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抑郁治疗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伴随抑郁焦虑情况及抗抑郁治疗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调查78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伴抑郁焦虑情况,将54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治疗。结果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伴随抑郁焦虑达87.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焦虑的改善程度明显提高,治疗组的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疼痛的缓解率也明显提高。结论抗抑郁治疗不但可以减轻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还可以改善血糖及缓解神经病变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100例,入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数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胰岛素、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辅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抗抑郁剂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17评分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具有显著优势,P<0.05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后1周和2周时的NPIS评分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阶段的改善程度具有显著优势,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应用抗抑郁剂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痛性神经病变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共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HbA1c及空腹血糖水平和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增快,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可明显提高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伴骨折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9例老年糖尿病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治疗、行为矫正等。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指数,并同时进行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探讨血糖达标与焦虑、抑郁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心理干预后SAS、SDS、HbA1c研究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A1c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伴骨折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对控制血糖达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伴有抑郁症状的2型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两组均静脉给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2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口服2周。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行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神经主觉症状问卷( T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VAS),观察药物副作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G、HbA1 C、MNCV、SNCV及HAMD、TSS、VAS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与B组比较,A组MNCV、SNCV均较前改善(P<0.05);HAMD、TSS、VAS分值均较治疗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77.5%)明显高于B组(60.0%)(P<0.05)。结论黛力新可有效改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同时可减轻抑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特定分组式社区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海团队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8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研究组再给予特定分组式糖尿病健康管理措施。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中医糖尿病证候评分。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FPG、HbA1c水平以及中医糖尿病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特定分组式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起到明显降低血糖水平作用,对疾病防治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研究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肝肾功能、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PG、2hFPG以及HbA1c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显示为正常,对照组1例低血糖,研究组出现2例低血糖。结论给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门冬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安全有效,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C肽,2h C 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HbA1c、空腹C肽和2hC肽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bA1c、空腹C肽和2hC肽的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高血糖症状,缓解胰岛素抵抗,保护B细胞,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方法86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 HAMD)、疼痛简明记录表评分( BPI)、视觉模拟评分( VA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一周后症状消失。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观察组,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HbA1c、mALB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mA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同时还应监测HbA1c、mALB,其对于预防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肾脏早期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与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检测,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将糖尿病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分为低值组(HbA1c〈7.0%)、中值组(HbA1c7.1%-10.0%)、高值组(HbA1c〉10.0%).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1c、FBG、mALB、TG、TC、LDL-C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mALB、FBG水平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HbA1c和mALB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39例.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2组均治疗8周.在用药前和用药8周后抽取空腹静脉检测FG和HbA1c水平.结果 治疗后低剂量组FG及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FG及HbA1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20mg瑞舒伐他汀有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芪龙通阳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芪龙通阳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各效果指标[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密歇根神经筛查评分量表(MNS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SS、MNSI、HbA1c及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TCSS、MNSI、F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两组食欲不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芪龙通阳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TCSS、MNSI及FPG水平,且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33例患者均采用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仅服用罗格列酮。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BG、2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试验组FBG、2hPG和HbA1c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护患团队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110例采用医护患团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比较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FPG、2h 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h PG及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SDS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DS和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团队护理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为患者提供了全面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降低了血糖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护理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另选取身体健康的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A组采取胰岛素治疗结合饮食及运动疗法;B组采取饮食及运动疗法,检测对照组及A、B 2组治疗前后血清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 2组治疗前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B 2组治疗后血清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血清HbA1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血清HbA1c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血清HbA1c水平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能够监测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与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加味消渴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脂代谢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7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消渴降糖饮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FPG、2hPG、TC、TG、HDL-C、LDL-C和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hPG、TC、TG、HDL-C、LDL-C和HbA1c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2hPG、TG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PG、TC、LDL-C和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消渴降糖饮能较好地调整患者人体代谢功能,降低血糖、有效改善脂代谢及不同程度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研究组采取KTH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变化。结果:在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TH糖尿病社区干预有利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功能,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控制饮食、运动及控制血糖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列腺素E1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差异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胖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为早期运动干预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09年住院糖尿病患者956例,其中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62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患者96例;2型糖尿病患者798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C肽及胰岛素、餐后2h C肽及胰岛素、谷氨脱羧酶抗体(glutamate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b)。结果肥胖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非肥胖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较高(P〈0.05);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较高(P〈0.05);依赖胰岛素治疗及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较少(P〈0.05);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P〈0.05);非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合并糖尿病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均较少(P〈0.05)。结论肥胖的LADA患者临床表型更类似于2型糖尿病,早期运动干预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利于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