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肺泡蛋白沉积症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目前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确诊需要依据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或肺活检,属于侵入性检查,而胸部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尤其是胸部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VHRCT)检查能更多地显示双肺解剖细节及病变细微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但鲜有这方面的报道。目的 观察低剂量VHRCT下PAP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探讨VHRCT在PA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诊治的24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低剂量VHRCT资料、确诊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4例患者双肺均可见多发的磨玻璃样密度影,边界清,边缘模糊,其中12例磨玻璃影广泛分布,呈“地图征”表现,7例患者双肺可见局限性片状实变影;6例磨玻璃影中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表现;3例可见从肺门向外放射,呈“蝶翼状”分布的大面积阴影(磨玻璃影或/和实变影);2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部分患者双肺可见多发微小结节及间质纤维化表现;24例均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同一患者中可有上述几种征象同时出现。治疗后复查及随访过程中,24例双肺磨玻璃影范围不同程度缩小、密度减低、边缘清晰,4例实变影密度减低呈磨玻璃密度影,2例见充气支气管征。16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诊,3例经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抗体检测确诊,5例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确诊。确诊前根据患者胸部低剂量VHRCT的特征性表现高度提示PAP者共16例,符合率为66.7%(16/24),其余8例患者依据VHRCT的特征,5例提示细菌性肺炎、2例提示肺水肿、1例提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总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酸碱度(pH)、氧分压(PaO2)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AP的低剂量VHRCT表现为广泛性或局限性分布的磨玻璃影和/或实变影,其中“地图征”和“铺路石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病例可见“蝶翼征”和充气支气管征;另外,本疾病一般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上述影像学征象有助于PAP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和疗效观察,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7):515-519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下肺部个性化低剂量CT扫描方案在体检筛查及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18年4~6月健康体检者分成两组,A组CT检查管电压固定100 kV,管电流视体检者BMI(单位:kg/m~2)不同,给予相应的扫描方案(低BMI组:BMI<20,20 mA;中BMI组:20≤BMI≤25,30 mA;高BMI组:BMI>25,40 mA);B组行常规低剂量肺部CT检查,管电压固定100 kV,管电流固定40 mA;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结节检出率。结果所有体检图像主观评分均>3分,满足诊断要求;A组图像主观评分为(4.6±0.7)分,B组图像主观评分为(4.5±0.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0.47±0.07)msv,B组有效辐射剂量为(0.52±0.09)msv,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有34例发现阳性结节(34/157,21.2%),其中老年人20例,吸烟者22例;B组有37例存在阳性结节(37/162,22.8%),其中老年人23例,吸烟者27例;两组在结节检出率及结节检出分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MI的个性化肺部低剂量CT扫描在肺部结节筛查中能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4.
对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与常规胸片肺部体检对肺部病变的检出率进行对比与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期间在我院应用胸部平片进行肺部体检的316例体检者作为X线胸片组,以及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应用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扫描进行肺部体检的92例体检者作为CT组,并对这两组体检者的肺部病变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CT组体检者中共有36例体检者检查出肺部病变;X线组共有75例体检者检查出肺部病变。16层螺旋CT 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的检出率(39.13%)高于常规胸片肺部体检对肺部的病变检出率(23.73%),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9,P<0.05)。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的检出率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高分辨率CT上树芽征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树芽征在肺部疾病中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经临床、实验室或病理证实的出现树芽征的肺部疾病,并对树芽征出现的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在101例出现树芽征的疾病中感染性细支气管炎30例,各型肺结核46例,肺部真菌病6例,氨气吸入16例,过敏性肺炎3例。结论树芽征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及结核病病情判断上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比,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肺内结节患者60例,在采用常规剂量(200mAs)螺旋CT扫描的基础上,记录下不同层厚下低剂量(200mA、40mA、30mA、20mA和10mA)的加权指数.收集所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剂量的加权指数和常规剂量的加权指数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常规剂量作为研究标准,低剂量组的加权指数均有所降低.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对患者而言较为安全、准确,除外低剂量中的20mA是最佳扫描剂量,扫描的敏感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检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采取全肺野扫描以及局部的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对比发现,40例患者的肺部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可清楚的显示出患者肺部的细微结构。结论:研究发现,相比起常规的CT扫描,在肺部检查中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更能清晰的显示出肺气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情况,进而为诊断肺部的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螺旋CT已成为主流机型。CT机的整机性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从而为低剂量CT检查奠定了技术基础。所谓低剂量是指低毫安且扫描时间短。低剂量CT扫描有两大优点:一方面在保证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被枪查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对患者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因X线管是CT的消耗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并且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健康体检的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9~11月健康体检人员250名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低剂量参数,B~E组为研究组,使用不同的更低剂量参数,对不同剂量的每组图像采用客观法(图像噪声)和主观法(双盲法阅片评分)评价,对辐射剂量指数比较结果和图像噪声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图像能清楚显示胸膜下小叶中心动脉及其分支作为图像达到诊断要求的标准.结果:B~E组辐射剂量有明显降低,与A组相比最大降幅约42%;B、E组图像噪声无明显增加,能清楚显示胸膜下小叶中心动脉及其分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可用于大规模胸部体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体检者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筛查的结果及肺结节的相关易感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肺癌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搜集体检中心23 695例体检者首次进行LDCT筛查的资料,对疑似肺癌的随访结果以及相关年龄、性别、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及部分检查状况进行整理统计。结果 本次筛查肺结节检出率79.79%,其中实性结节为71.43%,亚实性结节为22.98%;其他方面以心血管和肝脏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1.42%和24.49%。另外,疑似肺癌病例315例,随访确诊肺癌84例,其中Ⅰ期占比最高(69.05%,58例)、其次是Ⅱ期(20.24%,17例),早期诊断率为89.29%。肺结节的恶性病变检出率为0.44%,肺癌检出率为0.35%。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病变率及确诊肺癌检出率较实性结节偏高。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是肺结节发生的独立易感因素(OR=0.969、0.790、0.922、0.863,均P<0.05)。结论 LDCT适合对人群进行大规模肺癌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肺内及其他部位可疑病变。在临床筛查过程中,更应重视对男性、年龄≥ 55岁、有吸烟史及高血压史等易感人群的肺癌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格检查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工作中作为诊断依据的可靠性.方法 2 118例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DDH筛查门诊的患儿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经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后做出确定诊断,分析体格检查、病史与DDH的关联,评估体格检查结果作为初筛转诊的依据是否可靠.结果 2 118例患儿中,年龄<6个月组DDH患儿126例,6个月~1岁组DDH患儿50例;>1岁组DDH患儿10例.体格检查最常见的为双下肢皮纹不对称,其次主要有双髋外展不对称、双髋外展受限、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弹响.3个年龄组中,体格检查阳性与最终确诊DDH存在一致性(P< 0.05).结论 体格检查结果作为DDH筛查工作的诊断依据是可靠的,但最终诊断需要根据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检中心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组100例均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体检中心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采取集中授课、观看多媒体电教片、座淡、随机提问、宣传栏、图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个别辅导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上门随访,电话联系给予指导。健康教育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用药知识干预、血糖的监测和异常血糖的处理五个方面。结果干预1年后,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诱发因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胰岛素注射、心理因素、自我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方面掌握率分别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总分、满意程度、影响程度及社会、家庭或职业有关的忧虑度及糖尿病的相关忧虑程度各项得分分别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我院体检中心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的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2型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高,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初诊肺腺癌患者PET/CT显像的心肌代谢特征及影响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因素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1-7
目的 探讨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左心室心肌代谢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82例新确诊肺腺癌的患者及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18F-FDG PET/CT显像。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心肌、动脉、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脾脏、骨髓的代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显著增高(P=0.05),动脉、EAT、脾脏及骨髓的代谢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代谢与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具有独立的正相关性(OR=6.8,95%CI=1.1~42.4,P=0.039)。结论 肺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较非肿瘤患者显著增高,EAT代谢是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通过对20例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的影像表现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的特殊表现。方法 20例有完整资料,经病理证实为非典型脑膜瘤。5例行CT平扫及增强,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CT平扫后再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MRV,5例行MRA和MRV。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的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探讨原发性肺癌与正常对照组、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中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ies,BA)显示率及直径大小的差异。方法对64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中心型肺癌31例,周围型肺癌33例)和5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技术对BA进行重建和观察,比较原发性肺癌组与正常组、中心型肺癌组与正常组、周围型肺癌组与正常组、中心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之间BA的显示率和直径。结果原发性肺癌组BA显示率为92.19%,正常组为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肺癌组BA显示率为10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肺癌组、中心型肺癌组、周围型肺癌组BA直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心型肺癌组BA直径与周围型肺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组BA显示率及直径均大于正常组,说明BA参与了肺癌的血供;中心型肺癌BA直径增大较周围型肺癌明显,提示两者的血供类型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2a受体激动剂联合低钾右旋糖苷(LPD)对大鼠供肺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影响,探讨A2a受体激动剂在供肺组织中的保存作用。方法选择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为350 g左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10),L组大鼠供肺组织采用常温LPD液进行肺灌注,LC组则在L组的灌注液及保存液中加入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液,灌注肺离体后置于4℃相应组的保存液里保存6 h后,取两组移植肺组织行光镜下病理学观察并进行积分计算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组织炎症渗出积分方面LC组为3.5分,低于L组的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评分总分方面,L组为(10.67±1.63)分,LC组为(7.50±1.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2a受体激动剂可减少供体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提高LPD液对供肺组织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3-16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6月期间来我院行白内障术前检查患者422例422只眼,首先根据门诊初查分为需要行眼底后极部、中周部和赤道部检查的三类患者,再将每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进行放射状扫描,另一组患者进行3D扫描,观察其检查报告结果的采纳率和报告出具的时间差异。结果放射状扫描组的后极部、中周部和赤道部的采纳率分别为91%、94%和91%;后极部3D扫描组的后极部、中周部和赤道部的采纳率分别为76%、65%和64%;各相同扫描区域对应的两组采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出报告时间,后极部放射状扫描组(200±24)ms,中周部放射状扫描组(311±26)ms,赤道部放射状扫描组(297±13)ms,后极部3D扫描组(289±15)ms,中周部3D扫描组(497±31)ms,赤道部3D扫描组(457±26)ms;对各相同扫描区域对应的两组出报告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同一扫描方式组的三组比较,中周部和赤道部耗时相近,但比后极部检查的耗时要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OCT放射状扫描作为白内障术前常规检查的方式选择,既能提高第一次出具报告的采纳率,减轻退回复测而引起的大门诊量医疗环境下的就诊压力,还能提高检查的工作效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是目前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即刻种植唇侧骨间隙移植自体碎骨的CBCT观察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129-135
目的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即刻种植术中从种植位点取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唇侧骨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的患者32人,共32颗患牙,按分层随机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颗。试验组拔牙后使用中空钻取种植位点处的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后将自体骨碾碎植入到骨间隙中,放置愈合帽或即刻修复后缝合;对照组行常规即刻种植术,唇侧骨间隙植入Bio-Oss Collagen,放置愈合帽或即刻修复后缝合。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复诊时拍摄CBCT,进行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像学比较。结果 两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两组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和唇、腭侧骨板高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牙槽嵴宽度和唇、腭侧骨板高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刻种植术中从种植位点取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唇侧骨间隙的方法简单实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diagnostic rule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preliminary study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iqu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iagnostic rule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by data mining technique, and to explore new ideas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and to obtain early-stage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support of computer-aided detecting (CAD). Methods: 58 case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confirmed by clinical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were imported into the database afte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linical and CT findings attributes were identified. The data was studied comparatively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 (AR) of the knowledge discovery process and the Rough Set (RS) reduction a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GA) of the generic data analysis tool (ROSETTA),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genetic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of ROSETTA generates 5 000 or so diagnosis rules. The RS reduction algorithm of Johnson's Algorithm generates 51 diagnosis rules and the AR algorithm generates 123 diagnosis rules. Three data mining methods basically consider gender, age, cough, location, lobulation sign, shape, ground-glass density attributes as the main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Conclusion: These diagnosis rules for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ith thre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s same as clinical diagnostic rules, and these rules also can be used to build the knowledge base of expert system.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values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clinical imaging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