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上报的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最多,以静脉给药引发率最高。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上报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报表500份,数据完整、准确、可靠。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所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可疑药物品种及临床表现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并进行分类统计,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统计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00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男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女性。﹥41岁为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静脉用药危险性高,其引发的不良反应高达90.6%;药物外用相对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0.2%。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输液剂及中药注射剂。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有皮肤及附件318例,消化系统79例,呼吸系统38例,免疫系统10例,内分泌系统6例,神经系统5例。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2012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全部ADR报告中,筛选出14岁及以下儿童患者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儿童ADR多发于学龄前,且高发于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抗菌药物注射剂和口服中成药引起的ADR多见;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损害多见,其次是胃肠道损害。结论:临床医师应关注儿童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警惕中成药口服引起的ADR。我院儿童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马宏伟 《北方药学》2015,(8):156-15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总结经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涉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40%),其次是中药制剂与循环系统用药。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级别判断为“重度ADR”有14例(13.33%)。结论:应加强基层医院ADR报告与监测工作,促进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ADR的重复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3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更好地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上报的83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人群集中在40岁以上患者51例(占61.5%)和10岁以下儿童21例(25.3%),累及最多的系统为皮肤及皮下组织(63.9%),主要药物是参麦注射液23例(27.7%)、丹参注射剂17例(20.5%)。结论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重点人群和重点品种,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注射剂出现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为36例,分别是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12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陆冰  马青松 《中国药业》2011,20(10):59-61
目的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医院2008年至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8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50.78%;其次是儿童患者,占28.13%。药物共涉及6类24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44.53%),尤其是血塞通注射液(占13.2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多,不良反应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以及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114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杨菊 《北方药学》2015,(4):146-148
目的:探讨我院近两年25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我院近两年2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ADR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是ADR高发人群,在253例报告中分别占18.97%和28.46%;给药途径也是ADR发生的重要原因,静脉滴注尤甚,占85.37%;引起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占40.7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9.88%;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居首位,占37.86%;ADR累及器官/系统中,以皮肤损害最多,占46.24%,其次为消化系统的损害,占11.86%;ADR多为一过性损害,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或缓解的占40.71%。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监测,减少静脉滴注给药方式,重点关注儿童、老年人用药安全,密切观察临床用药中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的损害,提高用药水平,节约医疗资源,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苏志坚  陈雪梅 《海峡药学》2012,(11):274-277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03例有效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段分布,给药途径,发生ADR例次前十位药物,抗微生物药的种类和例次,中药的种类和例次,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重点监测的品种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和评价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发生ADR多于女性,>60岁的老年人和21~30岁的青壮年人发生率较高;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ADR发生例次最多的是注射用双黄连,品种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尤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多;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应加强ADR管理与监测,合理、正确地使用药品,应特别加强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管理及监测。减少临床ADR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2008—2010年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敏  吴琳 《中国药业》2011,20(21):42-4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28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科室、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由干内科上报最多(47例,占16.61%);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比例最高(占49.8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31%);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249例,占87.9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5.5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并考虑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某院285例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建锋  刘丽萍  吴君 《安徽医药》2015,19(11):2242-2244
目的 探讨某院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概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285例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对其报告类型、患者情况、药品种类、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给药方法、报告入职业身份、不良反应预后等内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8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品种共有118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品种数占首位,26种(22.0%);其次为抗肿瘤药,14种(11.9%);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如发热、过敏反应等最为常见.结论 临床应严格遵守有关注射剂的使用规定,关注用药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地使用注射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某院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间收集到的2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94例,占45.19%,中药注射剂56例,占26.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55例,占74.5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 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养和素质培养,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减少不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3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心慈 《安徽医药》2009,13(10):1298-130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l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9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7例不良反应的产生主要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以及老年患者有关,不良反应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6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2007年本院各科上报的139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ADR(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其特点.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ADR主要原因.本组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64例,占46.04%.ADR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人19例,占29.69%.ADR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依次为喜炎平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血塞通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24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宁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收到的247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73例,占29.55%。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文雪  刘炘  宋新文 《医药导报》2013,32(5):618-620
目的研究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类统计武汉市儿童医院收集到的668份儿童ADR报告,分别从患儿性别、年龄、累及系统 器官和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668 份ADR报告中,学龄前儿童比例最高;ADR所涉及的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最常见,中药注射剂ADR报告104例,混合型营养液所致ADR13例。结论该院应进一步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合理、有效、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8--2012年我院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ADR最为多见,有66例次,占48.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55例次,占40.44%;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致ADR为130例,占95.59%;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75例次,占37.88%)、皮肤及其附件(51例次,占25.76%)。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我院12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2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12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其中男57例(46.34%),女66例(53.66%),女性略高于男性;引发不良反应药品中参麦及生脉注射液所占比例最高均为19.51%;在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中,全身性损害最高,所占比例为35.97%,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结论 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应用的监护,科学、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