 d内存活率: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3.5%,高于对照组82.76%( P >0.05)。上机之后治疗组的PCO2小于对照组( P >0.05),PO2大于对照组( P <0.05),pH值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发生率以及上机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均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减少呼吸道的出现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的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NRDS患儿106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组(CMV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通气后6h和24h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HFOV组治愈率显著高于CMV组(P〈0.05);且HFOV组患儿在通气后6h和12h,Pa02高于CMV组,OI、PaC02低于C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OV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少于CMV组(P〈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较常频机械通气更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情况,提高治愈率,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新生儿呼吸衰竭62例等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呼吸道清理、抗感染、补充体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给氧方式,观察组经鼻CPAP呼吸机给氧。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8.4%,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气PaO2、SaO2、PaCO2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酸中毒症状改善明显,PaCO2下降明显(P〈0.05),l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且方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彬  江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588-3590
目的分析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幄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8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倒。观察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pH使、血氧分压(P02)、血二氧化碳分压(PC0:)以及动脉血氧饱扫度(SaO_2)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8.89%(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6/9)]。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H债、P02、PC02及Sa02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44.4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哥吸衰竭患儿采取NCPAP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56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联合应用NcPhP+P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X胸片、临床效果和正压通气时间。结果两组在治疗后6、12、24小时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4小时后X线胸片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正压通气时间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NCPAP+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NRDS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机械通气使用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对呼吸衰竭新生儿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接诊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2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NCPA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钠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新生儿血浆脑钠肽浓度与氧分压具有负相关性(r=-0.71,P<0.05),血浆脑钠肽浓度与二氧化碳分压具有正相关性(r=0.51,P<0.05)。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二氧化碳储留和缺氧状态,降低血浆脑钠肽浓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快速滴注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的改变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1.2±13.6)min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5.9±2.6(P〈0.05),A—aDO2上升为(0.44±0.12)mmHg(P〈0.05)。治疗3、6、12、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早期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1.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6年收治于我院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的pH值、动脉Pa02、PaCO2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达到一定的改善,患者的PaO2上升、PaCO2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裴异 《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15-1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12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PaO2和PaC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90.5%,显著高于对照组(25.4%、69.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02和PaC0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而PaCO2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PaO2和PaCO2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究鼻腔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IPP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5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9例,在牛肺磷脂治疗基础上分别行NCPAP和NIPPV无创通气,院外随访30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PaO2、PaCO2、pH、PaO2/FiO2(P/F值)、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以及近期预后。结果:治疗后6 h、24 h、48 h两组患儿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PaO2、pH以及P/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例数、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2%(P<0.05);两组患儿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82,95%CI(0.175,1.326),P=0.173]。结论:NIPPV联合PS治疗NRDS,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氧合功能,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王锡国  张秀芳 《中国医药》2010,5(11):987-988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 42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和低浓度氧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aO2均升高,PaCO2下降[治疗组分别为(7.38±0.10)、(94.1±4.9)mm Hg(1 mm Hg=0.133 kPa)、(42.7±4.3)mm Hg,对照组分别为(7.36±0.11)、(69.7±3.6)mm Hg、(69.1±3.8)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PaO2升高与PaCO2下降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BiPAP通气可作为COPD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丽  杜逸亭  刘阳 《中国药业》2013,22(11):95-97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NCPA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固尔苏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机参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使用固尔苏治疗后,血气pH得以纠正,PaO2显著提高,而PaCO2降低,NCPAP的参数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敏  胡岩  黄锦翔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49-3050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NCPAP给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冶疗后P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pH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气指标也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和PaC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患儿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早期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在有创呼吸支持率、疗效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将胎龄28~34周患有RDS的新生儿分为早期使用NIPPV组和早期使用NCPAP组。观察患儿生后72h内的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结果①NIPPV组生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明显低于NCPAP组;NIPPV组OI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均高于NCPAP组;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PaCO2明显低于NCPAP组;NIPPV组Pa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明显高于NCPAP组;(P<0.05)。②两组患儿氧疗总时间NIPPV组低于NCPAP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NIPPV与NCPAP相比,可明显降低RDS患儿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增加潮气量及通气量,改善氧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用吸氧、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吸氧、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H值、PaO2、PaCO2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较快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aCO2值,提高PaO2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探讨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选择本院呼吸科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h其PaO2与PaCO2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插管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