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6):702-70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地分为四组,每组11只:正常组(N组)、单纯移植组(NT组)、损伤组(I组)、移植治疗组(IT组)。I组和IT组在移植前24h腹腔注射50%CCl_4溶液(3ml/kg),N组、NT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h,使用DAPI标记第3代hUCBMSCs,NT组、IT组大鼠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入(5~6)×10~6个hUCBMSCs,N组、I组大鼠注入1ml生理盐水。在造模前、造模后24h,移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收集血清检测ALT和AST;移植后第3天、第7天,各组分别处死3只大鼠,第14天处死剩余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染色及冰冻切片,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及hUCBMSCs在肝脏内的迁移定植情况。移植后第14天,取IT组和NT组的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脏中人源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24h,I组和IT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与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损伤组(I)相比,移植治疗组(IT)的肝脏病理学损伤恢复速度明显加快,移植后第14天接近于正常。无论在移植后的第3天、第7天还是第14天,IT组蓝色荧光标记的细胞数均多于NT组(P均<0.05)。在移植后的第3天,hUCBMSCs主要位于汇管区的周围,第7天和第14天主要定植于肝实质中。移植后第14天,IT组、NT组大鼠的肝组织中均可见红色荧光标记的人源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IT组的阳性细胞数(35±7.3)个明显多于NT组(7±3.4)个(t=1.377,P<0.05)。结论:肝脏受损后形成的微环境能够促使hUCBMSCs向受损肝组织中迁移、定植,并诱导其横向分化为肝样细胞来修复肝脏功能及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 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 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Ⅰ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 以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Ⅲ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同时腹腔注射ALR 50 μg·kg-1·d-1;Ⅳ组14只:腹腔注射ALR50 μg·kg-1·d-1.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病理变化.结果 Ⅱ组、Ⅲ组大鼠存活率(46.7%、66.7%)显著高于Ⅰ组(0.0%)(P=0.006;P=0.0002),Ⅲ组(66.7%)与Ⅳ组(14.3%)有显著差异(P=0.008),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Ⅱ组腹水AST高于Ⅲ组(P=0.001), Ⅱ组第1、2天腹水ALT高于Ⅳ组,Ⅱ组、Ⅲ组第1、2天腹水TBil高于Ⅰ组(P<0.05).Ⅲ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其他组.Ⅲ组大鼠腹腔移植的肝细胞存活数多于Ⅱ组.结论 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移植联合ALR可明显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移植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肝组织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原凝胶包埋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的再生作用。方法: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ALF模型;48h后分别将5ml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24h猪的肝细胞、5ml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h的猪肝细胞、5ml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均含5.0×107个)移植到各组ALF大鼠腹腔内,并以5mlRPMI1640腹腔内注射作为阴性对照。观察大鼠14天存活率和受体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后14天ALF大鼠的存活率:单纯肝细胞移植组(Ⅰ组)为56.2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Ⅱ组)为62.5%,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Ⅲ组)为75%,阴性对照组(Ⅳ组)为18.75%,各移植组14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LF大鼠肝脏再生于ALF后5~7天最为显著;各组肝脏病理变化以Ⅲ组恢复最好,双核细胞最多,肝再生最快。结论:应用PLA-O-CMC纳米粒子和Ⅰ型胶原联合培养猪肝细胞移植于ALF大鼠腹腔内能促进肝脏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3):165-169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肝向分化成功后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对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6代后,体外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诱导其肝向分化。使用四氯化碳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5组:HGF诱导分化细胞移植组、EGF诱导分化细胞移植组、HGF+EGF联合诱导移植组、无诱导细胞移植组和无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移植后12 h、72 h、7 d、1月和2月时间点观察检测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HGF诱导分化细胞移植组、EGF诱导细胞移植组、HGF+EGF联合诱导移植组、无诱导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生存情况、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各指标较无细胞移植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GF诱导细胞移植组、EGF诱导细胞移植组和HGF+EGF联合诱导移植组各指标较无诱导细胞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析提示细胞移植组的大鼠肝显微结构较无细胞移植组改善明显。结论:肝向分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肝衰竭大鼠体内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移植情况.方法:首先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传代扩增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用D-氨基半乳糖(1.5g/Kg)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试验分三组(A、B、C组),经阴囊上静脉向肝损伤组(A组)及肝脏正常(C组)的大鼠移植标记BrdU的BMSCs 1~1.5x106,同时向肝损伤组(B组)的大鼠移植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后观察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BrdU 细胞数量及分布.结果:移植2周A组、B组动物存活率、肝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肝损伤组(A组)及肝脏正常组(C组)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 细胞分布,A组与C组相比,A组BrdU 细胞数较多,分布更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受损的肝脏及正常肝脏定植,定植的数量可能和肝脏是否受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济生肾气汤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归巢效率的影响,分析其联合B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机制。方法 以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联合复合因素建立SD大鼠肝硬化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MSCs移植组(BMSCs组)、BMSCs移植联合济生肾气汤组(联合组),每组10只,另以10只正常大鼠设为正常组,共4组。BMSCs组与联合组造模后行尾静脉注射移植荧光标记的BMSCs,联合组同时予济生肾气汤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不予处理。用药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BMSCs归巢情况,并且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相似文献   

7.
氯化锂联合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氯化锂联合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对照组(A组,n=20)、氯化锂组(B组,n=20)、细胞移植组(C组,n=20)和氯化锂+细胞移植组(D组,n=20).于术后1 d、3 d及每周的最后1天,应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8周后取材,通过Brdu细胞核标记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通过荧光金逆行追踪,观察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与分布.结果 4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Brdu标记的脐血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氯化锂+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C组和D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术后8周A、B、C、D四组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分别为4.11+0.14、4.50+0.15、8.31±0.11、11.15±0.18.结论 氯化锂能促进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氯化锂联合脐血干细胞与脊髓去细胞支架移植能够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对小鼠肝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部分肝切除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IN)、脂多糖对肝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腹腔注射D-GaIN(500 mg/kg),1 h后注射脂多糖(50μg/kg);肝脏部分切除组:生理盐水代替D-GaIN和脂多糖,同样方法注射;两组小鼠在第2次腹腔注射24 h后行肝脏1/3切除。观察两组小鼠术后肝脏体质量比值、肝再生率、肝细胞损伤、增殖与肝卵圆干细胞增生。结果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9天肝大体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再生率为(22.26±105.93)%,而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第14天肝质量较术前仍偏小,肝再生率为(9.49±32.55)%,P<0.001。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肝窦和中央静脉充血,库普弗细胞增多;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7天有明显肝细胞增殖,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肝细胞增殖甚少。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肝脏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肝卵圆干细胞增生,从汇管区开始向肝小叶内延伸以修复损伤。结论 D-GaIN联合脂多糖可部分抑制肝部分切除后小鼠成熟肝细胞增殖,D-GaIN/脂多糖/肝部分切除可诱导肝卵圆干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rALR与新生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36h后随机分为6组:(Ⅰ组:造模对照组;Ⅱ组:脾脏注射生理盐水1m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Ⅲ组:脾脏注射rALR 1ml(50μg/(kg·d)),腹腔注射rALR 1ml(50μg/(kg·d));Ⅳ: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Ⅴ组: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rALR 1ml;Ⅵ组: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CsA1ml(10mg/(kg·d)).比较各组生存率.术后第1、5天、14天获取肝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术后第1、2、5、12天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Ⅱ组存活时间与Ⅰ组比较无差异.Ⅲ组最长存活时间为118h,肝脏病理及肝功能改变情况基本同Ⅰ组和Ⅱ组.Ⅳ组有部分长期存活,2周生存率为33.3%.Ⅴ组两周存活率显著高于Ⅳ组(75%对33.3%,P<0.02),Ⅵ组和Ⅳ组2周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及病理情况在Ⅳ、Ⅴ、Ⅵ组有明显改善,尤以Ⅴ组最为显著.)结论:应用rALR联合新生大鼠肝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改善肝脏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急性肝衰竭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探讨经脾内同种异体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并观察脾内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大鼠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1.0,1.2,1.4,1.6g/kg)D-gal后,以肝功能指标、病理形态学、死亡率等综合评估肝脏细胞损伤的状态,确定模型构建的最佳方案。造模后24h,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Ⅰ组:经脾内移植肝细胞悬液1ml(4.4×107个);Ⅱ组:经脾内移植不含肝细胞的培养液1ml。观察大鼠1周的存活率、肝脏功能和病理变化及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①不同剂量的D-gal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而以1.2g/kgD-gal造模组的大鼠死亡率适中,肝功能损害及其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均符合临界急性肝衰竭的程度,较好地模拟了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且稳定性较好。②移植后3d,Ⅰ组与Ⅱ组大鼠存活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有明显改善(P<0.01);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Ⅰ组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比Ⅱ组轻。经HE和PAS染色证实,移植的肝细胞在受体脾内结构和功能保持较好。结论:①D-gal1.2g/kg腹腔注射可较好构建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②经脾内肝细胞移植能明显提高药物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改善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imaging,CDFI)技术观察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OLT)后大鼠肝脏的血流情况,并与病理损害对照,探讨CDFI与大鼠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正常组:Wistar大鼠8只。建立OLT模型,将动物分为4组,每组SD大鼠、Wistar大鼠各8只。对照组:未予药物干预;CsA组:给予环孢素A30 mg.kg-1.d-1,胃内给药;SIN组:给予青藤碱40 mg.kg-1.d-1,胃内给药;CsA+SIN组:给予青藤碱40 mg.kg-1.d-1+环孢素A15 mg.kg-1.d-1,胃内给药。术后4天、10天CDFI测量肝脏门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流速度,术后10天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门静脉血流速度:术后4天对照组明显低于各手术组,CsA组与SIN+CsA组明显增快,SIN组轻度增快。术后10天血流速度普遍下降(P〈0.05)。CsA组与SIN+CsA组仍快于正常组(P〈0.05),SIN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物模型组内肝脏病理损害与门静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关系(r=-0.776,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技术可作为监测大鼠肝移植术后是否有排斥反应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门静脉血流速度的降低提示移植肝脏可能发生了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王可敬  罗晓红  孙厚坦  王方  包建涛 《疑难病杂志》2014,(11):1126-1129,1133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0例为治疗组,经肝固有动脉进行异体人脐血干细胞移植;选择资料匹配的同期住院未行脐血干细胞输注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血流动力学、B型超声肝脏体积及造影剂消退时间等指标,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肝内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为100%,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6个月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Alb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3、6个月总胆红素(TBil)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3、6个月后甲胎蛋白(AFP)明显增加,且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与移植前比较,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于移植后3、6个月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纤维蛋白原(Fib)在移植后3、6个月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时间(TT)在移植后均呈降低趋势,但与移植前差异不显著,对照组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最大流速(PVX)、脾静脉最大流速(SV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脏体积均有增大趋势.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脐血干细胞移植后,治疗组造影剂消退时间明显减慢(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固有动脉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改善肝功能及静脉血流情况,且安全有效,为临床肝病的治疗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灌注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回顾性分析移植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8例已行脾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水平均在正常范围;42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前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水平,经脐血干细胞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呈上升趋势;术后第16周白细胞总数为(4.01±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8.7±7.2)%,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8±6.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残存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成年杂种妊娠犬脐血,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脐血间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5-aza)体外诱导向肌源性细胞分化,DAPI荧光标记,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灌注移植入成年杂种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区域,2、4、8周取心肌标本,采用HE染色及TUNEL法检测犬心肌梗死模型中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为脐血间质干细胞,在5-aza诱导作用下可向肌源性细胞定向分化,2、4、8周后在移植区域观察到带荧光的心肌纤维和细胞核,排列方向与残留心肌组织基本一致,荧光标记的肌纤维相互连接。经TUNEL法检测可见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域均有凋亡的心肌细胞分布,但移植组凋亡细胞明显低于非移植组;HE染色有相似的阳性率,阳性细胞多具有凋亡的形态特征。结论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除能形成心肌再生外,尚能减少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凋亡,达到延缓心室重构的目的。应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在急性肝衰竭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衰竭,对照组则注射橄榄油。分离小鼠外周血、肝脏、脾脏的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NK细胞的比例及相关受体表达情况。结果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NK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2.8)%vs(15.3±1.5)%,P=0.0004],外周血以及脾脏中NK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下降。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活化性受体NKP46较抑制性受体NKG2A表达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1.5)%vs(4.9±2.3)%;t=3.95,P=0.016)]。结论肝脏局部NK细胞在药物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人脐带血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UCBSCs)经尾静脉移植后,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腹腔注射CCl4加酒精溶液法制备失代偿性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从大鼠尾静脉注射UCBSCs和DMEM/F-12,治疗后每周分别取血测定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所有死亡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进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肝细胞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大鼠治疗后ALT的含量逐周下降且每周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PCⅢ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治疗后肝脏切片HE和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病理组织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大鼠进行生存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鼠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259)。结论 UCBSCs移植可以改善失代偿性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静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疗效以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LudmilaBelayev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梗塞模型,33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生理盐水组、依达拉奉组和移植组。分别在造模1 d后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依达拉奉和脐血干细胞进行观察。结果造模前3组血清NGF(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40 d,依达拉奉组和脐血干细胞组血清NGF(OD值)水平下降较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的7、14、21、28、40 d,脐血干细胞组血清NGF(OD值)水平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与此同时,造模前3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分,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依达拉奉组和脐血干细胞组较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达拉奉组和脐血干细胞组比较,治疗后的第3、5、7 d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的第14、21、28、40天,脐血干细胞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实验提示经静脉移植的脐血干细胞可迁移至大鼠局灶缺血侧脑组织,提高大鼠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并显著改善大鼠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NDGA对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处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羊膜上皮细胞(AECs)存活的影响,为NDGA在脊髓损伤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并联合Dil标记的6只孕鼠AECs用于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将72只模型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8)、20 mg•kg-1NDGA组(n=18)、30 mg•kg-1NDGA组(n=18)和40 mg•kg-1NDGA组(n=18),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周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和20、30、40 mg•kg-1NDGA,并别于术后1、2和4周取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AECs存活的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损伤脊髓新生血管阳性面积百分比和NG2阳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数量。结果:各组大鼠支架中AECs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不断减少,移植后1、2和4周各时间点,30 mg•kg-1NDGA组和40 mg?kg-1NDGA组大鼠支架中AECs的存活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20 mg•kg-1NDGA组(P<0.05);移植1周后,30 mg•kg-1NDGA组和40 mg•kg-1NDGA组大鼠新生血管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20 mg•kg-1NDGA组(P<0.05);移植1周后,各组大鼠间NG2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GA能够明显增加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移植AECs的存活数量,对损伤脊髓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白芍总苷作用于异丙肾上腺素(ISO)及左旋甲状腺素(L-thy)诱导所致的心肌重构整体动物150mg.kg-1.d-1组、白芍总苷300mg.kg-1.d-1组。各组动物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或等体积蒸馏水20mL.kg-1.d-1,连模型,观察白芍中苷类成分的抗心肌重构作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其抗心肌重构的可能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白芍总苷对ISO所致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小鼠皮下注射ISO 2mg.kg-1.d-1,连续7天,以造成心肌重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美托洛尔60mg.kg-1.d-1组、白芍总苷左旋甲状腺素0.25mg.kg-1.d-1,连续9天,以造成心肌重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卡托普利45mg.kg-1.d-1组、白芍总苷100mg.kg-1.d-1组、白芍总苷200mg.kg-1.d-1组。各组动物造模的同时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或等体积蒸馏水20mL.kg-1.d-1,每天给药1次。末次给药后24h,称取体重,摘取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24h后称取体重,摘取心脏称重并取血,离心获得血浆。进行如下指标的测定: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环磷酸腺苷的水平。(2)白芍总苷对L-thy所致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平的明显升高(P〈0.05)。灌胃给予阳性药美托洛尔60mg.kg-1.d-1可使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P〈0.05);灌胃给予白芍总苷150、300mg.kg-1.d-1可明显降低全心指数(P〈0.05),300mg.kg-1.d-1可明显降低左心室指数(P〈0.05);白芍总苷300mg.kg-1.d-1具有降低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的作心脏称重,测定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颈总动脉插管测定血压及心率。结果:(1)白芍总苷对ISO所致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连续7天,可以造成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P〈0.01)、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义;灌胃给予卡托普利45mg.kg-1.d-1可明显降低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P〈0.05);白芍总苷200mg.kg-1.d-1灌胃给药可以降低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减慢心率(P〈0.05),白芍总苷100mg.kg-1.d-1仅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趋势。结论:用趋势,但不构成统计学意义。(2)白芍总苷对L-thy所致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连续9天,可以造成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明显升高(P〈0.01),心率明显加快(P〈0.05),血压出现升高的趋势,但不构成统计学意白芍总苷灌胃给药具有一定的抗心肌重构作用,芍药苷可能是白芍总苷抗心肌重构的主要药效学成分。  相似文献   

20.
张辉挺 《医学综述》2012,18(15):2379-2382
肝干细胞按其来源可划分为肝源性干细胞和非肝源性干细胞,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主要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等,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非肝源性肝干细胞的一种,具有低免疫原性、来源丰富、可扩增及多向分化的特点,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可向肝细胞分化,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及相关功能,这为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