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床房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床房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和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床房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能改善患者炎症水平,调节机体凝血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我院体检健康人35例为对照组,均行放射免疫法及免疫比浊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8和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hs-CRP、IL-8和TNF-α水平分别为(4.2±1.6)mg/L、(0.25±0.07)ug/L、(2.6±1.2)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48)mg/L、(0.08±0.02)μg/L、(0.96±0.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2周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清hs-CRP、IL-8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722,0.6138,P<0.01)。结论:检测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hs-CRP、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五步蛇咬伤中毒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8例五步蛇咬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抗蛇毒血清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5d,分别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给药后1d、给药后3d及给药后5d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SOD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五步蛇咬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因此有利于减轻五步蛇咬伤所致中毒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Liu ML  Zhang J  Wu W  Liu R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25-229
目的 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肠黏膜损害的机理及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肠缺血45 min再灌注6 h组(I/R组)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组).每组均为10只.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制成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无菌开腹,但不钳夹该血管.乌司他丁预处理组在术前30 min经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2×104 U/kg),而肠缺血45 min再灌注6 h组和假手术组则分别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在缺血45 min再灌注6 h后,各组分别采集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组织及小肠组织标本.分别观察各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小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血液及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菌移位率;并对小肠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和I/R组比较,UTI组IFABP,NO,TNF-α,MDA,MPO水平均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IFABP(520.87±75.41)pg/ml比(1493.57±136.35)pg/ml,NO (58.97±7.06)μmol/L比(95.15±9.13)μmol/L,TNF-α(15.38±1.70)pg/ml比(23.55±4.34)pg/ml,MDA(4.5±1.1)nmol/mg比(9.2±2.6)nmol/mg,MPO(1.98±0.22)U/g比(3.02±0.55)U/g,SOD(77.08±7.14)U/mg比(60.61±6.83)U/mg,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菌移位率显著降低(P<0.05),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诚轻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活化、降低TNF-α、NO释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对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军  吴健鹤 《中外医疗》2013,32(11):125-12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4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血液灌流、洗胃、导泻、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48h、72h,两组TNF-α、IL-6、IL-8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10例,死亡率为47.62%;对照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71.43%;观察组死亡患者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保护组织细胞及免疫调理的作用,对炎性因子TNF一α、IL-6、IL-8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20-12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4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中重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液灌流(血液灌流组),1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及血液灌流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联合治疗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对照组体检时及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4、24、96 h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百草枯中毒患者同期血清百草枯水平;比较治疗28 d 3组患者生存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4 h后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随着时间延续,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TNF-α及IL-6水平均持续升高。联合治疗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血液灌流组及常规治疗组(P<0.01)。3组中毒患者血清百草枯水平在中毒后24 h达高峰,中毒后96 h时较中毒24 h下降,仍高于中毒4 h,但3组中毒患者组间及中毒后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百草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TNF-α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841,P>0.05),血清百草枯水平与TNF-α及IL-6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90、0.094,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28 d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和血液灌流组(P<0.01)。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持续进行性升高。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显著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TNF-α、IL-6的释放,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我科5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疗程7 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和痊愈率、少尿期持续时间,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血肌酐(Scr)、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10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93.1%vs.71.4%,P=0.041),少尿期持续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21.8±2.7)d vs.(24.8±2.6)d,P=0.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Scr、NAG、TNF-α、IL-1β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APACHⅡ〔(9.46±1.43)vs.(11.04±1.84)〕、Scr〔404.3(366.4,470.0)vs.522.4(438.9,574.7)μmol/L〕、NAG〔(40.77±10.87)vs.(49.49±16.23)U/L〕、TNF-α〔(112.62±32.37)vs.(141.76±53.44)μg/L〕和IL-1β〔(18.01±6.25)vs.(22.04±5.17)pg/ml〕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75.35±12.38)vs.(68.56±11.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减轻肾小管损伤、下调TNF-α、IL-1β水平和上调IL-10水平,减轻毒蜂蜇伤后AK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损伤中胱天蛋白酶(caspase)1/3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乌司他丁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未进行机械通气,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给予大潮气量造模,乌司他丁组大鼠在通气前给予静脉预灌注乌司他丁(10万U/kg),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分析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生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1/3、p53、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灌洗液TNF-α、丙二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90±51)mg/L比(157±16)mg/L,(62±20)mg/L比(32±11)mg/L,P<0.05],而SOD及GSH-P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6±41)k U/L比(401±61)k U/L,(267±33)k U/L比(62.4±52)k U/L,P<0.05],调亡相关蛋白caspase-1/3及p53、BAX显著高于对照组,Bcl-2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上述异常表达蛋白得到部分改善,但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BAX/Bcl-2/p53/caspase-1/3相对光密度=0.25∶0.81∶0.67/1.18∶0.24∶0.61/0.49∶1.28∶0.68/0.38∶0.61∶0.49/0.42∶1.22∶0.74)。结论乌司他丁抑制caspasse-1/3及p53通路改善细胞凋亡引起的呼吸机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血液滤过亚低温与传统亚低温疗法效果的比较,探讨其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血液滤过组16例,传统降温组16例.伤后6 h血液滤过组开始采用血液滤过体外循环降温,传统降温组入院后市即采用头部冰帽及背部冰毯物理降温,2组病例均每小时监测1次直肠温度变化,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9 h采集动脉血检测炎症介质的浓度.进行治疗后2组恢复良好率的比较.结果 血液滤过组治疗后9 h较治疗前3种炎症介质均明显降低,分别为TNF-α[(23.85±1.62)vs(52.35±0.72)μmol/L,P<0.05],IL-18[(7.36 ±3.29)vs(15.20 ±3.66)μmol/L,P<0.05]和ICAM-1[(6.56 ±2.38)vs(12.58 ±3.68)μmol/L,P<0.05];且明显低于传统降温组,分别为TNF-α((23.85±1.62)vs(53.85±1.32)μmol/L,P<0.05],IL-18((7.36±3.29)vs(12.35±4.12)μmol/L,P<0.05]和ICAM-1[(6.56±2.38)vs(12.37±2.61)μmol/L,P<0.05].血液滤过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传统降温组(56.25%vs25.00%,P<0.05).结论 血液滤过亚低温方法用于脑损伤后的治疗,能清除血中的炎症介质TNF-α、IL-18、ICAM-I,提高患者的恢复良好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氧自由基、促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肺叶切除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60例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30例.U组术前给 于乌司他丁10000 U·kg-1,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单肺通气60 min、术后24 h抽取混合静脉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相比较,在单肺通气60 min、术后24 h时C组SOD明显降低(P<0.05),而U组的SOD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MDA、IL-6、IL-8、TNF-α在单肺通气60 min、术后24 h时均显著升高(P<0.05),但U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术中需单肺通气患者,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多靶点治疗难治性成人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靶点治疗对难治性成人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78例R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泼尼松+霉酚酸酯+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尿白细胞介素-6(IL-6)及T淋巴细胞水平。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79%(2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3%(1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71±0.82) g/24 h vs (1.30±1.06) g/24 h、(70.26±9.66)μmol/L vs (76.27±10.28)μmol/L],ALB明显高于对照组[(36.87±6.29) g/L vs (32.04±5.28)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42.34±9.37) pg/ml vs (63.68±8.23) pg/ml、(59.86±9.85) pg/ml vs (81.06±5.29)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39±5.29)%vs (58.67±6.07)%、(36.11±5.16)%vs (31.05±5.97)%、(1.53±0.71)%vs (1.27±0.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用药反应率分别为25.64%(10/39)和30.77%(1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结论泼尼松+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多靶点治疗RNS能够改善肾功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DPMAS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百草枯清除率、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以及外周血中百草枯水平、胆红素、丙二醛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水平。  结果  观察组百草枯清除率为(68.45±2.56)%,高于对照组的(52.60±2.04)%(P < 0.05);观察组T2[(4.70±1.95)mg/L]、T3[(3.19±1.82)mg/L]、T4[(0.83±0.78)mg/L]血清百草枯水平低于对照组[(6.92±1.37)mg/L、(5.57±0.09)mg/L、(3.52±1.22)mg/L,均P < 0.05];观察组存活率为78.72%、平均存活时间为(21.69±6.05)d,优于对照组[28.13%、(10.12±3.85)d,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中胆红素、丙二醛的浓度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 0.05),观察组减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DPMAS技术能快速清除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中百草枯含量,降低胆红素、丙二醛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改善免疫及肝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蒋琳  莫江英  刘健翔  姜世平 《海南医学》2016,(12):1932-193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患者给予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CHF失代偿期患者7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利尿、强心、营养心肌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追加rhBNP治疗,两组均以72 h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相关生化指标等差异,并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分别为(40.2±4.6)%、(44.4±5.1)%、(48.1±6.1) mm、(60.3±6.7) mm,对照组分别为(40.9±4.8)%、(44.6±5.0)%、(48.7±6.2) mm、(60.5±7.1) mm,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LVSF、LVESD和LVEDD分别为(48.5±5.2)%、(51.3±5.2)%、(42.3±5.2) mm、(53.8±5.3) mm,对照组分别为(45.8±4.4)%、(48.1±5.5)%、(46.2±5.8) mm、(57.4±6.2) mm;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SF明显升高,LVESD、LVED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升高与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胱抑素C (CysC)、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别为(933.2±312.2)μg/L、(1.85±0.41) mg/L、(362.7±80.3)μg/L,治疗后相应指标分别为(324.5±109.3)μg/L、(1.02±0.23) mg/L、(165.4±33.2)μg/L。对照组治疗前的NT-proBNP、CysC、TGF-β分别为(935.6±321.2)μg/L、(1.86±0.42) mg/L、(361.8±83.2)μg/L,治疗后相应指标分别为(537.3±189.3)μg/L、(1.39±0.30) mg/L、(244.3±44.2)μg/L,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7/39)、10.3%(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追加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CHF急性发作失代偿期有助于迅速纠正心衰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且不良反应轻微,总体疗效确切,具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瑞云  李琼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39-1242
  目的  探讨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的价值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4例,均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7例,采用个性化护理)与观察组(27例,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TNF-α、ALT、Cr、血清白介素-18水平,观察并记录2组28 d存活率与死亡率。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TNF-α、血清白介素-18水平更低[(74.75±8.58)ng/L vs. (112.42±12.39)ng/L, (145.42±13.85)ng/L vs. (164.57±15.34)ng/L, t=12.988、4.815,均P < 0.05]。2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护理前ALT、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ALT、Cr水平更低[(122.82±15.65)U/mL vs. (236.15±28.58)U/mL, (138.56±15.77)μmol/L vs. (181.36±19.34)μmol/L, t=18.073、8.912,均P < 0.05]。观察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28 d存活率为48.15%,对照组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P=0.046)。  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与联合护理(个性化护理+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TNF-α、血清白介素-18、ALT、Cr等相关生化指标,提高患者存活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1次/d,2个月为一个疗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呼气流量(PEF)、一秒钟用力呼气量预计值(FEV1%)、最大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应用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估患者呼吸状况;检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白细胞介素-8 (IL-8)浓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PEF、FEV1%和FVC结果分别为(2.60±0.49) L、(64.68±1.57)%和(1.86±0.60) L,对照组为(2.04±0.51) L、(60.44±1.30)%和(1.75±0.51) 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RC评分为(1.80±0.22)分,对照组治疗后为(1.98±0.29)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9和IL-8分别为(398.75±57.46)μg/L和(7.12±1.16)μg/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29.64±61.23)μg/L和(9.83±1.05)μg/L,且两组IL-8和MMP-9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对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降低MMP-9和IL-8水平,对稳定肺功能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百草枯血药浓度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1(ET-1)的关系。方法百草枯中毒患者15人(观察组),按照患者入院时血药浓度又分为0~4 mg.L-1组、4~8 mg.L-1组、8~12 mg.L-1组、>12 mg.L-1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0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所有研究对象肺泡灌洗液中ET-1的浓度。结果观察组ET-1浓度(31.40±8.12)μg.L-1高于对照组(18.71±6.89)μg.L-1(P<0.05);ET-1的浓度随中毒剂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泡灌洗液中ET-1水平可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均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结果在术中,观察组的尿量为(441.7±78.5)m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613.2±81.2)mL(P <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联想学习及对照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视觉再生、联想学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MMSE、视觉再生、联想记忆的评分分别为24.4±1.5、9.7±1.7、12.4±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1±1.0、8.7±1.5、1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毕、术后1 d、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S100β蛋白水平分别为(0.099±0.024)、(0.074±0.026)、(0.061±0.022)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138±0.042)、(0.110±0.034)、(0.075±0.031)μg/L(P <0.05)。结论乌司他丁不仅能够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也能够降低术后血清 S100β蛋白的水平,对患者的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永红 《中外医疗》2016,(25):47-49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厦门解放军第174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胆碱酯酶(ChE﹚、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hE、BNP、CRP、TNF-α水平分别为(21.56±6.52﹚%、(22.54±4.29﹚pg/mL、(16.99±3.56﹚mg/L、(31.58±4.59﹚ng/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hE水平为(43.81±7.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6±7.55﹚%(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CRP、TNF-α水平(17.04±3.28﹚pg/mL、(7.32±1.27﹚mg/L、(25.47±3.56﹚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8±3.65﹚pg/mL、(8.46±1.25﹚mg/L、(28.38±3.25﹚ng/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9.68%、1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6%、38.71%(c<0.05﹚。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能有效的改善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生化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罗针  崔翱  唐敏  赵小燕 《海南医学》2016,(4):686-688
目的 分析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植物人颅内电极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植物生存状态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内电极植入术.根据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植物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水平.结果 (1)两组患者接受颅内电极植入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中的死亡比例低于对照组[6.7%(1/15) vs 13.3%(2/15)]、唤醒比例高于对照组[20.0%(3/15) vs 6.7%(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后,术后颅内出血、脊髓损伤、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 (0/15) vs 13.3%(2/15)、0 (0/15) vs 13.3%(2/15)、6.7%(1/15) vs 26.7%(4/15)、13.3%(2/15) vs 40.0%(6/15),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Aβ)、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等脑损伤指标水平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28 ± 4.36) μg/L vs (37.63 ± 6.87) μg/L、(10.92 ± 1.72) μg/L vs (24.31 ± 3.39) μg/L、(0.101±0.018)μg/L vs (0.165±0.027)μg/L,P<0.05].结论 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植物人颅内电极植入术中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治疗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免收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5例APP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浆百草枯质量浓度分为低浓度组(<0.5μg/mL) 15例、中浓度组(0.5~2.0μg/mL 15例,高浓度组(>2.0μg/mL)25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血尿素、血肌酐最高水平。结果:高、中浓度组血肌酐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高、中浓度组血尿素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而中浓度组血尿素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1);高浓度组病死率均高于中、低浓度组(P<0.05和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可以作为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